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孫紹的野望

“孫將軍,來何其快也。”管統說道,“然我海軍連戰連捷,只恐孫將軍無功而返。”

“是何言也!”管承趕忙向孫觀道歉。

被平白無故陰陽怪氣了幾句,孫觀臉色不好看。他說道:“在下奉臧將軍之命,來見管將軍,告之丹陽之事。事已說完,就此告辭。”

管承和臧霸攻下曲阿之後,便收到情報,孫權跑去了會稽郡,周瑜跑到了丹陽郡。

一者,孫權爲江東政權的首腦;二者,周瑜的水師差不多也全軍覆沒了。管承和臧霸兩人商議過後,決定管承帶海軍大部南向平滅孫權,臧霸帶徐州騎兵解決周瑜殘部。

由於周瑜的放棄,臧霸很輕鬆就接收了秣陵縣等地,一路南下到蕪湖縣與周瑜的水師隔水相望。

面對周瑜的水師封鎖,臧霸也無可奈何,只得讓吳敦回丹徒縣,讓海軍支援。

然後,留守丹徒縣的海軍就悲劇了。

因爲常年在渤海等地操練,船隻也都是海船,沒有在長江航行的習慣。海軍收到臧霸的求援,以爲大江還是和大海一樣,在船上裝滿了糧草壓艙。

可內陸的大江不同於出海口那般開闊,從外海跑到丹徒縣還沒什麼,海軍逆江而上,剛駛過江乘縣便觸礁了,而且是大面積的觸礁。

還沒開戰便損失數十條戰船讓海軍又氣又惱,衆人也察覺了海軍戰船不適合在大江航行,他們也不知道劉備可以編輯走舸、艨艟,海軍只得無奈向吳敦表示道歉。

吳敦向臧霸回報消息,臧霸說道:“不想海軍戰船大異於常,欲下丹陽便要另設他謀了。”

“丹陽山民勇猛,常爲國精兵。周瑜遷民時多亂此間,民心已失。莫如以利誘丹陽之民,使周瑜後方不安,則周瑜不敢守丹陽也。”

尹禮的計謀很合理,臧霸立刻讓人實行,不過效果不是那麼好。

周瑜爲了招兵,也爲了能撐過這段艱難時刻,丹陽這個常出精兵的地方他自然不會不利用。

周瑜向丹陽人保證,只要擊退劉備軍,以後丹陽縣都由他們自理,而且每年只收很少的稅,也不用再服徭役。同時,周瑜向他們徵兵,安家費和俸祿都是雙倍的給。

丹陽山民得了實利,便不再理會臧霸的口頭誘導。

孫觀說道:“大哥,丹陽此地爲江東偏師,待海軍擒孫權,可不戰而定也。”

東漢還沒有發生黃巾之亂時,揚州一共有四百多萬人口,其中大頭在豫章郡,有一百六十多萬,不過豫章非常大,平均之後就攤薄了。然後便是江北的廬江郡和九江郡,加起來有九十萬。隨後是吳郡的七十萬和丹陽的六十萬(曲阿以東算吳郡,包括曲阿;秣陵以西算丹陽,包括秣陵),最後是會稽的不到五十萬。

天下大亂,雖說有其他郡縣的人搬來江東,但比起因戰亂引起的疾病、饑荒和戰爭死亡的還是杯水車薪。

孫權這幾年治所在曲阿,加上廬江郡被孫權搬空,現在的揚州真正說得上有人的地方還是在曲阿到秣陵一帶,加上吳郡這個本身的人口大郡,而這些精華地方全部被劉備佔領了。

孫觀的話讓臧霸很是認同,沒有必要爲這一點點地盤讓部下死傷過重,況且周瑜只有那點人力物力也翻不了太大的風浪。

臧霸止軍不前,周瑜也不和他交鋒,募兵完成後便收到了曹軍入侵的消息,安排完江東水師的後續工作,火急火燎的向西面趕去。

周瑜一走不要緊,卻讓一個人開始撒歡起來,這個人就是孫紹。

自從被周瑜、程普和黃蓋等江東老臣捧上位,長久籠罩在孫紹頭上的陰霾消散了,燦爛的陽光重新照進了他心中。江東一連串的失敗沒有讓他擔憂,他反而認爲這是上天給他的機會和考驗。

周瑜臨行時,讓黃蓋總督水師之事,又讓孫紹統領陸上的馬步軍,還叮囑黃蓋多帶孫紹在軍中立威。

江東世襲領兵制的惡果這時候又顯現了,士兵們對更換最高領導這件事毫不關心,也沒有什麼人反駁和反抗。

爲了給孫紹豎立威信,黃蓋擅自將水師統領的職責讓給孫紹,自己甘當副手。有了黃蓋的支持,孫紹正式接收周瑜一方的軍事大權。

甫一接手軍權,數萬大軍受自己掌控,孫紹有一種大軍在手,天下我有的感覺。

孫策雖然死的早,可與孫策相同的家教,孫紹還是接受過的。自從長大以來,孫紹是打遍身邊無敵手,孫家的兵書也是一本沒拉下,全部學會了。

得知北岸的臧霸軍只有區區一萬多人,孫紹的心中起了想法。

如果能擊敗臧霸,讓劉備軍不敗的神話破滅,他孫紹就是天下第一號英雄,立刻便能掌控江東,甚至連揚跨徐,也不用後計徐徐圖之,和孫權墨跡。

周瑜的操練方法確實厲害,加上丹陽兵本身就有精兵的潛質,兩個月的操練後,周瑜新兵就能做到令行禁止,來去如風。

天下第一名將(孫紹自封),數萬精兵如臂指使,進一步加深了孫紹的信心。

孫紹以爲他的起點比他老爹還好,事業也決不可能比孫策差。孫紹的起點確實比孫策高,可惜他忘了算敵方的實力,雖然都是姓劉,但一個天一個地。

孫紹找到黃蓋,說道:“老將軍,如今我大軍勢衆,精銳非常,何不北上逐劉軍,奪回江東之地。”

與孫紹相談結束,黃蓋便領本部平叛去了,留下孫紹一人掌控衆新兵。

孫紹心中的權欲就像貓爪撓心一樣,讓孫紹徹夜難眠。輾轉數日,孫紹決定自己帶兵北上擊敗臧霸。

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一百二十七章 呂孫相爭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火藥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三百七十七章 劉協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四十章 小沛之戰第八章 求援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一百三十八章 顏良陣亡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二百二十六章 蜀中震動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三百四十六章 華佗之藥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三百二十八章 鄄城破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阿爾達希爾一世之死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一百八十三章 遠征漢中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機至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三百零八章 決戰定計第二百三十三章 精銳盡喪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二百五十七章 孫紹的野望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十一章 士宦戚之爭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戰涼州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七十四章 大旱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域商貿第四章 縣吏華歆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葛謀劃第十一章 士宦戚之爭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雄謀劃第一百零一章 重騎之鋒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二百五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三百九十四章 扶南之地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勝第二百二十二章 八陣初顯威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攻張繡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七十九章 孫策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詡之謀第四百三十七章 薩珊之殤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三百四十三章 兩路勝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黃祖慘敗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二百零三章 周瑜戰敗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夏口之戰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