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

“賈詡叫汝來此,所爲何事?”

“主君令我再三致意皇叔,言皇叔必可成大事。”賈詡家僕左右看了看衆文武,意思讓劉備屏退左右。

劉備說道:“左右皆我心腹,汝有何言儘管講來。”

家僕有些遲疑,沮授喝道:“自秦以降,未聞有決大河之計。汝主乃何人,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還有何言,還不速速講來!”

迎着衆人的怒火,家僕戰戰兢兢的說道:“主君挖堤時已圖後計,決口自上而下,亦不爲大。”家僕將決口的形狀、挖開的方法和具體地點都告訴了劉備。

“如此說來,我是否該謝賈詡?”

聽完劉備的話,家僕心中一喜,再看到劉備冰冷的眼神,又心頭一沉。他說道:“不敢,各爲其主,主君還望劉公切莫怪罪。”

“尚有何事,無事自退。”

“小人告退。”

法正說道:“前番正尚不明賈詡之謀,今觀其僕言行,明其意也。”

關羽問道:“孝直,賈詡之謀當爲破我大軍,又有何不明。”

“若欲破我軍,賈詡便不應令高幹正面強攻。若我行此計,當於夜間放水,那時營中必亂,而後待將軍渡淇水撤軍時於後掩殺,那時我大軍即便不全軍覆沒亦當傷亡慘重。”

關羽沉吟道:“孝直之言有理。”

“今其臨陣放水,又驅幷州之兵爲正,非與將軍爭鋒,乃欲借將軍之手除高幹之兵。”法正說道,“大河氾濫,我軍未得西進,賈詡尚不令高幹回返幷州,我料其欲將幷州送與主公也。”

劉備問道:“賈詡使借刀殺人之計,便只爲投我帳下乎?”

“然也。”

“似這般假借明哲保身之言,行謀個傢俬利之人,要來何用!”

沮授說道:“太尉明斷,萬事當以民爲本。”

賈詡臨時府中

聽完家僕的彙報,賈穆問道:“父親,劉公之意若何?”

揮退家僕,賈詡說道:“爲父本以爲劉備乃梟雄也,今觀其言行似有宋襄公之相。此時非投劉備之機,還需從長計議。”

不久之後曹操的文書到來,徐晃和賈詡正式率軍離開河內郡,這就讓高幹傻眼了。曹軍這麼一退,幷州就被劉備包圍了。

“曹公何意,欲棄幷州乎!”

賈詡說道:“曹公之令已達,不得違也。若元纔有從曹公之議,當棄幷州之地,同撤兵南下。”

“容我思之。”

高幹回到軍營,向高柔說了這事,高柔勸道:“此正投曹公之時也,河內爲劉備所得,其必有取幷州之意。現投曹公,曹公尤重之,倘若遲誤,其勢不在也。”

高幹還在猶豫,幫他決定的人到了。高幹和高柔的妻兒在數十家僕的護衛下來到了他身邊,高柔長子高俊說道:“伯父南下後,劉備部將趙雲便突襲了壺關,趙雲有張燕相助知幷州地形,其兵突至壺關之後,關內將士無備,壺關爲趙雲所佔。”

壺關被趙雲攻佔,幷州接下來的劇情都不用高俊說,高幹和高柔都明白了。

“既如此,惟有南下投曹公了。”

高幹這樣的軍閥很明白有兵纔有勢的道理,與曹軍南下時高幹沒有告訴部下士兵實情,只說南面還有戰事。

但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幷州兵就從曹軍口中得知了放棄河內郡的實情,幷州兵也不是白癡,當天晚上就譁變了,絕大多數士兵逃往東面託庇於劉備,少部分士兵自行返回幷州。

另一邊,勞工人多勢衆,前期的疏導工作已經在不久之前完成,可以進一步堵決口工作了。劉備也親臨大河缺口,總督現場。

劉備問道:“緣何不用水泥?”劉備看着勞工淌水,努力將手中的竹竿往決口送,非常疑惑。

“這……”陳羣說道,“明公有所不知,明公所制水泥雖便於建造,然不宜爲堤。”

袁渙說道:“昔季珪(崔琰)廣置水泥,以固清河之堤,然未過數年,其堤皆潰。大河爲中原之本,非可以水泥用之也。”

聽兩人這麼一說劉備纔想起來,堤壩用的水泥都是特種水泥,普通的水泥造個水池都會漏水,更不用說用來做大河堤壩了。

劉備叫來簡雍,讓他傳令內務部工匠,想辦法研製新的水泥配方,以後挖運河肯定用的到。

劉備又問道:“竹竿之法何名?”

袁渙解釋道:“此爲楗也。”

現在修堤工程用的方法就是當年漢武帝治理大河決口的方法,以竹竿爲骨,草木、石塊爲輔。

就是先在水中密插大竹竿,然後在竹竿之間填充草木、土石或者青石,待大河決口的水稍弱的時候,將整個堤壩補密,使之不再漏水。

這次補大河,用的是最好的材料青石,能那麼快有那麼多的青石,有好幾個原因。其一,就是鹿腸山就在不遠處,就近取才;其二,這次匯聚的人確實多,還有數不盡的馬車幫忙;其三,便是火藥的應用,現在也不用考慮美觀和道路,不需要定向技術,炸就完了。

這次大河決堤確實要感謝賈詡的私心(但是賈詡之罪大),因爲大河是漫決,雖然在挖開後的時間裡決口也擴大了,但主體完整。要不然拖到劉備趕回來,那大河還真有改道的危險。

“報主公,趙將軍已取幷州,向主公報捷。另南匈奴單于欲拜見主公,趙將軍問主公之意。”

鮑信奪取數萬戰馬讓曹操大爲高興,不但補齊了虎豹騎的缺失,還能組建新的騎兵。爲了表彰鮑信的功勞,新的騎軍將由鮑信操練,同時擔任副將,主將爲曹休。

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二百五十七章 孫紹的野望第三百七十七章 劉協死第二百七十章 收縮戰線第七章 初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四百二十七章 原始蒸汽機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方勝負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四百二十八章 蒸汽機改良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四百二十七章 原始蒸汽機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三百一十六章 權衡利弊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四百章 封禪西征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蜀中震動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二百二十二章 八陣初顯威第三百四十二章 詐降計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二百五十六章 陸遜獻城第二百零四章 陳氏密謀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帆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七十二章 典韋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亂鬧劇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二百九十一章 合肥攻防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七十六章 蝗蟲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四十一章 趙雲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一百九十六章 逍遙津之戰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謀第十三章 董卓入京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機至第一百五十八章 襄陽城破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第二百七十三章 毒計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三百一十八章 雙方驚詫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息薩珊之戰第二百三十章 江東決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