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野火將熄

田豐的意思是說,在西涼擇一地,置軍營。將弛刑徒皆聚攏到營中,進行軍事化的管理。如此一來,家人便不用跟着徙邊,省去輾轉之苦。

此法,確比‘流徙三千里’輕,又比‘完城旦舂’刑重。算是折中之策。

可三十六部羌渠仍有疑問。

便有羌渠起身奏道:“若青壯皆入營,寨中只剩老弱,勞作繁重,恐難獨活。”

可不是麼。壯勞力便是此次亂軍主力,十萬青壯若皆爲弛刑徒,被抽調到大營做苦力,寨中只剩老弱婦孺,如何能獨活。

劉備乃仁主。雖慣掠人家小,卻從未濫殺。若施此刑罰,許多羌人長男家中妻兒衆多,即便不會死絕,凡因缺衣少食,而至凋亡,劉備亦難辭其咎。

暗自沉思,劉備看向荀攸:“公達可有良策?”

“或可‘流徙三百里,完城旦舂’。”荀攸答道。

“哦?”劉備似頗有意動。

漢時,完城旦舂爲四歲刑。犯人不限於築城、舂米。還需從事其它勞動。且城旦舂幹輕活與重活時的糧食供給,亦不等同。從工種上分類,亦有不同。如“工城旦”,乃是從事鑄造的工匠。簡而言之,城旦舂的具體勞作,視個人情況及勞役需要而定,不一而足。

“如何流徙三百里?”劉備再問。

“三百里,仍在西涼境內。諸位渠帥皆言‘故土難離’,如此距離,正當適宜。且完城旦舂,不過四年期。並由官府提供口糧,駐地。一家人吃住無憂,當不會有失。”荀攸再答。

“如何施爲?”見三十六部羌渠紛紛點頭,劉備三問。

“可分爲三類:‘城旦’、‘工城旦’、‘農城旦’。”荀攸解釋道:“‘城旦’築城,‘工城旦’鑄器,‘農城旦’務農。”荀攸三答。

“左丞之意,不知諸位渠帥以爲如何?”劉備不置可否,居高下問。

“這……”比起一家老小‘流徙三千里’,三百里確實短了很多。需要說明,時下所說‘裡’,乃多指道路之長,而非直線距離。‘流徙三百里’,便是說流徙到三百里路外的地方。

見閻忠目光投來,韓遂心領神會,這便叱責道:“薊王當面,豈容爾等挑三揀四。”

一語驚醒夢中人。

正暗中算計利益得失的衆羌渠,這才紛紛醒悟。急忙伏地認罪:“我等領罪!”

劉備這便點頭:“如此,諸渠帥且去認罪畫押。至於遷徙到何地,可自行商議。只需在三百里之外便可。”

“喏!”三十六部羌渠再拜。

命人領衆渠帥去往牢營,在認罪劵書上簽字畫押。三十六部羌渠,這便開始盤算該流徙到何處。

待羌渠下堂,見衆人紛紛撫掌大笑。韓遂幡然醒悟:“王上欲使羌人遷出?”

“然也。”劉備輕輕點頭。

荀攸笑道:“羌人狡詐桀驁。若命其遷出,必起疑心。假謀逆之罪,行遷出之實。方不會起疑。”

“表奏,孤已命人六百里上報朝堂。想必護羌校尉一職,非文約莫屬。”劉備笑看韓遂。

“謝王上提攜之恩!”韓遂大喜拜謝。

“既爲護羌校尉,遷出到三百里外的羌人,便交由韓校尉全權負責。”

“卑下敢不領命!”韓遂鄭重抱拳。

“至於羌人如何勞作,當聽閻治中安排。”劉備目視閻忠。

治中從事,乃刺史高級佐官,主衆曹文書,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先領治中,便是爲繼任下任刺史鋪路。只需處理好‘流徙三百里,完城旦舂’事宜,不出意外,閻忠自當榮升刺史。刺史雖只領食六百石俸祿,然權利極大。

“臣,領命。”閻忠伏地行禮。既已認薊王爲主,卻領涼州治中。其中深意,韓遂焉能不知。

需找個恰當時機,表露心跡,行認主大禮。方爲上上之計。

韓文約,這便打定主意。

待三十六部羌渠認罪畫押,重返大堂。劉備這便設宴款待。

席間其樂融融。羌渠雖對刑罰各有非議,然比流放三千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實在是太幸運。得虧是薊王。若換成段太尉,天知道要死去多少族中青壯。

話說,段太尉與薊王有何不同?

前者殺人如蓺(yì)。後者割頭如草。實在是……別無不同!

羌人之所以乖乖認罰,也是看人下菜。

如韓遂所言,薊王當面,豈容爾等挑三揀四。一怒盡數殺之,堆成京觀。何其痛快!

真以爲,薊王不想嗎。

胸有猛虎,惡極噬人。乃恩師對劉三墩的評價。

切勿讓和顏悅色,推杯換盞,春風洋溢,其樂融融的薊王,惡極噬人。

匹夫一怒,血濺五步。君王一怒,血流漂杵。

何爲強者,看我薊王。何爲強權,且看炎漢。

韓遂心滿意足,與三十六部羌渠相伴而歸。

只需返回枹罕,便着手羌人遷出事宜。當然,對外的說法是‘流徙三百里,完城旦舂’。刑期四年。至於期滿後,是否還願歸鄉,且拭目以待。

洛陽朝堂。

陛下精神奕奕,紅光滿面。

一直稱病不朝的大長秋兼領尚書令,大宦官曹節,朗聲將薊王表奏讀完。

餘音尚在繞樑,滿堂已驚呼一片。

薊王馬到功成。破隴山大震關,計殺王國等四賊酋,三十六部羌渠盡數降服,除去宋建在逃,關西賊亂,已平大半。

“天佑大漢,我等後顧無憂矣。”便有朝官出列奏報。

“太尉以爲如何?”陛下目視楊賜。

楊賜穩步出列:“關西既定,當全力東顧,剿滅黃巾蛾賊。請陛下速將薊王調回,主關東戰事。”

車騎將軍被安車調回,於家中靜養。聯軍主帥換成一無是處的董重,三公九卿如何能放心。

“不可!”大將軍何進亦出列:“百年羌亂,如野火將熄。稍有不慎,便會死灰復燃。還有宋建在逃,若不清剿,恐再生事端。”

陛下不置可否:“大將軍以爲如何?”

“故,臣竊以爲,關西還需薊王坐鎮,不可輕動。至於關東黃巾賊寇,已被驃騎將軍團團困於孤城,旦夕可破。殺雞焉用牛刀。”

楊賜一聲暗歎。何進出口成章,顯然早有準備。換句話說,已有人先將薊王表奏,暗示何進。此人不是尚書令曹節,便是陛下。

陛下對薊王當真“親而憚之”。

陛下輕輕點頭:“如此,且傳朕口諭,令驃騎將軍速速破城,屠滅黃巾。”

“老奴,遵命!”曹節伏地叩首。

1.89 秉燭夜話12 再見恩師199 孤心甚慰1.43 大軍圍城1.48 微觀天下167 一去不返1.53 吾道東流102 腰牌傍身1.55 安得猛士1.230 列宿歸位143 七十二妃1.45 入園面後61 變廢爲寶143 以食爲天1.98 千金之軀126 投其所好166 勝者爲王213 重名載半155 果然民貴117 倒履相迎176 百越諸賢1.55 洛陽一日1.92 僅此足已1.82 逢凶化吉1.23 投桃報李118 幷州狼騎1.32 無心插柳103 薊國雙壁180 故技重施212 不請自來162 恩若兄弟1.206 饔飧不濟1.200 得而誅之124 表裡相合199 有容乃大1.35 三高三服1.36 懷真抱素186 福壽未央1.228 石來運轉114 貪婪無饜166 心生毒計1.58 萬般皆好162 繩之以法133 首遭彈劾1.72 百害不侵101 老臣謀國135 爲主捉刀119 萬全之策141 人間正道177 四海雄心198 一夜易主1.5 米中摻沙155 六神無主167 一去不返1.20 來去相宜51 天下一國1.98 水火相濟189 夾縫偷生1.88 高手雲集1.23 真骨舍利1.40 火雲如燒144 無雙后妃1.47 爲朕所用1.32 循路而進115 天下棋局150 天地人和1.40 國之惡疾111 義高於律115 死而復生1.49 世平赴約1.252 花期正盛191 另立門戶1.90 兄弟之邦182 兩全其美122 亦是豪傑1.68 西林大建1.52 臥虎藏龍1.74 再掠女豪104 龍吟虎嘯1.28 火燒長社118 莫測人心149 鳳燃九天1.68 女王之牙197 因時而化102 載滿而還195 回京在即131 猛虎破閘1.82 可以爲報193 置酒高會142 各有心機1.46 陣前示威1.23 真骨舍利217 背水一戰1.266 驚悉隱秘12 縑車載禍1.60 楛矢貫隼1.95 本末倒置1.93 共襄盛舉141 前身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