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雄甲天下

傳統部落的核心凝聚力,無非兩點。血脈和信仰。

羌人山寨亦是如此。信仰暫放一旁。劉備選擇從相對簡單的世俗下手。

整盤“反客爲主”之計。說起來,並不複雜。羌人自以爲是受刑。且不過四年期。心想,只需熬過四年,便可返回老寨。再說,包吃包住,出一把力氣,還能賺取不菲的工錢,如此美事,何樂而不爲。

以至於聽聞此事,那些未曾夥同謀反的胡族,皆有些躍躍欲試啊。

正如劉備所言“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此乃天性使然。逆天行事,天理不容。若一意孤行,薊王自當替天行道。殺一儆百。

無雙連環第四環中,宋建的作用,可不僅僅“兜底”這麼簡單。起也是劉備能長駐隴右的一個楔子。或者說“戰略抓手”。正因宋建在逃,西征未能克盡全功,爲防羌亂死灰復燃,朝廷三思之後,才未將薊王調回,平關東之亂。

據說。得知薊王平定隴右,又令羌人遷出山寨。京兆尹劉陶已上表,欲在函谷關西,弘農華陰縣東,渭、洛與大河交匯處,築一雄關。因“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

潼關南依秦嶺,北臨大河,東連函谷,西接長安。扼關中要衝,後世有“三秦鎖鑰”、“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美譽,威名雄甲天下,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

邸報傳來,劉備這纔想起,自己吟《潼關懷古》時,潼關尚未建造。

漢末,曹操爲防關西兵亂,於建安元年(196年)始設潼關,並廢函谷關。

如今函谷尚在,京兆尹劉陶已迫不及待,修造潼關。再想他重修長安宮室之舉。劉備不由一聲嘆。終能理解,爲何後世會有黃袍加身。

無論他如何作想,旁人已迫不及待。

劉備以輔漢大將軍的名義,先定羌人之罪,再表奏洛陽。正因有假節之權。

故而,亦無需知會涼州官吏。然爲便於行事,劉備還是相邀涼州刺史宋梟,領刺史府一衆屬吏,趕來大震關相見。

“卑下等,拜見薊王。”見劉備除戎裝,着王服。宋梟這便心領神會。

“諸位免禮,賜座。”

“謝王上。”

落座後,宋梟爲劉備介紹隨行人等:“別駕蘇奇。”

身後便有一人起身行禮:“下官拜見薊王。”

“功曹程球。”

又有一人媚笑起身:“卑下拜見王上!”

“兵曹範津。”

第三人亦起身行禮:“下官拜見薊王。”

待三人落座,宋梟這才言道:“彼時,賊兵勢大。州郡官吏多有被害、從賊或逃匿者。涼州一地,吏治衰敗。本想爲王上分擔一二,卻自顧不暇,慚愧之至。”

“無妨。”劉備笑着安慰:“流徙羌人乃由羌人自行管理。涼州吏治不全,不妨由各地孝廉增補。若使君方便,孤想懸扁各縣,募集人才。”

“同爲朝堂效力,王上當可放手施爲,下官並無異議。”宋梟躬身答道。

“如此,甚好。”劉備輕輕點頭:“凡羌人刑徒,皆由孤來掌管。凡西州內政,皆勞煩使君與衆屬吏全權處置。不知可否?”

“卑下敢不從命。”宋梟再拜。

“馬將軍何在?”劉備未見到偏將軍馬騰。

“卑下遣他去收復各縣,招募義從。當可爲王上所用。”宋梟答道。

聞此言,麾下屬吏皆面生異色。“爲王上所用”,只此一句,宋梟之心,便昭然若揭。

若非偏將軍馬騰收攏潰軍,且戰且退。又依山下寨,阻賊軍於隴山之上,宋梟早惶惶不可終日。以前種種,不過紙上談兵。設身處地,方知其中驚險。且若非劉備代爲進言,早已削職下獄。豈還能竊居高位,在此閒談。

所謂投桃報李。自當盡其所能,爲薊王分憂解難。至於投靠薊王門下,以宋梟之能,尚未有此遠見。

別駕蘇奇這便問道:“敢問王上,十萬羌人青壯,拖家帶口,流徙各城。不知官吏,從何而來?”

劉備答道:“處理羌胡雜處,西域都護府一衆屬吏,駕輕就熟。官吏自當從關外調入。若不足用,則從各郡招募。”

“原來如此。”別駕蘇奇亦可稱幹吏。這便了然於胸。

當然,輔漢大將軍此舉,亦無可非議。輔漢大將軍本就都護西域。且如劉備所言,西域都護府,處理羌胡雜處得心應手。於情於理,皆無可指摘。

外人雖看不出門道。然作爲西州宿吏,蘇奇、程球等人,又豈能不知!

隴右漢人漸少,而羌胡漸多。只需盡收羌胡之心,隴右遂成薊王都護之地也。

薊國雄踞幽冀,都護隴右西域。

東西夾擊,大事成矣。

轉而一想。本就是天家之事。薊王如何行事,又豈輪到他去操心。

心念如此,這便處變不驚,淡然應對。

天將變矣。

傾覆之際,爲自己謀一個安身立命之所,亦是人之常情。

於是乎,罕見的一幕,很快在隴右上演。

許多身穿漢式官服,卻高鼻深目的胡人官吏,紛紛入關,入駐各城,掌羌人刑徒諸事。

這些被稱爲“西人”的都護府屬吏,面見劉備時五體投地,口呼“主公。”據說,多是域外奴隸。被薊王高價販來,安居在各處綠洲。如今已與漢人“大同小異”。故稱“西人”。

“西人”,春秋時,用以稱周都鎬京人。《詩·小雅·大東》:“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西人,京師人也。”

《大東》爲譚人所作,周都鎬,譚爲東國,故稱周人爲西人。一說“西人”亦指西周王朝貴族。

古爲今用,其意大有不同。

此處“西人”,乃是指“帝國西方之人”。詞意可比“北人”、“南人”。

劉備曾嘆曰:“‘南人駕船,北人乘馬’,信有之也。”乃語出《淮南子.齊俗訓》“胡人便於馬,越人便於舟。”之句。

《淮南子》成書於前漢。三百年後,“胡人”成“北人”。“越人”變“南人”。足見我大漢兼容幷蓄,包羅萬種。

後世有個笑話,說自己出身,乃是“國內混”。言指自己乃是某省與某省之混血。其實,還真有其道理。

上溯到戰國七雄,燕趙、韓楚,自可稱混血。再上溯到春秋百餘國,諸國混血更加明顯。至於萬千部落的上古時期,我們也是從“炎黃混”爲始。

隨着越來越多的綠洲屬吏,入駐隴右。

“西人東來”,遂成典故。

184 南巡于闐1.76 舉世無雙1.87 大漢風骨131 濯纓濯足138 故技重施180 烏程白虎157 塵埃落定1.36 寒光耀雪1.265 大有玄機1.97 玉色琉璃1.24 君前披香175 綠洲熔爐115 天下棋局183 天佑吾王154 一念之間133 首遭彈劾1.6 飲酒四禮167 忠孝兩難1.65 如湯沃雪170 一拍即合1.87 開門揖盜1.46 有褐有衣18 決心未定1.24 舉不避親138 壯士解腕251 入鄉隨俗1.9 修繕祖宅148115 龍見於野132 爲君取食1.80 賊兵來襲81 荒島求生1.37 冰山露角156 偷樑換柱149 鳳燃九天1.243 十有八九1.82 倉樓藏秘1.59 心悅誠服149 白駒過隙180 嶄露崢嶸1.287 悉誅涼人1.52 空空如也1.239 雪落無聲146 握髮吐哺1.75 永不更迭17 將府五校139 與民爲伍17 甄選女官128 意外之喜182 羣仙聚會107 林間馬場139 治國有術1.208 殺出重圍1.93 自取其禍1.295 求仁得仁126 後繼有人199 必有其子139 江山易改19 編戶分遷1.33 功敗垂成161 孤燕折翅1.35 三高三服101 管中窺豹1.72 天國之味1.25 相遇上陵10 寡義廉恥153 拾人牙慧158 鐵壁鏵嘴41 不爲已甚1.95 十面埋伏142 各有心機1.33 同舟共渡139 空谷傳聲182 兩全其美1.82 倉樓藏秘159 蟬蛻龍變118 幷州狼騎150 爲國秉筆211 入主小沛1.233 一步之先107 九河之地112 虛席以待1.248 火煉真金1.39 天予吾王1.6 以物易物1.263 羌煮貊炙133 首遭彈劾81 俱合法相1.98 千金之軀41 河洛羣英164 成家立業181 三日分曉117 無人清白1.66 有女士異150 天地人和145 機關殺陣1.277 賊臣授首1.70 海瀕廣潟145 貴麟二子164 首尾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