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萬般皆好

泉州港。巨馬、塘沽二民港。人頭攢頭。聞訊趕來的三韓青壯,皆目露焦急,翹首以待。

得益於完備而詳盡的“庸籍”記錄。

先行客庸薊國的三韓青壯,將提前與家人團聚。和風有信,漂洋過海。半島之事,今已人盡皆知。更有辰韓、弁辰二臣智,及各國儉側,各部樊秖,及殺奚、邑借等大小頭目,被俘後,先行押來泉州港。

熱鬧的港市口,置一高臺。臺上排設牢籠,除二位國主外,大小渠帥皆被關押其中。引衆人遠遠圍觀。便有三韓國人,高聲詢問。

亦有渠帥,甕聲答話。

問話青壯,瞠目結舌。顯然是知曉,馬韓辰王,竟率兵抄掠釜山港。結果一敗塗地,嘔血落馬。薊王盛怒之下,起兵反抄三韓。

今已國破家亡。

急切間,忙問家小下落。得知正隨船販來泉州,不由得長出一口濁氣。

國破家還在。萬幸,萬幸。一傳十,十傳百。三韓青壯紛紛涌向港口。

話說。類三韓這種程度的文明,國家的概念,亦是寡淡無味。不見得比遊牧民族強多少。

只需家人皆在,便萬般皆好。

待大舡抵岸。溫馨的相認場面,毋庸贅述。如何安置,纔是重點。

毗鄰泉州的長蘆和長汀二縣,乃此次主要安置點。對渤海灣的水氣適應,島夷遠超農人。整日浸泡海水,對鹹水的忍耐亦比農人強。再加能吃極苦,乃鹽戶不二之選。鹽戶亦是編戶,與商戶、匠戶、農戶,比同。

先舉家遷往漂榆邑。再由漂榆津出海。沿渤海上灣,遷往正加緊修建中的各處鹽邑。

薊國藪中,有史記載的“蘆臺場”,乃歷史最悠久的渤海鹽場之一。然時下,鹽戶聚居的邑落,非爲“場”,而稱“牢”。

前漢時,鹽鐵官營。位於渤海灣西岸的章武、泉州二縣,皆設有鹽官,專管煮鹽及課稅事宜。時有“大富牢”,便是鹽戶聚居的城邑,隸屬泉州縣。前漢時,鹽戶煮海不用鐵鍋,而用陶器,稱“牢罌”,由官寺統一配給。《史記·平準書》:“願募民自給費,因官器作煮鹽,官與牢盆。”便是指此物。

時下,渤海鹽區,主要分佈於冀州、青州、幽州。《魏書·食貨志》又載,東漢“幽州置竈一百八十。”

後世蘆臺出土的銘文磚,上曰:“竟寧元年,太歲在戊子,盧鄉劉吉造。”

可見,在前漢元帝竟寧元年(前33年)蘆臺已稱盧鄉。銘文磚的出土,足可證明,蘆臺濱海鹽業,在西漢時已頗爲興盛。後世寧河區,亦有“大富牢罌”戳記的陶甕殘片出土。“大富牢罌”,便是鹽官發給鹽戶的煮鹽器。

何不用更高效的鐵器煮鹽。

《史記·平準書》亦有載:“敢私鑄鐵器、煮鹽者,鈦左趾,沒入其器物。”

換言之,“大富牢”乃前漢時,設在渤海的官辦鹽場之一。“牢”當“廩”解,乃倉儲之意。

只可惜,前漢時便已十分興盛的煮海烹鹽,皆毀於兩漢之交的“大海侵”。海水倒灌,濁浪滔天。將環渤海鹽場,悉數沖毀。海水淤積,鹽戶逃難,遂成白地。

若無薊王橫空出世,此地仍需沉寂數百年。

薊王先在藪北通渠圩田。築堤修路。將亂流散入藪中的三條大河,悉數禁錮在河道之內,經由泉州港東西兩側漕渠河段,奔流入海。再加三百里稻田蓄水,藪中水位一降再降。

今,大富牢城重見天日,劉備已命人原址重建。仍取舊時稱謂。盧鄉亦重建。改名:盧邑。撤村並邑,正當其實。

司鹽署官寺,便設在大富牢城。

走馬上任,將滿百日的大夏令劉曄,正領着麾下屬吏與一衆薊國匠師,吃住在海灘。就地取材,營造鹽田。薊王與國中大匠師,年前已在將作館中溫室,模擬多次。並整理記錄了詳盡的曬鹽筆錄。只需照本宣科,又觸類旁通。再因地制宜,當盡善盡美。

以劉曄之才智,定不會辜負王上與國人厚望。鹽田年產十六石。卻無一石口糧。吃穿皆靠曬鹽得來。前期,薊王已命泉州城倉,調集糧秣,輸往大富牢城,助鹽戶安居。

曬鹽初期,類包吃包住的客庸模式。待曬鹽熟練,便會戶戶分得二十畝鹽田,令其自給自足。

在安置流民方面,薊國官吏可謂輕車熟路。遊民羣體中所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更應處得當。薊王洛陽大婚時,曾對七位小姐姐言道。初來新世界的惶恐和不安,也和小姐姐們一樣感同身受。

將心比心。薊國在安置流民方面,從上而下,皆十分用心。春風洋溢,誠意滿滿。

說賓至如歸,亦不爲過。

初來乍到。最難忍受的,便是陌生感所帶來的惶恐與不安。唯一慰藉,唯有抱團取暖。

一言蔽之,舉目有親。

只需有親朋好友,家人相伴。再遇善待,自當感激涕零。

至於作奸犯科,天**猾之輩。在大漢的星空下,又在薊王治下。實在有太多辦法。

要殺要剮,還是煎煮烹炸。欲行凌遲車裂亦可,孤隨意。但憑所選。

此次此刻,三韓半島。

無名山丘,無名洞窟。面容枯槁,氣若游絲的辰王,緩緩睜開雙眼。

“來……人……”

“大王。”心腹猛將,急忙近身答話。

“今在……何處?”

“荒山野嶺,卑下亦不知。”猛將答道。

“形勢……如何?”

“一敗塗地。”猛將脫口而出。

“家中……”

“老小皆被薊王掠走海上。屋舍又被付之一炬。國中片瓦無存,雞犬不留。”說道傷心處,猛將亦心痛抹淚。

“速速……擡我去……釜山港。”辰王動了動嘴角,又見鮮血溢出。

“大王何故自投羅網。”猛將一愣。

“負……荊……請……罪……”

“大王?大王?”待猛將再擡頭,辰王又陷昏迷。這便抹淚上前,將辰王背起。

爲何不是擡起。

擡,終歸要兩個人。

數日前還不可一世的三韓共主。如今樹倒猢猻散,只剩孤家寡人。及猛將一枚。

何苦來哉。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在大漢周圍,陰懷叵測,又快速暴兵的野外巢穴。自當以雷替手段,悉數掃除。

屠國滅種不需要。漢化纔是正途。

古往今來,華夏皆如此。

153 情亦動人185 天經地義1.266 驚悉隱秘152 傳檄天下107 無人可用1.44 白檀守備1.60 權重秩卑187 良平之奇174 爾虞我詐107 自知之明1.89 五味俱全1.26 再無歸期1.86 恩深似海181 薊王獻寶162 一戰揚名1.5 黃門侍郎123 宦海沉浮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49 厲兵秣馬1.79 十里樓桑1.43 薊國鋤奸112 莫如勤王41 早去早回1.48 權驅寰宇1.264 又見連環1.90 多錢善賈105 禮樂刑政171 飛槳木蘭17 爲瓽所轠1.4 陰陽連環126 甲騎具裝129 棋逢對手1.37 魚目混珠158 攻城拔寨1.44 善利萬物155 瞞天過海123 坐觀風雲1.67 畫地爲牢1.286 在所難免212 德不配位1.54 漢風不滅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87 良平之奇1.200 窮兇奇虣147 輕身入城1.87 性命相托17 將府五校122 火燒濮陽16 另當別論149 聖上好驢165 政均法平1.58 割發代首1.36 懷真抱素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65 攻略壽春19 半渡而擊1.59 開疆闢土1.55 只爲薊吏106 甘之如飴112 泊樓車位190 半載之期1.28 火燒長社1.23 孤軍誘敵191 魚梁血濺125 校場演武217 上交下讓1.80 賊兵來襲100 難爲人臣1.58 後會無期1.63 熔金入庫1.52 洛陽金市1.83 以貲徵賦1.70 虎嘯山林108 浮生若夢1.204 龍蛇混雜1.84 東海揚塵173 絲路流金184 是個難題61 變廢爲寶1.77 望洋興嘆1.52 二宮流血1.36 籠中之鳥125 偶露崢嶸197 試兒之禮1.75 粗中有細15 生財有術1.83 尚書來訪1.247 櫟陽雨金196 前狼後虎1.44 豐取刻與1.4 酈督二溝153 來龍去脈136 悲秋盡露1.2 雞不下蛋177 坐等期滿1.28 挹婁廬士1.49 覆水難收110 金聲玉振169 頂級名產1.56 一戰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