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

通過打壓元祐黨人,蔡京徹底清除了朝廷裡上上下下的異己, 成了名副其實的蔡太師。雖然雷劈元祐黨碑後宋徽宗大赦元祐黨人,但大傷元氣的元祐黨人已經不成氣候。蔡太師通過栽贓陷害, 徹底扳倒了勁敵趙挺之,在朝廷上果真一手遮天了。在朝廷上,說宋徽宗的旨意,人們還有些猶豫,要是說蔡太師的意思,那就照辦,錯不了的。蔡太師說要聯金抗遼,沒人敢說他淺薄見識短。整個朝政上下一心聯金抗遼,在虎狼般兇猛的金國和大宋的上下夾擊下,已經弱不禁風的大遼國終於煙消雲散了。按照大宋和遼國的約定,大宋朝把每年給遼國的“歲幣”移送給金國,大宋一諾千金, 按約定辦事,絲毫沒有含糊。大宋更在意約定中的“滅遼之後,燕雲十六州歸還大宋”的合約,金國此時卻耍賴了,而且一賴再賴, 最後只答應歸還六個州,而且態度蠻橫,要先徵收這六個州三年的稅費。要談,就這個條件;不談,就刀劍說話。磨嘰了許久,大

宋朝嚥下了這個啞巴虧,但蔡京之流卻高興得歡天喜地,跟宋徽宗大肆鼓吹取得前無古人的輝煌勝利,完成了老祖宗百餘年的夙願,一個光宗耀祖的大勝利,直說得宋徽宗精神亢奮,喜氣洋洋。宋徽宗是今天犒勞嘉獎三軍,明天給蔡京等加官進爵,後天進祖廟上香告慰。蔡太師等更是三呼萬歲,堅持要給皇上立功德碑。宋徽宗表面上一再謙讓,嘴上說:“蔡愛卿,此舉上仰仗祖宗的恩德,下依仗了愛卿們的忠心。”但還是欣然接受了蔡京等人的建議。朝廷上下一時忙得昏天黑地,東京汴梁城一派歌舞昇平。當大宋朝正在論功行賞、喜氣洋洋之時,吃飽、喝足、拿夠了大宋朝的好處,金國正厲兵秣馬,做好了下一步的打算。當大宋朝的軍隊開進歸還的燕雲六個州時,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杳無人跡,城池坍倒,民房塌陷,田野荒蕪。這哪是城池、州縣,簡直就是一片荒原、荒地。大宋朝的軍隊不但吃住成了問題,甚至連個歇腳的地方都沒有。人、財、物,早被金國掠搶一空, 而且將帶不走的就地一毀了之。沒等大宋朝興師問罪,金國十萬鐵騎沒有口實、沒有原因,直奔東京汴梁殺來。頃刻間,汴梁城被圍得水泄不通。“勤王之師在哪裡?”答:“沒有十天半個月趕不到。”換句話說,勤王之師趕到時,汴梁城已是一片廢墟了。

宋徽宗傻了,文武百官暈了,黎民百姓哭了。汴梁城上下亂作一團。皇上問,百官問,黎民百姓問:“蔡太師,怎麼辦?”蔡太師等連個人影都找不到了。急、恨、怒、怨,都無濟於事了,宋徽宗靈光一現,把兒子趙恆推了出來了,自己搖身一變當太上皇了。趙恆死活不幹,當場就哭暈了,但也被擡上了龍椅,稀裡糊塗地成了宋欽宗。

宋欽宗可不是個優柔寡斷的人,當他清醒過來時,也被逼出了主意:只要退兵,割地、給錢都行!金國漫天要價一番,宋欽宗一概恩准。金國看看大宋國的勤王之師日日進逼,也就簽好了條約,揮師凱

旋了。金國鐵蹄撤離不到一日,幾十萬宋軍從四面八方集聚到汴梁城下。朝上有識之士立即懇請宋欽宗馬上揮師追擊,與敵血戰,讓其知道大宋不能任人宰割。勤王之師也是士氣高漲,要爲大宋贏回體面, 但宋欽宗看看金軍退了,自己也坐上皇位,就懶散地說:“將士們辛苦了,各回原地吧。金人已經撈到好處,一時半會兒不會爲難本朝。如由我等再起硝煙,難免生靈塗炭,又要花費大量金銀,能忍自安矣。”百官們聽了心氣都泄了,武將們揮淚而去。

然而,令宋欽宗做夢都難預料的:半載之後,金人鐵蹄再次兵臨汴梁城下,並一舉破城而入,“富麗天下無”的東京汴梁硝煙滾滾, 生靈塗炭,皇親國戚、百官士紳、黎民百姓家破人亡之數過半。金人蹂躪汴梁四個月後,押着徽、欽二帝,以及三千佳麗和無數的百官家眷,帶上工匠、藝人和無數的金銀財寶、書畫典籍、奇石異寶以及能帶走的全部裝車運走。汴梁城空了,毀了。

汴梁城內僥倖逃離的民衆流離失所,慘不忍睹,北宋也隨之覆滅。人們跟着剛剛繼位的宋高宗趙構,向南奔逃。大家怨恨朝廷, 更記恨蔡京,沿途軍民怨聲載道,竟然圍困了聖駕,要求殺蔡京等人以謝天下。宋高宗殺了蔡京的同黨童貫,流放了蔡京,暫時平緩了民怨。

李易安在青州得知汴梁之難,父母一家僥倖逃出汴梁,正追隨皇上逃往南面,與香兒哭成淚人。趙明誠也派親兵送來平安書信,告知李清照他一切安好,趙家大哥等隨當時的康王趙構正外出巡行,也躲過一劫,心裡才寬慰了一些。依照趙明誠的叮囑,李清照抓緊把精選出來的兩個房間的藏品打包裝箱,隨時準備起運,其他就只能聽天由命了。李易安看着餘下的近十間房子的藏品就要捨棄在此,心如刀割。她每天都依依不捨地巡視一遍,看看它們,像是提前告別。每次

巡視,她都會找出幾件打包、裝箱,不長的日子她又多裝了將近一個房間的藏品。僱傭好的船老大,看看日益增多的包裹箱子,不時跟李易安抱怨:“夫人,當今兵荒馬亂的,南下的船隻緊張得很,最多隻能給您半綱的船隻,就五條船,不能再多了。這裡邊還有從劉知府家勻出的一條吶。”李易安無奈地點點頭,心想:德甫,你說的能帶多少是多少,越多越好,我盡力了。

金軍已經向青州方向步步緊逼了。李易安還沒有接到趙明誠音信,整天惶惶不可終日。這天劉知府派親兵送來書信,李易安慌忙打開一看,並不是明誠的書信,而是劉知府從朝廷文書中得知的:趙明誠已轉任江寧知州,請嫂夫人即刻啓程南下江寧。李易安不敢耽擱, 馬上啓程奔赴江寧。劉知州沿途派兵丁把她們送至青州界,往下就看李易安一行人的運氣了。

奔江寧的路上,她們經常聽到草寇、強人圖財害命搶奪財物的消息,不由得處處提心吊膽。船行至湖州境界時,遇有淺灘,船隻靠拉縴行進。此時,突然冒出幾十個強人,攔住了船隊。李易安他們的船隻在船隊的尾端,遠遠看到這場景,心想“休矣休矣”,閉上眼睛不忍目睹了。強人們亂哄哄的,逐船查看貨物,越看越熱鬧,幾個強人竟樂呵呵地喊叫“都是寶貝,都是寶貝”。爲首的提着朴刀,來到李易安所坐的船隻時,嚇得易安、香兒及船工渾身發抖。寂靜了片刻, 強人們竟沒有動手。香兒睜開眼偷偷看看後,用手捅了捅李易安悄聲說:“小姐,壯士。”李易安睜眼一看,正與壯士的目光相遇。壯士急速閃開目光,呼哨一聲,帶着強人們走了。這時,從強人們漸行漸遠的背影中,李易安聽到他們還在吵吵鬧鬧。幾個漢子問壯士:“首領,好端端的五船寶貝,眼睜睜看着不拿,爲何?”壯士說:“破銅爛鐵,書籍紙片有何用處?”一個漢子說:“我親眼看見裡面有許多

寶貝吶,就是畫卷也值些銀兩。”壯士怒了說:“我們找的是蔡京、高俅,爲天行道,大首領的叮囑爾等忘了?”吵吵鬧鬧的聲音漸漸遠去,船隊躲過一劫,繼續向江寧行進。

經歷千辛萬苦,一行人終於到了江寧。李易安在船上遠遠看見碼頭上的趙明誠時,已經唏噓不止了。一上岸,她扯住趙明誠的衣袖高興地抽泣。趙明誠也高興,但缺乏點忘情和失態。這可能是一州長官應有的矜持吧,李清照心裡暗想。倆人寒暄了片刻,準備上轎、上馬時,趙明誠又看看碼頭上的五條船說:“怎麼就帶這點過來?”說罷,跨上馬噠噠地先走了。李清照愣了一下,心裡十分委屈,但想到從東京汴梁往青州轉運時,可是滿滿的十五條船時,心裡又開始理解夫君的心情和牢騷了,這些藏品可是他幾十年來,歷經千辛萬苦,甚至嘔心瀝血,一件一件地尋覓而來的。她也不知道留在青州,堆滿十間房子的藏品下場如何,心裡不覺有了愧疚之情。她想:一旦時局穩定,就想辦法把它們一件件地轉運過來。

他們在江寧的住宅就在州衙門的後院,一個充滿江南情調的院落。院落比青州的趙府小多了,但卻很精緻、細膩。庭院裡的花園水榭、樓臺小徑也一應俱全,小巧玲瓏。江南的景緻果然清秀多姿,賞心悅目,難怪天下人都說:“江南景色柔美,麗人出衆。”李易安想,她記得李師師說她的家鄉好像就在江寧或是杭州,當時也沒留意聽。從此,江南的風情觸動着李易安的情緒、情感,她詞填了一首又一首,但詞裡總有一種隱隱約約的惆悵和嘆息,是對國家命運的惆悵吶,還是對趙明誠情感變化的擔憂吶?她自己也說不清楚,但她敏銳地感覺到明誠與她的情感已經有了微妙的轉變。

趙明誠在外邊納妾的消息沒有隱藏多久就被李易安發現了,確切地說是被香兒碰到了。

到江寧後,李易安發現趙明誠很忙碌,晚上經常回家很晚,或是不回來。時局緊張,作爲地方長官要體察民情、張羅糧草、巡視城防確實辛苦。夫君又是個遇事認真細緻、舉輕若重的人,事無鉅細都要親自經手,李易安很瞭解他。但時間長了,李易安覺察苗頭不對, 她發現師爺幾次有緊急公務找他,他並不在家。再問師爺,師爺也是答得支支吾吾。再有就是回家時沒精打采,倒頭便睡,就算回家後有精神,聊天說事也只是敷衍了事,什麼話題都不提不起興趣,即便是

《金石錄》即將完成,要考慮怎樣寫序的話題都提不起他的精神。李易安敏感的神經繃得更緊了。這天一早,香兒從街上回來,徑直進了李易安的內室,繃着臉,站在正在梳妝的李易安面後不說話。李易安從鏡子裡看着她,捅了她一下問:“怎麼了,一清早就賭氣,誰惹到你了?”香兒又磨嘰了半天,低頭說:“早晨出去碰到相公了。”“他怎麼你了,又訓斥你了?”李易安又問。“他憑什麼訓斥我?我在州衙門旁邊的小巷裡看見他了。”李易安感覺不妙,站起身問:“怎麼回事?細細道來。”“早晨我去買胭脂,出門一轉彎,看到相公正從前面的小巷裡出來。待他走遠了,我拐進小巷,裡面是個獨門小院。我想從門縫裡看個究竟,裡面竟有人嬌滴滴喊:‘相公,看你丟三落四的,回來取玉佩吧。’話音一落,門開了,一個嬌豔的小女子,手拿着相公的玉佩探頭張望,一見不是相公,馬上把門關上了。我看清楚了,就是您送他的那塊玉佩。”李易安聽了頭“嗡”的一下就大了,又重重地坐在梳妝檯前,兩眼發直,神色發呆,許久許久不發一聲。香兒在邊上看了一會兒,害怕了。她跟了小姐幾十年,頭一次看到她這麼傷心,便抱着她家小姐的肩頭先抽泣起來,不一會兒,就把易安的肩頭淌溼了一大片。待了一會兒李易安輕輕撫摸着香兒的頭, 眼含着就要淌出的淚花,吟誦道:

《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吟誦完,無言的淚像斷了線的珠兒,噼裡啪啦地淌落下來。哭成淚人的香兒輕輕搖着易安的肩頭,找不出一句得當的話來安慰她家小姐。

傍晚,易安和香兒靜靜地等着趙明誠回家。望着一桌漸涼的飯菜,易安心裡很是酸楚。“德甫是屬於我的,他的肉體和精神都是屬於我的!幾十年的日日夜夜、風風雨雨,我倆都是砥礪而行、患難與共。搶奪我的另一半、割裂我們,無疑就像戳我的筋骨,牽出我的心!”李易安這麼憤恨地想着,越想越激動。又過了好一會兒,她看着漸漸涼了的飯菜,心中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心態又升騰起來。她想:“續絃納妾是男人們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特別是世家子弟、官宦之身,明誠又是如此風流倜儻,不讓他納妾有道理嗎?一點道理都沒有!”但她爲什麼難以接受吶?爲什麼憤恨不已吶?要是趙明誠事先跟她商量要納妾,她能不能接受,答不答應吶?答應了怎樣,不答應他又會怎樣吶?一連串的問題在李易安的腦海裡翻騰、較勁。她漸漸地冷靜下來、鎮靜下來,恢復了她的睿智和理智。當趙明誠姍姍來遲,嘴裡道着抱歉,作揖抱拳地坐在飯桌前時,李易安已經恢復了常

態。趙明誠坐在桌前不住地搓着手說:“菜都涼了,菜都涼了。”香兒想端出去熱,看了易安小姐的眼神就又站在一邊了。“先溫溫酒, 先溫溫酒。”趙明誠又說。易安看了香兒一眼,香兒出去熱酒了。端上熱酒,易安又囑咐香兒把老鴨湯端出去熱了。趙明誠抿了一口酒說:“咱倆光喝湯呀?”李易安說:“我喝湯,你吃菜。”趙明誠感覺妻子有點不太對勁,但不知道爲什麼,還接說:“也不能光喝湯不吃菜吧。”“你可以吃菜呀,兩葷兩素還不夠嗎?”李易安看着趙明誠的眼睛說。“涼了怎麼吃?”趙明誠嘟囔着,心裡開始納悶了。李易安說:“以前‘飯不重葷’你嫌肉少,今天肉多了你又嫌菜涼,德甫你現在可是挑剔多了。”趙明誠知道她話中有話,似乎感覺到了什麼。香兒端着滾熱的湯進來了,李易安看到趙明誠開始琢磨,就說:

“你要是嫌菜涼,泡着湯吃不就正好嗎?”趙明誠心裡明白八分了 , 說:“娘子,有話不妨道來。”李易安直截了當地問:“我送你的玉佩可戴在身上否?”趙明誠摸摸腰間說:“哎呀,忘記帶了。”李易安看了他半晌說:“君子無故玉不離身,可是遺落在什麼地方了?” 趙明誠仔細想了想說:“可能是忘到公堂之上了。”李易安聽了微微一笑,邊搖頭邊對趙明誠說:“德甫呀德甫,發昏不能連公堂和私宅都分不清吧。”趙明誠偷眼看看李易安說:“娘子明知故問,是遺忘在私宅了。”說完垂頭不語了。屋裡沉寂了許久,李易安才緩緩地說:“德甫,你納妾本是一件光明正大之事,爲了人丁興旺,於情於理都是名正言順之事,怎麼讓你搞成偷偷摸摸、低三下四、鬼鬼祟祟的陰暗之事,搞成偷雞摸狗之事了?”說出這幾句,李易安心裡痛快多了,也不感到壓抑憋屈了。看着趙明誠一言不發、委委屈屈的樣子,李易安又憐憫起來,本來還有一些解氣、宣泄的話就要出口,但她心軟了,惻隱之心讓她的話題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你的所

爲,陷我於不仁不義之地!堂堂正室夫人,容不下一個小妾?!”聽到這兒,趙明誠和香兒眼睛都亮了。香兒心想:“怎麼?認了。太便宜了這兩個人了。剛纔還好像是不共戴天吶,現在要成一家人不成?” 趙明誠聽了妻子前面的責問,心想:木已成舟,請夫人定奪吧!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聽了李清照後面的兩句話,他竟有點羞愧難當了。他想起倆人幾十年的交融、恩愛,心心相知的歷歷往事,心裡頓時翻江倒海,很不是滋味,覺得從心裡對不住李易安了。

小妾沒有搬進州府衙門,李易安催促了幾次,都被趙明誠婉拒了,只是帶着小妾過來請過一次安,兩人就隨遇而安,相安無事了。李易安本來慫恿趙明誠舉辦個儀式,但城裡的軍情容不得他有這個心思了。

這天深夜,江寧通判把知州趙明誠從睡夢中叫起來,告知江寧的禁軍要密謀叛亂。叛亂者派出聯絡金軍的校尉已被擒獲,該校尉交代,叛軍預謀在明天午時,發動叛亂。趙明誠聽了驚出了一身冷汗。倆人商議對策直到天已破曉。他倆決意:先下手爲強,當天凌晨,發起攻擊,趁叛軍在沒有與金軍聯手之前,擒拿主謀,平息叛亂。商議之後,通判立即調兵遣將,趙明誠也潛出江寧。第二天,城裡開始激戰,雙方喊聲震天,相互廝殺到天黑才把叛亂平息下去。通判和將軍滿臉硝煙,巡視城防,報捷慶功。到城門時,正碰上布衣、便裝的趙明誠匆匆趕回城裡。通判見狀怒斥趙明誠:“你身爲一州知州,臨戰脫逃,該當何罪!”趙明誠見狀指指通判張口結舌,一時間無話以答。進了府衙大堂,通判擬寫奏摺,彈劾知州趙明誠。江寧州與宋高宗趙構此時正臨幸的府邸相隔咫尺,此事自然驚了聖駕,惹得龍顏大怒。不日,趙明誠就被朝廷罷官免職了。

李易安被突如其來的變化驚得不知所措,問趙明誠原委,明誠搖

頭不語,只是唉聲嘆氣。

明誠的大哥早知道弟弟被免職罷官的消息,他借收存奏摺的機會,仔細看了奏摺,覺得裡面的事情很蹊蹺,感覺明誠一定有不白之冤,但卻又無能爲力,只能修書一封加急寄給明誠。信中說:“事情蹊蹺,來日方長。朝廷正實施向南退卻戰略,杭州既定爲臨安。皇上不日將御駕臨安。望弟接信後可向臨安靠攏,以便相互照應。或者也可去池州,青州陷落後,家父故舊劉老先生的公子劉子羽剛被任命爲池州知州。”趙明誠與李清照倆人接到信,思謀了一番,就選定了投奔劉子羽,奔池州!他倆想走走旱路,再走走水路,不在乎路途遠近,不在乎日期,以瀏覽名勝遍訪古蹟、散心和調節心情爲首要。近些年來,倆人聚散不定、顛沛流離,好久好久沒有瀟灑自由地過如意生活了。當年雖然飯無重葷,衣無重彩,生活清苦,但情深意重,相濡以沫,那是多麼令人感懷的歲月呀!如今明誠無官一身輕,倆人重溫一下往昔歲月,又令人有種“夫婦擅朋友之勝”的境界。倆人一路上漫談說不盡的話。他倆把十數件珍惜的金石字畫放在身邊,隨時細細地鑑賞把玩,並交流切磋。路上,他們對已經完成的《金石錄》如何做最後的勘正、補正和怎樣作序,進行了反覆的交流、探討。他倆還聊到東京汴梁,聊到了盪鞦韆的邂逅,聊到清心閣賞雪,還聊到了“麗人行”和青州的日日夜夜……當聊到張擇端時,李易安問:“正道跟你去淄州赴任,怎麼就沒了音信?”趙明誠說:“不到一年他就走了,說是回汴梁了。聽人說他到翰林畫院沒待幾天,就告退還鄉了,有人在湖州看見過他。”李易安說:“他說再畫一幅《清明上河圖》,不知畫得怎樣了?”趙明誠問“你們在鎮江一帶,不是有遇到救張正道的那個壯士了?”李易安說:“是呀,要不是他,咱們連這些東西也留不住。”趙明誠說:“我還奉命緝拿過他們吶。他們把蔡

賊的管家那個叫蔡駑的給殺了,還到處尋覓張汝舟,因爲張汝舟把錢偷走了吶。”李易安問:“張汝舟現在幹什麼吶?他偷那麼多錢幹什麼?怎麼神神秘秘的不說?”“他也做官了,是個參軍,軍隊管賬目的。到了今天還用問他偷錢幹什麼了?買官了唄。”趙明誠邊答邊向江裡扔着一根根小草棍。

一路上,倆人走走停停,遇到名勝他們訪名勝,碰到古蹟他們看古蹟。經過當塗和湖州時,他們還停靠了幾天,逛了逛街,只是沒有遇到張正道,聽州縣官員們講,那個畫師老頭倔強得很,脾氣大得很,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發牢騷、發脾氣,是個“除了皇上不罵,誰都敢罵”的主兒。倆人關切他的去向,官員們都說可能去汴梁城的虹橋畫畫去了。趙明誠心想:正道,真是糊塗了,汴梁城已經面目全非了!李易安聽了禁不住又垂淚了,但她對張正道去汴梁城一點不覺得奇怪。

船到烏江附近時,江面微風陣陣,倆人散開的頭髮隨風飄逸,身着的長衫、披肩也被風吹得上下舞動。此刻的倆人,想到了靖康之難,想到了汴梁城的硝煙,想到了流離失所的黎民百姓,也想到了被金人掠走的徽、欽二帝和百官、民衆,想到被金人擄走的金銀珠寶、奇珍異寶,倆人哭了,在項羽自刎的烏江邊上都哭了。

李易安迎着風大聲吟誦道:

《烏江》 生當作人傑, 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風伴着李易安的吟誦,把他倆的情懷遠播長江兩岸。

李易安久久凝視着江面不肯進船艙,臉頰被風吹得久了,已有點微微的紅腫,飄逸的秀髮中,已見綹綹銀絲。趙明誠見狀,心疼地把她擁在懷裡,倆人又流淚了。趙明誠淌着淚,竟動情地抽泣起來, 他斷斷續續地說:“娘子,在江寧—我—我是被奸人誣陷了!我與通判商議好了,他負責調兵遣將,我去城外聯絡援兵。可是,可是—”李易安聽了推開他問:“他爲什麼不去聯絡援兵?你爲什麼不派人去聯絡援兵?”“我是這樣說的,我是一州長官,坐鎮州衙責無旁貸。但通判說,外邊統帥援兵的是李將軍,是我父親的門生。目前李將軍的主要職責是拱衛皇上的行宮,別人去,他寧願冒着見死不救的罪名也會發兵救援。然後大聲對我喊‘請旨、下詔哪還來得及! 大敵當前,請知州冒死前往,在下替江寧城的百姓跪了。喊完,他都跪了’。你說,我怎能不去!”李易安問:“援兵吶,你叫的援兵吶?”趙明誠說:“見到李將軍,他說‘幾個探子就是他部將擒拿的,口供也是他部將審問的。什麼叛亂,就是幾十官兵,曾經趁亂參加搶劫被抓起來了,不服氣,想勾結金人幫助他們逃命,江寧城裡千名禁軍對付不了幾十個囚犯?你趕緊回江寧,剛纔我的探馬來報,江寧城裡想逃跑的官兵已被格殺勿論,通判他們又藉機進行了一次實戰操演’。”李易安聽了連說:“可惡,可惡。都是誤國誤民的小人, 這等時刻,國家危亡之際,竟還媚上爭功,踐踏同僚,可惡至極!” 李易安說完,看着委屈的趙明誠,又趴在他肩頭哭了。

船進入內江,又行使了半日,停靠進桃花碼頭。劉子羽等一應官員都在碼頭上迎候。這些官員的身後還有黑壓壓的一大片人羣,並伴有鑼鼓聲。大家上岸寒暄。劉知州說:“緣分呀緣分,德甫兄,你是昨天從汴梁追我到青州,今天又從江寧追我到池州,你快趕上可惡的

金人了,窮追不捨呀。”說罷哈哈大笑,而後他又抱拳說:“嫂子, 在下恭候多時了。”他指着身後黑壓壓的人羣說:“您看啊,這些人和鑼鼓可不是歡迎德甫的,是聽說大詞人易安居士光臨池州,民衆自發趕來歡迎的。看看我們池州,多有文化底蘊!這裡經常是洛陽紙貴呀,能填詞吟詩的,在這裡比比皆是,有機會要給大家點撥一二呀。” 後面的民衆也高聲問候李易安“如雷貫耳”、“久仰大名”、“欽佩之至”、“相見恨晚”,喊聲令李易安格外欣喜。劉子羽見狀說: “易安居士何不即興填詞一首,以應民意?”李易安看看左右,叫香兒取來筆墨,把紙鋪在歡迎的大鼓上,她遙望長江方向,不覺想到了大宋的大好江山,憶起了沿途瀏覽過的八詠樓,又彷彿看到了“富麗天下無”的東京汴梁,頓時百感交集,轉身面對民衆喊道:“今天易安入鄉隨俗,不填詞了,賦詩兩首以敬民意可好?”人們高聲叫好。她轉身揮筆寫下: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一個文人墨客衝過來,拿起詩作,動情地吟誦了一遍。大家聽了沉默了,感嘆了,抽泣了。一位老者高聲喊道:“山河破碎風飄絮, 志士賢達愁斷腸呀。”喊罷失聲痛哭。趙明誠見李易安又流淚了, 低聲說:“好了,上轎回府吧。”劉子羽擦拭着淚花說:“還有一首吶。”李易安又凝神片刻,揮筆寫下了:

鉅艦只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爲名來。往來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臺。

文人墨客又拿起來吟誦,幾個老者交流道:“可見胸襟,可見胸

襟。易安者果真大家、大家也!我等有幸得見大家也。”一時間,碼頭上又是鑼鼓喧天。

劉子羽在衙門設了家宴,款待明誠一家。酒喝到酣甜,易安與劉子羽的家人談笑風生,劉子羽見狀低聲問趙明誠:“新近朝廷動向如何?”趙明誠看看左右,也悄聲說:“聖上目前還在江寧附近觀望。據可靠消息,行都已定爲臨安,聖上與百官不日將移駕臨安,方方面面已經做好搬遷的準備。”劉子羽說:“這麼說北邊就放棄了,還是往南退?”趙明誠說:“南退無疑!”劉子羽聽了唉聲嘆氣地說: “這麼退下去,何日是休!整天惶惶不可終日的,上上下下都成驚弓之鳥了。”趙明誠也是嘆氣不止。劉子羽換了個話題問:“怎麼,在江寧被通判耍了一把,給你玩了個賊喊捉賊?”說完嘻嘻地壞笑。趙明誠說:“大敵當前,我哪裡能想到他們敢拿江山社稷當兒戲!” 劉子羽說:“聽說李將軍上摺子爲你鳴冤吶,皇上身邊簡直就是一幫糊塗蛋。一個破綻百出的摺子,居然能信以爲真?”趙明誠說: “誰糊塗?他們就是順水推舟地害人。你以爲蔡京、童貫一倒就晴天一片了?別忘了老賊經營了幾十年吶。”“你說誰糊塗,這麼幹, 他們不怕掉腦袋?”劉子羽幹了一杯酒說。趙明誠吃着菜,嘟囔着: “你看誰掉腦袋了?把江山社稷都給撼動了,誰掉腦袋了?不就是一個童貫嗎?要不是民衆攔了聖駕,恐怕童貫的腦袋也掉不了,你太糊塗。”“我太糊塗?”劉子羽笑着問,“您堂堂江寧的一州之長,讓通判老二用個雕蟲小技就給耍了。”一邊笑,一邊用手指着趙明誠的鼻子。趙明誠把劉子羽的手指推開,說:“誰能想到這些人墮落到這種地步,簡直是齷齪至極!子羽,我怎麼也沒想到他們壞到這個地步。幸虧你是沒碰上這類人,碰上了你比我也強不到哪兒去。”劉子羽又指了指明誠說:“見識短。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

不可無’。想不到人會壞到家,可以讓你措手不及,但防人之心防不到家就是你的不是了。俗話還說,這叫‘活該’。”趙明誠也乾了杯酒說:“隨他去,總有一天他們得碰上個厲害的。我是沒那個腦筋跟他們耍。”“好,德甫,你這兩句話算明白話。你的腦袋跟誰耍?早年是金石書畫,後來是嫂夫人。再後來吶?”劉子羽說到這兒,看看李易安她們,貼近趙明誠的耳朵說,“再後來又搞了個小嫂子。你說,你有幾分心思打理州政?”趙明誠又推開劉子羽,並笑着高聲說:“你那個小嫂子早就逃之夭夭了。”弄得劉子羽挺無奈。李易安說:“誰逃之夭夭了?你倆嘀嘀咕咕半天,說什麼見不得人的話?” 劉子羽趕緊說:“正說江寧那個通判吶。早些年,給我做過通判,見面我就覺得這小子辦事有點齷齪,不出半年就讓我給折騰走了。還沒機會告訴德甫,他就把德甫害了。”李易安說:“德甫心思太正,處事厚道,心眼不多,說白了就是迂腐。”

“厚道點好。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老輩子的話沒錯。誰有蔡太師精明,誰比他能算計?到頭來還是落個不好的結局。厚道點、迂腐點安生。”劉子羽的老母親說話了。趙明誠趕緊接着話茬說: “伯母英明,伯母聖明。”聽了母親和德甫的對話,劉子羽笑嘻嘻地說:“要說迂腐,德甫的那個老頭朋友那纔算出類拔萃。”“老頭朋友?”趙明誠和李易安都有點莫名其妙。“就是那個翰林畫師,他在池州可是很有人緣,官宦百姓、大人小孩都喜歡他。”看到倆人疑惑,劉子羽解釋說。“他現在池州?”李易安和趙明誠幾乎異口同聲地問道。“前些天走了,聽說是到汴梁虹橋去畫畫了。那老頭一身的傲骨,脾氣倔強。聽說蔡京如日中天權傾朝野時,他就敢咒罵、羞辱蔡京,池州人都敬佩他吶。我也是剛到池州,可老頭的名聲早就如雷貫耳了。多好的一位憂國憂民的老頭,可惜沒緣相見。”趙明誠、李

易安要不是這個場合,聽了這話,非又掉淚不可。他倆剋制着自己的情緒,李易安借擦拭臉頰時,粘去眼角的淚花,緩緩地對劉子羽說: “哪有你說的那麼老,張正道與德甫同庚。”劉子羽說:“是嗎?顯得很老,有五六十的樣子。”聽了這話,趙明誠笑了說:“子羽,您今年貴庚呀,不是也近五十了嗎,還人家是老頭?”劉子羽驚訝地問:“我們都快五十了?”伯母說:“可不是嗎?你跟德甫也是同庚,還一天到晚的像個毛頭小夥子。”劉子羽、趙明誠、李易安相互多看了幾眼,都若有所思了。

家宴很晚才散。劉子羽送明誠一家出來時對明誠、易安說:“德甫兄、嫂子,青州趙府被金人一把火燒了,你們可知曉?”李易安說:“早知曉了,派了幾撥家丁回去打探,確實都給燒了。”趙明誠與劉子羽道別。上了轎車,趙明誠就嗚嗚地哭了。

這天,夫妻二人正在劉子羽幫忙租賃的房子裡指揮家丁安頓、收拾,香兒帶着王什進來了。王什一見易安,撲到她懷裡就哭了。易安說:“表妹,不着急,慢慢說,慢慢說。”王什說自己的夫君和家人親戚都被被金人擄走了,至今沒有音信。她不得不流離失所,只能來尋表姐。“找到青州,說你們奔江寧了。找到江寧,說你們不知去向,可能去蕪湖,也有可能去杭州了,兩處我都找到了,轉過頭來, 才知道你們在池州。”說罷,又委屈地失聲痛哭。李易安讓香兒幫着王什洗澡換衣服後,姐倆拉着手又敘起家常。王什一說就哭,易安也陪着流淚,不停地安慰着表妹。

晚上,夫妻在牀上說起王什的事,也是唉聲嘆氣。趙明誠說: “我早就聽那個姓秦的,剛赴任太學學正就與兩位老皇帝一起被金人擄走的事。”看到李易安依然唏噓,又說:“被擄走的幾千上萬人吶,國破家亡,哭也哭不回來。國家要是被蹂躪了,民衆就不如一根

草,聽說二帝也備受欺辱,還有後宮的佳麗,百官的家眷,嗨,別提了,恥辱至極,恥辱至極!”李易安說:“德甫,我現在覺得幾十年前,張正道看得遠。當時都說他杞人憂天,聳人聽聞,這不都應驗了。我倆編纂《金石錄》,歷史、典故看了無數,你說怎麼忠臣總是受氣包吶?”趙明誠躺在牀上,說:“說什麼都沒用,我那十間房子的寶貝是收不回來了,哎—”李易安見夫君又提到傷心事,沒敢再接話茬,倆人就睡了。

六月的池州春暖花開,風和日麗。劉子羽別出心裁,在池州搞了個文昌會,說是穩定民心,提振士氣。他在緊靠衙門前擺了兩個大圓桌,然後又擺上了十幾張款式不同的條案、几案。劉子羽、趙明誠、李易安和當地名流,還有詩詞、書畫、金石方面的大家,分坐兩個圓桌。條案、几案也被當地的文人墨客佔據得滿滿當當。

劉子羽先交代了幾句:“自當今聖上繼位以來,萬象更新。軍民冒死向前,金人聞風喪膽,現時局穩定,黎民百姓安居樂業。今本知州舉辦文昌會,以示慶賀。池州迎來大詞人易安居士和金石學家德甫兄,實乃大家三生有幸。今天我們不分貴賤,不分官民,不論大小, 以文會友,暢所欲言。”說到這兒,他指指德甫這桌,說:“喜歡探討金石書畫的可到這桌,找德甫大人指教。”他指着易安這桌說: “切磋詩詞的,找易安居士。”他話音一落,人們便把兩張桌子圍得水泄不通。圍在李易安桌前的幾位青年人從詩詞的音律、措辭到意境,追根究底地問個不停。李易安都娓娓道來。幾位老者沉吟商討了半天,跟李易安說:“易安居士,我們聽說您有‘詞別是一家’的說法。可自古,詩歌詞賦從來都不分家的。就連您的恩師、大詩人蘇軾蘇老先生都說‘詩歌詞賦同源’,請教您‘詞別是一家’,理由何在?”李易安思考了片刻,拱手對老者說:“蘇老先生講的同源,

是詩和詞的淵源相同。在下正在構思一篇《詞論》,論述‘詞別是一家’的道理,想透徹地把這個‘別’說清楚。您看,‘詩’講平仄是千篇一律,而詞也講平仄,但每個詞牌裡卻各有平仄規律;詩便於吟誦,而詞便於歌唱;所以,爲了可以歌,詞還要講五音、講六律, 還要分清濁輕重。如若依照詩的平仄規律填詞,‘詞’豈不就成了句讀不葺之詩了?當然,二者還有雅俗、音律之別。”看到老者們聽得將信將疑又欲言又止的,李易安說:“一個‘別’字,三言兩語還真難說清呀,待在下的《詞論》寫好,‘別’就清楚了。”老者們嘮叨着:“長見識,長見識!”就到那邊看金石書畫去了。趙明誠這邊像個貨攤,桌上堆滿了金石書畫,他興致勃勃地回答着人們的詢問和請教。幾個行內人,拿着明誠帶來的幾個物件把玩、鑑賞。李易安看着夫君興高采烈、不厭其煩的樣子,心想:德甫幹嘛要走仕途呢?幹嘛要幹知州、知府呢,這樣不是挺好嗎?瞧他淵博的知識,親和的心態,嚴謹的性格,他不幹學問真如暴殄天物!李易安剛想到這兒, “噠噠噠”一陣馬蹄聲由遠而近,一溜煙塵後,幾名扈從跳下馬背。劉子羽馬上迎上前去。一名扈從說:“趙明誠聽旨。”明誠與大家馬上跪迎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着趙明誠任湖州知府,欽此。” 大家起來都給趙明誠道喜,趙明誠雖然喜氣洋洋,但一點都不興奮, 很不情願地跟大家說道:“同喜,同喜。”

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七章 逞強失言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十四章 靖康之難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三章 青州十年第四章 李府窺視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五章 橫生枝杈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三章 清照笈禮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九章 賞雪動情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八章 算計玉璧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六章 欽點翰林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二章 傳世玉璧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章 新麗人行第一章 虹橋巧遇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第十五章 國恨離愁第十二章 元佑黨碑第十一章 情隨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