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

早朝上發生的事情很快傳進了後宮,慄姬慌了神。連忙動身,找皇帝求情。

可在宮門外被擋了駕,使她心裡哇涼哇涼的。這是多年來第一次享受此種待遇,自然不太好受。

在皇帝這裡吃了閉門羹,心裡很不爽,但事情還得辦。她雖然不是聰明人,可並不傻,很清楚自己現在的處境很危險。現在能幫她渡過危局的人似乎只有一個——皇太后。

慄姬想都沒想,提腿就往長樂宮跑,可令她沒想到的是,在宮門口得到了相似的回覆。

皇帝不見她,太后也不見她。徹底傻臉了。

在萬般無奈之時,她又一次想到了竇嬰。一直以來,她不怎麼喜歡竇嬰,可自己不爭氣,偏要捅一些窟窿求人家幫忙。

的確,現在能替她說話的好像也只有這個人了。

竇嬰並不難找,因爲他正在太子府等她呢。

應該說,竇嬰現在不比慄姬輕鬆,他急切想弄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會面後,慄姬嘴就問:“皇帝要幹什麼?”

竇嬰沒有回答她。嚴格意義上說這個問題根本就沒辦法回答,皇帝想幹什麼他怎麼會知道?他如果知道的話,就不進宮來找你了。

竇嬰咬了一下嘴皮反問:“是你讓大行上奏的?”

慄姬瞪着兩眼回答:“我沒有,這些天我根本沒見過他。”

“那他爲什麼會突然上奏?”

“我怎麼知道?不是說劉嫖指使的?”

竇嬰壓低聲音回了一句:“問題就在這。”

慄姬有些竭嘶底裡。哭道:“但也不能因這道奏疏就抓人啊?”

竇嬰沉默了一陣,“沒什麼不能的。”頓了一些問道,“最近宮裡發生過什麼事?”

慄姬哭了一會。把前些天自己和皇帝的那番對話講了出來。

竇嬰聽完,微閉雙眼,倒吸一口涼氣,埋怨道:“你怎麼能如此回話?”

慄姬蠻不講理地吼:“縱然是我說錯了話,可關大行什麼事?”

竇嬰冷冷地看了她一眼,似是自言自語地說道:“關係大了去了。”然後躬了躬身,準備走路。

慄姬一愣。話沒說完就要走,太不禮貌了吧?但她現在是沒脾氣可發的。近似哀求道:“請太傅救救大行。”

竇嬰壓低聲音,“你我此時都不適合求情。千萬記住,以保太子爲重。”說完轉身而去。

慄姬望着竇嬰的背影,茫然地頹坐了下來。她做夢都沒想到。自己在皇帝面前的一句牢騷話,竟然闖了這麼大的禍。直到此時,她才真正明白竇嬰幾年前曾講的——任何人都可以得罪,唯獨劉嫖不能得罪。如果再給她一次機會,肯定會欣然同意那門親事。然而現在,一切都於事無補。

事實上,就在慄姬失魂落魄地四處求人時,劉嫖正待在長樂宮陪竇漪房嘮嗑。

在老孃面前,劉嫖說的很直白:血口噴人!我瞎了眼?會推薦慄姬當皇后?

竇漪房相信了。她不可能不相信。因爲這句話很符合劉嫖幾年來的一貫表現。

如果劉嫖只用這句收尾,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只是表明自己的立場而已。但她絕非那種輕易罷手的人。因爲還有更厲害的一句話留在後邊呢。收尾的話是這樣講的:慄姬頗似呂雉,怎可爲後?

完了,一切都完了。

前些天,劉啓已把慄姬和呂雉聯繫到了一起。現在,在劉嫖的幫忙下,竇漪房也有了這一番認識。漢王朝當前最有權威、最有實力的兩個人達成了共識後。慄姬的結局就此註定。

劉嫖剛離開長樂宮,竇嬰就來了。

因爲竇嬰心裡很清楚。需要做一些準備工作。爲了把事情做得更穩妥一些,沒敢直接找皇帝,而慌慌忙忙地跑來了長樂宮。他認爲太后這邊似乎更好說話。

事實上,竇漪房也明白自己的這個好侄子幹什麼來了,但硬是不挑明,有一搭沒一搭地和他閒聊。

竇嬰雖然心急如焚,可沒弄明白太后的心思前,也沒敢明講來意,更沒敢提早朝發生的事。

要說這也沒多大關係,只要能開口講話就會有機會。聊着聊着,竇嬰似是無意地把話頭繞到了太子身上,把劉榮大肆誇獎一番後,得了個結論:太子仁孝。

竇漪房沒有接他的話茬,毫無表情的坐着。

空氣開始凝固……

最終,竇漪房還是開口了,“惠帝(劉盈)也仁孝!”

竇嬰緊張了起來。他是個極聰明的人,當然也清楚這句話的話外之意。如果劉榮和惠帝劉盈相似的話,那慄姬和誰相似就不言而喻了。

竇嬰張了張嘴想做些反駁,但嗓子一陣乾啞……

離開長樂宮時,竇嬰的心情極差,開始暗自埋怨:敗家老孃們,多年來正事沒幹一件,不但把自己弄成了殘廢,還讓太子岌岌可危……

可埋怨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因此竇嬰頭也不回,直奔未央宮而去。

太后的態度已很明顯,想讓她幫忙說話已不太可能。也只好撩胳膊自己上陣,找皇帝理論。雖然他知道這麼做效果不會太好,但現在也只就這麼一條路可走了,死馬就當活馬醫吧。

一路上,竇嬰沒敢閒着,挖空心思地想措辭,如何拐彎抹角說話,如何據理力爭,都想的明明白白。既不惹怒皇帝,還要把事情辦成,的確是需要動一番腦筋的。

然而劉啓做的更絕,根本就沒給他亮本事的機會。因爲竇嬰屁顛屁顛跑來後,直接被擋了駕,硬是沒能混進去。在宮門外晃盪半天后,悵然地轉過了身。

要有大事發生了。

幾天後。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漢景帝突然連下幾道詔令:

第一道:罷免丞相陶青。當然,劉啓雖然把事情做的很絕,但話說的卻很委婉:年老體衰,歸家養老。

第二道:罷免御史大夫介。就有限的史料記載,關於這位御史大夫的痕跡就這麼個“介”字。從晁錯死後至今,任職三年,毫無建樹,連全名都沒能留下來,實爲可憐。

朝廷大員中,三公爲尊。劉啓可好,一口氣罷免了兩個,着實讓人側目。

現在幾家歡樂幾家愁。可劉啓不管他們的感受,又開始搗鼓了。要說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趕走了老人,自然要提拔一些新人,不然的話,朝廷裡那麼多話誰來幹?

第三道詔令緊接着下發了——改周亞夫爲丞相,免除太尉一職。這一招我不想解釋,因爲這種事情在周亞夫的老爹(周勃)身上也發生過。

不過提醒大家的是,太尉一職再次空懸。記得從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54年,這23年裡太尉的職責一直由皇帝監管着。七國之亂時,周亞夫臨危受命被封太尉,至今也不滿4年。而現在,又一次回到老路上去了。

多年來的“三公”,一轉眼就只剩下了一個人,令人匪夷所思。可這難不住劉啓,很快他就點到了一個人的名字:桃侯劉舍,拜御史大夫。

這位新任御史大夫雖然也姓“劉”,事實上他和劉啓並沒多大關係。相反,這個人卻是項羽的近親。也許有人還記得,當年項羽死後,其叔父項伯投靠了劉邦,被賜姓爲“劉”。這位劉舍同志就是他的後代。雖然劉舍同志職位很高,但也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其主要特色是聽話:謹小慎微,從不多言。

就在大家戰戰兢兢、忙着自保之時,又一道詔令下發:廢黜太子劉榮,改封臨江王。

自古以來,廢除太子是朝廷裡了不得的大事,牽一髮而動全身。總結幾千年來的經驗教訓,哪位仁兄若在這方面做文章,通常情況下名聲不會太好。當年劉邦動了十來年心思,開了無數次會,商量來商量去,硬是沒敢動手。可不成想,劉啓卻是這方面的高手,把大家搞的眼花繚亂、惴惴不安之時,突然出手,令人猝不及防。

然而,這道詔令還是引來了一些人的反對。

竇嬰無疑是表現最強烈的一位。他三番五次進宮和皇帝理論,可劉啓吃了秤砣鐵了心,根本不理他的那一套。竇嬰上躥下跳忙活了一陣後,毫無所獲。一生氣,託病辭官,隱居了起來。

接着,劉啓又卯足勁做了一番人事調整,把慄家人徹底清理出了朝堂。值得一提的是,前邊提到的那位大行令同志也做了個“合適”的安排:斬立決!

由此可見,智商不夠千萬別去朝廷裡混,要是一不小心入錯了行,端了這碗飯,最好別多說話。若不然,死都不知道因爲什麼。這位大行令同志就是前車之鑑。

至此,慄姬徹底傻臉了。應該說,她爲自己的無知和腦殘,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在歷史上,劉恆、劉啓這對父子的名聲一直都很好,給人的感覺是一對老實的不能再老實的大好人,很容易聯想到拉平板車的大叔。事實上,這兩個人和“老實”不沾邊,手腕都不是一般的強。要說這也是合情合理的,能把那麼多能人、猛人籠絡在身邊,讓他麼規規矩矩幹活,還搞出一個“文景之治”的名聲出來,水平之高,登峰造極。若不是其後又有一位更加生猛的皇帝橫空出世,相信在漢朝歷史上,劉恆、劉啓這兩個名字,將會被擡的很高、很高。()

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章 起點——(四)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章 起點——(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