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

十數年的諸侯生涯讓劉備不再像最開始一樣,最開始劉備和其他官員說話都是轉彎抹角,說一半藏一半。隨着權勢增加,他不用再委屈自己了,說話也越發的直來直去。

上行下效,劉備的說話方式也影響着治下的官員,他們也開始直來直往,有什麼都說在明處。王祥來見劉備時,孔融已經提醒過他。

面對劉備的提問,王祥從容道:“小子常讀聖賢之書,仗劉公之故,小子也習得東觀典籍。且小子年幼時多耕家中之地,於農一道頗有心得,尋得數法可增畝產。”

顯然王祥是做過功課的,他知道劉備當年問過禰衡的問題,瞭解劉備關心的內容。

劉備看着王祥遞過來的數張紙,上面寫着數條建議。有增挖水井,建水車,修水利;還有麥稻兩熟或者粟稻兩熟的輪耕,王祥還特別標明這種兩熟制要在南方江東實行,北方不適合;他還寫了看到有些老農用草木灰肥田,畝產有所增加,希望劉備推廣。

劉備說道:“確爲良謀,不知休徵可習武事?”

“君子六藝,於射、御之道,小子雖不敢言精通,亦常習之。”

劉備對尚武精神很重視,他不希望後代的文人都手無縛雞之力。當年劉備將州學子下放縣吏,第一個考覈的便是騎術、劍術和馬術。在劉備的建議下,縣學裡強身健體的課程和文化課程也是一半一半的。

劉備那麼重視,而且漢朝士人的尚武精神普遍也很高,王祥自然也有一手不錯的劍術。

見劉備和王祥兩人說的差不多了,孔融說道:“休徵爲世之大才,可託北海之事,望劉公拔爲太守。”

劉備心頭閃過一絲厭惡,喝了一口茶,說道:“而今有一時政,休徵既通農事,可否答我之惑?”

“願爲劉公試答之。”

“據繡衣衛所報,因種糧補貼一事,百姓不再精耕細種,每日只思織衣販布之事。更有甚者,棄中原之地,北逐草原。”劉備問道,“休徵可有良謀?”

劉備在這裡挖了一個坑,故意說得自己不喜歡的樣子,其實青、徐之民的反應正是劉備想要的結果。

初出茅廬的王祥沒有那麼細膩的思維,更何況青、徐之民這幾年的舉動確實不符合這些士人的價值觀。

王祥思索片刻後,說道:“可嚴令百姓仔細耕種,便以每畝三石爲限,若足數,則補貼足額發放;若不足,補貼便不予發放。”

“田地,近水、細耕者爲良,遠水、粗犁者爲劣。百姓之田有別,怎可一概而論。”

王祥眼中閃過一絲慌亂,說道:“可令縣中小吏分田優劣,優者多算,劣者少數。”

“倘若縣吏與豪強勾結,將豪強之田定爲劣,百姓之田定爲優。百姓年月操勞未得好,豪強時時休閒反獲利。如之奈何?”

“這……”王祥愣住了。

“農事暫放一邊。”劉備又問道,“棄耕爲牧之事,該當如何?”

這次王祥想了很長一會,才說道:“自高祖以降,朝廷無不以農爲本,劉公興商事,雖得一時之利,後必爲患。棄耕爲牧之事,便由此來。當復崇本抑末,使百姓安居樂業。

且北方草場多爲蠻夷之地,若百姓北往,必興邊隙。月前軻比能之叛,可見一斑。古人云:‘國雖大,好戰必亡’,望劉公思之。”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劉備又背了一段,“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夫兵不可玩,玩則無威;兵不可廢,廢則召寇。昔吳王夫差好戰而亡,徐偃王無武亦滅。故明王之制國也,上不玩兵,下不廢武。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劉備說了那麼多,不但孔融明白劉備不高興,王祥也知道自己說錯了話。

劉備非常厭惡後世文人的尋章摘句,以偏概全。所以在各種場合和州學、縣學的學子強調,不能只做尋章摘句的事,也不能以半句或者某一段話解釋行爲。

劉備還以“以德報怨”爲例,向學子說明了尋章摘句的壞處。

見劉備正要離去,孔融趕忙起身,正要說話,就被劉備打斷了。

“樂安叔治(王脩)治郡多年,頗有建樹。可調叔治往治北海,休徵可爲郡吏。”

王脩原本是孔融手下的文官,看在孔融的面子上,王脩一定會照顧王祥的。這也是因爲今天有孔融在,要是王祥一個人來,劉備最多給王祥一個縣吏。

打發走了兩人,簡雍找到劉備,說道:“臧將軍下曲阿,江東有一方士,名曰葛玄,甚有名望,知玄德欲求方士,故而來此一見。現葛玄已至小沛,玄德欲見否?”

“善,召來一見。”

簡雍遲疑了一會說道:“長生之途甚爲虛妄,主公不可苛求。昔秦皇舉中原之力,亦不得願,主公當鑑之。”

“哈哈!”劉備笑道,“世間絕不可有長生之法,備尋方士非爲長生耳。”

“那玄德何求?”

“速召葛玄來見,憲和便可知曉。”劉備讓簡雍將葛玄帶來,還讓簡雍將衆將召來。

因爲怕劉備沉迷於長生道路,劉備發出招募方士的命令後,簡雍便將那些方士都阻攔在外,少數被他帶着見劉備的方士也是無能之輩,大都連字都認不多,劉備自然也沒有問到他想要的東西。而這次來的葛玄確實很有名,簡雍也不好往外趕。

劉備大量着葛玄,葛玄也迤迤然的看着劉備。劉備說道:“孝先(葛玄的字,與毛玠和郭脩相同,郭脩就是暗殺費禕的刺客),果有仙風道骨之相。”

“劉公過譽了,玄愧不敢當。”葛玄說道,“不知劉公廣招方士,欲求何事?”

顯然,在葛玄心目中也把劉備當成了想要長生不老的君主。

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七章 初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驚變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安城破第三百五十章 毒計頻出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一百四十八章 袁紹兵敗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四百六十二章 阿爾達希爾一世之死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二百三十三章 精銳盡喪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中起兵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二百七十三章 毒計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二百一十五章 華歆至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一百五十二章 獻捷天子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中起兵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七十七章 瘟疫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方勝負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六十七章 呂布入兗州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奮鬥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六十六章 陳宮叛曹第三百九十四章 扶南之地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方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