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

幾年時間,龐娥一直沒有動靜,讓李壽放鬆了警惕。可龐娥始終沒有放棄報仇,終於有一天,龐娥和李壽在街上碰到了,李壽身邊也沒有護衛。

龐娥毫不猶豫,提刀便殺向李壽。李壽見龐娥大驚,撥馬便要逃離。此時龐娥已經來到近前,她奮力砍殺,傷了李壽坐騎,馬驚將李壽拋落路旁。

龐娥再度揮砍,可惜誤中路邊樹幹,還將龐娥手中的刀崩斷了。武器斷裂沒有阻止龐娥,她看到李壽腰間的佩刀,準備搶奪。李壽也發現了龐娥的意圖,將刀聚過頭頂(到現在李壽的刀還在刀鞘裡面,沒有抽出來),遠離龐娥的爭搶,而後李壽一躍而起,準備逃離。

眼見奪刀無望,龐娥也不再想着武器。她赤手空拳上前,一手按住李壽的腦門控制住他,一手掐住李壽的脖子,不久李壽氣絕身亡。龐娥抽出李壽佩刀,將李壽梟首,隨後她手持李壽首級過鬧市,來到縣官寺自首。

縣裡人感念龐娥烈義,聯名上奏漢靈帝劉宏,最終龐娥不但無罪,朝廷還給她立碑表彰。

劉備得知龐娥的事蹟便在治下宣傳,劉備讚揚龐娥的目的便是要維持漢朝大復仇的風氣,因爲這種風氣能變相的起到民衆監督的作用。

比如有人或者有官魚肉鄉里,惡名遠播,不但被他迫害的百姓自身會想辦法報仇,即便苦主被滅門了,還會有許多想要邀名的義士、遊俠會來取他首級。

俊靡縣趙娥的父親給她取這個名字,也是因爲聽到過龐娥的故事。趙娥長大後,也時常以龐娥作爲榜樣。

當年三郡之亂,趙娥父親被烏丸人殺死,年幼的趙娥和她兄長逃到徐無山中,託庇于田疇(田疇在徐無山中建立的城市)。

右北平復郡後,趙娥的兄長加入捕人隊,變相爲父親報仇,已經長大的趙娥不願就此在徐無山中嫁人,以死相逼,趙娥兄長不得不帶着她一起來到俊靡縣。但她兄長不讓她一起北上,只是讓她在城中打下手,最多就是看守俘虜。

由於趙父的開明,趙娥是俊靡縣中少數幾個讀過書的女子,平時也會給縣中的孩子和崇拜她的婦女上課。

正因爲這樣,趙娥時常向縣中女子宣傳女子不一定不如男的思想,所以縣中思想守舊的老人很不喜歡趙娥。

“誰雲女子不可上陣爲將!”趙娥說道,“昔商王后婦好屢統大軍,皆大敗敵軍。老叟焉敢小覷女子!”

“你!”老人氣憤非常,差點一口氣沒緩過來。

趙娥不再管一衆老者,登高疾呼:“我願前方衝陣,有願隨我者乎!”

“願與趙家子同行!”那些視趙娥爲偶像的女子紛紛響應。

其他人還有顧慮,畢竟他們老的老,小的小,也不是所有女子都有勇氣上戰場的。

趙娥身邊聚攏了數百壯婦,她們個個和趙娥一樣鎧甲齊備。

幽州常受邊患,在劉備放開鎧甲禁令後,那些有錢的百姓都會買一兩身鎧甲在家中,以備不時之需。而俊靡縣中的百姓多爲捕人隊之家,家中非常有錢,況且鎧甲也是他們的工作服。

劉備放開的鎧甲是札甲,有時作戰完,聯結札片的繩索會裂開,所以俊靡縣百姓家中普遍有幾套鎧甲,一套當工作服,一套讓妻子縫補。

漢朝男人心中優秀的妻子都是有着寬大的下圍,他們認爲下圍寬大好生養,能夠多子多福。不同於西人的不平衡,漢族女子的身材是成正比的,下圍寬大,中圍和上圍就同樣寬大。

聚攏在趙娥身邊的婦人和趙娥一樣,都是骨架寬大。有了錢,吃得飽,肉上身,便非常強壯。不同於後世養尊處優的軟肥肉,這些婦女都有氣力(家中主業雖然是捕人,種地技能還是不會丟的,平時這些在家的婦女都會種地)。

烏丸戰士來到俊靡縣,本以爲是愉快的劫掠之旅,沒想到剛到城外便被趙娥當頭一棒打懵了。

面對數百名婦女,烏丸貴族嘲諷漢人無人,輕視趙娥。可遠離以前優渥的生活,常年不能吃飽,烏丸戰士的素質急速下降。

趙娥向烏丸貴族挑戰,烏丸貴族欣然接受。交戰時,他還準備留力挑(調)釁(戲)趙娥,不過被趙娥教做人了。

烏丸貴族完全不能抵禦趙娥的力量,手中的長矛被趙娥的馬戟盪開,接着趙娥一戟刺烏丸貴族於馬下。

趙娥如此英勇,不但激勵了隨他出城的婦女,連原本敵視她的縣中老人也深受鼓舞。見趙娥率衆衝殺,縣中的其他人也開城門殺出城外。

主將被一個婦人殺死,一衆烏丸戰士面面相覷,又見趙娥身後的數百壯婦,以爲個個和趙娥一般,嚇得趕緊逃跑。

這些烏丸戰士逃跑沒多久,便遇到了趕回來的捕人隊。兩面夾擊,除了少數人逃出昇天,南下劫掠的烏丸戰士都被捕人隊俘虜。

趙娥之兄得知趙娥的輕舉妄動,氣的大罵趙娥,這次縣中老人卻站在了趙娥一邊,制止了趙娥之兄。

而後,縣中之人聯名上書,劉和將此事報給劉備。劉備振奮莫名,特別提拔趙娥爲俊靡縣令(其實是長,因爲俊靡縣人口不足),還在俊靡縣立碑表彰。

趙娥的事劉備很喜歡,但幽州衆將卻引爲恥辱,他們領導大軍居然讓治下百姓上陣殺敵,而且還是婦人。

薊縣(現在)

牽招說道:“國讓(田豫)以爲如何?”

田豫說道:“近年來軍中退役多人,又有萬數新兵,可與軻比能一戰,當練兵之用。”

步度根和素利明面上雖然是心向幽州,可衆將也不敢大意。他們兵分三路,田豫、閻柔看住素利,鮮于輔、鮮于銀看住步度根,兩路爲暗,牽招率本部作中軍爲明。

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一百零八章 田稅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二百九十三 消耗之計第一百八十七章 驚變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四百四十四章 劉理戰略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四百零七章 零傷亡震世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內歸屬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第三十一章 北海求援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二百二十二章 八陣初顯威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四十六章 中原混戰第六十八章 劉備留軍回青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八十四章 農業補貼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第二百四十四章 馬超兵敗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二百五十八章 孫紹投降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二百二十九章 魏延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四百二十八章 蒸汽機改良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二百七十章 收縮戰線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四百二十三章 白牛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麴義奔劉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魏奇襲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二百七十章 收縮戰線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五十章 劉表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七十五章 皇叔第六十一章 曹操舉兵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一百一十五章 拼音第四百二十八章 蒸汽機改良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勝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