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先行發現多砂金

甲山的事情,洪景來自然是不可能親力親爲的,先委了李在朝他們選用銅匠和礦師前去查看。但是想了一圈,不是不相信李在朝,而是不相信那些實際經辦事務的中低級官員,以及廣大的吏役中人。這批人都壞到根子上了,當官做吏就爲了搞錢,完全不考慮後果。

要是發現的銅礦交由官辦,指不定哪天就給這幫人搞死了。洪景來還指望這甲山的銅礦成爲自己輔政期間的明星企業呢,持續爲財政輸血纔是理想狀態,別辦到最後朝廷還要往裡面賠錢,那真就是搞笑了。

現在洪景來有了一個好習慣,凡事不能自己拍腦袋就決定!

做決定之前問問專家,參考一定的有效意見,再去做決定,免得顧頭不顧腚,想到一出是一出。反正自己作爲執政,想要見什麼專家都是一句話的意思,聽了意見做決定,花不了多少時間的。

銅礦的生產經營洪景來不會,但是朝鮮北部有大量的金、銀、銅礦,既有私人承包經營,也有商團管理經營。像是鬆商就經營平安道雲山的金礦,各商團裡肯定有幹這行的人才。

一句話,林尚沃、李禧著以及樸周命都屁顛屁顛的趕了過來。洪景來叫他們,肯定是有事啊,而且三大商團一起叫,事情必定不小。

話攤開一說,鬆商大房樸周命喜上眉梢,他們鬆商在鹹境道和平安道都涉及礦業經營開發。林尚沃也是連連點頭,因爲灣商經營的大項之一,就是通過開發銅礦,然後生產納清方字銅器,不僅在朝鮮國內有銷售,還賣到對面的清國去。

就李禧著有些沉默,他們在南方,除了部分煤礦,就沒啥值得大舉開發的貴重金屬。就算是煤礦也只開河道邊的煤礦,規模一定程度上很受限。這叫他咋和另外兩位競爭嘛,他幾乎是一竅不通,商團內也沒什麼礦業的人才。

但是他不會,不代表他找不到會的!

萊商團別的本事沒有,和日本聯繫的渠道卻最多。日本有啥啊?黃金之國嘛!最不缺的就是金銀礦,有金銀礦就必然有優秀的熟練的礦師以及工匠。

憑他萊商和薩摩島津家、對馬宗家、金澤前田家、萩毛利家的關係,請幾個礦師來那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反正走私都幹了,再偷渡個把人也不是什麼大事了。大不了請幾個師傅來帶徒弟嘛,三五年再把人放回去就是了。

一念至此,李禧著也動了起來,連聲向洪景來詢問甲山銅礦的具體情況。雖然礦還沒探出來,不妨礙洪景來畫大餅啊,咱們洪景來最大的本事可不就是“張口就來”。給三個人一頓胡天海地的瞎吹,就差把甲山銅礦描繪成世間少有,舉國罕聞的大寶藏了。

說的三人連忙答應,一同派遣考察團去甲山進行實地的探訪。要是真尋到了頂級大銅礦,那麼最終的銅礦經營者,肯定是要從眼前的三人中產生。

洪景來當然不會白給他們,將來所產出的銅,會按照一定比例送往仁川,通過仁川這個新興的大港口再輻射整個朝鮮。一開始洪景來在的時候,這個義務交售的比例肯定能得到較好的執行,等到將來洪景來蹬了腿,那就不是洪景來管的了得事情了。

現在洪景來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計劃,官方也就是李在朝那邊組織一個考察團,商團這邊三家也派人去甲山進行考察。洪景來會綜合考量兩者的考察報告,反正亞洲第一銅礦這個事實不會變,洪景來肯定是選雙方考察出來的最大值推估甲山銅礦的儲量。

然後嘛就是很俗套的辦法了,不搞什麼拍賣,統共就三家大商團有力承辦這樣的大型工礦企業。咱們直接走招標,三家各自給一個報價。

這個報價包含爲了獲得開採權所需要支付的頭期現金,以及往後每年分期需要交給朝廷的數額。其次是每年產量的多少交到漢陽和仁川的鑄幣所(寶泉局等機構),銅現在就是錢,有了大規模廉價開採生產的銅,洪景來怎麼着一年也要擴充個幾十萬的財政吧。

八道地方,許多鄉野到現在還在以物易物進行交易,漢陽百官的俸祿也大多使用米、豆、布等實物發放。這對在漢陽爲官的許多官員而言,都十分的不便。

整個朝鮮的市場需要大量的銅錢填充進來,短時間內,整個市場是無法被銅錢給填滿的,至於飽和到銅錢跌價,那更是不可能。每年鑄造個幾十萬貫的銅錢,頂多也就是正好夠市場使用罷了,指不定發發工資啥的就用個七零八落。

反正現在到了李禧著、林尚沃和樸周命三位出力的時候,想要掙錢,想要跟上洪景來的腳步,現在就不能鬆懈。出了洪景來的門,別看平時林尚沃和李禧著嘻嘻哈哈的好哥們,一轉身就往各自在漢陽的商店跑,動用商團內的消息渠道,找尋優秀的礦師。

至於樸周命,更是直接飛馬就出了漢陽,回鬆都開京,鬆商的大本營。鬆商除開種人參的好手之外,其他人才也是不少,沒兩天就組織了考察團,也不等灣商和萊商,立刻就出發甲山。這時候快人一步,將來就是快人十步。

到了甲山地頭,鬆商的人員先去查看了舊有的銅礦礦脈,發現確實和衆人所說的一樣,大部分都已經枯竭,開採量日益減少。產出的那點銅,也就夠竈戶們保個本,根本應付不了官府以及地方的折騰。

到是旁邊坑谷內的砂金真是厲害,當地人小打小鬧的在溪谷河溝裡淘取砂金,而鬆商的專業探礦師稍微瞧了半天,上下觀察一番之後,立刻驚喜萬分的通報樸周命。

銅礦暫時沒找到,金礦卻可以明確就在溪谷的左近,按照臨時採集的礦石和甲山本地人的描述,這個新發現的金礦,不出意外的話,每天都能出產黃金十兩以上!

23.勤王保駕投新君11.偶見漢方中成藥8.怎苦我一郡百姓21.日本國王立嗣君(爲柳初九加更)41.兵臨昌慶弘化門11.不做清官做循吏37.德川家齊頗不快51.抽絲剝繭細甄別30.林尚沃攜款來投16.李禧著揚帆漢水22.僱得韃兵做好戲28.前路艱難孤身行15.京商團血中瓦解23.東西兩廂難聯絡37.宮門外羣龍無首8.錢囊空空赴義州22.趙萬永察訪江原26.清核書院牽連大13.豆板倭銀新出爐20.君父神宗顯皇帝29.南川店廢墟一片10.口蘑一斤同白銀19.也有人情留燕京17.暗忖已身患風寒33.彼之破爛 我之國寶30.廢墟中別有隱情25.四方同慶祝大婚9.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3.院中一番口舌爭18.攻摧驛站釋官奴28.命做夷船三十條25.閔屯村說金楓皋13.樟腦一丸覷變化56.寸步難行真無力30.王大妃撤簾歸政30.前景愈發顯光明4.感慨家中有好手28.大監可識蒸汽機11.不做清官做循吏23.世上從無萬全法38.一字避諱生煩惱6.朝中有人好定案18.三足鼎立最安穩36.不意峰迴又路轉21.李尚憲剋期會師4.不過區區衰草爾14.訓練營進退搖擺29.兵進畿輔壓漢陽1.五峰鐵山初始興7.竟使李作說客5.李球承襲南延君14.卻把桔梗做山參50.趙大府明斷堂審25.閔屯村說金楓皋17.韓丞教我取任賄29.定獎敘功正當時14.滿城官吏氣洶洶4.何必定要服六孫26.原來也無大代差22.昌慶宮外進士科8.衆口一致請延後4.年輕人還需努力38.孤身闖入漢陽府21.外軍入城止兵戈15.聚田莊謀改田制22.僱得韃兵做好戲2.鐵山有人伸手來30.宣惠廳常平僉正5.當年揀擇有情由3.行前放牌要驗看8.朱珪常明齊下力29.定獎敘功正當時17.永平地龍大翻身18.坐觀鬥米三百錢30.借清使整頓市容27.百十條只爲練手34.露西亞試圖南下30.萬古逆賊洪景來23.竟有神仙來助我38.孤身闖入漢陽府1.爭相投效門下犬14.爲官清廉金常明13.左右風向忽不定32.榮寶齋內談盜寶46.語激村上島之丞31.怎爲周氏定罪名2.滿院飄香一百兩16.李禧著揚帆漢水12.平靜下暗流激涌3.寧從山賊不爲奴28.協濟上官得美評8.漢陽血淚發家史10.訓練營至大同江5.當年揀擇有情由40.趙萬永力排衆議36.間宮倫宗結善緣1.籌謀甲山尋銅精11.軍心正是可用時32.小洪未加知制教20.花住教我如何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