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收縮戰線

鮑信的戰術目標不是殺傷劉備軍,而是劉備軍大營,準確的說就是大營中的戰馬和糧草。

劉備奪取河(大河)北之後,發佈了新的政策,北方匹馬都不得入境。抓到馬販子,劉備會以通敵斬首。

時間一長,加上羊毛生意的興起,北方養馬人漸漸減少,乃至絕跡。就連當年資助劉備的張世平、蘇雙等人,都開始改販羊毛(其實兩人已經投身內務部)。

北方幽、冀、並三州產馬地不能再給曹操提供馬匹,曹軍只能從涼州購買。只是涼州向來不平靜,時不時就有叛亂,更有馬超這種強人。

而且涼州的人心也不是所有人向着曹操,有許多人還念着漢軍到來。更兼關中也是剛剛恢復發展,曹軍的馬源受到很大限制。

對付騎兵,從來不是想什麼戰陣、兵法,最好的辦法就是以騎兵對騎兵。如果曹軍不能正面擊潰劉備軍,想要擊敗劉備那就是妄想。

鮑信研究劉備軍戰法多年,對劉備軍非常熟悉,知道劉備軍常年一人帶四馬。上戰場後,多餘的戰馬會被劉備軍安置在大營中。劉備軍百戰百勝,既是一種士氣加成,也是一個隱患——驕兵必敗。

劉備軍慣於詐敗,還會利用高機動和高戰力實施圍點打援。鮑信想到了太史慈會用圍點打援加詐敗的手段,將計就計,讓曹軍配合劉備軍演戲。

鮑信出兵時,讓呂虔帶上羊毛毯和泥土,到了戰場,呂虔很快在鮑信的指揮下埋伏在地面上。

接下來的劇情就是你誘惑我,我假裝被引誘;你突襲我偏師,我偏師早有準備。唯一出乎鮑信預料的是重騎的標槍戰法,使得原本在鮑信設想中應該萬無一失的重裝步兵損失慘重。

兩軍交戰,太史慈的注意力全都在正面戰場,完全沒有發現曹軍騎兵繞了一大圈,繞到了劉備軍後方。

劉備軍主力斥候都在正面戰場偵查,後方的偵查交給了大營的守軍。如鮑信所料,常年的勝利使得太史慈輕視了大營的防護,大營之中只有五百人守備。

當然這也有劉備的原因,劉備平時經常對衆將說,不必在意大營的物資,哪怕被劫營,只要將士活着,便無關緊要。

營中斥候探知曹軍騎兵襲來,只來得及通知營中的守軍。遵循不做無謂抵抗的軍令(可以逃跑,不能投降),營中的劉備軍撤走了。

曹軍騎兵奪取了劉備大營的戰馬,之後一把火將大營中的物資燒個精光。曹軍騎兵得到了戰果,爲了保護戰馬,也因爲出兵時鮑信的軍令,他們沒有來到正面戰場支援,立刻從原路返回了。

斥候回報了曹軍騎兵的情況,得知不會腹背受敵,太史慈沒有放過恢復士氣的呂虔部。

太史慈親率重騎反身撞陣,剛剛還在歡呼的曹軍失了聲。此時曹軍已經遠離車陣,也沒有其他兵種配合,重騎非常輕鬆就將曹軍剮了幾層。

本以爲己方援兵會支援他們,又以爲敵方大營被襲會撤兵,結果兩種情況全都正好相反。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曹軍潰敗了,儘管呂虔還在努力維持。

有陣型時曹軍還能抵抗,現在漫山遍野的逃跑,太史慈收割起來非常輕鬆。

“啊!啊!”

收割還沒完成,太史慈身邊的將士卻相繼落馬,他環顧四周卻沒發現其他敵軍。隨後,他明白了緣由。戰局進行的太久了,本來重騎的戰馬就已經到達了極限。曹軍潰敗,重騎再死命一催戰馬,許多戰馬當場倒斃。

大營有失,預備馬被奪,太史慈不再追殺呂虔,讓曹軍重裝步兵留下了底,不至於一戰而沒。

遠方的司馬懼和鮑信也相繼看到了沖天的火光和煙霧,鮑信大笑,鳴金收兵。曹軍撤退陣容嚴整,司馬懼也擔憂太史慈有什麼閃失,便放棄的追擊。

司馬懼和太史慈兩人碰頭,瞭解完整個戰局,不得不面對無糧可吃,戰馬缺乏的窘境。兩人商議一會,決定乘將士身上還有乾糧(風乾馬肉)的時候先撤兵。

聽完太史慈的解釋,張飛寬慰道:“子義勿慮,將士無有死傷,曹軍精銳尚爲子義所敗,鮑信無能爲力也。”

“戰馬爲曹軍所得,恐於戰不利。”

“曹軍習馬術者少也,便有戰馬亦不得成軍。況我軍將士習馬十數載,豈不敵新成之軍乎!”張飛笑道,“榖城既下,兗州一馬平川,易取也。”

張飛和太史慈安心在榖城縣駐紮,等待後方的高唐縣重新運送戰馬和糧食到來。

另一邊,鮑信得知重裝步兵被太史慈打殘,還沒等他傷心,夏侯淵全軍覆沒,兵敗被擒的噩耗又傳來了。鮑信捂着心口好一會,才緩過勁來。

鮑信問韓浩:“夏侯將軍全軍覆沒是否汝親眼所見?”

“非我親見,然夏侯將軍數日不還必九死一生。”韓浩說道,“且有數名敗兵歸來,言爲劉軍所襲之事。”

“汝即刻回帳中,令軍士嚴守軍情。將士知夏侯將軍之敗,士氣將墮矣。”

夏侯淵所部,因爲追殺張飛被拉成三股部隊,後面的兩股士兵是不知道前軍的消息的,只是因爲自身被襲,聯想到夏侯淵的遭遇。

韓浩這人也是有謀略的,撤兵回鮑信這邊時沒有讓自己部下和其他友軍接觸,鮑信守秘將令下達,韓浩很輕鬆就做成了。

張飛說道:“可一面令工匠打造攻城器械,一面派信使往冀州。二哥已出兵多時,冀州大軍皆在頓丘,可兩面夾擊鄄城,兗州可得矣。”

被張飛寄予厚望的關羽現在同樣不好過,徐晃治軍嚴謹,賈詡智計毒辣。出兵幾個月,關羽連河內郡門戶朝歌縣都沒有攻下來。

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一百四十六章 噩耗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二百九十一章 合肥攻防戰第四百一十六章 諸葛諫言第二十二章 遷都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十九章 虎牢關之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三百一十六章 權衡利弊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一百零八章 田稅第三百七十二章 石陽城破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一章 高唐令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二百五十八章 孫紹投降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烏丸第一百三十一章 廣陵之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第六十八章 劉備留軍回青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八十七章 許都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第一百六十六章 袁紹再起兵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四百四十五章 玻璃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四百一十一章 海軍西征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三百五十三章 曹軍出擊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三百九十四章 扶南之地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一百六十六章 袁紹再起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三百四十八章 統一戰開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十章 雒陽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