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陸遜設略

“大王,海軍陸(遜)將軍求見。”

“請。”

陸遜說道:“楚王,海軍得陛下調令,將繼續西進探索天下,末將來此向楚王辭行。”

“如此,願海軍一帆風順。”

虞俊說道:“大王,陸將軍爲天下奇才,何不相詢一二。”

劉理叫住了正要離開的陸遜,向他詢問了楚國戰略發展的難題。陸遜眼前一亮,笑道:“楚王,欲破此局輕而易舉,不需勞師動衆,海軍便可順手爲之。”

“請陸將軍賜教!”

“楚王所求無非輜重,且求之甚急,身毒之民上下分明已有數百上千年,與其探尋底層改良之策,莫如向上層索取。”陸遜說道,“楚王有大漢爲後盾,手握重兵尚懼不穩乎?”

“陸將軍之意,祭祀?”

“然也。”陸遜說道,“彼居高位民衆仰望,竊身毒之名望,長此以往於國不利,莫如乘此身毒翻覆、彼立足未穩之機,謀而奪之。”

“陸將軍所言有理,然彼輩非比尋常,孤需慎思之。”

“末將告退!”

回到楚興縣外港,呂蒙對陸遜說道:“陛下詔令已下,我當回返中原,國公之位在望。海軍將由伯言所統,西向探尋天下。”

“如此末將恭賀將軍。”陸遜說道,“但如我所料不差,身毒尚有立功之機,西進船隊尚需另調人馬。”

“爲何?”

陸遜向呂蒙說明了劉理的煩惱,呂蒙馬上察覺出異常:“此間之民深重祭祀,伯言可有深意?”

“前番我料此地可爲興家之地,上請得封身毒之地,不料此間之民過於愚昧,勞碌經年只爲祭祀。”陸遜說道,“若此地之民不爲自身,商道何以興盛,商道不興封國何以昌達。”

身毒的底層人所積累的財富都被三等人攫取,而這些三等人攫取利益不爲物質上的享受,反而追尋精神上的虛無縹緲,尤其是時不時都要請當地祭祀做法事。這些祭祀做法事是收費的,而且收的很貴,最主要那些三等人還心甘情願。

陸遜取得了身毒的封國,上受楚王統轄,下還只得收取固定的稅收,想要在自家封國內販賣商品牟利,那些底層的人沒錢,有錢的不買,搞得陸遜很受傷。表面上身毒的封國稅收可觀,這只是下限高,上限根本沒有發展空間,反倒不如扶南那些地方下限低,上限高。

劉理詢問楚國發展戰略正中陸遜下懷,只要搞掉了祭祀崇高的地位,或者給消費創造先決條件,陸家才能真正吃到身毒人多的利益。

另一方面,東洲被發現,劉備所需的高產作物一一尋得,中原已經有轉變戰略重心,進一步發展本土的趨勢。海軍向西探索可能不會有發現東洲那樣連升三級的景象了,還不如在身毒參與平定叛亂,戰功高、危險小、耗費精力低。

過了幾天,劉理找到陸遜,同意了陸遜清除祭祀的計劃,並詢問了具體操作方法。

陸遜說道:“祭祀需除然不可操之過急,身毒之民皆愚昧,祭祀有名望。楚王可先好言相勸,若從者留觀後效,若不從再用他計除之。”

所謂先禮後兵,陸遜就是這個意思。畢竟動刀兵也是有成本的,而劉理現在缺的恰恰就是錢。

王舍縣(楚王城)

“願神庇佑大王,不知大王何事相召?”

“貴霜餘孽遠遁南地,孤當親率大軍征討,然國中乏資,不知祭祀可有良策?”經過劉備十數年的薰陶,劉理也學會了劉備直來直往的性格,也是劉理認爲他不必和這些祭祀打機鋒。

祭祀一愣,說道:“我等可號召民衆爲大王獻資,助大王平南。”

“何須勞師動衆,孤知汝等據高位數百年,其下資產無數,何不獻上一二,解孤之憂?”

“大王之言差矣,我等所取之金皆奉於神明,我等貧苦,何來獻資一說。”

鐵打的祭祀,流水的統治者,身毒地界的這幫祭祀怎麼可能會拿出自己的財物給劉理,他們仗着掌握各界口舌根本不管劉理的想法。

“彼輩尋死,孤便成全於他。”劉理說道,“今日三更隨孤往寺廟一行。”

“是!”

別看劉理好似需要這些原本的基層統治階級掌控身毒,其實這些人太自以爲是了,中原科舉已經走上正軌,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考生,這些人都是從各地一路殺上來的,不能在中原任職不代表搞不定身毒。

虞俊說道:“大王,若爲百姓所知,恐有變故。”

“孤只殺彼,不殺祭祀。”

當天夜裡,城中百姓聽到了寺廟的慘叫聲,可週圍有楚王護衛把守他們也不知道具體情況。

“楚王令,祭祀欲勾連貴霜餘孽,已認罪伏法,祭祀之位將由他人擔任,佈告城民,鹹使聞知!”

一夜之間整個寺廟換了主人,劉理找來縣中從事(中原招募)擔任祭祀之職,劉理料對了,身毒百信根本不關心哪個人擔任祭祀,只需要祭祀存在就行。至於以前祭祀的既得利益團體意圖煽動民衆反叛也被劉理輕鬆解決,連騷亂都算不上。

“不過區區一城,寺中金銀便抵我楚國一年稅賦,彼輩何其富有。”

劉理抄了祭祀家,寺廟中的許多神像都是純金打造,其餘散落金銀就和小山一樣,全被劉理拉回了官寺。要不是虞俊勸阻,怕民衆不穩,劉理就要把神像也拆走了。

虞俊說道:“大王,府庫充足,可起兵南下矣。”

“莫急,孤本以爲身毒清貧,不想財貨皆藏於彼輩之手。南下之行暫緩,當先治內。”

劉理攻下整個貴霜帝國後,發覺貴霜國府庫中的財物不多,一開始他還以爲是逃竄的人帶走了,這下找到源頭,他怎麼可能放過。

“大王,一城一地不爲人知,若遷延過廣,恐國中騷亂。”

“有此金銀何懼騷亂,孤這便上請父皇,調中原大軍至此。些許騷亂,孤有何懼!”

一個月之後,王舍城中祭祀身亡的消息傳到了周邊縣城中,最初那些祭祀人人自危,還密謀聯合自保,見劉理遲遲沒有動靜也漸漸放下心來。

這天楚興港來了百餘艘運輸船,這大大出乎陸遜的預料,他心中有了不好的預感。

“關將軍,何以至此?”

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等級制度第十四章 董卓霸京師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中起兵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四百二十七章 原始蒸汽機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患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阿爾達希爾一世之死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安城破第三百一十八章 雙方驚詫第四百三十四章 陸遜設略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四百五十八章 羅馬分裂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戰涼州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戰涼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孫權初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四章 縣吏華歆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七十四章 大旱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八十四章 農業補貼第一百三十八章 顏良陣亡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一百八十二章 繡衣出動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謀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入荊州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勝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二百一十五章 華歆至第三百一十二 戰局明朗第四十六章 中原混戰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九十六章 陳宮大略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魏奇襲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遜之謀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