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襄陽城破

幾天後,夏侯惇的斥候回報,戰船接收了,全部都是好船,曹操在鄧縣、樊縣收集的小船都沒法比。

“戰船雖齊備,然陳公臺慣用火攻,如之奈何?”曹操找來龐統,提出了疑問。

“明公,陳宮不知戰船之事,可使一將率偏師於比水佯渡,誘陳宮率水師前往阻攔。明公則率主力渡襄水,往阿頭山攻襄陽西門。西門之守官乃是家叔,明公大軍一到,家叔便開城迎明公。”

“善,若下襄陽,士元當爲首功!”

襄陽

“報主公,曹軍引兵沿比水東下,似尋他處渡河,攻蔡陽之意。”

襄陽縣這座城池,北面是襄水,東面是沔水。哪怕曹軍渡過了必水,還是需要西渡沔水才能攻襄陽,陳宮完全不想管曹軍。

陳宮可以無視曹軍,但架不住呂布耳根子軟。龐山民見陳宮完全不受疑兵誘惑,讓蒯祺找到呂布說道:“將軍,我蒯家人皆在蔡陽,若蔡陽爲曹軍所佔,祺如何可於將軍帳下。”

蒯祺的話讓呂布想到了徐庶,同樣是智謀之士,因爲老媽被抓,不得不離開他。

呂布找到陳宮,說道:“公臺,我既取襄陽,自當衛荊襄之民。若坐視曹賊殘害百姓,豈不失荊襄民心。”

“溫侯,曹賊遠來,糧草必不久持。我等只需謹守襄陽,曹賊不久必退。”

“我非與曹賊爭一時之氣,卻爲荊襄百姓之故。”

“溫侯,方今天下局勢將明,曹賊此來乃爲取荊州以抗劉備。曹賊必不敢殺戮百姓,失荊州民心。”陳宮想了想說道,“待曹賊糧盡兵退,溫侯再取荊州爲基業,西攻巴蜀以成勢。待曹劉相爭,溫侯襲雍涼、關中之地,與劉備爭雄,則大業可成矣。”

“公臺所言,甚合我心!”呂布被陳宮展現的未來忽悠住了,不再想着救蔡陽縣的事。

蒯祺見呂布沒有動靜,陳宮還是在襄水上下巡查,曹操的戰船也不敢暴露。蒯祺只能再找到呂布,說道:“將軍爲何坐視曹操攻城略地?”

呂布將陳宮的言論告訴蒯祺,蒯祺說道:“陳公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曹操雖有取荊州之意,然其部下多殘暴。徐州舊事將軍可還記否?

若曹操部將不聽將令,竟然殺人放火,將軍失荊襄民心矣。將軍可知劉表亦於江陵虎視眈眈否?

將軍救荊襄之民,荊襄民心歸附,屆時曹操兵退,將軍取荊州,百姓豈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乎?”

“言之有理。”呂布說道,“容我思之。”

當天晚上,呂布回到家中,他的妻子說道:“聞聽陳宮白日不尊將令?”

“非不尊,公臺乃是有他謀。”

“陳宮非將軍舊臣,獨領軍多時方有此舉,將軍豈不防乎?”

呂布妻子離間陳宮和呂布,自然是受賄了。龐、蒯、黃等幾家聯合送了她一份大禮,讓她勸說呂布解救各家在蔡陽縣的產業。

“婦人之見!”呂布雖然喝止了妻子,但不信任的種子種下了。

沒過幾天,呂布以關心爲由,想讓曹性代替陳宮巡查幾天(曹性從河內郡千里迢迢回到呂布帳下,呂布自然是信任他的)。陳宮沒有多在意,以不勞累爲由拒絕了。

這便讓呂布產生了疑心,呂布又想到劉備常常讓各將輪流掌軍(今天是關羽的兵,明天就是張飛領軍了),認爲他也應該學習劉備的舉動(只是他也不想想治下士兵的數量差距)。

呂布下令曹性領水師,蒯祺爲水師軍師協助曹性,調陳宮回襄陽守城。陳宮還以爲呂布真的是想讓他休息一下,便沒有再推辭,向曹性和蒯祺交代不得分兵遠離後,就回城去了。

曹性雖然忠心呂布,只是有勇無謀,蒯祺很快將忠心自家的士兵調到西面巡邏。有了蒯祺的幫忙,曹操就連誘敵之計都不用施展,順利將主力運送到阿頭山中,連環大船也成了運兵船。

最初,曹操聽到阿頭山的名字也是有疑慮的,畢竟孫堅就死在那裡。渡過襄水後,派了數波斥候,直到確定完全沒危險後,才帶着大軍進山。

得知曹操已經到阿頭山,龐山民有意不遵守呂布將令,一連幾天沒有向西面派出哨探。直到高順來巡查,才發現這個情況。

龐山民以疏忽爲由,請求高順不要告訴呂布,並向他送上了美酒寶物,但高順完全不爲所動,還將龐山民的所作所爲全部告訴了呂布。

呂布爲顯公正,只能將龐山民調往他處。但也是呂布運氣太差,接任龐山民的是黃家的人,還是換湯沒換藥。

龐山民派人去山中通知曹操,曹操得知這個情況也不再耽誤,日夜不停,翻山來到襄陽城外。

曹軍到來,西門大開,曹軍順勢攻入城中。

“將軍,曹軍進城了,將軍速離!”

“怎會如此?”從天堂一下跌落地獄,讓呂布都開始懷疑人生了。

陳宮已經有些明白龐氏他們的意圖了,但襄陽已破,敗局已定,他只能拉着呂布向南逃跑。

呂布在襄陽的士兵大部分是各家送給他的私兵,呂布逃跑,這些士兵自然不會跟隨。也幸好呂布在襄陽還自己募了一點兵,呂布從襄陽逃離後,還有五千多人。

曹操本要追擊呂布,可曹性當時正好在襄水巡查,得知襄陽的變故,便將呂布和士兵接到船上,直接從沔水向南逃竄,讓曹操追趕不及。

“曹公!”坐在襄陽縣官寺接受襄陽各家參拜,曹操哈哈大笑。

劉表也明白他和呂布都是犧牲品,在蒯越的建議下,劉表與呂布達成和解,劉表讓呂布屯兵當陽縣,阻擋曹操南下。

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患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九十五章 徐州之戰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見玉璽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葛謀劃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呂復攻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中起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一百九十八章 董承密謀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一百九十二章 夏口之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原始蒸汽機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下平復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吳郡第二十八章 孫堅的奮鬥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一百一十五章 拼音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七十九章 孫策第三百三十章 奸雄曹操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十四章 董卓霸京師第一百五十二章 獻捷天子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十九章 虎牢關之戰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二百九十三 消耗之計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詡之謀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戰涼州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一百六十八章 袁紹再敗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三百零八章 決戰定計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遜之謀第三百四十六章 華佗之藥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一百五十一章 烏丸之敗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六章 黃巾第二百二十九章 魏延第二十二章 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