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增益人生

大舡往來,列隊停靠民港。轉運三韓家小。

待與各自家人團聚,便又將乘船出海,前往長蘆、長汀二縣定居。

據上計署統計。每日約有萬人往來轉運。泉州港內庸戶,更突破十萬人。此十萬人,並非固定。而是等待轉運的三韓民衆,淤積所致。舊人未走,新人又來。日漸增多。

與安置流民類似。城內各處臨時安置點內,皆設有屬吏、醫官、博士、隊率等,建制齊全的薊國吏治體系。與之相匹配。

換言之,薊國安置流民,從不是順其自然。出發之前,甚至早在臨時營地時,便經過細緻的民情梳理與劃分。

匹配有與之相當的大漢吏治體系:五家爲伍,十家爲什,分設伍長、什長。百家一里,設裡魁,裡吏有父老、什長、杜宰、裡監門等。十里爲一亭,設亭長、亭侯、亭佐、亭父、求盜等。十亭爲一鄉,鄉置三老、有秩、嗇夫、遊徼,另設鄉佐,協助收稅。其中,還有薊國獨有的衢、坊二級。

類似裡、亭的層級劃分,多爲線性。試想,在一條蜿蜒的道路沿線,分散着大大小小的聚落。然,當薊國撤村並邑,方圓數十里內的鄉民,皆居於城內時。便從線性的“裡”,擴成了面性的“衢”。裡道,也擴成爲四通八達的街道。

於是。“坊”,應運而生。坊,“土、方”也。或可釋義爲“方圓之土”。具有面性的含義。與“衢”字類似。

至於是“長”還是“令”。皆與治下“在籍人口”息息相關。

吏治組成,亦是正副相佐,漢夷相輔。

辰韓、弁辰二國臣智及以下,儉側,樊秖,殺奚、邑借等大小頭目,歸順降服後,就地轉化成漢官。或爲里長、或爲亭長,以此類推。與漢人長吏,協同管理治下鹽戶。各自舊習,皆有不同程度的保留。然凡與《漢律》相悖的蠻荒遺存,則被悉數剔除。

薊王威信天下。大漢赫赫煌煌。代表着一切美好與高級。被馴服的島夷,欣然接受。無半分遲疑。

話說。以半島的文明等級,便是貴爲一國之主的臣智,又能有多少利益可言。不過是三瓜兩棗而已。成爲薊國官吏,坐享千石官俸。薊錢購買力是何等強悍。薊國民生是何等絢爛。毋需多言。

正如。對鍾羌而言一無是處,毫無價值的昆岡美玉。卻在帝國趨之若鶩,乃至一器難求。越高等的文明,越能彰顯人、物的“附加價值”。換言之,乃是除去“實用性”之外的“附加屬性”。

此與飽暖思淫,同義。

一言蔽之。時下,做一個半島國主,遠不如做一名大漢高官。人生“溢價”,堪稱雲泥之別。

《後漢書·百官志五》:“四夷國王,率衆王,歸義侯,邑君、邑長,皆有丞,比郡、縣。”皆“賜印”。

如:“漢辰韓邑長”、“漢歸義韓長”。前爲鎦金印,後爲銅印。皆“方印駝鈕”。印上駱駝,造型取“曲肢跪式”。以示“歸順、臣服”之寓意。

自秦統一六國,華夏文明一騎絕塵。兩漢時,更遙遙領先。異族相繼歸附,漢庭爲示懷柔,多封以王、侯爵位,並賜印綬。對一些沒有歸附,甚至處於敵對狀態的異族,爲達籠絡目的,往往亦會賜印。即便是與大漢敵對的番邦異族,對漢庭的賜印,亦極爲看重。

因而,自前漢以來,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賜印製度”,後世相沿成俗。賜印製度,亦是漢庭對番邦實施“羈縻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羈縻”一詞,可追溯到先秦時《禹貢》中所闡述的畿服制度。後應用於對外事務,而衍生出“羈縻(jī mí)外交”這一概念。

“羈縻外交”,思潮興起於春秋,服務於“內諸夏而外夷狄”的核心安全訴求。又通過兩漢“大外交”實踐,逐步成熟完善。終成一套被時下廣泛認可的外交體系。班固撰寫《漢書》時,在論及漢匈關係時多次運用“羈縻”一詞。並在《漢書·匈奴傳》結尾,將“對匈外交”歸納爲:“外而不內,疏而不戚,政教不及其人,正朔不加其國;來則懲而御之,去則備而守之。其慕義而貢獻,則接之以禮讓,羈靡不絕,使曲在彼,蓋聖王制御蠻夷之常道也。”

“羈縻之術”,遂成貫穿兩漢四百年對外邦交的重要方針,與“守中治邊”的大國策,相輔相成。

凡有蠻夷向華夏趨同,便是所謂“向化”。亦是薊王口中的“漢化”。

得大漢賜印,亦是域外番邦“自我認可”的重要見證。

換言之,只有得到大漢的賜印,其政權的合法性,才被世人乃至國人所認可。

只有先被大漢認可,才能獲得自我認可。可類比後世,只有被洋人認可,才能自我認可,有異曲同工之妙。乃是“蠻夷”與“諸夏”的身份及位置互換。

釜山港。

馬韓辰王悠悠轉醒。待目能視物,遂見華室富麗堂皇。

“來人。”

“大王。”倚在塌下打盹的心腹猛將,急忙翻身上前。

“此是何處?”

“釜山港。”

“哦。”略作停頓,辰王這便開口:“漢使何在。速請來相見。”

“卑下這便去請。”

須臾,錦帆司馬蘇飛,入室相見。

“薊使蘇飛,見過大王。”

見辰王掙扎欲起,蘇飛又言道:“大王貴體未愈,萬勿輕動。”

試了幾次,終是放棄:“貴使當知,我命不久矣。”

“大王……”猛將伏地抹淚。

“大王春秋正盛,所患不過是疥癬之疾。只需靜養,不日便可痊癒。”蘇飛言道。

“怒而起兵,追悔莫及。今國破家亡,亦是自取其禍。”辰王言道:“但憑王上處置。只求善待家中老小,及國中百姓。”

“大王切莫如此。”蘇飛再拜:“主公有言在先。大王乃我漢藩。只需誠心歸順,痛改前非。自當放大王歸國就藩,”

“王上果有此言?”辰王忽覓得一絲生機。

“正有此言。”蘇飛答曰。

“若能歸國,三韓永不再反。”辰王指天爲誓。

蘇飛欣然笑道:“大王若能如此行事,亦是我主所願。”

辰王乃名義上的三韓共主。薊王斷不可取而代之。且多有三韓逃兵裹挾百姓,避入深山密林。久必成寇。

讓辰王出面招安,必事半而功倍。

只是,馴服的三韓,與先前已是天壤之別。

1.64 輶軒之使16 乾坤倒懸187 貨幣戰爭1.22 我記下了1.3 貢金補全153 以身擋箭104 見字如面169 東西交構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156 定鼎關中1.35 苦後回甘1.89 一騎絕塵1.257 珠璣深藏1.84 百工居肆1.66 飛廉斬薙1.63 擊鞠大賽146 何須十年18 滅國之危126 聚散有時124 獻履貢襪181 呂布入陳1.88 暗流涌動13 匹夫無罪61 時不我待201 南北俱全1 羣雄上洛1.59 熟視無睹1.295 求仁得仁1.89 薰蕕異器1.5 空穴來風1.274 有鳳來儀157 類同相召122 破而後立187 貨幣戰爭1.48 權驅寰宇1.247 愛屋及烏19 半渡而擊1.222 神器更易1.69 塞向堇戶143 動則生陽155 瞞天過海167 一去不返1.20 言稱必效10 坐井觀天116 奇兵襲城1.94 長城邊患118 幷州狼騎1.233 一步之先1.99 進身之階1.9 三英齊聚108 浮生若夢108 命續二載151 君臣之約1.75 粗中有細111 無名之輩41 雲開見日192 猛虎羣狼145 有軌騾車211 入主小沛187 貨幣戰爭1.22 我記下了1.68 爲而不爭103 兵發西進148195 青史留名31 綬帶密詔1 實木地板163 佛道先後147 昏夜奔襲1.22 勿爲禍先1.24 伏虎潛龍1.6 以物易物144 田貴如馬186 氾濫成災152 烏蓮白卓121 萬舟齊發1.244 徒有虛名1.99 敬而遠之1.8 馬桶廁籌1.38 人頭落地1.69 海賊聯盟1.47 一念之差118 舉國哀慟1.5 唯利是圖1.47 擊鞠建隊119 萬全之策195 避無可避115 亡胡千家1.286 在所難免1.84 身陷囹圄1.94 百官缺席1.65 西羌兵諫1.20 軟語溫言13 匹夫無罪1.50 試釘馬掌1.60 故人夜來1.60 衆國津徑1.62 猜忌暗生1.9 牛刀小試183 包藏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