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

“徐福,何人也?”曹操大軍南下,奪取空城新野後,才明白夏侯惇兵敗不是陳宮的謀略,而是徐福的計謀。

郭嘉說道:“徐福,字元直,乃潁川長社人。少有俠名,爲友殺人,白堊突面,被髮而走,爲吏所得。吏示之以衆,莫敢識者,爲黨羽所救。此後徐福改名爲徐庶,棄其刀戟,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

“不想此才爲呂布所得。”

曹操還在惋惜,夏侯惇說道:“主公,惇入城時,見一馬車,人呼車中之人爲徐夫人。不知是否爲徐庶之母?”

“哦?”曹操說道,“快請來相見。”

曹操在官寺中請來徐夫人,一問才知,確實是徐庶的母親。

曹操說道:“令子大才,何故投身於呂布,呂布虎狼之徒,背信棄義,非英雄也。”

徐夫人順勢說道:“曹公所言甚至,待老身修書一封,喚其前來。”

襄陽城中,呂布正宴請襄陽士人(明面上支持呂布的)。呂布奪下襄陽後,見到倉廩之中的物資,這才明白爲什麼劉備向四方送糧如此面不改色,呂布一夜之間向暴發戶進化。

不同於呂布的開心,陳宮卻對突如其來的好事有些擔憂。呂布是什麼人,沒有比他更清楚的。要不是呂布對他言聽計從,自己也綁在了呂布的戰車上。如果當初就知道呂布的爲人,陳宮絕對不會召呂布來兗州的。

呂布連日來不停的宴請各方人士,而陳宮卻沒有參加,他知道曹操大軍不久就要南下,一直和張遼、高順等人募兵、加固城防。

“報先生,曹操大軍已下新野。”

陳宮來到官寺,準備向呂布彙報軍情,卻見呂布在那唉聲嘆氣。陳宮不由奇怪的問道:“溫侯何故嘆息?”

“徐母爲曹賊所掠,致書元直,元直爲盡孝,不得已離我而去。”呂布說完又嘆了口氣。

自古忠孝難兩全,徐庶選擇盡孝,陳宮也不好多說什麼,更何況徐庶也沒認呂布爲主。

陳宮說道:“溫侯,曹賊大軍已至新野,當早做準備。”

曹操的大軍讓呂布恢復了理智,說道:“襄陽人心雖附,然城中兵士不足,公臺有何妙計?”

陳宮想了想說道:“荊州之糧皆在襄陽,劉表大軍糧草不足,可結連劉表共抗曹操。”

“這……”呂布遲疑道,“恐劉表不從。”

呂布哪裡是怕劉表不認可,是怕劉表不相信他。

陳宮說道:“可送歸劉表家小,以釋其心,再說以利害,劉表必從。”

被各方想着的劉表,現在確實很難。劉表本以爲張羨的反叛只是小打小鬧,應該翻手可滅。可沒想到蔡瑁的第一波進攻沒能攻下長沙,反而被張羨乘夜偷襲,敗回了江陵縣。

在妻子蔡氏的枕邊風下,劉表只得率大軍支援蔡瑁。率軍到江陵縣的劉表才明白,爲什麼蔡瑁會失敗。蔡瑁這些荊襄人士一直把長沙當成蠻荒之地,根本就沒有關心過長沙,現在進攻長沙,連一張詳細的地圖都沒有。

爲了熟悉長沙地形,劉表想到了因爲兵敗豫章郡被他冷落的從子劉磐,寫信一封召劉磐來帳前聽用。只是劉磐還沒有來,呂布偷襲襄陽的消息卻先傳來了。

“什麼!”蔡瑁驚怒道,“襄陽被呂布襲取!”

劉表同樣對這個情況驚恐不已,想到疼愛的小兒子落入呂布手中,劉表暈了過去(大兒子劉琦也在襄陽)。

衆人救醒劉表,劉表問道:“如之奈何?”

已經來到江陵縣的劉磐說道:“叔父久牧荊州,廣施仁政,荊襄人心皆在叔父。呂布雖下襄陽,必定立足未穩。叔父可急攻襄陽,襄陽可復得矣。”

“磐兒所言極是。”

蔡瑁說道:“姐丈,我率本部爲先鋒。”

劉表沒有答蔡瑁的話,還是對劉磐說道:“磐兒可有勇將?”

“叔父,我有一勇將,名曰黃忠,有萬夫不當之勇,且箭法精妙。昔日若非糧草難達,已仗其勇奪豫章。”

劉表點頭說道:“如此,便令黃忠爲先鋒,大軍直奔襄陽。”

“得令!”

突遭變故沒有擊垮劉表,反而激發了劉表年輕時的雄心。他身先士卒,激發將士鬥志。同時讓蔡瑁帶着蔡家兵士爲後隊,將本部士兵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

劉表走到當陽縣的時候,見到了黃忠派來的斥候,斥候報道:“報主公,呂布欲求和,現已將主公家小送回。”

劉表趕忙來到營門,果然劉琦、劉琮和蔡氏已經到了。

“父親!”

“夫君!”

劉表安頓好家小,向衆人問計。蒯越說道:“主公,曹操大軍不日便到,如與呂布相爭,必爲曹操所乘。”

蔡瑁說道:“呂布小兒豈能放過!”

“異度,有何妙計?”

“呂布在北,曹操南下,彼首當其衝。張羨反叛,以應曹操,其聞襄陽之變,必引軍北上。我等可先與呂布和,多要糧草。待破張羨後,再率軍北攻。屆時呂布、曹操兩敗俱傷,主公正可收漁翁之利。”

“異度之計甚妙!”

此時,在長沙的張羨得知呂布襲取襄陽,劉表率軍急速北上,便認爲進攻江陵縣的時機到了。

張羨集四郡之兵向江陵進攻,可大軍一半剛過大江,埋伏於江陵縣城外的劉表軍便殺來了。

“速速回返!”劉表軍的突襲迅猛,而且劉表軍還佔人數優勢,張羨的士兵已經完全不能聽從他的指揮,亂成了一鍋粥。

自從在廬江郡被周瑜教做人之後,陳宮便開始鑽研水師戰法,經過長時間的學習,雖說不能和周瑜相比,但應付曹操這些北方之衆,卻是綽綽有餘。

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十九章 虎牢關之戰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九十六章 陳宮大略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一百零一章 重騎之鋒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安城破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二百七十九章 吳懿兵敗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中平定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安城破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第四百一十二章 等級制度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三百九十四章 扶南之地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四百三十七章 薩珊之殤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四百五十八章 羅馬分裂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二百三十章 江東決戰起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七十章 昌豨第二百二十二章 八陣初顯威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二百一十五章 華歆至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死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四百二十四章 酸柑酸橘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四十章 小沛之戰第十三章 董卓入京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六十二章 火藥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一百五十一章 烏丸之敗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呂復攻第三百五十章 毒計頻出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四十六章 中原混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疲於奔命第三十章 青州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