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議和

“公佑,何來?”

“曹公,乾受我主之命,相約議和之事。”

曹仁叫囂道:“若劉備懼曹公之兵,當自縛於曹公帳外,何來議和之說!”

孫乾看都沒看曹仁一眼,繼續說道:“曹公據河內,本該安民養生,廣施仁政,何故反決大河,釀蒼生大難!今我翼德將軍取兗州數城,生擒夏侯淵,本該掃平中原,一戰竟全功。

我主仁慈,不忍見河內百姓徒遭罹難,願送歸夏侯將軍,兩家以現有疆界議和。待平息大河之患,曹公若有雄心,兩家再戰不遲。”

“大河決堤!?”

孫乾的話也讓曹操嚇了一跳,曹軍的情報還沒有傳來,曹操還不知道河內郡的情況。問清楚緣由,得知賈詡的所作所爲,曹操臉色陰晴不定。

曹操說道:“公佑且先回驛館歇息,不日必有答覆。”

“請曹公以百姓爲念,速做決斷。”

“賈詡安敢如此!”孫乾走後,曹操大怒。

荀攸勸慰道:“許是爲阻關羽之兵,故設此謀。”

曹仁說道:“主公,何不乘劉備遠離往攻徐州。”

“不可!”荀攸說道,“若乘此時進兵,恐失天下人心。更兼夏侯將軍爲張飛所擒,冒然輕進,劉備必怒而殺之。且劉備雖離,江東已爲劉備所得,臧霸回師徐州,徐州大軍俱全,不可攻也。”

劉曄說道:“劉備佔江東,我軍先機已失,當與其議和,乘機取豫章之地,屯兵柴桑,遏大江之口,以待他日之機。”

“報主公,曹洪將軍爲周瑜所敗,周瑜舉兵西進,奪荊南四郡,現正圍攻江陵,攻打甚急。曹洪將軍遣人致書,向主公求援。”

“孫權已降劉備,周瑜急攻荊南,可是受劉備之命。”曹操驚詫,“劉備議和,詐乎!”

荀攸說道:“我料周瑜未投劉備,攻荊州之舉乃是其私謀。”

劉曄說道:“明公,我等正可乘此時機舉兵南下,平周瑜,取豫章,當爲上上之計。”

“報主公,許都荀先生送來加急文書。”曹操等人還在商議,荀彧又來參了一腳。

原來曹操連年征戰,治下即便在瘋狂屯田,也已經入不敷出了,尤其是與劉備在小沛對峙。糧草跨越數千裡運送到前線,哪怕全程都走水路,消耗也太大了。

荀彧還在心中說,馬上雨季就要過去,糧草運輸的水道說不定哪一段就枯竭了。要是用馬拉,哪怕不被劉備軍劫糧,也只夠堅持一、兩個月。

同時荀彧還提醒曹操,荊州那邊正與周瑜交戰,便是由於糧草被燒所以才落入下風。也因爲糧草供應不足,曹洪不敢遠征救援,才讓荊南落入周瑜之手。

“速招孫乾前來,商議議和之事。”荀彧的話曹操還是非常重視的,他決定先解決南面的威脅,下次再和劉備決戰。

“且慢!”荀攸說道,“明公,不可操之過急,兗州門戶榖城爲張飛所奪,若不取回,兗州無寧日矣。當乘此時機,取回榖城。”

劉曄說道:“公達此謀不妥,我方未佔優勢,而強令張飛退軍,恐激怒劉備,反而不美。”

荀攸笑道:“文和決大河口,河內民心盡失,莫若將河內之地換與劉備,劉備憂心大河爲害冀州,必然應允。屆時倘若劉備治河不利,河內之民皆恨劉備,不怨明公矣。”

“公達之言有理,便稍待數日。”

數日後,曹操再次接見孫乾,向孫乾提出交還兗州失地的要求。這要求孫乾都不用匯報,劉備肯定不會答應,所以他當場一口回絕了。

又晾了孫乾幾天,曹操提議用汲縣周圍四城換取被張飛奪取的東平國。這下孫乾不敢做主,馬上飛馬回報劉備。

此時劉備已經快馬趕回了冀州,來到了黎陽縣,而大河氾濫也沒有惡化的趨勢,但大家都不敢賭,說不定什麼時候決口就擴大了。

“劉太尉既到,授當回返鄴城。”沮授一看劉備到了,便向告退離開。

這段時間,或許是徐晃和賈詡也沒料到情況如此嚴重,又或許單純的只爲守住河內郡,不想有其他動作,沮授擔憂的他謀沒有發生。

劉備說道:“大河之事非我一人所能爲,尚需衆人協力,公與先生不必急於回返鄴城。”

劉備在回冀州的路上已經打定主意,不管大河情況如何,他都打算大幹一場。到時候肯定需要人管理現場,沮授這樣做過一州高官的人才,劉備怎麼可能放過。

“明公回返,大河之事當如何處置?”聽聞劉備趕回,陳羣又來到黎陽縣。

“長文,即刻下令四方屯田兵匯聚鄴城,再往屯黎陽,挖渠築壩,引大河之水復歸主道。”劉備說道,“另於鄴城張榜,募四方勞力同來黎陽。同時令鄴城工匠多打器具,此間將士亦與衆人同治大河。”

“這……”劉備的大動作反倒讓陳羣嚇了一跳,“明公,是否太過?”

“大河非一地小事,乃中原大重也。寧費錢糧,絕不容錯!”劉備又向衆人說道,“大河之事多仗內務部物資,今年恐無分紅,諸君勿怪。”

關羽說道:“大哥以百姓爲重,些許錢財我等怎會在意,請大哥放心施爲。”

一衆有分紅的文臣武將也齊聲說道:“請主(明)公放心施爲!”

劉備向簡雍說道:“憲和,速令各地水泥工坊停止外售,全力製作送往鄴城。”

“是!”

治理大河除了人工之外,最重要的物資便是水泥。作爲戰略物資,水泥還是由內務部經營的。

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息薩珊之戰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二十二章 遷都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夏口之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馬超兵敗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一百五十二章 獻捷天子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葛謀劃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三百零五章 許都之襲第五十五章 反攻長安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四百零七章 零傷亡震世第三百三十章 奸雄曹操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五十五章 反攻長安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二十八章 孫堅的奮鬥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一百九十二章 夏口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四百一十一章 海軍西征第十一章 士宦戚之爭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一百零一章 重騎之鋒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中起兵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三百一十八章 雙方驚詫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十九章 虎牢關之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中起兵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三百零五章 許都之襲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二百五十八章 孫紹投降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三百五十二章 扶羅韓敗亡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患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遜之謀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一百四十四章 疲於奔命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