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

“妙才,張翼德威震幽州,亦不失爲良配。”

夏侯淵雖然不捨得,但他明白家族子女遲早要和其他家聯姻的。嫁給張飛,不但對曹操的戰略有幫助,還能讓他們夏侯家在劉備那裡有後路。

當然劉備送來的一萬匹戰馬和百萬石糧草,同樣是很高的加分項。最終,夏侯淵點頭認可了這門親事。

爲顯重視,曹操讓夏侯淵回許都親自督辦結親的前期事宜,並讓荀彧全面配合。

張飛的插曲結束,曹操又召集衆幕僚商議荊州之事。

郭嘉說道:“近日傳聞長沙張羨病重,不能理事。未免劉表復統荊南之地,主公當早做決斷。”

曹操說道:“士元,龐氏與蔡氏交厚,蔡瑁亦與我爲故交。待我修書一封,士元可遣人往江陵說之,蔡瑁必來投。”

“明公,蔡瑁爲劉表親信,未必願投明公帳下。況呂布在北,彼北投之路被阻,明公還需另尋良策。”

荊州的幾家豪族雖然都有聯姻,但同時也是競爭對手,能打壓一家肯定不能放過,更何況蔡氏還是那個發展最好的。

“士元有何妙計?”

“可行緩兵之計。”龐統說道,“明公可以與劉備結親爲由,明告四方回軍北返,實則將大軍暗伏於城中。再奏請天子,表呂布爲荊州刺史。呂布聞明公離去,必圖劉表。兩家相爭,明公可坐收漁翁之利。”

“好計!”

曹操雖然帶來了五、六萬大軍,人數比劉表多,但劉表手下也有三、四萬人,如果曹**的緊了,劉表甚至能把江夏的黃祖調來幫他。黃祖雖然被孫策擊敗過一次,可他那裡也有三、四萬人。

曹操的計劃開始了,呂布接到劉協任命的荊州刺史非常開心。呂布向陳宮問道:“今天子表我爲荊州刺史,可我尚屯當陽小城。曹兵遠離,可否奪江陵以爲基業?”

陳宮有些無奈的看着呂布,說道:“劉表勢大不可輕動,長沙張羨病亡,不日當有大變,待有變方可動。”

想到部下士兵的人數,呂布明白自己孟浪了,聽完陳宮的建議,呂布便安心等待起來。

呂布不爲所動,劉表這裡蔡瑁卻坐不住了,襄陽丟失,他蔡氏的實力大降。蔡瑁找到蒯越,問道:“襄陽變故是否爲各家聯合所爲?”

“主公老邁,天下大勢將明,也是不得不爲。”

“既如此,何不告我等!”蔡瑁發了通脾氣也明白了過來,蔡氏和劉表綁的太緊了,而且發展情況比其他幾家都好,被他們擺一道也是情有可原。

蔡瑁緩了緩心神,問道:“異度,可有計教我?”

蒯越明白蔡瑁是決心放棄劉表了,說道:“襄陽變故,況德珪與曹公少年相交,主公已疑德珪。必先釋主公之疑,方可尋獻城之功。”

蔡瑁見蒯越看着南方,說道:“異度可是想……”蒯越沒等蔡瑁說完便點了點頭。

第二天,蔡瑁向劉表請令道:“姐丈,張羨病亡,曹操北返,此正當平荊南之時。瑁願領軍前往!”

劉表認爲蔡瑁又再想方設法搞兵權了,便隨意的問道:“德珪需兵幾何?”

“無需姐丈兵馬,瑁只率本部水師前往,必平荊南。”

“果真?”蔡瑁的話讓劉表很是詫異。

“願立軍令狀!”

“善!”劉表有點感覺自己是不是想的太多了,蔡瑁還是忠於他的,“我令張(允)將軍相助,望德珪立大功。”

“得令!”

蔡瑁率水師精銳一萬南下,沒有進攻離江陵縣最近的武陵郡,而是沿瀏水直下,奔襲臨湘縣(長沙治所)。

蔡瑁的偷襲很成功,不久前張羨率四郡兵攻劉表,現在四郡的士兵大都在武陵郡。張懌回長沙,也是因爲父親張羨身死,將張羨運回長沙安葬。

張懌一直到蔡瑁進攻長沙才得知蔡瑁偷襲的消息,張懌不想束手就擒,便率城中的士兵奮起反抗。

往常爲了本部士兵少死,蔡瑁一般都是以保存實力爲主的,出兵往往不盡心盡力。不過這次蔡瑁就和往常不同了,爲了以後還能在曹操治下立足,蔡瑁親冒矢石,先登城牆。

蔡瑁的士兵見主將那麼勇猛,士氣高漲。反觀張懌的士兵,由於荊南四郡人口不多,張羨反叛劉表時糾結了許多五溪蠻的士兵壯聲勢。面對蔡瑁的強攻,五溪蠻認爲沒有必要爲張家拼死拼活,紛紛向城外逃竄。

蔡瑁順利攻下臨湘縣,抓到了張懌。面對蔡瑁,張懌破口大罵,毫不屈服。只是蔡瑁沒有殺了張懌,反而把張懌放了。

張懌說道:“蔡將軍,這是何意?”

“尊父欲降曹公,我亦欲投曹公久矣。只因劉表勢大,故未能成行。今襄陽爲曹公所有,劉表狼狽逃竄,正其時也。”蔡瑁說道,“賢侄可聯合四郡之人,佯降於我,實則暗伏兵於武陵,待時機至,出兵襲江陵。如此,可立大功,曹公亦將重賢侄耳。”

這樣的神轉折讓張懌目瞪口呆,雖然不知道蔡瑁說的是不是真的,但蔡瑁既然放了他,張懌也決定聽從蔡瑁的謀劃。在張懌的配合下,四郡發通告投降劉表,重新歸劉表治下。

江陵

“報主公,蔡將軍直襲臨湘,親冒矢石,生擒張羨之子張懌。張懌投降,四郡已平。”

翌日,蔡瑁向劉表說道:“姐丈,荊州復振,而呂布虎狼之徒,有呂布在姐丈不可安心攻襄陽。瑁願率軍往攻呂布,呂布旦除,姐丈復攻襄陽,必可復前業。”

劉表也相信自己在荊州那麼多年,襄陽的人心一定在他那邊。劉表便同意了蔡瑁的請求,這次還讓劉磐帶着黃忠一起前往。

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七十五章 皇叔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三百零五章 許都之襲第一百九十八章 董承密謀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扶南攻略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三百三十章 奸雄曹操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亂鬧劇第三百四十三章 兩路勝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三十四章 鄭玄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三百一十六章 權衡利弊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二百五十六章 陸遜獻城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八十四章 農業補貼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蜀中震動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第三百七十七章 劉協死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八十七章 許都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雄謀劃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謀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烏丸第三百九十四章 扶南之地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四十一章 趙雲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八十七章 許都第八十五章 郭嘉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八章 求援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七十四章 大旱第三百九十七章 鄧芝出使西域第一章 高唐令第二百二十九章 魏延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第四章 縣吏華歆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兩路勝第六十一章 曹操舉兵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