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噩耗

一天的攻城毫無進展,袁軍的士氣大降。收兵回營的時候,不但大將個個面色沉重,士兵也垂頭喪氣。

袁紹召衆人商議,問道:“不想太史慈守城頗有章法,強攻一日毫無進展。不知諸公有何妙計?”

沒有一個人能回答袁紹的問題,攻城永遠都是古往今來最難的話題,尤其是強攻。

袁紹想到易京,問道:“蜈蚣之術可行否?”

“不可!”荀諶說道,“昔公孫瓚外無援兵,內喪其志,纔可施爲。今劉備有民心,其軍士氣正盛,太史慈守備嚴密,無可乘之機。”

正說話間,一斥候來報:“報主公,高將軍率援兵步騎五萬,已至甘陵。”

沒等袁紹高興一會,又有斥候來報:“報主公,劉備親率大軍攻取饒安,高太守(渤海太守高洪)向主公求援。”

斥候的話讓許攸立馬跳了起來,說道:“主公,大軍之糧皆在南皮,當速派援軍前往。”

郭圖說道:“主公,若分兵必如顏、文二將一般,爲劉備擊敗。不可分兵,分則危矣。高將軍援兵至,甘陵無憂,可令蔣將軍於甘陵運糧。而劉備大軍北上,青州必然空虛,可率軍直驅平原。”

許攸說道:“鬲城與平原成掎角之勢,若攻平原,太史慈必引兵來救,平原不可便下。我大軍之糧皆屯南皮,若爲劉備襲取,恐軍心不安。望主公明察!”

荀諶說道:“主公,高將軍援兵既到,公子援兵不日亦將至。可令公子率軍援南皮,勿使南皮有失。再令蔣將軍於甘陵運糧,如此便可萬無一失。”

袁紹不能下定決心,吵了好幾天之後,袁紹還是決定聽從荀諶的謀劃。袁軍也一直耗在鬲縣城外,一直到蔣奇跑來。

“汝緣何至此?”袁紹派往南皮的信使還沒出發幾天,蔣奇根本不可能那麼快就到,再加上蔣奇那慌亂的表情,袁紹有了不好的預感。

“主公,劉備大軍奇襲南皮,末將無備,南皮已入劉備之手,大軍之糧皆被焚燬。”

袁紹聽完火冒三丈,說道:“汝督運糧草,糧草數次被劫。今又失南皮,汝有何面目回見於我。左右!與我拖出,斬首!”

“慢!”郭圖制止了袁紹,向蔣奇問道,“汝回營可曾向將士言兵糧之事?”

“未曾。”蔣奇也被袁紹嚇壞了,他趕忙向郭圖解釋,想抓住這個救命稻草。

郭圖說道:“主公,軍中尚有餘糧,可支月餘之用。南皮之事不可爲兵士得知,蔣奇不可便斬,斬則大軍士氣喪矣。可另選大將督運糧草,即刻運糧入營。”

袁紹認可了郭圖的話,說道:“若非軍情緊急,定要斬汝!汝入營戴罪立功,如不然,待戰後數罪併罰!”

“謝主公大恩!”

蔣奇告退後,袁紹下令道:“淳于瓊,汝率精兵一萬前往督運糧草,不得有誤。”

“得令!”

袁紹叫了淳于瓊運糧後,又向鄴城的審配傳信,讓他再緊急籌備一批糧草。

軍中糧草不夠,袁紹也只能每日減少一些糧草發放,自然也不可能進攻鬲縣了。

時間在袁紹焦急的等待中一天天過去,而鄴城還是沒有一點消息傳來。

這天,斥候向袁紹彙報,北方有大量騎兵到達。袁紹以爲袁熙率領的烏丸騎兵到了,便想出迎。可等騎兵臨近大營的時候,袁紹纔看清,這是劉備的軍馬,袁紹趕忙讓士兵回營守備。

劉備軍見袁軍準備妥當,也就放棄了偷襲。關羽回到劉備身邊,說道:“大哥,袁紹有備,偷襲未成。”

“無關緊要,袁紹軍糧已斷,不日定亂。”

劉備大軍的到達讓袁紹如芒在背,他也不敢在鬲縣外待着了。當天就率大軍向西過了大河故瀆,在大河故瀆西岸的繹幕縣外紮營。劉備也順勢跟進,在東岸紮營。

袁紹本部在繹幕縣外紮營,他又讓高幹率兵在平原縣西面的鄃縣(爲了以防萬一,被劉備放棄了,縣令帶到了平原縣)紮營,以防備劉備從南面偷襲。

“子義、子龍受累了。”劉備回來,太史慈和趙雲一起來到營中拜見。

“謝主公掛懷。”

太史慈問道:“主公,既袁軍糧草已斷,何不就此進攻?”

劉備讓趙雲給太史慈解釋,趙雲說道:“子義有所不知,麴將軍之陣袁軍已操練習熟,前番攻鬲城時便將我部阻於城外。”

“不想袁紹軍中亦有能人。”

劉備說道:“子義無需擔憂,袁紹營中之糧必不多矣,待其糧盡,其軍必亂。皆時破敵,易如反掌。”

就這樣袁紹和劉備開始大眼瞪小眼,一瞪便是十幾天。

這天,劉備和袁紹同時收到了袁熙大軍入駐南皮的消息。

簡雍向劉備說道:“袁紹援兵已至,若其兩面夾擊,我軍危矣。”

“區區烏丸,有何懼哉!”張飛說道,“大哥,弟願率本部精騎前往迎敵,必斬蹋頓之首,獻於麾下。”

張飛看不起烏丸是有道理的,當年劉備千里救援公孫瓚,就和烏丸打過一次,那些所謂的烏丸精銳比黃巾賊還不如。

那時的烏丸士兵非常窮,大多數只有一把刀,或者一杆矛,加上一把弓,有的只有一把弓,射的箭矢也有一部分是骨質箭頭。烏丸士兵大部分穿的也只是普通的衣服,有一部分有皮甲,更不要說是鐵鎧了。

看似烏丸人多,但張飛信任手下的重騎兵,相信只要兩軍一個對衝,烏丸騎兵就得潰敗。

劉備同樣相信張飛能贏,說道:“翼德,烏丸馬快,重騎不利交戰。翼德可率兩軍輕騎與一軍正騎前往,我讓兩位賢侄助你。”劉備說完指了指劉和與公孫續。

趙雲和太史慈各有三軍本部,其中一軍分別在各自的副將帶領下守平原縣和鬲縣。

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五十七章 呂布入冀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一百四十四章 疲於奔命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亂鬧劇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袁紹死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一百三十一章 廣陵之戰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七十七章 瘟疫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九十五章 徐州之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三百三十章 奸雄曹操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義滅親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一百六十一章 呂布兵敗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詡之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一百一十五章 拼音第四百四十五章 玻璃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葛謀劃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毒計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四章 縣吏華歆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魏延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第二百六十四章 嶽婿交鋒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二百五十六章 陸遜獻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黃祖慘敗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機至第八十五章 郭嘉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五十章 劉表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三十一章 北海求援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