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劉備留軍回青

“大哥,爲何讓曹軍離去?”張飛有些疑惑。

關羽也說道:“曹操後路已斷,若我軍追殺,必可令曹操首尾不得相顧,大敗曹軍。”

劉備搖頭說道:“我等此來是爲救徐州,非爲結怨。”

看兩人還有疑慮,劉備又問道:“二位賢弟,以爲我軍雄壯否?”

“雄壯異常。”

“我軍勢衆乎?”

“軍多勢衆。”

“二位賢弟,觀關東羣雄如何?”

“彼輩弟視之如草芥,我軍若出,擋者披靡。”關羽眯了眯眼道。

“大哥欲出兵關東,弟願爲先鋒。”張飛興奮道。

“非也。”劉備說道,“關東羣雄不知我軍深淺,故而爲私利相爭,若曉我軍之衆,必聯結以抗我。青州四戰之地,若敵軍四面來攻,我軍雖衆,守之難也。”

劉備又摸了摸坐下的馬,說道:“況爲兄有此勢,全仗先祖庇佑。若爲兄不護漢民,擅起兵端,致黎民受難,使先祖惡爲兄,則萬事休矣。”

“大哥此言甚是。”

劉備哪是怕先祖怪罪,而是怕羣雄聯合進攻他,要是把他定義爲國賊,消了劉備的官職,那劉備就不能再編輯資源了。所以劉備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先苟住,不成爲衆矢之的。

曹操得知張邈、陳宮反叛,立刻決定先回返兗州,不只是因爲劉備軍強,更是因爲沒有後繼的糧草了。

曹操爲了防止劉備追擊,下令曹洪斷後,沒想到劉備根本沒準備追擊,而是遠遠吊着曹軍,一路“禮送”曹軍出境。

曹軍離開徐州後,劉備來到郯城見到了陶謙。劉備說道:“曹軍既已退兵,我也不便久留,這便率軍離去。”

“玄德公,且慢!”陳登說道,“曹軍雖退,乃形勢所逼。他日振奮,必復攻徐州。今玄德公離去,勢必煩勞再三,恐不妥也。”

劉備問道:“陶公之意若何?”

陶謙有氣無力的說道:“疾病纏身,恐不能理事。此番幸得玄德公相助,願以州事讓之,請以此望玄德公善待我族。”

劉備說道:“州郡之事乃天子所拜,豈可讓與他人。此等亂法度之事,備必不爲之。陶公請勿復言!”劉備說完就離開了,留下陶謙等人面面相覷。

劉備走後,陶謙問道:“玄德公不受徐州,如此奈何?”

Wшw ★Tтka n ★¢○

“可行緩兵之計,待我前往玄德公軍中一行。”陳登說完就起身追劉備。

劉備剛回到軍營,陳登就到了。陳登對劉備說道:“陶使君相讓徐州,乃出於好心,非爲其他。玄德公即便不認可,也不必急於離去。徐州四戰之地,曹操、袁術虎視眈眈,非公不能守。還望玄德公憐憫徐州百姓,留軍守備徐州。”

“既如此,元龍且回,待我等商議,再做決斷。”

“告辭。”

陳登走後,張飛說道:“大哥,陶使君誠心想讓,大哥爲何不領徐州事?”

“陶公相讓又待如何?徐州又非陶公之徐州。”

“玄德所言甚至。”簡雍說道。

經過劉備這麼一說,在座的人大都反應了過來。陶謙剛被任命爲徐州牧,徐州的士人還沒有接受他,陶謙讓過來的徐州是沒用的。

關羽說道:“大哥,我軍勞師遠征,若空手而還,恐失青州人望。”

劉備點頭,說道:“可使二弟、憲和留軍徐州,以待後事。”衆人認可了劉備的謀劃。

隔天劉備又來到城中請辭,陶謙這次不說讓徐州了,而是讓糜竺對劉備說:“恐玄德公勞煩再三,不若駐軍徐州,餘事待後處之,何如?”

劉備假意推脫一番,說道:“既如此,我留軍中大將關羽,與憲和于徐州,備自領親軍回青州。”

“勞煩玄德公相助徐州,我等尚未感謝,何必急於離去?”糜竺問道。

劉備沒有說話,簡雍說道:“非玄德急於成行,實乃有人生大事,不得不回返。”

“哦?”徐州衆人一臉八卦。

簡雍說道:“玄德將與蔡家子結親,吉時已定,不可延誤。”

盧植病好之後,沒有理會劉備休息的言語,對劉備的親事還是親力親爲。劉備率軍救援徐州的時候,盧植就已經定下了婚期。

有這種大事,衆人也不好強求。不過劉備也知道徐州士人有些事想找他談,所以劉備走之前說道:“憲和與備相識於微末,乃交心之人,但有事,皆可與憲和相商。”

劉備讓關羽率軍三萬留守徐州(太史慈、曹洪一戰,劉備軍沒有死人,而是傷了數百,也因此太史慈一戰成名),劉備帶着親衛回青州結婚。

劉備走後,糜竺回到家中,糜芳向他詢問:“玄德公,可願留于徐州?”

“玄德公與蔡家子有婚約,此番回青州乃爲完婚。”

“哦?”糜芳摸着鬍鬚,思慮片刻後,說道,“兄長,小妹國色天香,何不讓玄德公納之?”

“這……”糜芳的提議讓糜竺也有些意動,出身商人的糜竺,對劉備這個解除商人歧視的英雄很有好感。

可是糜竺知道自家的小妹是配不上劉備的,劉備即便接受,他小妹也只能做小妾。這一點糜芳也知道,所以他直接就說“納之”。

“方今亂世,非英雄不能保全我糜家家業。小弟觀玄德公,乃天下羣雄之首也。他日復興漢室,我兄弟二人當爲從龍之臣,亦不讓南陽諸族專美於前。”

“可喚小妹前來問之。”

“兄長勿憂,小弟早已與小妹說之,小妹亦認玄德公爲良配。”

在臨淄以諸侯之禮結婚後,劉備來到洞房。劉備撩開蔡琰的珠簾,定定地看着她。不是因爲醜,而是因爲太驚豔了。沒想到一個假小子,打扮後那麼漂亮。

“夫君,可是嫌妾身貌醜?”

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四十六章 中原混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死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八十四章 農業補貼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第五十七章 呂布入冀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三百九十四章 扶南之地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第四百四十五章 玻璃第二百一十五章 華歆至第一百一十五章 拼音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八章 求援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四十一章 趙雲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一百六十七章 驕兵之計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死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一百八十七章 驚變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一百二十九章 黃祖慘敗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三百一十六章 權衡利弊第十一章 士宦戚之爭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五十章 劉表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四百二十四章 酸柑酸橘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四百四十五章 玻璃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三百六十二章 張遼出擊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烏丸第一百九十二章 夏口之戰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一百一十五章 拼音第六十六章 陳宮叛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