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

劫糧的隊伍一去不復返,荊州水師不再敢往荊南。消息傳回曹丕這裡,衆人都失了方寸。

曹丕說道:“部下軍心不安,若再不奪回夷陵,便只得率軍至上庸,返回漢中。仲達有何妙計?”

“夷陵守將陸遜意堅,將士連番挑戰,其只是不出。”司馬懿說道,“欲取夷陵惟有劫糧一途。”

曹洪說道:“管亥屯兵大江,若我等往劫糧草,必被其斷後路。稍有不慎,荊州危矣。”

“荊南、夷陵被奪,皆因劉軍水師縱橫大江之故,荊州水師不敵,欲破劉軍,惟有將劉軍誘至岸上。

劉軍謹慎,欲用奇計,爲其所乘,反爲不美,莫如誘敵,尋機與劉軍決戰。劉軍不習陸戰,雖兵多,不足爲懼。”

曹洪說道:“劉軍哨探精銳,我軍動向,其瞭如指掌,前番數次,欲擊之而不可得。今何以誘敵決戰?”

“劉軍皆在此,江陵無險,可令江陵分兵至此。大營之南有一山,名曰虎牙,江陵之兵至此,可乘夜伏于山中。待他日將軍引兵劫城中之糧,誘劉軍登岸,如此江陵之兵可襲其後,斷劉軍歸路,使其與我軍決戰。”

曹洪問道:“調江陵之兵至此,若劉軍得知往攻江陵,如之奈何?”

“荊州水師水寨便在江陵,若劉軍攻江陵,可水陸夾擊,其必不敢如此。”

最初,在曹洪想來,荊州水師的水寨就是用來誘導海軍進攻,在海軍再用百艘戰船燒寨的時候,他們好乘機奪回夷陵。可曹洪哪裡知道,海軍多餘的戰船都留在柴桑,況且管亥想燒,管承也不會讓他燒了,總要留一些預備不時之需(消息傳遞不靈活,劉備不知道他們會缺船)。

曹丕問道:“欲誘劉軍,大營之兵皆需出行,如此營中空虛,若爲劉軍所乘,糧草運轉不及,大軍需返矣。況若管亥不使大軍登岸,只令少數精銳往劫營寨,便是圍殺之,於大局無礙。”

“公子,可在出兵時,令軍士皆攜糧草,而大營倉廩之中堆放柴草,劉軍襲來時,留守軍士自燒倉廩,使劉軍無可知。”司馬懿說道,“劉軍以爲我軍糧盡,必尋機與我軍一戰,那時必定大軍雲集登岸,如此一戰可定荊州大勢。”

“仲達之計甚妙計。”

曹軍施計,江陵出兵的消息很快傳到管亥耳中。

管亥問道:“江陵之兵遠離,諸君以爲可往攻之否?”

參謀團商議過後,覺得江陵的士兵一定是去支援曹丕的,海軍的人也已經看出曹丕手下士兵的不對,一想到回老家的歸路被斷,海軍的人非常明白曹軍現在的焦急。

如果海軍去進攻江陵,曹丕有可能捨棄一切強攻夷陵縣,攻不下來還好說,要是夷陵縣不慎被奪,那劉備的戰略規劃就不能完成。想到劉備的叮囑,管亥息了進攻江陵的想法。

沒有海軍的騷擾,江陵的援軍很快到達旌陽縣,司馬懿已經在這裡等着他們了。

在司馬懿的安排下,援軍休息了一天,第二天早上纔出發,到達虎牙山的時候正好是下午高溫時候。司馬懿順勢帶着援軍進入虎牙山避暑,直到傍晚纔出山繼續行進。這時候,援軍大部已經留在了虎牙山。

“公子,一切準備妥當,可以一戰,請公子下令。”

“善,此戰必勝劉軍,奪回返蜀通道。”

這次劫糧,曹軍一反常態,全營將士出寨西進。如此大的動靜,自然瞞不過海軍斥候。

“必因援軍到達,曹軍可分兵劫糧,將軍需往攻其營,迫其軍回返。”

和前幾次一樣,管亥帶着海軍登岸,向曹營進攻,只是這一次他走到半路,被斥候喊住了。

“報將軍,主公大勝曹操,正取關中、涼州之地。曹操敗軍回返許都,爲免荊南之地有失,可不必在意夷陵,謹守荊南爲要。”

“主公得勝,天下可定,甚善。”

“將軍,關中勝負已分,我等不可與曹軍久纏,莫如就此退兵南返,以固荊南爲要。”

“汝等之言甚善。”

劉備軍令傳來,管亥自然以劉備的命令爲主,他即刻讓海軍調頭回返,同時讓人向夷陵縣城中的陸遜傳信。

夷陵縣南面的大江不能停船,可船行至大江向南門射箭還是可以的。海軍將劉備大勝的消息用強弩射入城中,陸遜得知消息,更加堅定了今夜的偷襲。

曹丕一行人沒有和陸遜打過交道,自以爲陸遜只是個普通的書生,了不起是個守城的將領。連續幾次攻城、誘敵、劫糧,陸遜只是按兵不動。

這次司馬懿設計,曹軍的注意力本就在管亥的主力上面,少數擔憂也是劫糧的偏師,對夷陵縣完全沒有防備。

夷陵縣西面進巴蜀的道路,是沿着大江走出來的,另一邊就是山林,海軍運糧的路,曹軍劫糧的路都是這一條。

陸遜認爲曹軍大部分都去劫糧了,留在北門臨時營地的士兵一定不多。所以他計劃率軍從西門繞道北門偷襲曹軍,再讓一小部分士兵到糧道上埋伏,將糧道用巨石阻斷,延誤劫糧曹軍回返的時間。

至於從北門出,偷襲北門的曹軍,那是想也不用想了。還沒等你的士兵從北門的門洞出來,曹軍就順勢反衝,攻下城池。

劉備獲勝的消息傳來,天下大勢在己方,城中士兵也有富裕,陸遜和參謀都決定浪一把。只是浪的結果讓衆人大跌眼鏡,陸遜大獲全勝。

爲了圍殲管亥主力,曹軍派了一小部分曹軍大張旗鼓假裝劫糧,這些曹軍西向不久就消失在了山林之中。曹丕身邊的士兵也都將注意力放在東面,隨時準備回頭圍堵管亥。

陸遜特意不讓偷襲的士兵點火把,仰仗夷陵縣城樓上的火光偷偷出城,曹軍完全沒有察覺陸遜已經繞到了他們後面。

直到海軍摸到曹軍西門不遠處,才被曹軍發現,這時候通知大部隊已經晚了。

曹軍將原本營寨的糧食讓先頭部隊運走,以防管亥焚燒,這些糧食就放在夷陵縣北門營寨的西邊,正好被陸遜所率的偷襲部隊發現,沒有逃脫焚燬的命運。

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患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二百五十八章 孫紹投降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二百六十章 臥冰求鯉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十三章 董卓入京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一百零八章 田稅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七十四章 大旱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戰涼州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四百一十六章 諸葛諫言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劉備昇天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三百五十三章 曹軍出擊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中平定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六十一章 曹操舉兵第三百四十二章 詐降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四百一十一章 海軍西征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二百七十三章 毒計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安城破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四十八章 袁紹的膽略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四百二十四章 酸柑酸橘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三百零八章 決戰定計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勝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二百五十八章 孫紹投降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中平定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中平定第一百八十三章 遠征漢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八十四章 農業補貼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