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

北京城,齊化門外的郊野處,一隊隊黑衣黑甲的兵士集結在一起。李自成要親自提兵前去征討山海關的吳三桂,除掉這個心腹大患。

隨着一陣鼓號聲,李自成,劉宗敏,李過等人在親兵衛隊簇擁下,策馬出了齊化門。六七萬兵士陸續向山海關的方向開拔。從小卒到李自成,每個人走的時候,都無限眷念的回顧了北京城這享樂之地一眼。

與李自成剛進城那天簞壺食漿,夾道相迎不同,整個京城街道上蕭條無比,別說開門的店鋪,城內城外連行人都看不到一兩個。

這種蕭條場景中,齊化門外三裡處卻有個樵夫兀自砍着柴,誰也沒注意到他。待順軍開拔後,他才悄然從身後林木中牽出一匹馬來,策馬向東飛馳而去。

三個時辰後,數匹快馬飛馳而來,守門的順軍兵士檢查印信後,連忙放行。他們是來向北京的順軍報信的---天津發生叛亂,駐防的順軍已經覆亡,李來亨已經身死。

這消息本該三日前就由李巖上報給李自成。但李自成聽信牛金星的“諫言”,突然派人刺殺了李巖,併火並其部。導致此消息今日方得傳來。

如今坐守北京城的正是牛金星,聽聞天津之事後也是大吃一驚。思索片刻後,既沒有去通知宋獻策和其他人,也沒有派人去追趕李自成。而僅僅是下令駐守北京的順軍加強警戒,日夜封閉四門。

七日後,李自成的大軍終於出現在山海關南面的郊野上。站在山海關城頭的吳三桂看的清楚,黑衣黑甲的兵士,漫天的旌旗在南邊的地平線上一點點涌現出來。

李自成這次前來還帶着吳三桂的老爹吳襄以及朱由檢的三個兒子,意圖以此來對吳三桂做最後一次勸降努力。他之所以對吳三桂如此有耐心,是因爲他並沒有十足把握能戰勝對方。

吳三桂給他的答覆依舊是他所派出信使的血淋淋人頭。被對方快馬斥候拋擲於營寨前。

第二日清晨,順軍兵分三路開始對山海關周邊的東羅城,西羅城,北翼城三個衛城展開強攻。苦戰一日,在吳三桂軍的重炮轟擊之下,順軍損失慘重,並無任何進展。

第三日清晨,李自成索性在角山與渤海之間展開寬達二十里的軍陣,試圖邀約吳三桂出關決戰。

他沒想到如此順利,吳三桂竟真的會出兵與其對陣,後者三萬關寧軍傾巢而出,以魚鱗陣形全部壓在靠角山的右翼處。兩方軍陣逐漸靠攏。

順軍方面,一股股令兵不時策馬而出,揮舞着令旗在陣後奔馳,爲李自成向這南北頭尾相距二十里的軍陣傳達各類軍令。

兩軍很快交戰在一起,這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冷兵器時代,最後一次以野外對陣形式的大規模戰爭了。兩軍在刀光劍影,血肉橫飛中傾盡全力肉搏着。

李自成一字長蛇軍陣的正面寬度遠大於吳三桂的魚鱗陣,交鋒兩個時辰後,二十里長的“長蛇”就逐漸的將對方纏繞卷裹起來。吳三桂剩餘的兩萬七千多關寧軍被團團圍住,已是危在旦夕之間,依舊力戰不已。

就在這個時刻,突然數萬鐵騎如同洪流般沿着渤海海岸滾滾而來,從左翼抄向順軍後方。

原來清軍八旗早已進入山海關,集結於靠海岸的左翼。待右翼的吳三桂與李自成殺的筋疲力盡時,方纔全力殺出。首先衝向順軍的是阿濟格和多鐸率領的四萬八旗鐵騎。

鐵騎未至,箭矢就已齊發。也不顧及是否會誤傷關寧軍,強矢藉着馬勢風勢如驟雨般射向順軍。

猝不及防之下,南部的順軍傷亡慘重。他們調頭應戰之時,鐵騎已奔至眼前。八旗騎兵手中的戰刀已是劈砍而來。

這四萬鐵騎除向前衝殺,也自南向北,東西兩翼展開,做出兜圍順軍狀。八旗步兵也出現在東面的地平線上,隨着騎兵滾滾而來。

吳三桂和關寧軍見清軍來援,士氣大振,愈發奮勇左衝右突。一個時辰後,靠南的順軍最先崩潰。

此時李自成立馬於一個土崗上督戰。滿臉血污,臂上插着箭矢的劉宗敏策馬奔向他,高呼道:“大哥,韃子兵來了,我們敗局已定,現在只有撤了。”

李自成最後掃了一眼戰場,無奈的說道:“傳我軍令,全軍撤退,向永平方向撤離。”

……

北京城中,牛金星每日都忙碌的制定着各項禮儀規制。

這日,他又來到紫禁城,指揮着宮女太監們排練起天子登基儀式來。

他認爲李自成在西安那次登基典禮不夠莊重和正式,無法令天下人信服。所以他計劃等李自成凱旋而歸後,再正正規規的來一次天子登基大典。這樣才能懾服包括天津衛叛軍在內一些依舊不願歸附順朝的前朝叛逆。

禮樂聲中,突然傳來一聲暴喝:“老牛,你怎麼這般做事,天津出了這麼大事,你竟然瞞着我等。甚至連聖上也不告之!”

牛金星扭頭一看,原來是宋獻策。他不慌不忙的呵呵一笑說道:“就天津衛那點降而復叛的叛軍,有必要大驚小怪嗎?他們不過乘着果毅將軍李來亨的麻痹大意,僥倖得手而已。待聖上帶兵凱旋後,自會一克而定。”

宋獻策聽了他的話,氣不打一處來。指着他說:“再怎麼,你也應該通知我等一聲,即使不通知我等,也應該跟聖上說一聲。”

牛金星繼續不以爲然的說道:“我也沒辦法啊。消息來時,聖上帶兵已經開拔走遠了。我派人追上去,告訴他這個消息,除了讓他分心外也沒有任何意義。聖上也不可能爲了天津這股叛賊中途撤兵吧。”

“你…老牛你”宋獻策被牛金星噎一時語塞,說不出話來。

一名令兵從宮門外飛奔而至,遠遠看到牛金星便高聲喊道:“相爺,大事不好,有支軍旅正向京城齊化門逼近。”

牛金星與宋獻策聞之都臉色大變。一前一後在兵士簇擁上登上齊化門城樓,向遠處張望去。只見一支規模五千人上下的部隊正沿着官道而來。

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五章 漢營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十七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三十五章 英雄獵手第七章 黎明前的襲擊第六十章 伐周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六章 登基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六章 立國稱方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三十一章 鏖戰開始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七十三章 耐不住寂寞的關羽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二十章 援助劉表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六十六章 定鼎華夏第二十九章 程昱辯鄴城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二十二章 巴蜀解危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四十二章 大結局(全書完)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五章 接戰大象之國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四十四章 引狼之策第十一章 兩分鐘奪一國(求推薦)第八十七章 黃關張夜襲曹營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二十三章 戰車歸來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溝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一章 廢太子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十七章 說服楊沂中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誅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七十七章 進軍東川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六十章 伐周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十章 李自成的難題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五章 隔代對射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十五章 生擒典韋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二章 兵部尚書張定邊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八章 反圍剿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八十六章 戰武關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三十五章 無盡的行程(本卷完)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