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呂復攻

“先登!先登!”呂布軍中傳出震耳的歡呼聲。

高順又一次率精兵先登了,攻下了九江郡治所陰陵縣。

呂布對陳宮說道:“聞曹操下壽春,九江既下,後計爲何?”

“曹操勞師遠征,糧草難以爲繼,可堅守陰陵,徐圖下邳。”

“善。”

壽春城

“報主公,呂布率軍偷渡淮水,現已擊破張勳所部,並攻佔陰陵。”

曹操說道:“不想呂布復起,若不早除,必爲後患。”

郭嘉說道:“今糧草不足,進恐難以持久,退又恐呂布成勢。唯有行非常之法,方可。”

“何謂非常之法?”

“袁術不思進取,城中倉廩糧草已盡,然壽春城中有糧。可以僞宮之中珍奇爲質,與民貸糧,議定歸還之日。”

郭嘉的方法看似沒什麼,可身在亂世,百姓明白黃金財寶是沒用的,糧食纔是唯一有用的東西。壽春城被圍了那麼久,城中普通百姓早就沒什麼糧食了,有餘糧的也只是豪強和士人。如果強要換糧,會傷害士人人心,所以郭嘉才說是非常之法。

曹操想了一會,沉聲道:“換!”

最終的換糧結果並沒有曹操他們想的那麼壞,淮南的士人也不再支持袁術,他們早就想換門庭了,還苦於沒有投名狀。曹操換糧的舉動得到壽春士人的大力支持,根本不需要曹操使用強硬手段,就換來了大軍三個月糧草。

曹操有了糧食準備向東進攻九江郡,呂布這裡爲了防備曹操的進攻也沒有向九江郡其他縣進攻,只是把淮水到陰陵縣周邊整合。

陰陵縣是淮南少數幾個依山而建的城池,他兩面環山,只有西門和南門外地勢平坦。

(淮南大部分是海拔100米的平原,而陰陵縣附近的山,海拔在300米左右。)

曹操探知呂布將大軍駐紮在陰陵縣,明白呂布顯然想要死守,等他糧盡。

曹操又問道:“呂布欲死守陰陵,可有妙計破敵?”

鮑信說道:“可行圍魏救趙之計,彼軍皆出沛城。若明公遣一將率軍攻沛,則呂布必亂。我軍可於淮水處埋伏,破敵不難。”

曹操聽從鮑信的計策,讓夏侯淵率騎兵五千大張旗鼓攻沛國。消息很快傳到呂布軍中,呂布卻不像曹操想的那麼慌亂。

曹操已經很長時間沒回老家沛國了,帳下的幕僚也對沛國沒有那麼熟悉。

劉備沒來徐州以前,沛國還是沛恭王劉曜(和劉巴祖父同名同姓,不是一個人)的封地。袁術也沒有開始禍害豫州,當時的沛國人口還是很多的,治下雖然不能說富庶,但生活也過得去。

可劉寵死後,劉曜逃難徐州,沛國許多百姓也跟着逃往徐州。生活下來的大都是各地豪強和士人,有着自己的家業很難割捨。

但袁術之後的瘋狂搜掠,讓這些人也傷筋動骨。好多人拋棄家業跑到徐州,勉強留下的人都是實力強勁的,他們不配合袁術,自然也不配合呂布。

呂布佔據沛國後,要不是有劉備支援的糧草,兵早就散了,所以陳宮從來都沒有把沛國作爲根基。

這次奪下九江郡,陳宮開始讓淮北各縣的百姓遷徙到九江郡,這種遷徙自然是強迫性的。

夏侯淵來到沛國的時候,各地連一點守軍都沒有,甚至到了沛國治所相縣也是四門打開,沒有半點守軍。

這出乎夏侯淵的預料,同樣也出乎呂布的預料。原本呂布是想讓陳羣在相縣率兩千兵固守的,以便吸引曹軍注意。但陳羣也不是傻了,這種明顯被丟棄子的行爲,陳羣很快就明白了。

陳羣一早帶着家小離開了相縣,向徐州而去。留下兩千郡兵,他們發現沒了主官,很快自己也散了。懵逼的夏侯淵佔領了沛國,趕忙向曹操報信。

“報主公,夏侯將軍已攻下沛,未見呂布一兵一卒。”

沛國的情況也讓曹操一衆人大吃一驚,郭嘉說道:“不想陳公臺如此果決。”

鮑信說道:“壯士斷臂,呂布此人若不早除,必爲後患。”

曹操說道:“呂布新入九江,民心不附,破之不難。”

曹操率大軍向東進攻,而呂布這邊又開始了“掎角之勢”。呂布自己在陰陵縣駐紮,讓張遼在當塗縣駐紮。曹操向陰陵縣進攻,張遼就前來騷擾支援;曹操向當塗縣進攻,呂布就率軍擊曹操後。

曹操一時間拿呂布沒有辦法,戰局僵持在了那裡。

呂布和曹操對峙,袁術這邊也在想着怎麼穿越曹操或者劉備的治下到冀州。

張勳說道:“劉備斥候甚衆,入徐州危;沛爲呂布所佔,呂布今在九江,可從沛過。”

張勳逃跑的本事還是有的,和他一起守當塗的橋蕤、樑剛、樂就等人都被呂布殺了,就他能逃出來。

袁術率軍向沛國進發,剛渡過睢水來到竹邑縣,便見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

“汝所言非虛乎?”

“吾主久慕陛下之名,欲與陛下共起事。現於下邳城中厲兵秣馬,只等陛下前來。屆時裡應外合,下邳爲陛下所有。”

“周氏乃忠義之人,若得下邳,必不相忘。”

周逵見呂布遲遲沒有動靜,派人找到了袁術一行人,不是周逵沒耐性,而是田稅已經全面實施了,這次秋收就要徵稅了,周逵已經等不及了。

陳羣來到徐州,感受着徐州不同他處的情形,便決定到劉備帳下一行。關羽平日傲慢士人,但陳羣前次來的時候關羽對他的感官不錯,而且陳羣這人和尋常士人不同,很快便折服關羽。關羽認爲陳羣是大才,向劉備推薦了他。

在劉備的命令沒有到達之前,陳羣便在關羽軍中。

袁術的情報傳來,陳羣說道:“袁術若無憑仗,必不敢入徐州。”

第三百五十二章 扶羅韓敗亡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二百七十九章 吳懿兵敗第四百三十七章 薩珊之殤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三百四十六章 華佗之藥第二百五十六章 陸遜獻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四百六十五章 劉備昇天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患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七十九章 孫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三百一十八章 雙方驚詫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義滅親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一百七十一章 袁紹死第四十一章 趙雲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七章 初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二百六十章 臥冰求鯉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四百二十七章 原始蒸汽機第八十五章 郭嘉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七十九章 孫策第三百四十二章 詐降計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鴿子第四百二十八章 蒸汽機改良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六十六章 陳宮叛曹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三百二十八章 鄄城破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六十六章 陳宮叛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