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卷76、防不勝防(八千字畢)

是在鑾駕和皇太后聖駕都抵達了避暑山莊,在七月底、八月初的時候兒,婉兮她們才聽說了京師傳過來的流言。

流言中所說的,便是乾隆二十一年時,尹繼善在棲霞山恨不能“挖地三尺”,不惜改山造水,以逢迎皇帝南巡;而傅恆曾經吩咐軍機處屬員寫詩嘲諷之事。

更由此,五年前的舊事,又被與今年的進士甲第聯繫在一處,衍生出了更多的猜想來:

因趙翼就是軍機章京,是軍機處的“筆桿子”,曾經是傅恆身邊每日都缺少不了的文書之人,故此便有人猜測,傅恆當日吩咐寫詩之人,就是趙翼。

而“搶走”了趙翼的狀元的王傑,本爲尹繼善的幕客,每日的差事就是替尹繼善撰寫奏本。故此便又有人說,尹繼善那封頗有諂媚之意的奏本,便是出自王傑的手筆。

皇帝偏在今年的殿試取甲第之時,將原本屬於趙翼的狀元,改點給了王傑,便是皇帝南巡在即,更喜歡尹繼善的逢迎拍馬,而警告傅恆的嘲諷……

流言這般越傳越玄,終究變成了尹繼善與傅恆不睦;也由尹繼善與傅恆的官職,而將這矛盾進一步演變成了地方督撫大臣與軍機處的矛盾。

甚而,這還牽連到了皇帝對兩位肱股之臣的一讚一惱上來。

婉兮聽罷,也不由得皺眉,“趙翼在他的筆記裡,的確是提過九爺吩咐手下司屬寫詩嘲弄尹繼善之事。那句詩的原文,本是‘名勝前番已絕倫,聞公搜訪更爭新’,因尹繼善在江南素有‘尹公’雅號,故此這個‘公’字便是直接指向尹繼善去了。”

“九爺雖一向自謙,說自己的漢文造詣不深,可是當時九爺還是指出了當中這個‘公’字,令那司屬改爲‘今’字,變爲‘名勝前番已絕倫,聞今搜訪更爭新’。這便將直指向尹繼善的針對變弱,更顯出九爺的蘊藉寬和之心。”

“可是如今卻被那些人鑽了空子,只說是傅公爺嘲諷尹繼善大人。非但見不到傅公爺的寬和蘊藉,反倒顯得傅公爺有些小氣了似的。“玉蕤也是蹙眉,“趙先生的筆記是流傳在市井之間的,咱們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便保不準也有旁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這便恰好拿了趙先生的這段話來當佐證,又因爲趙先生與傅公爺的關係,而將這事兒給板上釘釘,定成死案了。”

婉兮也是輕嘆一聲,垂首皺眉,“……其實,趙翼這些年都過得清貧壓抑,他這一生唯有在遇到九爺之後,才迸發出火花來。故此九爺在他心中,是第一佩服、感謝之人。故此趙翼在筆記裡寫下這一段,其實是想向九爺報恩,幫九爺傳頌的。”

“他便是怎麼也不會想到,到頭來,這卻成了人家抓的把柄去。”

玉蕤也是懊惱,“這樣編排傅公爺,已是叫人氣惱;這些話更是牽連到皇上了,說什麼皇上更喜歡逢迎拍馬的大臣……明年就是皇上第三次南巡,有了這樣的流言,這叫皇上心下又該有多煩惱!”

婉兮垂眸,“況且這流言將尹繼善大人當年改山造水的舊事重提,難免叫不明就裡的百姓再以爲皇上南巡是爲了遊山玩水去的……皇上明年南巡在即,若民間此等流言甚囂塵上,百姓對皇上的誤會怕又要加深了。”

“正是這個話!”玉蕤急得也是一捶炕沿兒,“百姓不知道皇上幾次下旨申飭,不準當地官員借皇上南巡之機大興土木。當年尹繼善大人因爲這改造棲霞山之事,也被皇上斥責‘好名弄巧’……”

婉兮垂首不語,半晌方輕輕按了按玉蕤的手,“那今年這場雨,來得倒不算壞事了。”

玉蕤一訝,“姐這說的是……?”

婉兮緩緩擡眸,“這一場大雨來得急驟,多地河水漫堤,沖垮橋樑。京師地處北地,咱們從京師北上木蘭,這一路尚且遭遇到多少困阻;那江南呢,原本就水系發達,這一場大雨過後,必定又有河水決堤之事。”

玉蕤眯眼望住婉兮。

婉兮便笑了,“還是皇上想得周全。京師那般流言傳來,必定不知道皇上在出京之後,在沿途看到河水漫延之禍,這便中途便下旨,令尹繼善大人不必隨駕木蘭,而立即南下,回自己任上去,帶領治水去了。”

“這便在京師還在傳揚尹繼善大人與九爺關係不睦的時候兒,尹繼善大人已經在治水前線……誰是唯恐天下不亂,誰又是在實實在在爲國爲民,民心澄明,自有公論。”

玉蕤心下這便也是微微一跳,已是忍不住一拍手,“況且原本皇上第三次南巡,應該是定在今年的。畢竟今年纔是皇太后七十聖壽的正日子;可是去年也是因爲江南大水,皇上擔心地方官員一面要預備皇上南巡,一面治水的話,這便會分心,會叫南巡之事影響了治水之業。”

“皇上便爲此才推遲了南巡之事,便是體恤江南百姓呢。而今年又遇大雨,尹繼善大人即便要預備皇上南巡之事,可是這會子首先還是親自帶人治水,並無旁的心思預備南巡……百姓的眼睛看得明白,這便將對皇上南巡的疑惑,也可放下了。”

婉兮含笑點頭,“京師裡傳這流言的人,心機夠深;便是尹繼善大人自己,甚或是九爺,都未必有萬全的法子來與之對抗。”

“可是隻可惜,他們還有一個對手,卻是皇上。若論這些動心眼兒的事兒,他們又哪裡玩兒得過皇上?”

.

八月初一日,皇帝遣和親王弘晝,祭先師孔子。

八月初二日,皇帝又遣裕親王廣祿,代行祭大社大稷之禮。

從這一日起,一直到八月初八日,皇帝在避暑山莊裡,連日奉皇太后至“卷阿勝境”侍膳,並賜宴隨駕的王公大臣、蒙古王公臺吉。

這便將所有的王公大臣、蒙古王公都彙集到了一處來,見天兒地面對面地坐着。便是有人想要傳什麼,也沒機會背地裡傳去,反倒只能這樣面對面地攤開到桌面兒上來。

在皇帝這般一系列不動聲色的舉措之下,京師那股子流言雖說已經傳到熱河來了,卻竟然沒機會在熱河傳揚開去。至少,沒人有機會將這流言繼續醞釀、添油加醋去。

而皇帝擇抽出手來,親派大學士劉統勳、協辦大學士兆惠,星速奔赴河南治水。皇帝在諭旨裡也動情地道,“水災猝至,室廬一空,災民嗷嗷。豈能遼待?”爲賑災,皇帝特命劉統勳可“遇應行加賑之地,隨查隨賑,無俟匯齊冊報。”並且“於被災較重州縣,各按四鄉,分設粥廠。俾得就近餬口,不致失所”。

在派出兩名大學士親自治水賑災之外,皇帝還特別下旨指出,令尹繼善會同河道總督高晉,“於各河營弁將兵丁內,加意挑選,先期速行調往。以便劉統勳等一到工所,即可濟用”。尹繼善已然南下回歸崗位,以先鋒之姿先行治水的事,終究就此傳揚開來。

如此水患之下,治水救災大於天。尹繼善星夜南歸,身先士卒,便是這會子還想有人趁機跟風傳播流言的,也已是不好意思再張開嘴去了。

若此,在皇帝一番周密佈置之下,不但京城流言自行煙消雲散,便連水患也在八月初七這一天,基本都得到了控制,各地賑災有序。

.

這一番流言竟然沒能在熱河傳播開來,更沒能造成任何影響去,果然叫京師中的愉妃和忻嬪大失所望。

愉妃頗有些不甘心。“這件事兒原本動靜那般大,可是皇上和傅恆卻都沒因爲此事而與尹繼善結下芥蒂;皇上反而還中途派了尹繼善南下回歸兩江總督任上去協助劉統勳、兆惠治水。這便叫他非但沒了過,反倒又立了功去了!”

忻嬪心下自然也是着急。隨着明年南巡的日期越發臨近,她便越是急着要在這之前先幫她姐夫扳倒了尹繼善去才行。

可既然此事又棋差一招,忻嬪心亂過後,倒也極快地平靜下來。

“愉姐姐別急,凡事都有一體兩面。這件事兒雖然沒能扳倒尹繼善,可是卻也分散了熱河那邊兒的視線……終究皇上和大臣們在這七八天裡只顧着這一件事兒去了,便自然無暇再顧及後宮。”

愉妃便也微微眯眼,讚許地點頭,“對呀~~那連續七八天裡,皇上都奉着皇太后,帶着大臣們在‘卷阿勝境’裡,自然分不出精神頭兒來再盯着後宮去了。”

忻嬪冷哼一聲兒,“更何況那郭貴人只是個小小的貴人呢。皇上便是顧着誰,也暫且顧不上她去吧。”

愉妃倒是有些擔心,“郭貴人是郭爾羅斯部的公主,郭爾羅斯部又分前旗和後旗,都歸科爾沁左翼……這回皇上秋獮,郭爾羅斯部兩旗必定都前來入覲。這便是郭貴人母家人齊集一堂,幾十號人怕是有的。”

“若此,那郭貴人身邊兒自然圍得跟鐵箍一般,哪兒還能有機會叫她出了什麼事兒去?”

忻嬪反倒笑了,“愉姐姐果然是出自蒙古八旗的格格,對蒙古各部的瞭解就是比我明白。我啊倒是沒想那麼多。”

愉妃面上不由得憂色又起,“……那這事兒,還能成行麼?”

忻嬪含笑握了握愉妃的手,“即便是這樣兒,我反倒覺着更有趣兒了呢。愉姐姐你說,在那片靠近她母家之地、世代爲蒙古人居住的草原上,反倒叫郭貴人出了事兒的話,還會有人會懷疑有外人害她麼?到時候也只會以爲是她自己不小心,那咱們便自然更得解脫了。”

愉妃小心望住忻嬪,“你倒是與我說說。這些日子來,你倒對我還是守口如瓶!”

忻嬪輕笑,攥着愉妃的手輕輕搖了搖,“我還不是想要萬全穩妥了之後,纔敢與愉姐姐說的麼?——法子自然都安排妥當了。木蘭行圍,最容易出事兒的便是馬匹。”

“郭貴人是蒙古格格,又到了自己祖居的草原上,她便必定要上馬好好顯擺一番的。而皇上和後宮所用的馬匹,便都該由上駟院來伺候……”

愉妃眸子一亮,“你在上駟院裡安排了人?”

忻嬪咯咯一笑,低聲道,“原本自然是要配合愉姐姐之前的那個安排,便是安排人,自然也要安排與傅恆關聯上的人去。說來就是巧,註定是上天幫襯咱們,叫我查到那上駟院的侍衛裡,就有一個是傅恆的侄兒、傅清的兒子,名叫明義的。”

“偏這個明義,還與八阿哥永璇交情頗深。這事兒只要鬧開,便自然牽連到永璇去……那永璇與尹繼善的翁婿之情,呵呵,便也可以就此終結了。”

愉妃眸子便也是一亮,“太好了!”

忻嬪幽幽一笑,“便是安排好了,可是這會子咱們也不能只坐等着現成兒的。既然上回那段流言沒能傳揚開來,幾天之內便已然偃旗息鼓了,那咱們便得再另外想出個法子來,暫且將皇上的心思給引了開去。也免到時候兒咱們瞞不過皇上去。”

愉妃便眯起眼來,“挑動尹繼善與傅恆之間的矛盾,尚且不足以引開皇上的注意;那咱們還能做什麼去,能叫皇上分心呢?”

忻嬪深吸口氣,淺淺一笑,“愉姐姐想啊,皇上說要南巡,目的之一便是爲皇太后賀壽;而這回秋獮歸來,怕就得十月、十一月去了,回來緊接着就是皇太后七十大壽的正日子……故此這會子對於皇上來說,無論是大臣之間的和睦,還是江南的水患,終究都該比不上皇太后的七十大壽更要緊去。愉姐姐說,不是麼?”

愉妃一口氣梗住,“……你是說,咱們可以在皇太后賀壽的預備上動些手腳?”

忻嬪笑了笑,“這事兒小妹是沒這個本事,再者小妹還得顧着與木蘭那邊的書信往還,親自盯着安排在上駟院的人呢。故此這事兒啊,要麼就不辦了;可若是要辦,便還得仰賴愉姐姐你。”

忻嬪帶着滿眼的崇敬凝視着愉妃,“總歸這會子後宮裡做主的,是愉姐姐您。便是慶妃、穎妃也留在京裡,可是她們卻都是排位在愉姐姐您之下的。這便由您來安排這些事兒,纔是最妥當的。”

.

八月初八,婉兮在避暑山莊方因爲水患已平,放下了一頭子的心來。卻沒料想,當日皇帝過來,面上便又是帶着不豫之色去。

婉兮忙叫玉蕤將啾啾帶出去,這便上前柔聲道,“再過五天,就是爺的萬壽之慶。可是爺卻依舊憂心水患之後,百姓的安頓之事,故此這才還是不歡喜,是不是?”

皇帝輕嘆了聲兒,攥住了婉兮的手,“嗯哼,虧你還替爺這般開解。不是水患的事兒,劉統勳和兆惠都得力,尹繼善和高晉更是經驗豐富,治水之事他們合力辦得甚好。”

皇帝擡起眸子來望住婉兮,卻是慢了半拍才道,“是宮裡又傳來叫爺不歡喜的事兒。”

婉兮心下便也跟着“咯噔”一聲兒。

“爺……宮裡發生什麼事兒了?”婉兮竭力地想要平靜,可是皇帝卻也還是察覺了婉兮指尖兒變涼,聲音也顫抖起來。

皇帝便輕笑一聲兒,將婉兮抱進懷裡,“噓,別胡思亂想,不是咱們小十五和小七!也不是慶妃、穎妃、婉嬪她們。他們全都好,爺叫魏珠和胡世傑分別盯着呢,絕不準出半點差池,否則爺回京之後拿他們的腦袋!”

如今魏珠是宮裡的宮殿監大總管,胡世傑是圓明園的宮殿監總管,兩邊分別盯着,便不管小十五他們是繼續留在園子裡,還是回到宮裡,都必須萬無一失才行。

婉兮這才鬆一口氣下來,小心將自己的驚慌給拾掇起來,不好意思地道,“瞧奴才,在爺面前兒竟失態若此。”

皇帝也是憐惜,將婉兮肩頭又攬緊了些,“……終究從前便是爺盯着,也還是出過那麼多回的事兒。爺又怎麼能不明白你此時的小心翼翼去?”

婉兮伏在皇帝懷裡,這纔鬆下來半口氣,仰頭去望皇帝,“那叫爺不歡喜的,又是出什麼事兒了?”

皇帝深深嘆息一聲兒,“是魏珠報,壽安宮正殿前檐的遮陽蓆片,失火延燒。”

一聽不是人出了事兒,只是宮苑失火,婉兮終於將心落回了肚子裡。

這世間的什麼,便是宮殿,又如何比得上人命金貴去呢?

只是婉兮卻也不敢掉以輕心,緩緩道,“壽安宮……是爺爲了給皇太后祝壽而改造過。奴才記着去年八月,就在爺萬壽前的兩天,爺都沒顧上給自己賀壽,依舊惦記着怎麼好好兒給皇太后今年的七十大壽賀壽,故此那天下旨,叫在壽安宮添建三層戲樓一座,四面各顯三間;扮戲樓一座計五間;東西轉角房二座,計三十二間;東配殿後值房一座,計三間;配殿兩座,計四間。”

壽安宮的改造,其實從十年前就已經開始了。那會子是給皇太后慶賀六十大壽,將壽安宮修葺一新;且在壽安宮裡臨時搭建三層的演戲臺。到了今年皇太后七十大壽,便更是將那戲臺上臨時的天棚等固定了下來,成爲一座固定使用的大戲臺了。

對於老人家而言,過大壽最要緊的就是歡歡喜喜看大戲。這專門爲皇太后過壽搭建的大戲臺,待得秋獮回去便到了用的時候兒了,誰想就在這會子壽安宮裡還着了火了。

雖說着火的不是大戲臺,也不是宮殿本身,而是正殿前邊搭建的遮陽納涼所用的草蓆涼棚,可是終究這火是發在壽安宮裡,且就是在正殿前邊兒,也足以說明壽安宮內的確存在失火的隱患。

皇帝這便越想越是急,又是氣。

“更可惱的是,護軍明明發現了壽安宮失火,這便上前叫門,想要進宮門去協助撲火。可是壽安宮裡的首領太監,名叫‘九十一’的着實迂腐、遮掩,竟然不準護軍入內,而隔着門說由他們自己來撲滅!”

婉兮垂首想了想,便輕輕繞着皇帝的手指道,“……爺,這一宗倒是問不了那首領太監的罪。爺怎忘了,壽安宮也是內廷,內外有別。護軍不是太監,不準進內廷;壽安宮的內監自然是緊關宮門不讓進呀。“

皇帝一怔,隨即也是沉聲一笑,“可不,爺都給氣糊塗了!雖說這是宮裡的規矩,可是爺瞧着,那班太監就是不想叫護軍發現是他們不小心火燭,或者是吃煙所致!”

婉兮這才含笑點頭,“倒不知那過火之後的情形可要緊?”

皇帝這才鬆了口氣下來,拍着婉兮的手,“幸好並無大礙,只是那葦蓆棚子倒了架罷了。其餘宮苑、戲臺皆無礙。爺已經吩咐德保,叫他來查問那些太監,如敢謊供狡賴,便上刑!”

婉兮含笑點頭,“爺既然已經安排得如此明白,德保大人又一向都是謹慎得力之人,那此事必定能查問明白。爺便別生氣了,好歹馬上就是爺的萬壽,還有中秋節了。”

.

八月十三,皇帝在避暑山莊行萬壽節慶賀禮;原本應在過完萬壽節,或者中秋之後,就將從避暑山莊起鑾赴木蘭,可是這一年的秋雨甚大,從八月十九日開始,熱河等地又落下大雨。

皇帝原定的行程,便再度更改。

直到八月二十六日,皇帝方奉了皇太后聖駕,從避暑山莊起鑾赴木蘭。

八月二十七日,鑾駕駐蹕波羅河屯行宮。

因一路帶着啾啾同行,婉兮便也一路都仔細給啾啾講述沿途的風物、傳說。

到了這“波羅河屯行宮”,啾啾不解,便以爲這行宮是坐落在一條名叫“波羅河”的河水邊兒。

小孩子的直白心腸,自是叫婉兮與和貴人忍俊不已。

“啾啾說錯了,這行宮的名兒不能按着漢字的字面兒來理解。”婉兮拍着啾啾的手,卻是看了和貴人一眼,“這波羅河屯啊,是蒙古話。”

“這一路跟着你皇阿瑪北上行圍,各處都是草原地界,多是蒙古話取的名兒。”

和貴人接住婉兮的目光,雖說稍稍垂了垂首,倒也隨即只釋然一笑,反倒親自捉過啾啾的手來,柔聲道,“你額涅終究是漢姓人,對蒙古話知道得不多。來,和娘娘給你講。”

婉兮歡喜,兩眼滿含讚歎,朝和貴人眨了眨眼。

和貴人面頰有些紅,便扭過身兒去只當沒看見,只耐心與啾啾說話,“不是‘波羅河’,而是‘波羅-河屯’。‘河屯’二字是‘城’的意思,‘波羅-河屯’放在一塊兒,就是‘青色之城’的意思。”

啾啾便拍着手笑了,“原來是這個!”她指着窗外,“果然都是青色!”

便已是八月秋來,只是窗外的草原、山嶺,依舊還有青碧之色。

啾啾敞開窗,深深吸一口外頭的空氣,“都是草的味兒,清新怡人!”

婉兮便笑了,豎起大拇指,“哎喲,我們家啾啾了不得了,都會說‘清新怡人’了!”

和貴人微微撅了撅嘴,“想來必定是舒妃娘娘教的。她家不是出過納蘭容若那樣的大詞人麼,自然最善詩詞。”

婉兮只能含笑握了握和貴人的手,“阿窅……”

和貴人便也點頭,“我都明白。不管怎麼着,我這會子終究還只是個貴人,沒資格撫養皇嗣。況且就算有舒妃代爲照料啾啾,皇上也沒明白說將啾啾交給她撫養去。總歸啾啾還在貴妃娘娘宮裡,那我和她就還可以到貴妃娘娘宮裡來看啾啾。”

婉兮這才含笑點頭,“皇上的心意,照我想來,也是這個理兒。”

和貴人心下這方舒坦多了,擡眸凝視着婉兮,“貴妃娘娘不必因我憂心。便如我方纔都肯給啾啾解說蒙古話一樣兒,這事兒我心下也已經解開了。我始終都明白皇上和貴妃娘娘的心意,我不會自己鑽牛角尖兒,更不會心存芥蒂。”

正說着話兒,玉蕤有些神色緊張地走進來。

婉兮便當着和貴人的面兒問,“怎麼了?難道是壽安宮的失火之事,你阿瑪受牽連?”

終究德保是內務府總管大臣,再者宮內營建之事都正是德保管轄範圍之內。皇上雖說叫德保去審問壽安宮裡那一干太監去,可難免那些太監一時胡說八道,再攀咬到德保治下的內務府工匠們去,賴工匠們留下火種之類的。

玉蕤忙搖頭,“不是我阿瑪,姐放心。是才送來消息,說——郭貴人她,薨逝了。”

“什麼?”婉兮驚了一大跳,拍案起身,“這是怎麼話兒說的?”

郭貴人是蒙古格格,擅長騎射,身子骨兒的根基原本比漢女們要好得多;況且年歲還輕,素常都沒聽說過有什麼病去,怎麼說薨逝就薨逝了呢?

和貴人也面色發白,直盯着玉蕤。

玉蕤深吸口氣道,“外頭叫都說是‘急病’,可是內裡是——墜馬。”

婉兮急忙一把抓住玉蕤,“一邊換衣裳,一邊扼要與我說說。”

.

婉兮帶着玉蕤、和貴人,急忙將身上豔色的衣裳、首飾都換下來,這便三人一起急匆匆奔赴郭貴人的行宮去。

換衣裳和走路的過程中,婉兮也已經將事情瞭解了個大概。

原是因皇帝秋獮,又剛過萬壽節,故此回部、蒙古各部都有貢獻馬匹爲賀禮。這些貢獻給皇帝的馬匹,選神駿者都收入上駟院。

而皇帝今日在抵達波羅河屯行宮之後下旨,明日將行圍。

如婉兮這樣兒的漢姓女,反正也不會騎馬,倒沒怎麼驚動;而其餘出自滿洲、蒙古的內廷主位們,自都躍躍欲試。

不光是內廷主位們,自然還有一併隨駕而來的皇子皇孫的福晉們。

今年剛大婚的八阿哥永璇,又是這些年來頭一回正式雖皇帝秋獮,自然受到矚目。而無論是宗室皇親,還是大臣裡,卻也不乏有人心存惡意,傳起風言風語來,咬準了說永璇必定不敢上馬。

這樣的話也傳入了八阿哥的福晉慶藻的耳中。

便是永璇能強忍下來的懊惱,慶藻卻也不能忍了。

永璇終究腿腳不方便,慶藻這便橫下一條心,非要代夫上馬。

慶藻雖說也是滿洲格格,出自章佳氏,故此上馬是必然的;可是慶藻終究生母是漢女,且自幼在江南長大,故此一身的氣度更像漢女,於這騎射之道,終究還是生疏的。

慶藻外表柔弱,內心卻是剛強。這便趁着今日在行宮裡,偷偷兒帶了位下女子,到外頭練習騎馬。

因內廷主位、皇子皇孫福晉們都跟上駟院要馬匹,上駟院一時排演不開;而偏巧兒上駟院裡剛進了這樣一批進貢的駿馬,這便將這些馬匹也安排進來。

郭貴人是蒙古格格,倒不怕這些馬匹尚且還需時日調校,這便爽朗地拉了一匹馬就上馬馳騁了;而上駟院官員也只知道慶藻同樣是滿洲世家的格格,這便以爲慶藻也同樣擅長馭馬,這便也將這樣一匹新進貢來的馬給了慶藻。

慶藻在行宮外的草原上遛馬,這便遇見了郭貴人。

郭貴人自是馬技嫺熟,這便帶着慶藻撒開了去跑。郭貴人也沒想到慶藻原本不善騎馬,更不懂控制一匹尚且不熟的馬去。結果這兩匹馬並轡跑開,郭貴人那邊技巧嫺熟,自是一馬當先;而慶藻的馬在競賽之下,竟然反倒受了驚去。

彼時情勢緊急,郭貴人發現情形有異,卻已經無法叫慶藻的馬停下來。

郭貴人自知是自己提議賽馬,才叫慶藻涉險,這便來不及思考之下,藉着兩匹馬彼此接近之時,從自己的馬背上縱向了慶藻的馬……

郭貴人是想跳到慶藻的馬上,幫慶藻收服驚馬。可是她終究是女子,又是驚慌之下,距離計算出了差錯……結果郭貴人自己雖緊緊攥住了馬繮,可是卻被那驚馬拖在地下。

而慶藻驚嚇之下,也從馬鞍滾落,摔在了地下。

當週遭護軍發現異常,縱馬執了套馬杆將驚馬套住時,被拖在地下的郭貴人已然……溘然而去。

到了郭貴人的行宮外,隔着牆便已經聽見裡頭哭聲悽慘。

婉兮屏息而立,先叫玉蕤與和貴人進去。她自己轉了個彎兒,先向永璇和慶藻的行宮去。

(跟親們求月票呀~)

第1743章 17、小媳婦當家(6更)第2190章 204、小孩兒的世界(1更)二卷91、棠下(4更)二卷194、口諭(5更)第2082章 96(8更畢)七卷161、歸二卷83、平靜(4更)三卷177、心變(8更)第1431章 80、令妃豐腴了(5更)七卷73、真是團扶不上牆的爛泥(畢)第1468章 117、首次南巡(1更)二卷14、爲臣(9更)二卷397、心眼(2更)第1753章 27、帶你們玩兒去(3更)345、惜福(5更)二卷135、想麼(6更)三卷125、絕別(3更)326、不熄(1更)433、歸趙(5更)145、跪下214、瘦馬(4更)三卷251、小皇孫(2更)現代篇198、一座真正的老房子九卷54、女兒奴396、手串(2更)413、問準(3更)八卷35、能不能再喊我一聲二卷273(70更)43、測試第1618章 267、因爲那個孩子(6更)第1844章 108、可愛(8更)三卷214、福境(6更)十卷35、父子之間(1)二卷172、親近(7更)第1434章 83、誰都比不上(8更)七卷152、來看你第2061章 75、真不知皇上怎麼想的(3更)第1923章 186、缺一喜(1更)第1995章 9、都在身邊兒(7更)七卷63、誰還沒個小麻子坑兒啊~(畢)第1877章 140、求你救我(7更)二卷374、柳暗(7更)第2160章 174、用我幫你燒柱香麼(4更)二卷89、不當(2更)第1791章 65、其樂融融(7更)第2036章 50(3更)第1686章 335(2更)十一卷61、輕握第2264章 278(1更)第2006章 20、換了妻(1更)三卷294、該下狠心了(1更)九卷20、小姑娘,四十歲啦!二卷89、不當(2更)第1555章 204、十分掙扎(4更)二卷346、如親(4更)第1461章 110、大年初二送驚喜(7更)二卷-1、獨寵(6更)二卷314(11更)七卷104、想得美(畢)三卷73、元君(1更)121、解釋第1920章 183(4更)二卷406、夜查(1更)第1291章 三卷379、反正我不承認(8更)現代篇130、攆都攆不走九卷44、下嫁第1800章 64、忍下一口氣(8更)十一卷20、被越過的男人第1806章 70、鈴鐺兒(4更)七卷152、來看你第1655章 304、狐狸吃兔子(4更)三卷162、指甲(7更)二卷343、同葬(1更)二卷247(44更)二卷393、翻船(7更)第1681章 330、跪着(4更)二卷341、怨氣(7更)127、此心三卷202、推新(4更)第1577章 226、別樣的滿足(9更)第2208章 222、小懲(4更)六卷286、(1更)二卷3、受傷(8更)二卷101、取名(6更)三卷65、來人(1更)第2266章 280(3更)十卷5、魂歸故里第1732章 6、固倫與和碩(5更)九卷81、怎麼比得上211、想問(1更)第1451章 100、納蘭不納蘭(8更)35、尋人三卷332、也想不吃醋(6更)六卷335、喜雨(六千字畢)二卷235(32更)第1467章 116、搶人(6更)現代篇175、行宮第1737章 11、忍不住憧憬(10更)二卷182、心知(1更)七卷40、既然有人要鬥,那就來吧(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