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

“報首領,步度根舉部出雁門東向代郡,欲爭草地。”

軻比能說道:“牽校尉(護鮮卑校尉牽招,這官職和本身的將軍官職不衝突,劉備帳下還有護烏丸校尉田豫,烏丸校尉閻柔等,雖然烏丸覆滅了,可官職還在)令我三家鮮卑媾和尚不足二年,步度根如何敢來爭奪草場。”

“在下不知。”

“報首領,漢人出寗(同寧)城往西五十餘里,奴役部族,侵佔草場。”

“豈有此理!”軻比能一腳踢翻桌子,“漢朝欺人太甚,召各部至彈汗山!”

“是!”

“首領,步度根之事如何處置?”

“我寫信一封,你送往步度根部。”

“是!”

以前幽州被認爲是邊野之地,而且還要時常受到北方異族的劫掠,中原百姓都不願意到幽州來。自從劉備攻取幽州,幽州百姓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但許多商家進駐幽州,而且商隊不斷,還有從冀、青、徐三州過來的捕人隊。

隨着劉備勢力一天天變大,加上教育的普及,劉備所說“漢人不得爲奴”的禁令得到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學子的下放基層,讓劉備治下的士人、豪強再也不敢和以前一樣陽奉陰違。

可是習慣了他人伺候的士人,從今往後什麼事都要親力親爲,那是萬萬不能的,於是他們就開始想其他辦法。而後,糜竺等一些腦袋活泛的人想到了辦法。

劉備的要求是漢人不得爲奴,不是不得奴役他人。於是,這些人開始從其他人手中購買異族人爲僕。劉備得知此事,沒有怪罪糜竺他們,還讓繡衣衛隱晦的表達讚賞。

有了劉備的默許,這項改變在劉備治下蔓延開來。雖說現在是亂世,可劉備治下的領土沒有受到太過嚴重的破壞與荒廢,尤其是徐州,這裡的士人、豪強特別多。

轉變的人多了,異族的人數需求也就變多了。可劉備實力強悍,除了烏丸找死,沒有哪個部落敢進攻劉備治下。沒人進攻,那便沒有異族人口來源,這樣的情況最終促使了捕人隊的出現。

一樣米養百樣人,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老老實實種地勞作,總有一些人喜歡不勞而獲,喜歡爭強鬥狠,喜歡賺快錢,然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那麼多士人、豪強高價收購,這些人便有了心思,這類人以各地的遊俠居多。這年頭的遊俠可不是爲國爲民的,他們大都是遊手好閒,有的甚至恃強凌弱。

遊俠在亂世可能會出現許多英雄,但出身大一統的劉備對這些黑的、灰的非常不感冒。不過劉備也不會過於打壓,這樣容易閹割漢人血性。於是,在繡衣衛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遊俠們來到幽州,做起了捕人隊的生意。

發展了這麼多年,幽州的劉和甚至都開始給捕人隊庇護,收起了捕人隊的稅。

而各地的士人、豪強們從最初的購買青壯男丁,到現在鍾情於婦孺。異族的青壯男丁價值觀基本成型,買回來很難訓教,而小孩子卻容易灌輸忠心的思想。至於異族婦女,她們習慣於依附強者。

前幾年,捕人隊遇到部落,會盡可能的保證每個人的生命,到了最近,基本上只要反抗就會被殺。青壯男丁抓回來之後,也會先讓他們練葵花。

劉備治下的百姓越來越富裕,異族的需求就越來越多(普通中產家庭也會買一到兩個侍女),可北方就那麼多異族,最瘋狂的幾年,幽州往北數百里都成無人區了。

無人區的存在也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劉備治下百姓就得知北方草原荒蕪消息。百姓欣喜若狂,紛紛將家中的庶子派往草原養羊、養牛。

不同於國內土地被劉備強制要求種糧,草原上不但利於養殖業,甚至連土地權都不明,剛開始那幾年,爲了爭搶草場,發生過好幾次村民械鬥。

劉和上報幽州情況給劉備後,劉備也很懵逼。不過這種形勢正是劉備夢寐以求的,爲了給百姓動力,劉備一連頒佈了數條政令。

一,確立百姓嫡長子繼承製。從今往後,任何庶出子都不能繼承長輩的遺產,除非嫡子死光了(反向推恩令,只適用於平民)。庶子便可以讓他們到北方草原養羊(幾年內國家保證你的安全,你上繳一定量的羊毛當稅收,多少稅視你佔的草場而定,幾年後不再交稅,草場歸個人所有)或者遼東種地(幾年內跟隨大部隊開墾荒地,視開墾量授予土地,不收稅),自力更生。

二,建設各地基礎設施。爲了保證物資的運轉,外出屯居的百姓安全。許多地方都建造了水泥路,草原上還新建了許多新城。各地也組建了自己的建設隊,前身便是屯田兵。

三,解除大部分武器和鎧甲的禁令。漢朝不像秦朝和後世一些時代禁止攜帶武器,刀、劍、弓等都能隨身攜帶。在這個基礎上,劉備還解除了長矛、戟、重鎧等武器的禁令(只剩下弩、馬鎧、明光鎧、馬槊等強力裝備禁止),還開放了一些地方能讓百姓直接購買(編輯出來的,價格比自己打造還便宜,變相打擊私制武器)。

不久之前,幽州百姓修復寗縣城牆,重新在寗縣定居。這讓軻比能如鯁在喉,乘着上供的機會,軻比能與劉和商議,提出讓寗縣百姓搬離的想法。

但劉和不爲所動,以寗縣原本就是漢朝領土爲由,拒絕了軻比能的提議。爲了防止鮮卑動亂,劉和還讓牽招、田豫、閻柔、鮮于輔等人聯合向鮮卑三部施壓,讓鮮卑和諧發展,不要擅動刀兵。

第四章 縣吏華歆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七十二章 典韋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四章 縣吏華歆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馬超兵敗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四百六十五章 劉備昇天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三百八十九章 扶南攻略第七章 初戰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入荊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三百零五章 許都之襲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三百一十六章 權衡利弊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謀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境戰端起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九十五章 徐州之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八十七章 許都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噩耗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域商貿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四百三十四章 陸遜設略第二百零四章 陳氏密謀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二百七十三章 毒計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一百一十八章 鴿子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葛謀劃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五十章 劉表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一百八十七章 驚變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二百七十三章 毒計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一百四十四章 疲於奔命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呂布兵敗第一百二十四章 麴義奔劉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八十七章 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