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

“我中鮑信詭計,軍中戰馬、糧草盡失,不得不率軍回返。”

時間回到幾天前,無鹽縣城外一戰,太史慈和鮑信互有勝負。鮑信回城堅守,太史慈屯兵城外。

幾天相安無事之後,太史慈讓參謀們思考破敵之策,參謀們想了幾天還是用圍點打援的計策穩妥。

這天,太史慈將大營向後方移動了十里,並大張旗鼓向北面的須昌縣進攻,意圖誘鮑信領軍救援。鮑信知道這是劉備軍計謀,但還是乖乖中計,他也給太史慈設計了。

太史慈將大營後撤,是爲了讓鮑信進攻時遠離無鹽縣,不至於遭遇反擊時就撤回城中,同時這座大營也是太史慈丟給鮑信的誘餌。

事情果然如太史慈所想,鮑信率軍出城後就直奔太史慈大營,意圖圍魏救趙,逼太史慈回軍,太史慈也識相的回軍與曹軍對峙。

開戰前已經有過完成規劃的劉備軍這一次沒有和曹軍比曬太陽,輕騎在司馬懼的指揮下直直得向曹軍殺來。

見劉備軍重騎沒有進攻,鮑信的嘴角揚起了笑容,劉備軍的應對全在他的掌握之中。

曹軍嚴陣以待,主陣之中戰車林立,重騎去了都有危險,輕騎更加不敢衝陣。

太史慈不是腦癱了,參謀團那麼多年的書也不是白讀了。上一次被曹軍重裝步兵坑了之後,參謀團就找到了這種步兵的弱點。

能抗住重騎的突臉身上的鎧甲一定很多,而且很重,那麼這些重裝步兵就不可能遠距離移動,參謀團這次的計謀就是針對了這一點。

輕騎與曹軍陣中的弩兵對射了一段時間,便佯裝不敵敗退,想誘導曹軍往北追,不過曹軍在鮑信的指揮下不爲所動。

第一次誘導不成輕騎也不氣餒,又來到曹軍陣前與曹軍對射。連續數次,輕騎肉眼可見的“落入下風”。在太史慈驚喜的眼光中,鮑信開始向輕騎追殺,隨後曹軍陣中很快拉下了千餘身穿重鎧的步兵。

一直藏身於主戰場之外的太史慈收起望遠鏡,向後方的重騎喊道:“破敵就在此時,隨我衝!”

太史慈沒有率重騎衝殺北去的鮑信主力,而是向着孤零零的重裝步兵殺來。在太史慈看來,曹軍最有威脅的就是這支精銳,只要殺了他們,鮑信身邊的部隊都是小菜一碟。

遠遠望見重騎殺來,千餘曹軍沒有任何慌亂,彷彿早就知道重騎會來。他們還將鮑信留下的戰車飛速並排到了一起,圍成了一圈,不過這個圈有點大。

隨着重騎的接近,大地在顫抖,甚至讓曹軍戰車圈內的地皮都抖翻了。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隨着圈內地皮的掀開,又有數千曹軍出現在了太史慈眼前。

原來,這些曹軍是鮑信特意留下的後手。隨着中原羊毛製品的盛行,羊毛地毯這種東西也得到了推廣。地毯沉重,不易被風吹起,將泥土灑在地毯上,就能完美的融入周邊的地形。

發現重騎沒有參加進攻,在與輕騎對射的時候,鮑信就讓絕大多數重裝步兵趴在一起,然後讓周圍的士兵將他們蓋起。戰場混亂,司馬懼的注意力也在引誘曹軍身上,沒有發現這些躲在大盾後隱身的曹軍。

原本處於絕對兵力劣勢的曹軍重裝步兵,現在反而有了優勢,比太史慈所部的重騎多了一倍(原本四千,前面死了一千)。

突然發生變故,按正常戰術,太史慈現在應該轉身撤退,戰車之中的曹軍也準備衝出圈內殺向太史慈,哪知太史慈彷彿失了智一般繼續衝向曹軍。

重騎相距十幾米,兩軍不約而同的向對方丟出了手中的武器。重騎丟的自然是標槍,而曹軍丟的是手戟。

經過上次交戰,曹軍同樣有了新的對策。數名當年追隨過典韋的老兵向鮑信建議,可以讓重裝步兵攜帶手戟,在重騎接近時投擲。哪怕不能給重騎製造多少死傷,令重騎陣型混亂也是好的。

鮑信從善如流,正好無鹽縣城中有許多淘汰的長戟可以改造。

曹軍想到了新的對策,劉備軍同樣想到了對付曹軍的辦法。隨着正騎退出舞臺,因爲重騎自身的重量不適合,由正騎裝備的標槍落到了輕騎手中。

經過上次和重裝步兵交戰,劉備軍敏銳的發現了他們手短的缺陷,於是這次進攻,重騎拿過了輕騎手中的標槍。

一方有着馬速的加成,還是自上而下;另一方純手動,還是自下而上。戰果不言而喻,重騎的標槍全數落入曹軍陣中,而曹軍的手戟因爲離重騎過遠(十幾米),有的甚至都沒到重騎身上。

爲了讓太史慈以爲自己中計,鮑信是親自率軍向輕騎追殺的,留下副將呂虔指揮。

單方面受打擊,呂虔慌了神,重裝步兵是由鮑信個人訓練的,呂虔雖然是鮑信副將,可他是這一戰臨時擔當鮑信副手的,完全不知道重裝步兵的使用方法。

爲了不被重騎投死,呂虔下令曹軍出車陣向重騎進攻。不過太史慈卻不準備和曹軍硬拼,有那麼好的放風箏機會,太史慈不會放過。

重騎一直與曹軍保持着若即若離的距離,用手中的標槍進行着一輪又一輪的打擊。

每個重騎隨身攜帶的標槍是五把,五輪打擊過後,曹軍士氣大跌,已經有了潰敗的趨勢。

“騎兵援軍將至,將士們不可喪志!”呂虔在瘋狂鼓舞曹軍士氣,不讓他們在這關鍵時刻崩潰。

第一戰兩敗俱傷,回軍途中,鮑信就想到了破敵良策,他一回到無鹽縣,馬上讓騎兵南渡汶水,到對岸的東平陸縣駐紮。曹軍騎兵在太史慈還沒到達無鹽縣的時候全員通過汶水,沒有被劉備軍斥候察覺。

第一百三十八章 顏良陣亡第三百七十七章 劉協死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六十一章 曹操舉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二十八章 孫堅的奮鬥第一百一十章 周逵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六章 黃巾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一百六十七章 驕兵之計第三百七十七章 劉協死第二百七十三章 毒計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中平定第三百一十八章 雙方驚詫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四十一章 趙雲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三百一十二 戰局明朗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息薩珊之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金熱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六章 黃巾第四百二十七章 原始蒸汽機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四百一十一章 海軍西征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死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一百二十七章 呂孫相爭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三百五十章 毒計頻出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七十四章 大旱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烏丸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七十二章 典韋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奮鬥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三百四十二章 詐降計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二百五十七章 孫紹的野望第七十七章 瘟疫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十一章 士宦戚之爭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二十二章 遷都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