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

第二天一早,劉啓按慣例在未央宮宣室組織開會,專業術語——早朝。

提到這兩個字,我簡單穿插一句閒話。早朝,這個規矩實際上是漢朝時才發明的。“未央宮”三字就是這個規矩的起點。蕭何當初修宮殿時,借用詩經裡的名句“夜如何其,夜未央”,意思是約束皇帝和朝臣們凌晨議事,是中國封建時代早朝制度的開始。從此以後,歷代的帝王們基本上還比較守規矩,早早地從牀上爬起來,組織大家開會。當然,每隔幾十年會冒出個別懶人,就不太守規矩。其中最出名的要數明朝的朱翊均同志(萬曆皇帝),他是皇帝中的奇葩,三十三年不上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懶人中的極品。

劉啓是比較守規矩的。由於前段時間身體狀況欠佳,因此請了個病假,跑到甘泉宮修養了一陣。現在病癒康復,又一次煥發生機,連忙趕回來上班,早早起牀組織大家開會。

劉啓今天難得的愜意,笑呵呵地和大家打了個招呼。

會議開始了。

劉啓的屁股還沒坐穩,大行令同志就迫不及待地擠過人羣站了出來。

他的確有些等不急了。自從劉嫖向他透露一些“內幕”消息後,慄老兄就極其亢奮,生怕別人搶了自己的生意。

實際上,在他站出來的那一刻,劉啓的老臉已拉的老長。最近幾天劉啓只要看到慄家老小就滿心煩氣。當然。這拜慄姬所賜。

可大行令由於太過亢奮,沒留意皇帝的面部表情,因此張嘴就開始發揮了。要說他也不是蓋的。引經據典、旁徵博引,爲劉啓詳盡闡述了“老婆”的重要性,最終得出一個結論:立皇后。

劉啓正在這件事上猶豫,也正對慄家人反感,而偏偏是慄家人第一個站出來挑這個話頭。慄老兄此番表現,通俗點說就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劉啓的臉愈發陰沉,強壓着怒火。冷冷地問道:哪大行認爲誰可爲皇后?

亢奮的大行令滿心激動,不假思索地說出了自己的答案:母以子貴。子以母貴,慄姬是太子的母親,自然……

還沒等他說完,劉啓一巴掌就拍到了御案上。並且還配了音:放肆,這是你應該說的話?(是而所宜言邪!)

按劉嫖的說法,這次上奏是一件很輕鬆、很愜意的事情,是配合皇帝唱雙簧,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然後得到高度讚揚,說不定還能順便得些實惠。可沒想到皇帝卻有如此反應。完全出乎慄老兄所料。這讓他的腦子有些短路,愣在當場,張着嘴半天沒回過神。

按理說。在朝廷裡混了這麼多年,此情此境很清楚自己被人陰了。因此,絕不該再按劉嫖安排的套路出牌。可這位老兄明顯沒這個覺悟,不經大腦就說道:館陶公主讓我說的。

如此一來,劉啓徹底火大。他的確是該“火”一把。這麼多年來,劉嫖和慄姬是什麼關係。世人皆知,就算所有人同意慄姬當皇后。唯獨劉嫖不會。大行同志雖然說的是一句老實話,可劉啓聽來卻變了味,他的第一反應是慄家人在栽贓,是在潑劉嫖洗腳水。

劉啓當即就用行動證明自己很生氣:中尉在哪?

中尉衛綰連忙站了出來。

關於這位衛綰同志,在隨後的故事情節中還將介紹到,在此就不再多加染筆。大家只需要知道,他是儒家學派的忠實追隨者,是一位謹小慎微卻頗有手腕的人,很會處理各方關係,和皇帝關係也很鐵(包括景帝、武帝)。更重要的是,終有一天,將在他身上再此引發“儒”“道”兩家的爭鋒。然而他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因爲他所用的治國理念是儒家,可自己的處世方式卻完全是道家的那一套,並且還時不時會用一些法家的霸術,誇張的是在漢景帝劉啓臨終前,衛綰同志頗有心得地把很多政敵一股腦地扔進了牢房……總而言之,這是一位高人。

實際上,衛綰現在也是一頭霧水。雖然慄老兄有些“舉賢不避親”的意思,但沒道理皇帝會爲此而較真,會龍顏大怒。

可皇帝點了名,自然需要出來配合一下。緊張的大腦還沒想好措辭,就聽劉啓開始安排了任務。

劉啓扯着嗓子吼道:把他拿下!

衛綰暗鬆一口氣,只要不提問題,一切都好辦。隨即大手一揮,就衝進來兩個侍衛,上去就把大行令給按在了地上。

直到此時,大行令還沒鬧明白這是什麼情況,雖然身子沒法動,但嘴閒着,因此喊了一嗓子:劉嫖忽悠我!

不喊還好,這一嗓子吼出來後,劉啓徹底惱了,不耐煩地甩着手:趕緊拉出去!

幾個大臣剛準備站出來說情,還沒等張嘴,就聽劉啓開了口:敢求情者,同罪!

大家蒙圈了。至於是個什麼“罪”,大家都沒想明白。但有一件事,大家卻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慄姬不可能當皇后。

大殿裡又恢復了平靜,可與會人員的心中卻五味雜陳,個個惴惴不安,暗思皇帝會不會在自己身上發飆。

一旁的竇嬰在短暫的迷茫後,暗自緊張了起來。他並非爲自己緊張,而是爲太子。因爲皇帝此舉明顯是個信號,是個對太子很危險的信號。但他依然沒敢站出來,因爲他還沒弄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在緊張壓抑的氛圍中討論了幾個議程後,草草地結束了這次會議。

大家都暗自鬆了一口氣,拍拍屁股準備回家,而衛綰卻留了下來。

要說他不留不行。因爲皇帝在大殿上只說把大行令拉出去。至於拉去哪,也沒做明確指示,是讓他回家吃自助餐,還是請他去中尉牢房裡吃免費餐,就更難把握了。

對於這麼個難題,衛綰自然需要有個準確答覆。因此,他硬着頭皮找皇帝示下。

劉啓扭過頭,冷冷地留下兩個字:查辦!然後甩袖而去。

衛綰依然一頭霧水,因爲根本不知道皇帝令他“查辦”什麼。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請大行令吃牢飯。這已經足夠了。“查”嘛!只要是個人,只要在朝廷上混那麼一兩年,都不太經得住查,這難不住衛綰。()

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戲弄佞幸(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章 起點——(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