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

“劉玄德軍中無謀,奉孝入劉營,正可一展胸中所長,何來非明主?”

“我觀劉玄德此人,喜怒不形於色,有英雄之姿,胸有大略,然無細謀。劉玄德亦有自知之明,故而其于軍中廣立軍令,常言‘遇山不進,逢林莫入’。

其弟張飛,喜飲酒,劉玄德出禁閉之法,張飛膽寒,故不敢飲酒。不識變通,不近人情,可見一斑。

我亦有自知之明,我生性灑脫,喜飲酒,不喜束縛。若我入其帳下,早晚鬱鬱而終。”

“你啊。”兩人哈哈大笑。

劉備的思維是大一統王朝的任人思維,規矩和法律很齊全,這樣工業化教導出來的人才能任國家各行各業的中層幹部,有利於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即便有奇才,在大勢之下,他也只能壓制天性,遵守國家法規。

但亂世就不一樣了,寬鬆的法律纔有利於吸引人才,畢竟好主公不只你一個,道不同,我可以不相爲謀。

郭嘉告別荀彧,回到老家隱居,也順便考察和等待,看有沒有其他好主公(袁術這種,郭嘉看也不看)。

曹操驅趕呂布後不久,軍中的謀士戲志才病重了,還沒等曹操尋找到華佗,很快便死了。

曹操找到荀彧,想讓荀彧再推薦一位謀士,接替戲志才。曹操對荀彧說道:“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

這時,荀彧想起了郭嘉,便把郭嘉推薦給了曹操。郭嘉經過幾年的觀察,發現曹操也是一個雄主,便到了兗州。

曹操見到郭嘉,正巧因爲劉協的事發愁,便問道:“奉孝,陛下蒙難,文若欲使我迎陛下。又聞玄德欲出兵迎天子,奉孝何以教我?”

郭嘉笑着說道:“明公勿慮劉玄德,此人看似愚忠,實則心懷大志。若其願迎天子,必不使劉和至長安求皇叔之名。今皇叔之名既得,劉玄德別無所求,出兵亦不過堵悠悠衆口。我料其行軍必緩矣。”

曹操以前也因爲鮑信和荀彧的說法,想出兵長安解救劉協,只是由於曹嵩身死、張邈反叛等一系列原因沒有成行。

現在劉協都已經逃出長安了,鮑信和荀彧自然又勸曹操迎劉協,但曹操也有着袁紹一樣的擔憂,要是劉協到了治下,不聽劉協號令,是不是會有麻煩。所以曹操有些猶豫不決,這才向郭嘉詢問。

曹操說道:“奉孝如此說,是否我亦不可奉迎陛下?”

“非也。”郭嘉說道,“袁紹四世三公,劉備有皇叔之名。明公若有大志,必與之相爭。如師出無名,則處處制肘,實不妥也。明公迎陛下,奉天子以討不臣,則號令之下,諸侯莫敢不從。竊爲明公可也。”

“奉孝所言令操茅塞頓開,操便即刻起兵,以迎陛下。操欲拜奉孝爲軍師祭酒,不知奉孝意下如何。”

“真乃吾主也,嘉願效犬馬之勞。”

曹操不像袁紹優柔寡斷,劉備虛情假意,很快組織了三萬大軍向西面進軍。但是可惜,曹軍被雒陽的董承攔阻。曹操沒有詔書也不敢強要進入雒陽,一時間僵在了那裡。

劉協如何來到雒陽的呢?

當時,楊奉等人由於白波軍和南匈奴軍的加入勝了李傕等人一波,可很快便被李傕擊敗。

劉協爲了不再受李傕控制,便決定先過黃河。由於缺乏船隻,能過黃河的人很少,很多官員在黃河南岸被李傕堵住,死於非命。

劉協過河到了河東,河東太守王邑迎接劉協,但河東的條件也不好,劉協住的是籬笆房,吃的也不如意,和劉協一起逃過河的官員、士卒也大都吃不飽飯。

幸好張楊及時趕到,給劉協等人提供了糧草。張楊提議劉協回到雒陽,可聚集在劉協身邊的勢力有很多股,這些人對遠來的張楊很戒備。本該前往雒陽的提議,也因爲由張楊提出而被董承和楊奉制止。

劉協在河東的這段時間,各方勢力聚集,全都看到了劉協的窘迫。他們在劉協的籬笆房外看着劉協和公卿,一邊說一邊笑,漢室皇帝的威嚴掃地。

這樣顏面掃地,劉協很難受,公卿也氣憤。回雒陽的提議,再度得到衆人的認可。

但劉協身邊也有私心的人,劉協在河東爲了安撫衆勢力,便大封官爵,韓暹覺得在河東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官職,沒必要千里迢迢回雒陽,而且回雒陽後,劉協說不定就被張楊控制了。

但董承這個國舅,受不了劉協被人當猴看,見勸不動韓暹,他便投向了張楊。張楊有了董承的支持,劉協身邊的勢力就是他最大了。韓暹不敢再反對,劉協這才順利回到雒陽。

回到雒陽,楊奉出屯樑縣護衛洛陽,韓暹和董承則留在京中守衛皇宮。韓暹自認爲居功至偉,到了雒陽後驕橫跋扈、爲所欲爲。

董承再度和韓暹起了衝突,這時張楊得到自己想要的官職、爵位,已經帶兵回到了河內。董承勢單力薄,爲了應對韓暹,準備尋找外援。

董昭對楊奉和董承說道:“遠水不救近火,劉皇叔千里之遙,如何便得就到。今有強援在此,何必捨近求遠。”

董昭拿出了自己以曹操爲名義寫的信,信中說道:“吾與將軍聞名慕義,便推赤心。今將軍拔萬乘之艱難,反之舊都,冀佐之功,超世無疇,何其休哉!方今羣兇猾夏,四海未寧,神器至重,事在維輔;必須衆賢以清王軌,誠非一人所獨建。心腹四支,實相恃賴,一物不備,則有闕焉。將軍當爲內主,吾爲外援。今吾有糧,將軍有兵,有無相通,足以相濟,死生契闊,相與共之。”

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二百三十三章 精銳盡喪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二百九十一章 合肥攻防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入荊州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一百五十二章 獻捷天子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四十一章 趙雲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第一百九十八章 董承密謀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四百零七章 零傷亡震世第七十五章 皇叔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張遼出擊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四百三十四章 陸遜設略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六十八章 劉備留軍回青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帆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四十六章 中原混戰第一章 高唐令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三百零八章 決戰定計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七章 初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二十二章 遷都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義滅親第二十二章 遷都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二百三十章 江東決戰起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二百九十三 消耗之計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內歸屬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中平定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二十八章 孫堅的奮鬥第二百九十一章 合肥攻防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十四章 董卓霸京師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三十章 青州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