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吳懿兵敗

劉璝說道:“將軍,涪城被襲,如之奈何?”

“此必是諸葛亮之計,彼知我欲堅守,故而設此計激我出戰。”張任說道,“我等可於此處斷諸葛亮糧道,其軍不戰自潰。”

“這……”劉璝遲疑道,“城中糧草不足三月。”

“諸葛亮之軍必從山中繞行而過,其糧草更少,不到三月,便可再奪涪城,諸將勿憂。”

張任很自信,他可以安心等待,但劉璋等不了了。

劉璋原以爲劉備被張鬆說動,起大軍往攻曹操,曹操已經將攻蜀的大軍調回,沒想到諸葛亮又來了,現在還佔領了涪縣。

劉璋問道:“諸葛亮已據涪城,循兒求援,諸君可有退敵之策?”

黃權說道:“張將軍引大軍爲前部,今諸葛亮下涪城,必是張將軍有失。公子於雒城督糧草,城中將士甚微,故而求援。莫如調蜀郡之兵支援公子,可退曹軍。”

張任想着擊敗諸葛亮再向後方報捷,所以沒有第一時間通知後方。涪縣城中逃回雒縣的敗兵則不知道張任的情況,見到諸葛亮攻涪縣,便以爲張任已經兵敗,劉循問起,他們瞎說一通,把劉循嚇得夠嗆,派人飛馬向劉璋求援。

剛開始馬超在涼州縱橫,劉璋君臣歡欣鼓舞,以爲曹軍不久便要離去,沒想到馬超被涼州本地人趕走了,劉璋衆人一口老血噴出。

這次諸葛亮再度進攻蜀中,衆人束手無策,劉璋見只有黃權提議,其他人只在當吉祥物。劉璋心生悶氣,下令道:“子遠(吳懿,和許攸字相同,劉璋弟弟的妻舅)、賓伯(費觀,劉璋的女婿,費禕的族父)、正方(李嚴),便由爾三人率精兵兩萬前往雒城,支援我兒。”

“是!”

蜀郡原本有精兵三萬全部聚集於劉璋身邊,現在吳懿等人帶走了兩萬,劉璋感覺自身安全不能保證,便下令再從南方數郡抽調兩萬兵北上,拱衛蜀中。

行軍途中,李嚴問道:“吳將軍,可有退敵妙計?”

經過那麼多年的蜀中治理,還有各種人起兵作亂。率兵出征,劉璋不太信任其他人,所以派出的吳懿、費觀都是他的親戚,大軍自然也是吳懿做主。

吳懿說道:“待到雒城,探得敵軍動向,再做決斷不遲。”

“舅父遠來辛苦。”劉循將吳懿迎入雒縣。

“甥兒,敵軍現在何處,有軍幾何?”

“曹軍主將諸葛亮,尚屯於涪城,有精兵一萬。”

吳懿哈哈大笑,說道:“惟有萬人,有何能爲,待我前往破之。”

李嚴說道:“將軍未可輕敵也。”

劉循也說道:“舅父,諸葛亮頗善戰陣,巴州之戰,連破我數陣。而今張將軍又敗於他手,更兼其據涪城,舅父未可輕動,當從長計議。”

“甥兒勿慮,待我誘其出戰,設伏擊之,諸葛亮可擒矣。”

吳懿投劉焉,受劉焉和劉璋兩代重視,但大家都認爲他是因爲裙帶關係升上去的,一度讓吳懿心中撇着一口氣。這次有領兵出征的機會,吳懿想展示才能,堵衆人之口。

諸葛亮駐兵涪縣,目的便是張任所屬的大軍。涪縣被奪,張任不急着回救,諸葛亮便明白張任的想法,有着馬良送糧,諸葛亮笑看張任作繭自縛。

曹彰說道:“先生,爲何將我等調回,若張任來攻豈不被圍於城內。”

“我料張任必不來攻,公子可安坐城中,時機一到,張任之軍自破。”

攻下涪縣後,諸葛亮便設好了口袋等着張任,張任不回就沒必要讓曹彰他們白等了,所以諸葛亮將他們調回城中。

這段時間曹彰也習慣了諸葛亮說一半留一半,也不再追問。

只是令衆人沒想到的是,張任沒有等來,吳懿到先來了。

吳懿率軍離開雒縣,讓費觀和李嚴駐守綿竹縣,自己帶着一萬五千精銳進攻涪縣。

“先生,劉璋令大將吳懿來攻涪城!”

牛金說道:“敵援軍至,必兩面夾擊我軍,莫如堅守涪城,以圖後計。”

“不可!”諸葛亮說道,“若死守,我糧道將斷,當乘張任未至之時,先破吳懿,後取張任。”

諸葛亮沒有遲疑,馬上領軍開西門迎敵。兩軍對壘,諸葛亮登高一看,嘴角便揚起了笑意。

諸葛亮叫來曹彰說道:“公子領騎隊,待前軍破敵追擊時當小心行事,我料敵軍必有埋伏。”

“請先生放心!”

吳懿將一萬士兵埋伏在後方兩側,又令五千前軍大張旗鼓誘敵,可到底是沒經過多少戰陣,佈陣時便讓諸葛亮看出了破綻。

兩軍交戰沒多久,吳懿便鳴金詐敗,曹彰在諸葛亮的授意下假裝窮追猛打,他自己也率大軍跟進。

諸葛亮主陣追了一會,突然變止步不前,還作勢欲退,吳懿一看急了,馬上讓伏兵出擊。

吳懿說道:“諸君奮力向前,從後掩殺,敵軍可破矣!”

望着調轉馬頭的曹彰吳懿眼前一亮,他一馬當先咬住曹彰後隊,準備驅曹彰的敗軍衝擊諸葛亮本陣。

戰局發展和吳懿想象的一樣,“驚慌失措”的曹彰騎兵直直的便衝入諸葛亮陣中,千餘戰馬揚起的塵土讓吳懿看不清諸葛亮本陣的情況,但吳懿認爲諸葛亮本陣肯定因爲曹彰騎兵混亂了。

“敵已亂,正當時也,諸君隨我殺入敵陣,擒斬諸葛亮者賞千金!”

“噢!”

吳懿的舉動和自信讓蜀軍將士以爲勝利唾手可得,其實他們哪知,曹彰根本沒有衝擊本陣,他只是沿着八陣預留的通道迴歸原本的地方。

吳懿還想逃跑,但他過於深入,而且目標太大,很快受到侯成、魏續的兩面夾擊,親衛死傷殆盡,本人也被重新殺回來的曹彰俘虜。

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五十五章 反攻長安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二百三十三章 精銳盡喪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十三章 董卓入京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一百五十八章 襄陽城破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三百零五章 許都之襲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義滅親第一百六十六章 袁紹再起兵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四百二十四章 酸柑酸橘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一百七十一章 袁紹死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下平復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勝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詡之謀第三百一十六章 權衡利弊第七十五章 皇叔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四百二十八章 蒸汽機改良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一百四十八章 袁紹兵敗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奮鬥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鴿子第七十七章 瘟疫第一百二十七章 呂孫相爭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八十四章 農業補貼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吳懿兵敗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一百一十章 周逵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十九章 虎牢關之戰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十一章 士宦戚之爭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