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

劉備重視牧草的最重要一個原因是爲了大漢長治久安,便觀中原歷史,有許多次都是因爲邊關烽火,嚴重拖累國內經濟,最後積重難返亡國。

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最重要的區別就是定居,有強烈的土地情結,安土重遷,非常有利於培養國家、文明歸屬感。讓遊牧的百姓定居下來,可以使牧民更好的融入中原文明。

至於放牧和圈養的成本問題,也很好解決。單位人口圈養比放牧所養的牲口要多很多,同樣一年,別人安坐家中,圈養一年賣幾百頭牛羊,你千辛萬苦四處奔波,才賣幾十或者上百頭。有了對比,放牧的百姓自然會選擇更“懶”的做法(人永遠追尋懶)。

圈養還能拉動周邊產業的發展,例如油廠、豆腐廠等。以前油廠出產的豆餅、豆腐廠的豆腐渣都是精飼料(馬、牛等都愛吃),卻因爲容易黴變(腐敗),只能就近處置。如果有了集中圈養,馬、牛等就可以減少餵食豆子,增加豆餅比例,中間產物——油就是賺的。

劉備相信,只要經過幾代人,北方的危險將會急速降低,大漢便有更多的精力向外發展。

要想完成這樣一個重大國家戰略,需要優良的基礎設施,完善的商業環境,穩定的市場,還有安定的國家氛圍。而以上這些,大漢都在劉備的推動下穩步發展。

聽完劉備的大略,衆臣高呼“陛下英明”,諸葛亮說道:“只恐陛下心意百姓不得其中。”

沒有榜樣在前,百姓也害怕改變原有的生活環境,想要推行圈養自然要少府先動手。圈養初期畢竟還要加大投入,劉備之所以向衆臣解釋,也是因爲少府之中大家都有股份,事先不打招呼容易招惹事端。

劉備說道:“關中以北高(陝)原(北)地廣人稀,有荒漠化趨勢,影響大河,少府可先於此處種植苜蓿,一則改善土地,二則蓄養戰馬。”

就因爲關中北方高原沙漠化,水土流失嚴重,造成泥沙入大河,擡高了大河河牀,使得數百年後大河時常爲禍。劉備不定都長安也有這方面的考慮,長安爲都城,關中地區就不可避免會過度開發,水土流失加劇大河災害。

一些古人可能有可持續發展的想法,但他們沒有成套的理論支撐,劉備每天正在搜刮腦中殘留的記憶,爭取在有生之年完成這套理論。

鄧芝問道:“陛下,殿下俘獲甚多有十萬之衆,是否調入少府?”

“拉至運河。”

陳羣說道:“陛下,各州百姓多有參與運河開挖者,若少府多用俘獲,恐與民爭利。”

聽到“與民爭利”四個字,劉備腦中的神經本能的跳了跳,但轉念一想,陳羣說的還是對的。自從劉備發佈運河計劃,東面各州百姓都獲得了實利,也顯著促進了各地的經濟發展,這就是有償(錢)和無償(錢)的區別。

其實十萬俘虜說多也多,說少也少。鄧芝原本的意思是讓俘虜調入少府,之後各豪強、士人甚至百姓都會很快消化這些人,但劉備不願浪費這些勞力,勞力散起來容易,想再聚集這些人就難了。

時間不長,俘虜的身份讓劉備想到了他們的好去處,扶南開發正缺人手。

恆河平原作爲全世界有名的大平原,土地肥沃、面積大、自然災害少、百姓易於統治,各種優點數不甚數,劉備沒理由放棄。正巧這時候恆河平原東側沒有大的國家,都是由小城邦組成,貴霜帝國也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敗,絕對沒有實力再幹擾大漢開發恆河平原,正是大漢入主恆河平原的最好時機。

劉備決定讓西域俘虜南下挖掘一條紙面上的運河——暹(克)羅(拉)運河,如今的船隻不大,運河也不需要多深,而且暹羅運河的地點最窄處只有百餘里,不需要幾年就能挖開。

有了暹羅運河,從南海到身毒海就不用繞圈了,可以縮短至少3000裡航程,也能加強中原與身毒的聯繫,更方便中原掌控身毒。到時如果身毒有變,敵軍同時掌控兩處航線的難度大於一處。

安頓好少府對關中北方高原的開發,劉備出城迎接了回京的西征部隊。

“父皇,兒臣幸不辱命,一戰平西域。”

“好,我兒英武勝於朕。”

“不敢當父皇如此誇耀。”

爲慶賀漢軍大勝,劉備大擺宴席,宴請衆臣,衆臣皆歡。酒席結束,張飛藉着酒勁說道:“陛下,火槍於戰甚利,何時可於全軍列裝。”

全國一統,張飛身居高位有意脫離在軍中的影響,尤其是劉備看在張飛的面子上,把夏侯淵也升了高位,他又重新開始飲酒,很快沉迷美酒,不用出兵作戰,劉備勸了幾句也隨他了。

“想要火槍,需先操練,惟有操練精熟之軍方可得火槍。”

劉備所說的操練不是普通的射擊精準度練習,而是膽量的錘鍊。神機營初期訓練時,會有一隊騎兵拿着木棍在對面,神機營用專門的白灰彈(發射藥少量,子彈是鉛包着白灰),騎兵中彈自動退出演習,其餘直衝神機營。

騎兵近身,會用手中的木棍狠狠地抽打神機營,都是參軍數年甚至十幾年的老兵,騎兵下手非常有分寸,中棍很疼但不會受傷。神機營要做到騎兵臨前面不改色,主將不下令絕不可後退半步。

張飛的問話也吸引了其他將領的注意力,戰勝三十萬敵軍和零死傷戰勝三十萬敵軍可不是一個概念,火槍、火炮的犀利在馬超的宣傳下都有些神話了,其他將領自然也期盼劉備在他們所在的戰區列裝。

馬超隨大軍回頭而不是和普通涼州士兵一樣回駐地,是因爲馬超也隨大軍出征西域。劉備下令抽調涼州一個軍四千人出征,原本想着涼州軍隨便派個副將領軍即可,也就沒有特意點名將領。

馬超征伐了那麼多年的鮮卑早就厭煩了,而且聽說西域敵軍有三十萬,就親自領軍出征了。馬超這樣的大將不同普通小校,沒得準確將令便領軍跨區出征,說嚴重點可以定性爲有反心。

當然劉備不會這麼不近人情,他說了一下自己沒有點將的錯誤敲打一下馬超,又說馬超功大於過,這次會依律獎賞,不過不能有下次。

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九十五章 徐州之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三百九十七章 鄧芝出使西域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二百六十四章 嶽婿交鋒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一百五十章 張飛揚名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五十章 劉表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二百六十章 臥冰求鯉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下平復第三十四章 鄭玄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三百零八章 決戰定計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烏丸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二百零四章 陳氏密謀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魏奇襲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十九章 虎牢關之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八十七章 許都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一百九十六章 逍遙津之戰第一百八十三章 遠征漢中第四十六章 中原混戰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二百六十章 臥冰求鯉東漢物價與度量衡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三百四十三章 兩路勝第七十五章 皇叔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息薩珊之戰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息薩珊之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二百零三章 周瑜戰敗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