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天予吾王

四夷五胡,化外野民。

按我大漢的世界觀而言。周遭盡是些“野怪”。其巢穴,能耐極苦,且暴兵快。常不出數十年,青壯已漫山遍野。殺之不盡。

“馬韓人知田蠶,作綿布。出大慄如梨。有長尾雞,尾長五尺。邑落雜居,亦無城郭。作土室,形如冢,開戶在上。不知跪拜。無長幼男女之別。不貴‘金寶錦罽(jǐn jì,絲織品和毛織品)’,不知騎乘牛馬,唯重瓔珠,以綴衣爲飾,及‘縣(懸)頸垂耳’。大率皆‘魁頭露紒(不戴帽,露出髮結)’,布袍草履。”

“邑落雜居,亦無城郭”,“作土室,形如冢,開戶在上”。

或形似遊牧氈帳。不可能全用土砌。從建築學角度而言,十分不安全。有兩種可能,其一,牆壁皆爲石砌,頂部覆以茅草、毛氈遮蓋。其二,牆基爲石切,牆壁及頂部,乃荊棘編織,或樹枝搭建。再內外塗泥,火烤硬化。類似土室,或有少半,沉入地下。爲驅寒保暖,亦爲穩固。故而“開戶在牆壁上方”。並非指在屋頂開個天窗。

此種程度的文明,不是野怪,還能是什麼。

關鍵是,毗鄰煌煌天漢,高樓華夏。竟還住在土冢之中。“不知跪拜,無長幼男女之別”。讓胸懷天下的薊王,如何能忍。

不知跪拜,意味着無“上下之分”。再加更無“長幼男女”之別。可想而知,土冢之中,種輩何其多也,亦何其亂也。甚至比羌人饒妻制,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據半島南部二郡之地,三韓竟有百萬之衆。足見一斑。

此乃天予吾王也。天予不取,必遭天譴。

遍地土冢,不利車馬。破屋如掘墳,亦殊爲不易。抄掠起來,事倍功半。何況狡兔三窟,智者不爲。能誘其自行歸服,乃上上之選。如何才能……引蛇出洞。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脅之以威,誘之以利。

試想。不貴“金寶錦罽”,不知“騎乘牛馬”的三韓野民,最大吸引,又是何物?

自是男女之事啊。

聽聞邪馬臺國有十萬妙齡少女,嗷嗷待哺。三韓青壯,早已日思夜想,蠢蠢欲動。關鍵還是有償啊。

用後世的話說,免團費,免船票,包吃住,送老婆,遊山玩水還可得年金一萬。

誠意撲面。

若是旁人,焉能輕信。然此好事,卻語出薊王之口。薊王威信天下,從未食言。便是三韓,亦婦孺皆知。

須知,三韓與倭國,皆還處於“後部落聯盟向初級封建過渡時代”。三位韓王,不過是衆多部落共同推選的話事人而已。名義上,對國中各部,擁有鬆散的統治權。實權,更多握在各部渠帥手中。

三位韓王,因一己私利,不願渡海布種。

然麾下許多部族,已急不可耐。

倭女究竟如何,不得而知。然再差,又能差到哪去。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終歸應有盡有,功能齊備。

挺好。

整整一個冬季。蟄伏在土室之中的三韓青壯,皆浮想聯翩。

渤海屬內海,洋流較弱。加之大量淡水注入,故冬季結冰。出遼東半島,便不見冰封。其南津港,終年不凍。倭國大半港口,亦是不凍港。換言之,冬季南津與邪馬臺之間,亦能正常通航。

時下,凡言兩地間距,乃指“里程”。並非直線距離。

諸如史書上雲,西域諸國,距長安幾何,皆是指里程,絕非直線距離。時下沒有一條路,是筆直的直線。即便後世,亦少有。

路上還好。畢竟有記裡鼓車,堪稱神奇的機關器。“一里擊鼓;十里擊鐲”一路駛來,只需記下鼓鐲相擊的次數,便可得知二地間的大致里程。只需是走同一條道,相差便不會太大。

然,凡牽扯到跨海航行,二地間的里程,變會差到離譜。究其原因,便因無法準確計量。

海上里程,通常採用“平均法”。一艘海船,從此地行駛到彼地,用時幾日。若可提前得知二地裡程,便可算出海船的日均里程。如此一來。先知“日程”,再記“航期”,二數相乘,便可算出二地間的海上里程。

不用說,此法謬誤極大。

首先,航線不可固定。茫茫大海,便是同一艘船,前後兩次,亦不可能“行駛在同一航線上”。其次,洋流、風速等,驅動船舶行駛的外因,亦隨時變化。更有甚者,苦無精確導航,繞行遠路,來回折返,時有發生。

無固定航線,無固定航速,再加人爲因素,讓向來嚴謹的史書,對海外諸國的遠近描述,與實際差距極大。

但,絕不可以偏概全,以點及面。單從距離之謬誤,便將史料全盤推翻。

正如時人深信天人感應,將天災視作上天示警。言之鑿鑿,錄入史書。後人看時,當自行區分。

“建章宮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爲之,上有仙人墩承露,和玉屑飲之。”“承露盤大七圍,距長安二百里即可望見。”

窮目之所極,又如何能看到二百里開外。

然,爲何言之鑿鑿?

首先,距長安二百里,非直線距離,而是里程。其次,肉眼所見,亦非承露銅盤,而是日照銅盤,閃閃發光。

閃光而已。

爲何如此篤定,必是承露盤。因在長安城中,仰面觀瞻,此盤便已閃閃發光。而一路遠去,不時回望,只需風和日麗,皆能看到來自長安方向的閃光。

與燈塔,其實是一個原理。

還是先前那句話。拜讀先入惜字如金的史料,要能將文字構建成情境,並有豐富的想象力。

當先理解,再質疑。切勿先質疑,再去曲解。行本末倒置。

春秋時,有一門太史,三錄“崔杼弒莊公。”

秦漢史家之言,焉能不信。

秦漢以後,另當別論。

只因舉國皆文人,再無士人。

少了什麼?

道義。

三韓半島。寒風凜冽,滴水成冰。

遙見薊國明輪艦隊,攜使再來。

前不過一艘,此卻是一隊。隊尾,還隨行遼東田氏大船,一萬丈。

先禮而後兵。

薊王一言九鼎。何曾自食其言。

1.52 二宮流血101 東走西顧185 少不知味1.35 暴虎馮河1.33 天助我主1.96 開年見喜1.58 夾縫求生197 試兒之禮1.98 南港新城1.220 迫在眉睫172 自掘墳墓1.37芳蘭生門1.200 永安上壽143 未戰先亂142 陰風不止1.77 半島鎖鏈117 再爲羣雄142 上谷烏桓102 殺良冒功158 鐵壁鏵嘴104 我與爭鋒71 頓遜海渠1.42 鑿路先鋒1.226 七進七出125 校場演武1.37 鰲頭獨佔1.28 雌雄雙劍1.92 輕身爲國166 勝者爲王109 寧有種乎197 笑林始祖103 人力秧機1.26 有勇無謀10 寡義廉恥91 龍有逆鱗1.58 狐虎之威120 六宮粉黛118 莫測人心1.9 雄甲天下150 洛陽上計149 內外雙軌150 萬石國老1.202 多事之冬144 首尾難顧125 局中一子139 壟斷江山127 徵闢天下1.7 小夥伴們1.26 太后召見126 分胙之禮143 雜羌兵諫1.36 籠中之鳥1.30 鐵臂神弓110 因何馬貴16 白馬公孫1.23 真骨舍利121 各取所需1.245 更始決裂1.74 部貴五宗14 步步生蓮124 事與願違1.57 賞罰未定132 人心難琢1.27 爲君離憂121 非此即彼1.78 河北豪傑1.77 女王駕臨192 共赴國難104 見字如面134 天下初平1.52 明珠有價16 天下富貴155 拳拳之心1.35 西烏鐵騎119 時局崩壞131 深閨待嫁11 大器已成1.43 白馬楊氏21 御風而行139 空谷傳聲1.47 甲子之約110 連環殺局1.246 弄劍踏杯181 臨時改意1.49 上表回國1.87 性命相托1.43 薊國鋤奸128 欲蓋彌彰199 有容乃大11 珠聯璧合1.297 酸棗會盟119 作壁上觀11 佐世之才129 化戈爲帛1.77 蜩螗之鳴1.94 貴不能言41 雲開見日145 機關殺陣193 西域使館1.36 渾天大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