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

曹操同樣不相信袁紹會那麼快被劉備擊敗,也向鮑信詢問。

鮑信說道:“麴義此人我素有耳聞,袁紹能勝公孫瓚此人出力極大,且此人於袁紹軍中頗有威名,將士皆重此人。今麴義叛袁奔劉,袁紹軍中虛實皆爲劉備所知,而劉備軍中之事袁紹並不能探查。況平原處大河之北,袁紹未能以大河拒劉備。是故,袁紹之敗速矣。”

“如此,依允誠之意,我當即刻率軍攻徐州乎?”

鮑信搖頭說道:“若攻徐州,呂布、張繡必爲禍患。欲攻徐州必先平呂布、張繡之輩,可往攻彼輩遷延日久,劉備將勝袁紹矣。”

“如此豈不左右爲難耶!”

“不!”鮑信一指荊州說道,“孟德可先平呂布,後掃張繡,再直取荊州!”

“荊州?”曹操他們齊聲說道。

“兗、豫二州地處中原,雖有大才,然經十數年征戰,天災不斷,民力已疲。百姓多因此而避居各地,中原地廣人稀。荊州未經大亂,民衆及廣,可爲中原後援。且據荊州後,西可取巴蜀之地,東可平江東之亂。”

曹操聽完鮑信的話,呼吸有有一些急促,他走到地圖面前,看着鮑信的規劃。如果鮑信規劃成功,那他曹操就能以天下十一州,應對劉備的四州之地。還能在地理上包圍劉備的勢力,這樣想輸都難。

“此真平天下之大略也!”曹操連連感嘆,其餘衆人也點頭認可。

荀彧說道:“欲行此計,關中之地不可亂,且需防江東孫策。”

郭嘉說道:“關中、江東勿慮也!元常(鍾繇)都關中,甚得人心。關西諸將段煨等亦聚裴僕射(裴茂)之下征討李傕,待李傕首級至,可順勢嘉獎關西諸將,令其入許都侍奉天子,則關中定矣。”

曹操笑着說道:“如此,江東如何?”

“主公所慮江東者,唯孫策一人而已。然孫策此人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衆,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郭嘉說道,“主公亦可乘孫策敗亡之機往攻江東,江東可一戰而下。”

“奉孝之計甚妙。”

曹操來回走了幾趟,說道:“攻徐州之議暫且作罷,即日起兵淮南,平呂布!”

“是!”

曹操是相信鮑信的,但心中總會有疑慮,不過這不妨礙曹操攻呂布,畢竟不管怎樣的戰略,呂布總要先平。

曹操大軍出征,呂布收到消息,向陳宮問計:“曹操大軍復來,有何計可退?”

陳宮現在也是有苦難言,他沒想到不只江東沒攻下來,甚至連廬江都只拿下一半,還是人少的那一半。

“若能下壽春尚能以淮水拒曹,而今只能堅守待其糧盡方有勝算。”

“前番我出兵壽春,汝可不是這般說辭。”

陳宮說道:“或可遣使劉表,令其復攻南陽,以解此難。”

“也只好如此了。”

呂布在陳宮的提議下,派人繞道江夏求見劉表,讓劉表進攻南陽。又和陳宮率軍突襲壽春,希望有機會拿下壽春。只是夏侯惇防守的很好,完全沒有給呂布機會。

在壽春城外毫無進展,呂布只得率軍回返。這次呂布還是和上次一樣,讓張遼守當塗縣,還讓魏續守西曲陽縣,自己坐鎮陰陵縣。

呂布在安排防守事宜的時候,孫策也回到了江東。

孫策回來詳細詢問孫權之後才明白,擊敗孫權的根本不是劉備的主力,只是廣陵的郡兵,劉備大軍完全沒有南下的意思。

孫策說道:“我欲攻廣陵,爲二弟報仇,公瑾以爲可行否?”

“不可。”周瑜說道,“劉備軍中馬隊甚衆,而我江東無馬。廣陵一馬平川,利於馬戰。況徐州軍情未明,不可輕動。”

“我回軍再戰呂布,何如?”

“近聞曹操舉大軍復攻呂布,可使曹操先攻,再令李將軍順勢奪回廬江之地,可也。”

“如此,我等於城中閒坐乎?”

周瑜笑着說道:“豫章之地需速平,以斷劉表奪江東之念。而後伯符可屯兵江東,觀袁紹與劉備成敗。袁紹勝則攻徐州,劉備勝則攻荊州。”

“公瑾之言,甚合我心。”

孫策率軍去豫章郡沒有帶上週瑜,而是讓周瑜在江乘縣操練水軍,以備之後征戰。

青州平原

“大哥,你看,誰來了!”

劉備這段時間很開心,不但麴義這樣的大將投奔他,袁紹還給了他出兵的理由,同時太史慈也守孝歸來,正好趕上大戰。

劉備聽到張飛的喊聲,看到了一抹白色,趕忙起身相迎。那人走進,劉備一看,果然是趙雲。

“子龍來,備甚喜之。”

趙雲說道:“今聞袁紹欲攻玄德公,故星夜趕來,幸得未遲。雲願投玄德公麾下,不知玄德公意下如何?”

劉備走到大帳座位旁,從邊上拿出一套鎧甲,遞給趙雲,說道:“此乃子龍前番離去時所留,備珍藏此鎧,每日思念子龍。今得子龍相投,乃天賜備也!”

“主公!”趙雲說道,“雲能入主公麾下,大慰平生。雖肝腦塗地,亦在所不辭。”

“子龍之鎧、鎮軍將軍之印備已存多時,現一併與子龍。”

“謝主公厚恩!”

劉備看到趙雲身後還站着一人,便問道:“子龍身後壯士,乃何人也?”

“小民夏侯博,拜見劉皇叔。”

趙雲說道:“夏侯壯士乃雲途中所遇,知其欲投主公,故而相伴而行。”

“備拜壯士爲子龍副將,壯士可願否?”

“謝主公。”夏侯博說道,“主公在上,請受夏侯博一拜。”

“來人,擺宴!備爲二將接風。”

趙雲說道:“主公,雲此來途中聞聽袁紹大軍正往渤海而去,主公當知。”

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一百零八章 田稅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下平復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入荊州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見玉璽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三百三十章 奸雄曹操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一百八十七章 驚變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二百七十三章 毒計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一百九十八章 董承密謀第二百五十六章 陸遜獻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袁紹死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三百七十五章 葭萌內訌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二百九十三 消耗之計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二百六十四章 嶽婿交鋒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一百九十六章 逍遙津之戰第二百六十章 臥冰求鯉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四百章 封禪西征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謀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六十八章 劉備留軍回青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一百九十八章 董承密謀第二百七十五章 議和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一章 高唐令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奮鬥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四百四十五章 玻璃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四百二十三章 白牛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方勝負第一百九十二章 夏口之戰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一百四十八章 袁紹兵敗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二百四十四章 馬超兵敗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