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

要說袁術能起兵攻徐州,全因爲孫策的強力。孫策沒有像袁術預估的那樣被江東劉繇擊敗,反而橫掃了江東。

孫策要回袁術手中的孫堅舊部,到達歷陽的時候已經有了五六千人馬,還得到了周瑜的支持。這時候周瑜的從父還是丹陽太守,他不但讓周瑜帶着丹陽精兵加入孫策隊伍,還給孫策提供了前期所需的錢糧。

孫策準備創業的時候,正是袁術窮兇極惡榨取揚州百姓的時候,孫策受到了揚州許多士人、豪強的支持,在孫策到達歷陽的時候,周泰和蔣欽等猛將,魯肅等士人也和周瑜一起加入了孫策帳下。

(可孫策運氣不好,魯肅剛和周瑜來到孫策這裡,魯肅的祖母便去世了,魯肅只得回家辦喪禮、守孝。)

是人都知道,有錢賺錢是不難的,難的是第一桶金。正爲出兵糧草頭疼的孫策沒想到,轉眼難題就煙消雲散了。

周瑜說道:“伯符欲立基業,非有名士相助不可。”

“現有廣陵名士張紘,張子綱,避亂於此,伯符當親往說之。”

孫堅早期的舉動就是爲了得到士人認可,孫策當時雖小,但也能明白一些孫堅的意圖。經過好友周瑜這麼一說,孫策心中有一了一絲明悟。

孫策找到張紘,說道:“袁公不恤民生,窮奢極欲。策欲往江東,立不世之基業,匡扶漢室。然策初承父業,戰戰兢兢。今聞大賢張公在此,望張公不吝賜教。”

“將軍欲成大業,江東正可爲基業。中原混戰,百姓多避居江東,此其一也;世人皆以爲得中原者得天下,江東不爲他人在意,此其二也。汝南袁術四世三公,急切不可下;徐州將爲劉備所有,劉備猛虎也,此時不可相爭。將軍既有江東,以其爲基業,西取荊州、益州,待中原有變,可揮師北上,則霸業可成矣。”

“張公一席話,使我茅塞頓開。策欲拜張公爲軍師,時時鞭策,不知張公意下如何?”

“既蒙將軍不棄,願效犬馬之勞。”

張紘加入,孫策一切準備妥當,便開始進攻江東。此時江東在劉繇控制之下,劉繇前期和袁術爭鋒,讓部下樊能、於麋屯兵橫江津,大營在牛渚;另一員大將張英屯兵當利口。

劉繇這個外來戶,不熟悉江東的地形,以爲守住兩個渡口便能擋住所有東渡的軍隊。

可孫策是江東本地人,他早就找到了一個偷渡地點。

“伯符,冒然渡江,兇險異常,是否謹慎行事。”

孫策繼承了孫堅的勇猛,也繼承了孫堅的冒險的性格。孫策說道:“公瑾,我軍糧少利在急戰,不可遷延日久,爲劉繇察覺。我軍兵少,渡江不易察覺,況渡江後,我軍有破釜沉舟之勢,將士奮勇,敵一戰可下。”

周瑜被孫策說服了,開始準備渡江。張紘見孫策要率先渡江,說道:“夫主將乃籌謨之所自出,三軍之所繫命也,不宜輕脫。自敵小寇,願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無令國內上下危懼。”

可孫策沒有聽張紘的建議,他自負勇力,不怕敵軍。

孫策軍乘夜渡河,樊能、於麋完全沒有防備,直到孫策軍攻入牛渚大營,兩人還在呼呼大睡。

被奪大營,樊能、於麋只能率殘部向北逃跑。

孫策奪了牛渚大營,營中的糧草、軍械全部被孫策據有。孫策軍鳥槍換炮,向精兵進化。

奪取了立足點,孫策開始向秣陵縣(便是以後的金陵)進攻。此時駐紮在秣陵的是原彭城國相薛禮和原下邳國相笮融,薛禮駐兵在城內,笮融駐兵在城南。

薛禮最開始是彭城相,但陶謙升任徐州牧後只重名士(加小人),不重寒門和平民。薛禮因爲陶謙的迫害,就率彭城士兵來到江東,奉劉繇爲盟主,劉繇讓薛禮駐紮在秣陵。

笮融最開始也是下邳相,不過和薛禮不同,他是爲了自己。私自將各地的稅負挪用,被陶謙察覺後就逃到廣陵,被廣陵太守趙昱收容。但他不感恩,還假託趙昱要謀害自己,殺了趙昱,洗劫了廣陵,隨後逃到江東。他也奉劉繇爲盟主,被劉繇派來和薛禮一起守秣陵。

薛禮和笮融兩人見到樊能、於麋,得知孫策已攻過長江。薛禮說道:“今袁術派孫策過江,必與劉使君爭鋒,我秣陵首當其衝。諸位有何退敵之策?”

樊能、於麋見識過孫策的士兵,和以前袁術的士兵完全不是一個等級。兩人一時沒了計謀,沉默在了那裡。

等了片刻,笮融打破平靜,說道:“孫策兵少,兩位將軍可率餘部於牛渚營北面等候,待孫策舉兵攻秣陵,再率軍偷牛渚營,孫策後路被斷,其軍必亂。此時,我等兩面夾擊,孫策死於此地也。”

“將軍之計可行,便依將軍之計行事。”

樊能、於麋在牛渚的時候喪失了一半兵力,爲了壯大聲勢,兩人將秣陵城中,士兵的家小都帶上了。

樊能他們在謀劃孫策,孫策自然也不例外。

孫策說道:“今欲平江東,當先拔秣陵,諸公有何妙計?”

周瑜說道:“此間守將樊能、於麋,雖失大營,然其軍尚存。我軍若攻秣陵,其必來奪營。”

“如此我等在此久等乎?”

“我軍不離,其軍不來,我等可率軍佯攻秣陵,誘其來攻,再設伏擊之。”周瑜說道,“樊能、於麋既除,我等無後顧之憂,秣陵可下矣。”

“樊能、於麋,可識得廬江周瑜乎?”周瑜早就埋伏在樊軍後路。

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內歸屬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四百章 封禪西征第一百零一章 重騎之鋒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二十八章 孫堅的奮鬥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四百三十七章 薩珊之殤第三百四十三章 兩路勝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詡之謀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七十五章 皇叔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四百二十三章 白牛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三百三十章 奸雄曹操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兩路勝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二百三十三章 精銳盡喪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四百六十二章 阿爾達希爾一世之死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七十七章 瘟疫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二百零三章 周瑜戰敗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二百七十九章 吳懿兵敗第一百三十八章 顏良陣亡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下平復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二百九十三 消耗之計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六十八章 劉備留軍回青第五十章 劉表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四百一十一章 海軍西征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六十八章 劉備留軍回青第一百五十二章 獻捷天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二百三十三章 精銳盡喪第七十二章 典韋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