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疲於奔命

已經沒了大軍的呂布不是曹操的對手,輕鬆被曹操擊敗,最後只率千餘騎逃跑。

呂布說道:“悔不聽公臺所言。”

“溫侯,廬江不便久留,當速離去。”

呂布長嘆了一口氣,說道:“不想又爲曹操所敗,今番該往何去?”

“劉表,虎踞荊州,常與曹操爭鋒,可往投之。”

“也只好如此了。”

呂布帶着殘兵敗將再一次走在了逃亡的路上,曹操順勢接管廬江。不過沒有人的廬江曹操也不需要,曹操上表請功,並將廬江的治所移到六安縣。

曹操平定呂布,東面沒有了後顧之憂,留下一部分守將,便回師許都,準備下一步行動。

шшш ▪TTKΛN ▪¢O

曹操一切順利,劉備就有些難受了。想着直接偷了袁紹老家,沒想到原本同意投降的甘陵相被殺了。而此時在甘陵縣守城的便是高幹的部將郭援,郭援完全沒有投降的意思,劉備的大軍被擋在了甘陵縣。

“報主公,末將聞聽袁紹之子袁熙引烏丸爲援,起兵十數萬支援袁紹,大軍已入冀州。又聞袁紹之甥高幹引匈奴爲援,起兵五萬支援袁紹,大軍已入魏郡。”一直在甘陵國外圍劫糧的趙雲得知袁紹援兵的消息,趕忙來彙報劉備。

“子龍辛苦了,高幹前鋒已入甘陵,突襲鄴城之計已不得行。”

關羽說道:“大哥,平原空虛,需防袁紹偷襲。弟願爲前部攻城,從速破城。”

劉備搖了搖頭,沒有答應關羽。爲了突襲鄴城,劉備沒有帶多少攻城器械。這又不是遊戲,想用騎兵攻城,那是不可能的,劉備還沒那麼傻。

劉備說道:“二弟,率軍爲前部,即刻回師平原。”

關羽想要反對,劉備制止了他,繼續說道:“子龍,你率部於甘陵城下大張旗鼓,無需撲殺袁軍信使,定要讓袁紹以爲我大軍尚在甘陵。”

“是!”

劉備叮囑趙雲說道:“多派斥候,如見袁紹大軍,不必爭鋒,即刻兵返平原。不求殺敵,一切以將士安危爲重。”

“請主公放心!”

一旁的崔琰說道:“明公,欲使虛實之計,琰當隨趙將軍同在甘陵,方可取信袁紹。”

“善。”

劉備沒有遲疑,當天就率大軍回返平原,留下趙雲三軍在甘陵縣城外當誘餌。

劉備走後,崔琰還是假裝盡職盡責的向城內喊話,讓城內的人開城投降。城中的郭援見劉備大軍還在,深怕劉備就此攻城,便向後方高幹求援,同時將劉備大軍在此的消息告訴給袁紹。

袁紹得知消息的時候路才走到一半,還沒趕到鬲城。

袁紹向衆幕僚問計,郭圖說道:“劉備大軍皆在甘陵,平原必定空虛,可乘虛襲之。平原既下,劉備糧道斷矣,其軍必散。”

“不然!”許攸說道,“劉備皆爲騎兵,行軍速矣。倘若攻平原不下,而劉備大軍返,裡應外合,我軍危矣。主公,當乘劉備後方空虛,即刻渡河南下。青州有失,劉備必急往救援,主公可於途中伏擊之,劉備可破。”

“不可!”荀諶說道:“劉備久牧青州,青州民心在彼。主公若攻青州,不可速下。況劉備之糧皆在平原,其若率軍佔我糧道,我軍危矣。當先下平原,取劉備之糧,而後青州可得也。”

袁紹沒有聽許攸的話,而是想着穩紮穩打,先把平原這個釘子拔了再說。

而當袁紹還在半路商議對策的時候,劉備已經趕回平原。劉備讓士兵重新換上馬匹,也不停留,大軍直接向樂陵縣前進。同時,劉備已經先一步傳信張飛,讓張飛向北進攻。

漫長的趕路結束,袁紹大軍來到鬲城外五十里的地方紮營。可沒等袁紹下令攻城,又收到了後方重合縣的求援。

許攸說道:“主公,攸前番言樂陵乃是劉備主力,今日果應此言。主公當速往重合,以防劉備襲取南皮。”

荀諶說道:“主公,此乃張飛誘敵之計,以救平原。欲使主公回軍,主公不可輕信,當火速攻平原。”

辛評說道:“主公,何不將大軍一分爲二。”

“不可!”辛評的話還沒說完,郭圖、許攸、荀諶一起打斷了她的話。

別人不知道袁紹的實請,他們這些心腹是明白的。袁紹原本只有十萬士兵,不久前因爲分兵,還死了兩萬人(大部分被劉備俘虜了,對他們來說和死了一樣),而且把爲數不多的騎兵給敗光了。

步兵對騎兵,二比一的對戰比(認爲劉備只有五萬人),本來就不保險,如果再分兵,那不用說,肯定被劉備個個擊破。

“報主公,高太守引兵五萬已至甘陵。”

“報主公,公子引兵十三萬已至樂成陵(河間國治所)。”

袁紹等人還在苦思對策,高幹和袁熙的援兵就像甘露一樣滋潤了袁紹等人的心靈。

“好!”袁紹忍不住大喊出聲。

許攸又想上前說話,這次袁紹沒給他機會,袁紹下令道:“令顯奕(袁熙)即刻率兵南下,與大軍匯合。令元才(高幹)率軍東進,使劉備大軍不得速返平原。”袁紹下了令,便率軍包圍了鬲縣。

袁紹還在想着怎麼攻下平原的時候,劉備已經帶着主力連續攻下了重合縣、饒安縣,正向南皮進發。劉備已經從趙雲那裡得知,袁紹大軍的軍糧大部分囤積在南皮,只要攻下南皮,袁紹大軍就要斷糧了。

進軍的途中,張飛向劉備問道:“大哥,我等皆北上,若袁紹往攻青州,青州如何能敵?”

“我已傳令管氏兄弟,袁紹絕過不了大河,三弟無需擔憂。”

“大哥思慮周全。”

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三百一十六章 權衡利弊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三十四章 鄭玄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第四百四十四章 劉理戰略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七十章 昌豨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四十六章 中原混戰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二十八章 孫堅的奮鬥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四百三十四章 陸遜設略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二百九十一章 合肥攻防戰第四百一十六章 諸葛諫言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攻張繡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二百四十四章 馬超兵敗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一百六十八章 袁紹再敗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一百四十八章 袁紹兵敗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四十六章 中原混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呂布兵敗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奮鬥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一百八十二章 繡衣出動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