第一千七十四章:河北事難決

不消片刻功夫,清虛子就已經和張三郎等人打成了一片,吐蕃降卒鬧事有驚無險,居然就這麼戲劇性的解決了。回到長安城已經接近日落時分,鼓樓九聲鼓響便意味着長安各門即將落鎖,秦晉覺得飢腸轆轆,便後悔沒在家中吃上幾口飯。不過,今日左右沒有什麼大事件,不如便回家去,還能吃上一頓豐盛的晚餐。

不過,剛過了大寧坊大街,便有神武軍的騎卒一路疾馳過來,見此情形他便知道今日回家享用豐盛晚餐的想法怕是要泡湯了。長安城內大街非緊急軍務不得縱馬疾馳,否則是要當衆接受鞭笞之刑的。尤其是神武軍內,明知故犯者要加倍接受懲罰。

果然,那騎卒在秦晉的馬隊前停住了。

“秦大夫可在?”

只見那騎卒頓馬高聲發問。秦晉的扈從都認得這騎卒是神武軍帥堂的傳令兵,便徑自將他帶到了秦晉的面前。

騎卒從腰間皮囊內取出了羊皮油紙密封的公文,上面有鮮紅的火漆,顯然是剛剛送來的軍報。

秦晉心頭登時就是一緊,現在的軍報如此之急,不是河北便是安西,急急撕開封口,將裡面的公文取出。果然沒有料錯,是河北的軍報。

不過這封軍報並非來自洛陽的楊行本大營,也不是來自河東的盧杞大營,而是一直堅守在平原郡的郡太守顏真卿。

軍報中的內容只簡略的介紹了一下史賊的動向,絕大多數筆墨竟是用在描述河北今年的大災荒上,餓殍遍地、千里浮屍,其慘狀百年不得一遇。末了,顏真卿幾乎是泣血和淚,懇請朝廷發糧賑災。

實際上,河北的大災荒早在去歲就已經初見端倪,再加上連年戰亂,安賊、史賊對河北人力的損耗過甚,以至於耕地拋荒,無人耕種,再加上百年不得一遇的天災,整整一個冬天,沒下片雪,整整一個春天有沒落滴雨。田地裡旱得板結乾硬,河道乾涸,湖泊見底。

不過,無論洛陽方面還是太原方面送來的軍報大都只側重於軍事,彙報的也是史賊叛軍的動向,以及他們的糧草情況。直到顏真卿送來了這封軍報,秦晉纔算知道,河北正面臨着自漢朝以來,前所未見過的*。

回到帥堂,老邁的夏元吉已經等待多時,見到秦晉便趕忙起身,但由於久坐,雙腿已經有些發麻,不聽使喚,差點歪倒在地。還是他身旁的侍從見機的快,一把扶住了他。

“大夫可接到了河南的公文?”

“河南的公文?河北的軍報倒是接了一封,夏相公且看一看。”

夏元吉從秦晉的扈從軍吏手中接過了那封來自顏真卿的軍報,同時口中略有些急促的說道:

“剛剛接到了洛陽等地的公文,今歲天象異常,黃河沿途居然有多處斷流,從入了春就開始準備應對桃花汛,現在看來是白準備了,眼下的情形實在讓人擔心的很啊,還不如決幾個口子,淹幾處麥田……”

黃河自打開元年間就開始頻頻出現問題,每年春夏,動輒發水絕口,春夏之際朝廷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應對。然則,今歲黃河的狀況卻一反常態,忽然就斷流了。時人講究天人感應,黃河的異常斷流在朝野官民的眼中,怕是已經成了災禍將至的不祥之兆。

不過,秦晉卻並沒有將黃河斷流太當回事,畢竟他的思維與現如今的農業社會完全不同,並沒有意識到黃河斷流會對黃河沿岸的農業生產造成多麼大的打擊,又會帶來多麼嚴重的惡果。

直到這時,秦晉才發現夏元吉的臉色有異,一片慘白不說,身子還在不由自主微微的抖着。

“夏相公身體可是有恙?”

夏元吉這才收回了有些渙散的目光看向秦晉,搖着頭嘆息說道:

“老夫的身體入春以來還算恢復的不錯,老夫焦慮的是這異常天象啊,難免會有人扯着這件事大做文章!到那時,又不知道會有多少魑魅魍魎跳出來!”

這提醒了秦晉,異常的天象從來都是蠱惑人心的不二法寶,那些反對自己的人怎麼可能放過這個機會呢?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則以悲,另一則卻很可能則是喜。

河北大旱,餓殍遍地,不但百姓倒了黴,就連那些依靠盤剝百姓,敲骨吸髓的史賊叛軍,也會因爲徵不到糧食而面臨斷糧的絕地。從前,河北的糧食不夠,朝廷可以從各道的糧倉不計成本的調撥。

現在,朝廷既然要剿賊,自不會以糧食資敵。

如此,關於顏真卿那封軍報的矛盾問題也就生了出來。顏真卿不忍看着河北百姓受惡而死,希望朝廷從糧倉裡拿出糧食賑濟災民,可眼下河北的災民卻是要向史思明納稅和徵丁的,朝廷如果賑濟了河北的災民,就等於間接的接濟了盤踞在河北的史思明。

對此,夏元吉看罷了顏真卿的軍報以後,堅決不同意向河北運送糧食賑災。

夏元吉正抗聲的說着他的理由,第五琦與韋見素先後也到了。

這是自打去歲長安克復以來,政事堂的宰相們第一次齊聚在秦晉的帥堂。

宰相們齊聚在一起,也是爲了討論河北災慌與黃河斷流的主要問題。

對於處理民政,秦晉並沒有經驗,這一點顯然是三位宰相有着極豐富的經驗,他們不但有着豐富的地方官經驗,還都在中樞多年,深諳處置災荒的流程。

所以,秦晉只做了總結性的問題闡述,便讓三位宰相各抒己見。夏元吉剛剛說話時情緒有些激動,此時便有點精神不濟,秦晉又命人擡來了軟靠,讓他靠在上面。

韋見素還是一貫的風格,微笑着請夏元吉和第五琦發表看法。夏元吉該說的剛纔已經和秦晉說過,再加上他剛剛情緒頗爲激動,第五琦便當仁不讓的抒發己見。

看過顏真卿的軍報以後,第五琦同樣贊成夏元吉的意見,既然河北百姓向史賊叛軍繳納租庸調,朝廷還有什麼理由賑濟他們呢?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不方便放在明面上的理由,那就是要用河北的災荒與饑民徹底拖垮史賊叛軍。如果史思明放任災民不理,那必然會失卻人心,饑民活不下去揭竿而反只是遲早。如果開倉放糧,河北道的糧倉對於河北道的災民而言卻是杯水車薪,用不上幾個月就會徹底斷糧。

“如此不會超過半年,至多在歲尾之前,史賊叛軍必定土崩瓦解,屆時朝廷不戰而屈人之兵,一舉收復河北,徹底平定叛亂。”

說到最後,第五琦的聲音不由自主高亢起來,很顯然他爲自己所提出的這個設想而情緒激動。

直到此時,韋見素纔不緊不慢的說道:

“按照第五相公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策略,叛亂雖定,但河北民心卻也盡失,損失的人口怕三五十年也難恢復,其中利弊也很難衡量是功是過了!將來史家若不曲筆,便要指秦大夫包藏禍心……”

雖然他說的不緊不慢,語氣也十分緩和,但卻是在徹頭徹尾的否定第五琦與夏元吉的策略。

第五琦的臉上有點掛不住,他實在沒想到,韋見素居然會在此處提出反對意見,難道非要派出大軍征討,靡費糧食與人口才算是堂堂正正的嗎?

“請恕某直言,韋相公未免有些迂闊,難道朝廷當真要應了顏真卿所請,向災民發放糧食?這些糧食豈非送入虎口資敵了?一旦史賊叛軍緩過這口氣,朝廷再想剿滅他們,又不知要死多少人,耗費多少軍糧……”

自始至終,韋見素的臉上都掛着微笑,也不與第五琦激辯。

“老夫只是指出其中存在的利弊,至於如何決斷,想必秦大夫也早就有了定計!”

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便將球踢給了秦晉,而秦晉此時卻並沒有定計,他的內心是矛盾的,第五琦與夏元吉說的有道理,韋見素說的也有道理。

思忖良久仍舊一籌莫展,他就只得兩手一攤,無奈的說道:

“我現在又有什麼定計和決斷了?諸位相公還當好好籌謀籌謀,力求將此事兩全其美!”

第五琦口快,當即便道:

“世間事哪有兩全其美呢?成大事者歷來不拘小節,倘若平叛成功,付出的代價也算有所得,如果無限期的遷延下去,對河北對朝廷帶來的後果,恐怕未必就輕了……取捨之間能使天下重新恢復太平,世人又怎麼會不記得秦大夫的功勞和恩德呢?”

說實話,秦晉對後世人於自己的評價並不甚在意,他在意的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取得平叛的勝利,因而纔在一時間難下決斷。

第五琦又將韋見素的話逐字逐句反駁回去,眼看着就要爭執不下,秦晉又覺得飢腸轆轆,腹中咕咕直叫,便道:

“諸位相公一定還沒用晚飯,不如咱們邊吃邊說!”

廚下早就準備好了吃食,大盆的烤餅、羊肉、醃製的乾菜端了上來,除此之外每人還有一碗濃香粘稠的粟米粥,只聞起來就已經令人垂涎三尺了。

第一千二百十三章:愈深愈黑暗第五百九十五章:大夫再面君第三百九十六章:相公不奉詔?第五百五十八章:行刑儆效尤第九百五十七章:杞王浮水面第一千五十二章:陳王自飲劍第三百五十八章:過河見胡將第八百章:天子漸瘋魔第一百一十六章:聲名兩不同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不祥的兆頭第五百一十九章:城破難殉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奸商有諫言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王子去而返第一千二百十八章:再戲大食人第二百二十六章:自古兩難全第一百六十九章:名門出虎子第二十六章:借問誰家子第二百章:邪術難惑上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秋風亦蕭瑟第一千一十一章:囚徒實邊軍第二百四十三章:如墮幻夢中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驗看新武器第六百三十七章:勸說廣平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冤枉秦執珪?第四百九十四章:滿城鬧風雨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張網以待之第七百一十章:天子忽反常第一千一百四十章:異域勝唐朝第四百九十章:宰相又反撲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忽聞叛亂至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刺殺重臣也第四百三十二章:胡將走末路第三十一章:奇襲高麗奴第九百一十四章:渭水向東流第八章:雪暗凋旗畫第三百七十三章:莫名成駙馬第七十六章:君臣起爭執第七百一十五章:夜色涼如水第二百三十八章:從此換門庭第八十一章:夜聞走水聲第九百六十四章:峰迴又路轉第四百九十三章:原來是虛驚第九百零五章:傀儡的野心第四百六十二章:重返長安城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秋風亦蕭瑟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堅守終有報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馬赫迪落網第八百三十四章:同病亦相憐第八百七十二章:大夫突遇刺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隊正有謀劃第二百三十六章:以身擋萬箭第一千八十三章:長安與范陽第九百七十二章:天子慘兮兮第四百七十八章:法場救名將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盧杞返長安第二百零二章:雪上又加霜第一百八十四章:惡人終有報第一千六十七章:暴起刺少府第四百零五章:老少有深談第五百章:設計逼宰相第一百五十四章:功虧一簣哉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安全至營地第二百四十章:衆叛且親離第三十八章:再遇胡家子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抵達木鹿城第二百八十三章:再無龍武軍第五百四十章:天子生壯心第一千九十七章:囚徒脫牢籠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尹心憂慮第二百三十九章:宰相鑽狗洞第八百四十九章:夜宴無好宴第五百八十四章:立功且心切第五百八十七章:敗於野蜂下第一百四十章:山雨欲來前第十三章:血戰新安東第一百零五章:使君心頭怒第二百三十三章:底氣終耗盡第七百二十二章:二虎爭高下第九十一章:巧借龍武力第四百四十章:忽聞相公敗第二百零六章:臨危有決斷第二百一十五章:刀槍又相向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風雲突然起第四百三十七章:首戰竟告捷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視察西內苑第一千六十七章:暴起刺少府第七百四十一章:兩軍硬碰硬第一千六十七章:暴起刺少府第七百八十八章:真正的內心第七百三十五章:烏鴉一般黑第四十九章:山火滾滾來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心有千不甘第八百二十一章:攻城將開始第七百零一章:再現火牛陣第一百九十章:摧眉更折腰第九百七十四章:不計前嫌也第七十五章:潼關生變故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兵欲行險招第六百五十四章:大夫的心思第八百六十三章:公主抵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