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

麴義和張郃的反對也在意料之中,更不用說劉備親自進攻了,一旁的趙雲也立場鮮明的反對。

“此戰可速定天下,便是蜀中有伏兵,亦可吸引蜀中注意,翼德處當有得勝之機。”劉備見衆人又要開口反對,話鋒一轉說道,“既衆將有疑,莫如令數將遣偏師往攻蜀中,況此路必定難行,不利大軍出動。”

劉備看着手中的地圖,陰平道三個字讓他想到了鄧艾的慘狀。

劉備不打算親自去了,衆人就沒了顧慮,麴義說道:“主公,末將願往。”

趙雲說道:“主公出兵時曾言,進兵蜀中以末將爲先鋒,而今麴將軍何必爭先。”

劉備打斷麴義的爭先,說道:“涼州一戰尚可立功,益州之戰便由子龍和儁乂前往。況有聲東擊西之計,需重兵往陽平關。”

諸葛亮給劉備的地圖後面還寫上了進攻益州的全部戰術,劉備需要遣大軍攻下武都郡,威脅陽平關,令巴蜀之人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漢中身上,而他會完成最後的準備工作。

“是!”

上邽縣諸葛大營

諸葛亮說道:“我錯用馬謖,此戰未竟全功,皆我之過也。”

“先生不必如此,馬謖指揮失當,兵敗投敵非先生所能預料。”病情好轉的曹彰說道,“先生野戰勝劉軍,振奮大軍士氣,便是大功一件。”

“隴山未能斷絕,劉軍大軍到達,隴右已不可得,我意兵退漢中。”諸葛亮說道,“西縣之糧不可爲劉軍所得,即刻運回漢中。各部依令後撤,不得有誤。”

“是!”

上邽縣

馬超說道:“蜀軍將退,待我前往追擊。”

“不可!”馬騰說道,“我等守下隴右便無大過,諸葛亮頗有謀略,撤軍後路必有埋伏,若輕兵追殺,不妥矣。”

姜敘也說道:“劉公大軍便在東面不遠,當由劉公決斷。”

西縣外

曹彰問道:“先生,大軍全數撤離,不留後軍,若劉軍從後掩殺,我軍危矣。”

“馬壽成此人已老,不復早年果決。而今隴右之兵半數被滅,其必以穩妥爲重。我軍可火速返回漢中,不必留後軍。”

“先生之言有理。”

事情正沿着諸葛亮計劃好的方向一點點前進,劉備調集物資到西縣,沒有追擊蜀軍。蜀軍退兵後不久,劉備軍便沿着蜀軍退兵的路向武都郡進攻。

武都郡百姓以羌氐爲主,東漢末年前期的羌人叛亂,有好幾次就是從武都郡發起的。當年曹操進攻漢中,武都郡的羌人就以爲曹操是來進攻他們的,起兵反叛。

曹操奪取漢中之後,便下令武都郡的漢民還有服從他統管的羌氐百姓遷徙,北上關中。如今的武都郡,對於曹氏而言是個廢棄的狀態。

劉備安撫了隴右衆人,又向西縣百姓承諾恢復之前的政令,帶着馬超、麴義向陽平關進攻。馬超,自然是用來安撫武都郡羌人的。

武都郡的羌人不會干預諸葛亮北上進攻,當然也不會阻攔劉備向漢中進攻,反倒由於馬超的存在,羌人一些部落來了人當嚮導,指引劉備大軍前進。

陽平關

“先生,劉備親率大軍往攻漢中,北方高覽亦不停軍,如之奈何?”聽聞劉備大軍的消息,曹丕從陳倉故道撤軍回了陽平關。

“陳倉故道、武都之道皆難行,糧草轉運艱難。劉軍不識地利,其勢必難久矣。”諸葛亮說道,“蜀中大軍可留於陽平關,我率五千軍屯兵葭萌關,於後方支應糧草。劉軍久攻不下,必引軍而還,屆時尋機掩殺,可得勝矣。”

諸葛亮管理蜀中大權,不久前又獨立領軍北征,曹丕深怕諸葛亮生出不該有的野心,如今聽諸葛亮說要將大軍留給他指揮,他大喜過望,徹底放下心中僅存的疑慮。

“有先生後方支援,劉軍必不得過陽平關。”

諸葛亮說道:“劉軍初至,士氣正盛,公子切不可出關迎戰,只需死守即可。”諸葛亮臨走前再三叮囑,深怕曹丕腦子發熱。

“請先生放心。”蜀中大軍留在陽平關,曹彰和那些曹氏將領也留在了這裡。

諸葛亮留下大軍,不但可以使劉備偷襲蜀中萬無一失,同樣還有一個另外的謀劃。

怎麼說曹丕這些年對諸葛亮還是不錯的,他已經給曹丕想好了後路。蜀中一旦被劉備奪取,中原曹操治下各州都會向劉備投降。而曹丕所在的漢中就被關中和蜀中夾在中間,沒了反抗的機會,卻有一點自己的籌碼。

到那時,曹丕可以用漢中的投降和劉備做交易,確保今後的人生安全,保不齊還能做個逍遙侯,這也算諸葛亮對曹丕的補償。

諸葛亮留下的大軍很有用,加上曹丕本身漢中的士兵,陽平關有近三萬大軍防守,劉備即便和高覽合兵一處,也沒有強攻的可能。

高覽說道:“主公,曹軍大部皆在陽平關中,兩側山中並無曹軍,末將請令往佔兩山。兩山一得,陽平關中動靜盡入我軍眼中,取關易也。”

“此路大軍爲佯攻,翼德入子午谷已有月餘,我料不久便可入漢中,那時兩面夾擊,曹丕首尾不能相顧,漢中唾手可得。”

“主公高見。”

麴義說道:“主公,既是佯攻,當大張旗鼓,多建土山與攻城器械,使敵驚懼,或曹丕又令漢中留守之軍支援。如此三將軍往攻漢中,易如反掌。”

“善。”

劉備軍開始大建土木工程,麴義和高覽也輪流到關下挑戰,曹丕謹記諸葛亮的話,不爲所動。

至於劉備他們說的張飛和魏延,兩人還在子午谷糾結。兩人進軍子午谷在五月以後,這個時間段正好是漢中地區的雨季,時不時就會來一場雨,偷襲部隊走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的路程,搞得兩人胸悶。

“報將軍,前方棧道爲雨水沖斷,前軍正在修補。”

“唉!”張飛無奈地嘆了一口氣,“儘快修繕,小心腳下。”

“是!”

魏延說道:“不想子午穀道如此艱險,末將本以爲十日便可抵漢中。若貽誤戰機,皆末將之過也。”

“若無大雨,文長之言非假,此非文長之過。”

第一百六十七章 驕兵之計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孫權初戰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八十五章 郭嘉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一百八十二章 繡衣出動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亂鬧劇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四百二十八章 蒸汽機改良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四十八章 袁紹的膽略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五十章 劉表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二百二十二章 八陣初顯威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兩路勝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十四章 董卓霸京師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三十四章 鄭玄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入荊州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四百二十五章 身毒西北形勢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二百四十章 小沛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內歸屬第二百二十二章 八陣初顯威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中平定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亂鬧劇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一百九十二章 夏口之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九十六章 陳宮大略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一百九十二章 夏口之戰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域商貿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