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臥冰求鯉

陸遜以前是個堅定的反劉派,也就幾天功夫便那麼起勁爲劉備張目,張昭等衆江東士人非常納悶,他們便讓陸績於夜間拜訪陸遜,詢問他原因。

陸績與陸遜寒暄過後,陸績問道:“伯言緣何投劉備,尚爲其張目?”

“丹徒劉公奪地之事非真也,實乃三人成虎。劉公早有取地之議,我等操之過急耳。”陸遜將劉備換地之事詳細說了一通。

陸績長嘆了一口氣,說道:“悔不該當初!可如今我陸氏之地於劉公而言乃荒地,非獻地也,伯言緣何投之。”

“叔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陸遜說道,“劉公有土地兼併之論,侄兒甚然之。中原之地劉公必不欲賜封他人,而中原以外之地則不然。北方鮮卑之事,叔父可有耳聞?”

“劉公驅兵掃滅軻比能,盡佔其地。”

“此非劉公之意,乃劉公百姓之爲也。”陸遜笑道,“中原之地劉公早有嚴令需種糧草,且地多分與軍中士卒,更不得買賣。而北方草場則不然,只需數年便爲自家所有,如何處置悉聽尊便。劉公之民多有棄南地,而取北地之舉。

我料劉公他日登基,部下有功之將亦多封於外。曹操尚在,我陸氏投劉公,爲時不晚。若得功勳,他日封侯拜相亦無不可。

且若得內務部分紅,便可與朝廷休慼與共,何樂而不爲焉!”

“伯言所言在理,我當往說子布等,勸孫會稽降劉。”

“善!”

形勢極端不利,聽聞以前誤會劉備了,張昭等人十分驚喜,但也後悔萬分。早知如此,當初就該在曲阿投降。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捶足頓胸,原本老家就在會稽的虞翻等,現在就很開心。

第二天,張昭等人一改往日死拼到底,堅決不投降的提議,變成了一副憂國憂民,爲孫權後路着想的樣子,紛紛勸孫權投降。

衆人集體變卦把孫權嚇了一跳,事還沒說完孫權便起身離開了,之後孫權單獨召見魯肅,詢問魯肅緣由,魯肅也不只緣由。

魯肅看似是文官一派,實則張昭他們不和魯肅多加往來,反而因爲孫權多令魯肅參謀軍事,軍中之人把他當成自己人,魯肅自己也多和軍中之人親近。

孫權遲疑不決讓張昭他們急了,商議許久,他們找到了吳奮。

吳奮是吳景的兒子,吳景是孫權的親舅舅。孫權侍母至孝,可惜吳夫人和吳景都死了,只能讓吳奮去試試。

“兄長,城中糧草將盡,又無他援,恐不可堅守。”

孫權問道:“張子布等人突變,汝可知是何緣由?”

“非爲其他,乃爲私利耳。”吳奮用陸遜的話術向孫權解釋了一通。

“諸子只爲私利,着實可惱!”

吳奮說道:“衆家多私兵,若彼偷開城門,兄長悔之晚矣,望兄長思之。

若兄長有所顧慮,可明言投漢帝,而非劉皇叔。孫氏世食漢祿,而今投之,亦未嘗不可。”

“汝且回,容孤思之。”

一夜沒睡的孫權找來了魯肅、呂範、潘璋、丁奉等一干軍中之人,給他們解釋了張昭等人變卦的原因,並向他們詢問對策。

丁奉說道:“彼輩竟敢懷有異心,待我前往殺之。”

呂範喝道:“承淵不可魯莽,劉備大軍就在城外,但有不對,彼必開城迎敵。”

魯肅說道:“若大都督引兵來援或可脫此大難,然不知大都督緣何遲遲未見動靜。”

呂範說道:“爲今之計,爲有堅守城池,待中原有變,或可有謀。”

面對海軍十萬大軍圍城(其實沒有,有近兩萬人在北方守城),孫權手上少數幾個將領也沒能想出什麼好的辦法。

翌日,張昭等人見孫權還在猶豫,便開始旁敲側擊威脅孫權,世襲領兵制的害處又一次顯現了。

孫權本部的精銳大部分丟在了江北,忠心孫權的呂蒙和甘寧又將爲數不多的本部敗在了錢唐縣,現在的山陰縣中,守城的主力其實是各傢俬兵。

張昭等人的嘴臉讓孫權明白,他其實已經沒什麼選擇了。又思考了一夜,孫權決定投降,並派陸績和陸遜一起出城到管承軍中,商議投降事宜。

利益交換的事管承也不敢替劉備做主,便讓陸遜、陸績和張昭一同前往小沛,面見劉備。

爲表達誠意,也因爲馬上要斷糧,孫權先開城迎海軍入城。

陸遜三人北上拜見劉備,北方青州同樣有一行人來到了小沛。

“文舉公,緣何至此?”劉備征戰的事,孔融一向是不管的,也不曾對軍事發一言。今天突然來到前線,讓劉備很詫異。

“皇叔,老臣年事已高,北海之事已力不從心,願告老,常駐州學之中,興教化。”

劉備說道:“文舉公既有此念,備也不便強留,此事何需文舉公親至小沛,一信足矣。”說話間劉備看着孔融身邊的年輕人,顯然是向孔融詢問他的來歷。

“我來此非只爲辭官一事,乃因青州出一至孝之人,欲薦與劉公。”孔融說道,“此爲琅琊人王祥,字休徵,侍母至孝,有臥冰求鯉之舉。”

王祥的生母早亡,繼母對他很不友好,甚至有殺他的想法。但王祥沒有與繼母相爭,還極度孝順繼母。

有一天,王祥的繼母要吃魚,當時天寒地凍,王祥脫下衣服準備讓體溫溶化冰塊捕魚,不想上天感念於他的孝道,王祥面前的冰塊突然溶化,還從河裡跳上來兩條鯉魚在他腳邊,王祥便拿着鯉魚回去孝順繼母。

劉備端詳了一番王祥,問道:“不知休徵所善何學,又欲求何職?”

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四百五十八章 羅馬分裂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內歸屬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葛謀劃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六章 黃巾第四百三十四章 陸遜設略第三百二十八章 鄄城破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三百五十三章 曹軍出擊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七十六章 蝗蟲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一百九十六章 逍遙津之戰第四章 縣吏華歆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葭萌內訌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三百七十五章 葭萌內訌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患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一百三十一章 廣陵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一百六十一章 呂布兵敗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六章 黃巾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三百四十二章 詐降計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三百一十八章 雙方驚詫第二百六十二章 火藥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吳郡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息薩珊之戰第二百七十章 收縮戰線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