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收復臺灣 (二)

“主公,荷蘭人走了。可以前進了。”

“走了,這麼快!”李無庸皺着眉頭道。

“主公有什麼不對嗎?”宋獻策出聲道。

“不知道,只不過心裡感覺不對,命令艦隊前進,快速的推進。”

“是。”

“主公。不好,恐怕有點麻煩了。”施琅臉色忽然大變。

“什麼麻煩?”李無庸問道。

“恐怕有暴風雨到來。”施琅黯然道。旁邊衆人也是臉色黯然,海上的暴風雨不象是陸地上的暴風雨,威力之大非人力所抗衡的,弄不好就會船毀人亡,尤其這次出征臺灣傾李無庸所有的家當,除掉在澎湖列島防守的少量軍隊外,其餘的近三萬人和七百艘戰船都給帶了出來,如果丟在這裡,恐怕兩三年翻不過身來。當下連宋獻策也皺着眉頭。衆人皆把目光朝李無庸望去,等待着他的命令。

李無庸仰天長嘆,記得歷史上鄭成功收復臺灣時也是出現了暴風雨,沒想到自己也會遇到。歷史又是這樣的相似,但這次出征不成,不但要使自己軍隊的士氣受到嚴重打擊,恐怕日後的日子得算着過了,臺灣的百姓也會受到更多災難,何斌等人就危險了,而接下來自己的大陸計劃也會增加很多的變化,李無庸眼睛裡閃過一絲堅定,當下轉過身,望着自己的屬下,大聲喊道:“衆將士們,暴風雨就要來臨了,它是爲了我們而來的,它會給我們帶來幸運,臺灣的荷蘭人肯定想不到我們這個時候會來進攻,這是上天給我們的機會,我們不能放棄,雖然它的到來,會給我們帶來一些不便,但是人定勝天。我們一定可以抵達臺灣,你們相信你們的統帥嗎?”

“相信。”“相信。”

“那我們就進攻吧!戰勝敵人,戰勝你們面前的一切。”大海之上回響着李無庸的雄心壯志,大海之上回響着炎黃民族收復國土的心聲,彷彿即將到來的暴風雨不再是那樣的可怕,彷彿眼前的敵人不再是那樣的強大。

施琅等人望着站在旗艦甲板上的李無庸那高大的身影,從那以後,李無庸的自信與雄心征服了衆人,這個時候,李無庸終於確定了他的主公的位置。

雖然李無庸的一番話鼓舞了軍隊的士氣,但這個時代的人力在天氣面前,確實顯的很渺小,儘管李無庸的艦船在這個時候算是比較先進的,但仍然還有一些戰船受到了損傷,但也不影響大局。

此時的臺灣殖民者荷蘭人對於李無庸的行動也不是全然不知,自從李無庸再次停運了大陸的蔬菜等物的供應時,荷蘭人除掉派何斌再次前去交涉以外,也同樣進行了戰爭的準備,畢竟咽喉掌握在別人手裡是件危險的事情。

荷蘭殖民者爲了防止李無庸收復臺灣,也同時想收復澎湖列島或者更甚至的想進攻福建,也進行了一系列戰爭準備:增加兵力,到戰前,荷蘭侵略軍在臺灣的總兵力約兩千八百人,戰艦擁有“海克託號”、“赫克託”、“斯#8226;格拉弗蘭”和“威因克”、“馬利亞”等以及小艇多艘,徵發臺灣百姓修城築堡,在臺南海岸修建了一些堅固的城堡和炮臺。其中的臺灣城和赤嵌樓,是荷蘭侵略軍用主要力量防守的兩個城堡。儲備物資,實行封禁。規定禁止任何非荷蘭人徵召的中國人進入赤嵌樓要塞,禁止漁民下海捕魚,不準商船與大陸貿易,禁止與大陸通信,以防走漏消息等等。蒐集情報,通過各種渠道,採取各種方式偵察李無庸的動向。調整兵力部署,將其兵力主要配置在兩個方向上:一是臺灣城及其附近的小島和海面、江面,兵力約一千八百人,艦船多艘,由臺灣總督普特曼斯親自率領;二是在赤嵌樓駐兵五百多人,由描難實叮率領;其他港口和城堡約有四、五百人守衛。在此之前,鹿耳門港已用沉船堵塞航道。此港水淺礁多,不便通行,沒有派兵防守。普特曼斯的意圖是,依恃臺灣城炮臺的火力,居高臨下,封鎖海面,另派甲板船防守大港海口,阻止李無庸登陸。當普特曼斯在視察完赤嵌樓的防守後,洋洋得意的對左右說道:“二十五個中國人合在一起還比不上一個荷蘭兵,只要放一陣排槍,打中其中幾個人,他們便會嚇得四散逃跑,全部瓦解”。

“主公,前面就要到了臺灣鹿耳門港了。”親兵羅振凍前來報道。艦隊經過幾個時辰的艱苦航行,披荊斬棘,迎風破浪,終於在四月一日的佛曉到達了鹿耳門港。旗艦中人聞言大振,施琅拱手大聲道:“主公下令吧!”

“好,成敗就此一舉,諸公當齊心協力。”李無庸神色激動的望着自己的屬下:“正午時分海潮大漲,本將乘機率隊進發,大小戰艦快速的通過鹿耳門,進入臺灣內海,將艦船分佈在臺江之中。並組織登陸,切斷臺灣城、赤嵌樓兩地荷軍聯繫,分別予以圍殲,然後收復臺灣全島。劉啓率兵一千防守北線尾一帶,以保障主力側後安全,並置臺灣城荷軍於腹背受敵的境地,振東你率領一隻艦隊監視臺江江面,切斷赤嵌城與臺灣城的聯繫,爲從海、陸兩面打敗荷蘭侵略軍的反撲作好了準備。一切要小心行事。諸位可有異議。”

施琅等人互望了一眼,拱手道:“尊主公令。”

崇禎十三年,炎黃三年四月初一中午,鹿耳門海潮果然大漲,李無庸大喜,當下命令衆將士按圖迂迴而進。待大小戰艦順利通過鹿耳門後,立即兵分兩路:一路登上北線尾,一路駛入臺江,準備在禾寮港(今臺南市禾寮港街)登陸。

望着從天而降的懸掛着金鷹戰旗的船隊從鹿耳門駛入臺江,處在大炮射程之外。普特曼斯眉頭緊皺,對於李無庸的行動也是略有所聞,事前也做了無數次猜測,就是沒想到李無庸會從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方登陸,“去把通事給叫過來。”

“通事昨天晚上走了。”

“什麼?我的天啊!”普特曼斯驚叫道:“他肯定是個叛徒,怎麼這麼巧!”

而此時的李無庸已經在灘頭陣地的大帳裡接見了何斌,以及臺灣三大家族,分別是陳氏、林氏以及蔡氏。而引起李無庸興趣的卻是一個身穿麻布披肩,裡面是一件短褂,頭上包頭巾,裹腿布的中年漢子,黝黑的臉龐,精光閃閃的眸子,渾身一股殺氣,與野獸一樣的殺氣,他與三姓家族站的有些距離,顯然彼此之間發生過一些過節。

“何先生,這位是?”

“這位是臺灣番族族長廖正凱。”

“番族?”李無庸眼睛裡冒出精光,所謂的番族就是指後來的高山族,他們大多分佈於中部山區和東部縱谷平原。明清以前,高山族並沒有固定的族稱,一般在“土人”、“夷人”、“番”前冠以地名來稱呼。明末清初始稱其爲“番族”,清統一臺灣後,稱山地土著居民爲“高山番”(也叫“生番”、“野番”);稱平地土著民爲“平埔番”(也叫“熟番”)。“高山族”之名來源於日本,1593年,日本軍閥豐臣秀吉稱臺灣爲“高山國”。1895年,日本佔領臺灣後,稱臺灣原住居民爲“高山族”,實行歧視政策。高山九族、平埔十族,人口有四十多萬。是臺灣的主要的力量,遠遠超過現在遷移過來的漢人。

這些人也是李無庸拉攏的主要對象,對於三大家族,李無庸倒是非常的排斥,家族利益大於國家利益就是這些家族的信條,這些人對於李無庸在臺灣內實施自己的一套,顯然是個抵制的因素存在,但眼下卻不是李無庸翻臉的時候。畢竟人家大老遠的來迎接自己。

當下吩咐左右上酒,然後也不顧別人臉色,攬過廖正凱的肩膀(高山族最重的禮節)說道:“本將奉皇命收復臺灣,幸得諸位來勞軍,無庸感激涕淋,眼下軍中無甚招待,僅以水酒一杯相謝。”

三大家族也紛紛喝了下去,廖正凱卻跪倒在地,道:“我番族永世聽從大人調遣。”

[無廣告小說奉獻]

第一百四十一回 李巖兵投大唐第六回 初萌登龍志(二)第二百一十一回 沒見過這樣無賴皇帝第二回 確定爲明朝末年第十一回 狡猾的李無庸第三十二回 福建任上 (七)第一百九十九回 家宴第三十七回 何斌獻第八十三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三)第一百一十三回 惡魔將軍首戰克敵 神匠戴蒼試製連珠第一零六回 李無庸龍歸大海 順治帝漁翁得利第一百三十七回 牛金星難解帝王心第十四回 登州之戰 (四)第一百七十回 大決戰 (七)第七十三回 獻俘太廟第五十五回 《中倭江戶新約》(九)第一百八十六回 大決戰之英雄遲暮 (一)第九回 被歷史閃了一下腰第一百二十六回 陳大戈兵投大唐 李無庸登陸上海第一百九十四回 最後的輝煌 (一)第七十三回 獻俘太廟第一百六十九回 大決戰(六)第五十四回 《中倭江戶新約》(八)第一百八十四回 大決戰 (二十)第一百七十九回 大決戰 (十六)第一百一十八回 安得壯士挽天河 淨洗甲兵常不用第八十二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二)第五回 初萌登龍志(一)第九十八回 吳三桂兵破重圍 崇禎帝無緣遼東第二十五回 晉江施琅 (二)第八回 斂財手段第一百九十五回 最後的輝煌 (二)第一百三十六回 李公子兵起河南 山海關三虎對峙第一回 紫氣東來第一百四十回 李無庸活捉黃得功第一百六十五回 大決戰之決定天下的兩股力量第一百七十回 大決戰 (七)第二十五回 晉江施琅 (二)第一百三十三回 顧炎武巧獻糧計 李無庸兵進南京第一百三十七回 牛金星難解帝王心第一百一十五回 看史書君臣改計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一百九十四回 最後的輝煌 (一)第九十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十)第四十一回 收復臺灣 (四)第一百六十回 北伐第一百五十七回 我要嚇嚇多爾袞第九十六回 皇太極十面埋伏 洪承疇無力迴天第一百九十五回 最後的輝煌 (二)第二百一十五回第一百五十四回 大封功臣第一零二回 大將軍怒斥美嬌娘 李無庸議取錦州城第一百三十六回 李公子兵起河南 山海關三虎對峙第一百五十四回 大封功臣第兩百零一回 “馬皇后” (二)第十三回 登州之戰 (三)第二十九回 福建任上 (三)第七十二回 李巖第八十七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七)第七十四回 鐵齒銅牙李無庸第二百一十回 陽謀離間第五十三回 《中倭江戶新約》(七)第七十七回 梟雄與色鬼 (一)第五十三回 《中倭江戶新約》(七)第二百一十回 陽謀離間第二百一十六回第二十三回 相互算計第一百三十一回 嬌公主悲傷欲絕 孔胤玉舌燦蓮花第一零六回 李無庸龍歸大海 順治帝漁翁得利第三十一回 福建任上 (五)第二十二回 日進斗金第三回 劉謙父女第四十九回 《中倭江戶新約》(三)第一百三十四回 李無庸孝陵祭拜 吳三桂衝冠一怒第一百一十九回 羅振川奉命奪關 趙鏡波兵阻雞鳴第一百三十回 李自成招降吳三桂 多爾袞窺視中原地第六十八回 邸報第一百九十九回 家宴第二回 確定爲明朝末年第五十七回 《中倭江戶新約》(十一)第七十八回 梟雄與色鬼 (二)第一百四十九回 昭陵與福陵 (二)第一百五十回 昭陵與福陵 (三)第二百零七回 大唐鷹眼第二百零七回 大唐鷹眼第三十六回 摘花小侯爺第五十九回 《中倭江戶新約》(十三)第一百五十二回 昭陵與福陵 (五)第五十五回 《中倭江戶新約》(九)第三十二回 福建任上 (七)第一百六十五回 大決戰之決定天下的兩股力量第三回 劉謙父女第二十二回 日進斗金第一百三十九回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第八十三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三)第四十二回 收復臺灣 (五)第一百六十五回 大決戰之決定天下的兩股力量第六十三回 子嗣第七十九回 主將無能 累死三軍第一百九十五回 最後的輝煌 (二)第一百五十八回 再會媚香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