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頭

高幹南下,抽走了壺關絕大部分士兵,只留下千人防守。這麼重要的戰略消息,甚至不需要賈詡想辦法提醒,斥候便將情報送到了鄴城。

坐鎮鄴城的陳羣收到情報非常重視,這是劉備等了那麼多年終於等來的機會,陳羣馬上讓袁渙親自帶着情報到頓丘縣找關羽。

袁渙,字曜卿,出身陳國袁氏,和袁紹、袁術是一個祖上,也可以說是四世三公。

自從袁渙投劉備之後,他就成了所有不方便投奔劉備的世家的代言人,在各家的鼎力支持下,袁渙自身也很有才能,很快升爲太尉長史。名義上,袁渙纔是劉備(一直是太尉,劉協想升官,劉備不同意)屬官的第一人。

那些世家的人很聰明,知道劉備不喜歡他們插手軍事,便讓家族中在劉備帳下的人全部從文。現在亂世,軍事第一位,只要劉備平定天下,遲早要偏重文官的,他們不爭這幾年,到時候有的是機會。

袁渙這個太尉長吏原本要兼管文、武事,但他從來不管軍事,這天突然出現在軍中,讓關羽等一衆將領都很詫異。

關羽問道:“曜卿,何來?”

“玄德公戰略將成,長文不敢怠慢,故而讓我親至軍營,送與將軍。”

接過軍情,關羽看完,大喝一聲:“好!”

傳閱一邊後,麴義說道:“主公謀劃可成,關將軍可引兵佯攻河內,末將率本部兒郎往攻幷州。”

趙雲說道:“麴將軍,非我有意爭搶,哨探幷州斥候乃我親衛,昔日主公亦有意令我往攻幷州。我常年操練本部,又使斥候假扮客商來往幷州,熟悉幷州地形,此次幷州戰機突至,實該我往。”

隨着時間的推進,劉備的勢力範圍越來越大,軍中也有了一些小山頭。

徐州明面上是以臧霸爲首,實則徐州人主推徐盛;青州自然是太史慈爲首,無人動搖;幽州作爲劉備的老家,還有張飛的存在,基本以張飛馬首是瞻,除了少部分人聚攏在劉和身邊。而張飛一直維持着大大咧咧的人設,什麼事都要詢問劉備,以劉備的指導爲準。

劉備軍中最複雜的要數冀州派系,作爲士人、豪強出身將領最多的一個州,卻由於最晚加入劉備帳下,軍功不多。

最開始冀州人想借助麴義的力量,紛紛向麴義諂媚。但不久之後他們就發現了異軍突起的趙雲,趙雲是冀州本地人,還格外受劉備照顧,他們想要給趙雲遞橄欖枝。

可惜趙雲這個人就連什麼時候投奔劉備都考慮的週週道道,怎麼可能給那些冀州士人、豪強當代言人,果斷拒絕了他們。

最後,關羽走進了冀州人的眼中。剛開始作爲外鄉人,又是對士人不假顏色的關羽,冀州人是絕對看不上的,不過誰讓關羽看上了甄氏。關羽納了甄氏後,冀州將領大部分都以關羽馬首是瞻。

這就讓麴義難受了,以前的小弟紛紛向關羽拜碼頭,有什麼清除賊匪的功勞,關羽也是第一時間讓張郃、高覽等人前往。

麴義的功利心很重,這樣的情況讓麴義非常難受。他有心讓青州接納,畢竟他麴家原本就是平原縣人,可青州將士認爲麴家老早就搬到涼州了,不把他當自己人。

這種情況一直到馬騰來到鄴城纔有所好轉,馬騰初來乍到,又毫無根基,得知麴義這個涼州人,本能的接近麴義。麴義也仰仗馬騰訓練新兵的職責有了用武之地,不至於讓被人說他麴義是個吃乾飯的。

這一次好不容易等到大戰,麴義便第一時間請戰,不過在麴義和趙雲之間,關羽還是選擇了趙雲,因爲趙雲的準備工作確實做得好(真的)。

關羽說道:“幷州之戰舉足輕重,子龍多有準備,且由子龍前往。待取幷州之後,大軍往攻涼州,再由麴將軍前往,何如?”

心中嘆了一口氣,麴義說道:“諾!”

張燕說道:“昔日我多來往於冀、並二州,願與子龍將軍同往,不知關將軍意下如何?”

張燕投入劉備帳下,爲了不讓劉備疑心,他一直管着新兵操練。這次關羽有意進攻河內郡,也是看中張燕熟悉地形,將張燕從冀州調到了前線。

關羽說道:“張平北欲往幷州,河內之事誰可爲嚮導?”

“校尉杜長可助將軍。”杜長是張燕以前的部將,當年還和張燕一直支援過公孫瓚。

“善!”

趙雲領命離開了,只帶走一萬兩千人,頓丘縣城中還有八萬多士兵。受法正誘惑的關羽也不會讓大軍再死等,佯攻哪有真的進攻吸引敵人注意力。

關羽舉大軍西進,移屯黎陽縣,就近觀察河內郡曹軍動向。這一觀察讓關羽喜出望外,徐晃沒有領兵死守汲縣,反而將過半的曹軍調到東面的朝歌縣駐紮。

朝歌縣在鹿腸山東面,以前是黑山軍的勢力範圍,自從張燕投降劉備,朝歌縣便漸漸荒廢了,縣中的百姓也都來到冀州定居。

杜長說道:“將軍,昔日朝歌城牆便多有坍塌,近年來曹軍亦未曾修繕,此城易攻也。”

爲了避免與劉備摩擦,曹操將許多地方的百姓西遷,人爲製造無人區,作爲與劉備方的緩衝帶,朝歌縣以前就是作爲無人區對待的。

“曹操統司隸多年,若遷延日久,百姓只知曹而不知漢,他日欲取,不得人心也。”關羽說道,“曹操大軍皆在小沛,此正進取之時也,如何便要捨棄。”

關羽不聽麴義的勸說,讓關平向後軍傳令,很快冀州大軍在張郃和高覽的帶領下,來到了淇水東岸紮營。

第九十五章 徐州之戰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義滅親第三百八十六章 扶南與鮮卑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中起兵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三百三十章 奸雄曹操第八十五章 郭嘉第一百一十章 周逵第一百三十八章 顏良陣亡第一百八十二章 繡衣出動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詡之謀第八十五章 郭嘉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二百六十二章 火藥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一章 高唐令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三百四十六章 華佗之藥第三百七十五章 葭萌內訌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四百一十六章 諸葛諫言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二百五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三百七十五章 葭萌內訌第一百六十一章 呂布兵敗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亂鬧劇第二百九十一章 合肥攻防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二百四十章 小沛之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四百三十七章 薩珊之殤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一百五十一章 烏丸之敗第三十一章 北海求援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三百五十二章 扶羅韓敗亡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息薩珊之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孫權初戰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二百五十七章 孫紹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