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見玉璽

袁術雖然逃了,可保護他的士兵還有隨行的官員就沒那麼好運了,全部被劉備軍俘虜。除此之外,還有一件更重要的東西——傳國玉璽,袁術也忘在了腦後。

“汝怎敢私藏器物?”劉備軍軍候見一個俘虜從一輛車上拿下一個東西藏在身上,趕忙上前阻攔。

“吾乃東海太守徐璆,汝等不識乎?”

“東海太守乃是糜先生,汝竟敢冒認耶!還不與我拿出所藏之物!”那名軍候一把拉過徐璆,從他身上拿出一個木盒。

軍候打開木盒一看,發現是一枚玉璽,但他不知道是什麼玉璽,見徐璆那麼重視,讓人看住徐璆,自己帶着玉璽去見軍中校尉。

軍中校尉不但認識傳國玉璽,還是當年張飛帳下的小兵,正好知道雒陽傳國玉璽的事。校尉不敢怠慢,趕忙將這寶物拿給關羽。

“將軍,軍候發現一物,乃是傳國玉璽。”校尉急着彙報,不成想陳羣就在身邊,被他聽到了。

陳羣說道:“傳國玉璽於雒陽時爲孫堅尋得,後爲袁術所得,袁術因此僭號。今此寶爲劉皇叔所得,不知劉皇叔如何處置?”

關羽笑着說道:“以某度之,大哥必將此物奉還陛下。”

“將軍如何敢確信?”傳國玉璽的誘惑,陳羣不相信對劉備沒有吸引力。

“待某修書與大哥,長文稍待數日便知。”

不一會,徐璆被帶到關羽營中。見到關羽便說道:“劉皇叔亦欲私藏傳國玉璽,謀逆乎?”

“豎子安敢污衊某家大哥!”關羽說道,“某家大哥乃漢室宗親,忠心爲國,何言謀逆?”

陳羣見關羽生氣,勸道:“孟玉(徐璆),名士也,此言乃爲激將軍耳。”

“哼!”關羽也不想因爲自己給劉備惹麻煩,讓校尉將徐璆關押起來。

郯城中,簡雍找到了剛剛祭拜完英靈碑(青州、徐州各一個)的劉備,說道:“周逵、曹豹、許耽皆已伏誅,袁術、張勳隻身逃走。”

“袁術?不是呂布耶?”

“呂布於淮南與曹操相爭不得脫身,袁術欲往河(黃河)北,周逵遣人尋得袁術,欲將下邳讓與袁術,故而袁術舉兵來此。”

“不自量力!”

簡雍又說道:“傳國玉璽又爲雲長部下小校尋得,如何處置?”

“一死物耳,令雲長送歸許都。”劉備絲毫沒有在意,又問道,“各地豪強於田稅可有怨言?糜家、陳家、徐家如何?”

“頗有怨言,然勢不在彼,彼輩只得從命。糜家只留百頃良田,餘衆皆賣於州里;陳家、徐家將良田分與家中之人,已報備州里。”

糜家現在完全綁在了劉備的戰車上,區區良田糜竺兄弟根本不放在心上,因爲糜家小妹也有了身孕。

而陳家、徐家大都將田分成好幾份,分給家中子弟,至於是不是真的分家,劉備完全不在意。

“陳長文至雲長處,似有投主公帳下之意。主公如何處置?”

“長文大才也,我當親往。”

下邳

“長文,如何,大哥果讓某將玉璽送還許都。”關羽說道,“大哥聞長文至,不日將親往下邳相見。”

“玄德公如此重視,羣甚爲慚愧。”

關羽找來徐璆,徐璆一見關羽便說道:“劉皇叔……”

關羽制止了徐璆,說道:“某家大哥已下將令,命某將玉璽奉還許都。汝既如此看重玉璽,當爲使。”

“果真?”徐璆眼前一亮,感覺自己在妄做小人。

“如此大事,豈能騙汝!”

徐璆拱手說道:“前番多有得罪,還望將軍恕罪。”

“不必請罪,玉璽之事汝上心便可。”

“敢不效死力。”

劉備這邊剷除隱患,收大才非常開心,袁術這就悲慘了。

爲了逃命,袁術軍中僅有的輜重全部丟棄了,袁術和張勳敗軍匯合後,發現張勳這裡也一樣。

北面沛國被夏侯淵佔據,徐州又過不去,北上的路斷了,袁術只得再返回淮南。

走到雷薄、陳蘭佔據的山外後,兩人還是不願接受袁術。袁術無奈,只得奔往廬江,去投奔劉勳。

走了沒幾天,因爲天氣炎熱,袁術想要蜜漿解渴。此時軍中連糧草都是各軍帶在身上的口糧,哪還有蜜漿。

袁術詢問數次,就連親衛也不再理他。袁術嘆息良久,心中悲涼,大呼道:“袁術至於此乎!”又一股心血上涌,這次袁術挺不住了,嘔血而死。

袁術的從弟袁胤發現袁術身亡,帶着袁術靈柩和袁術妻子、女兒(劉備軍只注重士兵,沒有在意袁術家小,讓她們逃離了徐州)向廬江而去。

西曲陽縣(陰陵縣西面,當塗縣南面),曹操看了夏侯淵的消息,說道:“劉玄德果忠臣也!”

曹操將書信給衆人觀看,衆人才明白。這是夏侯淵向曹操彙報,劉備打敗袁術敗軍,索得傳國玉璽,讓人給送還許都,並讓曹操派人護送。

曹操不敢怠慢,讓夏侯淵別再管沛國,舉兵護送徐璆一行人。

郭嘉說道:“主公,淮南一戰遷延日久,壽春所得之糧又將盡。近聞劉表與張繡合兵一處,欲圖許都。不如且歸,容圖後計。”

看出曹操有些遲疑,鮑信說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可再攻呂布,若下,則無憂;若不下,亦可使其不敢追擊。”

“也只好如此。”曹操說道,“我親自督軍攻城,令各部不得後退半步,違令者斬!”曹操也明白不能再拖下去了,將士征戰數月,都有厭戰的情緒了。

另一面,陰陵城中的呂布也不好受,加上他的士兵有很多招募的豫州人,現在豫州都被呂布放棄了,他們的士氣可想而知。

第二百六十四章 嶽婿交鋒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七十章 昌豨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葛謀劃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魏奇襲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一百六十七章 驕兵之計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入荊州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六章 黃巾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安城破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四百二十八章 蒸汽機改良第八十五章 郭嘉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魏延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第二百七十五章 議和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九十五章 徐州之戰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四百一十一章 海軍西征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四十六章 中原混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二百七十三章 毒計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吳懿兵敗第二百九十一章 合肥攻防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七章 初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三百四十二章 詐降計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九十六章 陳宮大略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勝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