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

周逵他們的自以爲得計,密謀反叛,可他們的謀劃全被繡衣衛報告給了劉備。

劉備不動神色,以廣陵新定爲由,讓牽招駐守在廣陵。同時通知關羽,讓他多留意沛國呂布的動靜。

另一邊,在淮北的呂布也見到了周逵的使者。使者向呂布說明來意,呂布讓使者下去休息。

呂布向陳宮問道:“徐州之事可行否?”

“若劉備剛入徐州時,事尚可爲,如今徐州已固,其計難行也。”

“徐州物阜民豐,若然放棄,實爲可惜。”

陳宮想了一會,說道:“而今渡河之事已定,當先取淮南,而後謀徐州之事。”

呂布想想也對,徐州不急於一時,攻下淮南同樣能進攻徐州。

曹操、呂布、袁術三家在淮南相持了數月,張勳見呂布只佔淮北的縣城,漸漸放鬆了警惕。呂布看似不在意淮南,連士兵都調離了淮水,但一直在尋找下游容易偷渡的地方。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個月的探查終於讓呂布找到了。

呂布在積極謀劃的時候,曹操也迎來了好事。

“子真吾之樊噲也!”曹操對剛投入他帳下的許褚說道。

許褚,子仲康,沛國譙縣人。許褚在家鄉很有威名,呂布佔沛國的時候也派人召過許褚,可許褚早就心有所屬。曹操這個老鄉,諸侯中的鼎鼎有名者,便是許褚想要效忠的對象。

曹操大軍一到淮南,包圍壽春,許褚便帶着家將來投軍了。曹操很喜愛許褚,當天就封他爲都尉,讓他統領自己的親衛。

許褚加入自然開心,可眼前的難題還是要解決。曹操向衆人問道:“今圍城數月,軍中糧草缺乏,諸君可有妙計破壽春。”

郭嘉說道:“我軍有兗、豫州爲後,袁術只有一城,況袁術不明己難,每日尚且佳餚不輟,將士飢餓多有投主公者。嘉多方打探,料壽春城中糧草已然不足,袁術旬日必亂。主公可再等數日,當奏凱。”

鮑信說道:“袁術不足爲慮,當慮者,乃呂布也。呂布據沛城,今又佔淮北之地,若不早除,必爲後患。”

曹操說道:“言之有理,我當下壽春後,以得勝之師討呂布,竟全功。”

壽春城中,華佗來到皇宮(袁術自封的)求見袁術。袁術看在華佗幫自己治病的面子上,見了華佗一面。

華佗說道:“袁公,壽春被圍,城中糧價飛漲。佗被困城中不得出,居所之糧將斷,祈米數石,容他日奉還。”

“哼!”袁術聽華佗不喊自己“陛下”,又得知華佗來這是爲了借糧,一拍桌面說道,“前日汝故作清高不收診資,今日有何面目來我處求糧。還不速去!”

華佗被袁術說的滿面通紅,回到家中,華佗之妻詢問情況。華佗之妻原本在沛國譙縣老家,得知華佗在壽春治病,因爲離得近,便來壽春看望華佗,不想也被困在了壽春。

華佗家裡是不缺糧的,但人在壽春,本來也是因爲他人求醫召來的,可不是什麼人都和劉備一樣對華佗另眼相看。當時的人是看不起身爲方士的華佗的,病好之後就不正眼看華佗了。

華佗被圍在壽春,華佗之妻因爲沒糧了,便讓華佗去求袁術,希望袁術看在治病的面子上給糧。但袁術這人連寒門都看不起,更不要說華佗了。

華佗回到家中,華佗妻見華佗空手而歸,說道:“昔日劉皇叔聘汝爲官,汝不就;今日爲米求告四方,尚不可得。何其愚也!”

“婦人之見!”華佗嘴上這麼說,可心裡有了轉變。

華佗這麼多年,年輕時因爲喜愛醫學走上了方士的道路。但這麼多年下來,他發現方士在世間並不受他人重視。亂世來臨,華佗見劉備那麼看重他,以爲世人對方士有了改觀,沒想到除了劉備那裡,其他地方還是和原來一樣。

前段時間還感覺不那麼明顯,這次被困在壽春的難堪,終於讓華佗決定,這次脫困後,馬上到青州去謀個一官半職。

老天沒有讓華佗餓死,袁術那裡已經沒有糧食了。這天袁術還和往常一樣想吃美味佳餚,可僕人來報,說倉庫中已經沒有糧食了。

袁術這才反應過來,他來到城中各庫中查看,發現連軍中的糧草也快盡了。這個發現讓袁術大吃一驚,他開始想後路。

袁術想召衆卿商議,可召了半天連一個人都不見。袁術大怒,這時,斥候來報:“報主公,大將軍爲呂布所敗,大軍損失慘重。大將軍率殘部至壽春城外,遣人向主公求援。”

“什麼!”剛調理好的身體,再一次被怒氣一衝,袁術又暈了。

再度被救醒的袁術明白,壽春不能再待了,不然非死不可。這時候袁術環顧四周,發現全都是敵人。袁術來不及細想,決定先出城再說。

袁術乘夜準備棄城而逃,但袁術的士兵已經不願意跟隨袁術了。他們打開西門向曹操投降,曹操率軍進城。袁術見曹軍進城,也不再顧忌他人,帶着親衛就從東門跑了。

袁術向東走了沒多久,便和敗退的張勳匯合了。袁術從張勳口中得知,呂布正率軍攻打九江郡,東面已經不安全了,袁術一行人只得向東北面逃跑。

“祿去漢室久矣,天下提挈,政在家門。豪雄角逐,分割疆宇。此與週末七國無異,唯強者兼之耳。袁氏受命當王,符瑞炳然。今君擁有四州,人戶百萬,以強則莫與爭大,以位則無所比高。曹操雖欲扶衰獎微,安能續絕運,起已滅乎!謹歸大命,君其興之。”

袁紹看着袁術的信,說道:“我袁門世受皇恩,公路不明是非,不辨善惡,妄自尊大,故有此敗。”袁紹嘴上說的好聽,可他還是認可袁術的話的。

袁紹同樣相信這天下終究會是他們袁家的,看在一家人的面子上,袁紹罵了袁術一通,還是同意袁術投奔自己。

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四百三十四章 陸遜設略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二十八章 孫堅的奮鬥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四百一十六章 諸葛諫言第七十四章 大旱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攻張繡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七十九章 孫策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吳郡第二百六十二章 火藥第三百三十章 奸雄曹操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四十八章 袁紹的膽略第四百六十二章 阿爾達希爾一世之死第四十六章 中原混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第二百三十三章 精銳盡喪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二十八章 孫堅的奮鬥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一百五十八章 襄陽城破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十九章 虎牢關之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廣陵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二百二十九章 魏延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攻張繡第七章 初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頭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二十八章 孫堅的奮鬥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三百七十七章 劉協死第二百三十章 江東決戰起第九十六章 陳宮大略第四百四十四章 劉理戰略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五十七章 呂布入冀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八十四章 農業補貼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