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

“大王,楚國全年以農爲主,礦產爲輔,欲興楚國當修橋鋪路治水利。而年產大半用於東洲,然東洲荒蕪之地所耗甚大。”虞俊說道,“今大王又欲南征,恐於國不利,莫如暫緩援東大略,待楚國全據身毒之地,再議東援之事。”

不久之前遠在雒陽的劉永向劉備申請外封,劉永選擇的是北原,可惜這事不了了之了。其他人不明白其中的緣由,劉理從糜竺那裡瞭解到了詳情。劉備不會讓封國將中原四周外擴道路堵死,劉永已經被要求前往西洲就封,只是劉理不知道爲什麼劉備要求劉永在雒陽等一段時間。

劉備讓劉永在雒陽等待其實很簡單,東洲與世隔絕沒有舊大陸上那麼多的病毒,到達東洲的人不會受來路不明的病毒侵襲,頂多有一些水土不服。西洲就不同了,即便是當地土著都不敢深入內陸地區,將西洲肥沃土地白白浪費。

劉備愛惜劉永身體的舉動反而讓劉理誤會了,他想到了東洲與身毒政策的一系列差異,決定以身毒的物資全面支援東洲,待到時機成熟,在南東洲重建新楚國。

劉理的理解,中原外圈不能讓封國封閉,那他在身毒的楚國就不能向北發展,向東則被外姓人包圓了,張飛在倭國的封國收益、趙雲在海越的封國收益使得一衆陸軍將領都將自己的封國放在東南羣島之上,海軍將領則將封地放在扶南或者扶南北方可以和中原陸地相連之地,這其中的政治意義很明顯,羣島需海軍陸軍將領沒有,扶南等地直接可以派陸軍到達。

楚國除了向南全據身毒沒有更多的發展機會,要是劉備將劉永外封到西面的薩珊之地,那身毒的發展就鎖死了。大漢的繼承製普通百姓是嫡長子全佔,而外封國則正好相反是推恩令那一套,生的越多封國越小。

同時還有最重要的原因,中原四周封國的製鹽和金屬冶煉全部不能自主,必須向中原購買(價格不貴,運去原料還能更便宜)。離楚國最近的鍊鋼廠還在扶南,由少府直接管轄。

東洲則不然,劉備念兩洲間隔過遠,物資調運不便,除非是真理機這樣的關鍵性技術和槍炮這樣的軍火,允許劉禪發展自己的鹽和冶煉工廠,只需要上層由中原指派人員即可。

還有在軍事方面,中洲四周的封國完全不能有自己的軍隊,王府護衛也只有兩千人,這兩千護衛還需要從中原的新兵營招募。如果各地王府需要向外征戰拓展封地,需要向中原申請,由中原考慮得失再外派軍隊,這支部隊的所有開支(包括撫卹金)都需要封國出。

坐過火車的劉理知道,離中原越近越沒有發展空間,最終都會向以前的宗室一樣坐吃山空。於是劉理和劉禪通過糜家秘密溝通(自以爲,劉備知道),協商劉理用身毒的物資全力資助劉理開發東洲,等到東洲上了軌道時機成熟後,劉禪和劉理共同上請兩家可以共用對方的封地賜封后代(最主要劉理的後代轉向南東洲)。

劉禪跨海到達東洲,發現東洲完美具有一個大國所需的所有外在條件,只是現如今百廢待興,如果光仰仗東洲要想追上中原,沒有上百年都不可能。

劉備給予東洲特殊地位,劉禪馬上向劉備申請調少府到東洲建造了各種工廠(全都是礦場、冶煉廠、水泥廠等基礎產業),海金縣的黃金出產沒有那麼多,前期的資金都是楚國墊付。

劉禪自己則帶着一萬護衛(劉備特批東洲能有一萬護衛,只是武器必須從中洲輜重部購買)和一萬派遣軍向南方出征,開始整合東洲中部地區。

海金縣周邊地區降水量少(以南),而且全是荒地,同時冬天時不時會有特別冷的天氣,中原的冬小麥不能適應當地的氣候,還需要農司的人培育良種。劉禪定下的早期發展步調是以高收入的棉花和畜牧業爲主,同時規模化種植玉米作爲口糧,另外礦場和冶煉廠都需要大量人力支持。

劉禪吸收了海金縣周邊的殷商遺民,不過這年頭東洲北部地區的人口本來就不多,還分散在各地,劉禪吸收的遺民數量趕不上發展所需。不過很快就讓他發現了東洲中部地區正處在古典時期,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城邦。

東洲中部地區氣候適宜,一些土地雖然不適合農業生產,不過瑪雅人有自己的改造方法,他們在旱季時將樹木清除,爲土地製造養料,待雨季到達就種植玉米、西紅柿、南瓜等。此時東洲中部地區還沒有形成國家概念,正處於城邦制發展前期,正適合劉禪發展。

漢軍高大的體型和強悍的神器(槍炮),加之與己方差不多的樣貌很快讓大小城邦陸續臣服,東洲前期發展勢頭良好,只不過物資消耗恐怖。楚國全年收入全都投入東洲都不夠,幸虧有劉備從中幫扶。

楚國年收入留存不高,劉理還想着南征,虞俊不得不規勸他。

劉理說道:“身毒南境地多民衆,昔貴霜國餘衆皆南逃,若其一整南地與我楚國相抗,豈不爲後患。此時出兵正可乘其毛羽不豐平之,以除後患。”

“然國中府庫不充,如只仗王府護衛恐非萬全之策。”

“可向銀行借貸。”

“大王不可!”虞俊說道,“向銀行借貸當以國服爲之息,正所謂,以其於國服事之稅爲息也(鄭玄語)。我楚國國情,上不納稅而下勞之,欲還銀行之息必加稅,下民困苦若再加稅,彼必多亡,於國不利。請大王三思。”

劉理奪取身毒北方之地,沒有和國內一樣免除稅收和勞役(稅收不多,主要勞役重),但身毒當地自有國情,那些上等人尤其是祭祀,他們名義上也要交稅而且他們交的還是大頭,不過他們又將他們所需交的稅攤派給了底層民衆。

身毒已經不是原本那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了,中原有許多勢力會到身毒來僱傭勞工,身毒底層百姓過不下去就會自尋出路。人口對於一個國家的意義看中原就深有體會,虞俊怕楚國陷入惡性循環,爲他人做嫁衣。

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四百二十四章 酸柑酸橘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三百六十二章 張遼出擊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四百四十四章 劉理戰略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三百七十七章 劉協死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見玉璽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三百五十二章 扶羅韓敗亡第四章 縣吏華歆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三百五十二章 扶羅韓敗亡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九十五章 徐州之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七十二章 典韋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六章 黃巾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第二百五十六章 陸遜獻城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亂鬧劇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方勝負第七十章 昌豨第二百七十章 收縮戰線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三百九十七章 鄧芝出使西域第一百三十八章 顏良陣亡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下平復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遜之謀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四百一十二章 等級制度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下平復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六十八章 劉備留軍回青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二百三十章 江東決戰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袁紹死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七章 初戰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四百五十八章 羅馬分裂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雄謀劃第三百零五章 許都之襲第七十六章 蝗蟲第三百零八章 決戰定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一百五十二章 獻捷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