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

稽粥和中行說醞釀了十年才搞的這次出國旅遊終於結束了。此次活動的結束,宣告消滅漢朝的計劃徹底破產。

稽粥雖然名字起的不怎麼樣,但這個人卻頗有理想。這十年來,爲了自己的理想可謂煞費苦心,也做了不少工作。

對漢朝一直採取高壓政策,頻繁騷擾、侵奪,使漢朝疲於奔命,處處設防、處處捱打,僅雲中、遼東二郡每年被殺掠人口萬人以上。頻繁的軍事行動,讓劉恆極近抓狂,趕又趕不走,追也追不上,被迫對匈奴實行“歲貢”。可縱然如此,依然阻止不了稽粥南下的腳步。

折騰漢朝的同時,稽粥也沒忘記招呼另外一個老對手——月氏。曾騰出手來,擊敗月氏十幾萬大軍,斬殺月氏王,威震西域。並把月氏王的腦袋製成酒具,擺在案上,享受自己的勝利果實。

這種“拖垮一個、消滅一個”的戰術是非常高明的。他在位的十幾年,匈奴軍事實力空前強大。

而隨着實力的增強,他自己也日益膨脹,迷失了自我,認爲是時候和漢朝一決雌雄了。最終,他按捺不住寂寞,親率大軍,揮師南下。實踐證明,拿對付月氏人的辦法對付漢朝是萬萬不行的。漢軍跑路速度雖然不快,但抗擊打能力還是有的。

當漢朝大軍圍追堵截把他趕回老家後,稽粥怒不可遏,對着中行說發了一通脾氣,慢慢地做回了自己的虎皮椅上。

應該說,此時的稽粥心情很不爽,畢竟南下旅遊的收尾工作沒有做好還差點被人包了餃子,餘悸未消。

而此時的劉恆卻是另外一種心境。稽粥這次突然南下,讓劉恆亮了一下自己的實力,讓你知道老子也不是好欺負的。小子,我沒能力去你家揍你,但要敢來,當心要你的小命。

更爲關鍵的是,經此一戰,讓劉恆發掘了一些人才。

前邊提到過,漢朝此次四路大軍的主帥基本上都是劉邦留下來的老人。這些人雖然都很有本事,很能打,可年齡不饒人,牙都快掉光了還的抖擻精神和匈奴人幹架,的確不是長久之事。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是漢軍面臨的極其嚴重的問題。說劉恆在軍事上“啃老”,應該不算過分。

這一戰,讓一些年輕人亮了亮相。這些人將從老一代漢軍臺柱子的手中接過接力棒,成爲新生代漢軍的標誌。

這些年輕人中,程不識是一個,李廣是又一個。當然,冒頭的人還有很多,只不過這兩個人表現的過於顯眼罷了。還有那個叫周亞夫的表現的也不錯,但爲不打亂故事情節,還是把他留到以後介紹吧。

程不識和李廣表現的雖然都很顯眼,不過兩個人的風格卻大相徑庭。

在漢朝,此二人是齊名的,兩個人的晉升軌跡也很相似,一個做過河北太守,一個做過山西太守;一個做過未央衛尉,一個做過長樂衛尉。但這二人在戰場上卻是兩種表現。

程不識治軍嚴謹,其部隊都經過嚴格的紀律訓練,有職責明確的層級指揮系統。部隊出戰時,總是處在人不解甲、馬不卸鞍的戒備狀態。其軍隊以步兵爲主,行軍很慢,但很堅實。凡是他率軍作戰,前面一定有斥候,左右一定有掩護,一隊一隊互相呼應,互相照管,安營紮寨很有章法。並且一輩子從來沒打過敗仗,當然也從來沒大勝過。

而李廣卻完全相反,部隊以恩義相結,不重紀律,平日裡可以勾肩搭背,稱兄道弟,可到戰場如同猛虎下山。部隊以騎兵爲主,善於進攻,行動迅猛、不拘一格,以機動性代替常規佈陣方式。他的戰法,與匈奴人對砍時,收效頗豐,經常大勝,即使兵力很少,也能以少制衆,反敗爲勝。

當然,收入和風險是成正比的,李廣的這種方式,雖然大勝的機會多,大敗的機會也不少,被打成光桿司令甚至被逮的經歷也有發生。李廣打仗,就好比在賭場賭錢,不是大贏,就是大輸。

“李廣難封”,其原由和此不無關係。

這個典故讓李廣對後世的影響很深,也使得他的名聲很響。而在漢朝,程不識的位置卻排在他之前。原因其實很簡單,程不識雖然沒有大勝過,但從來沒敗過。無論處於什麼危局,都能頂着壓力把隊伍從人家的包圍圈中帶出來。而李廣就沒這麼保險了。

然而這兩個人在兵士心目中的位置剛好掉個個。由於程不識治軍嚴,而李廣治軍鬆;程不識維持不敗,而李廣時有大勝,因此,“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

這實際上兩種領導風格的探討,至於哪種方式會更好些,就見仁見智了。

個人認爲,真要打仗,如果自身實力不強的話,寧可學程不識也不能學李廣。

有人曾這樣總結過:效程不識不得,猶爲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李廣不得,陷爲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但不管怎麼說,兩個人都算是出名了,並且也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同時被提拔爲中郎將。

漢匈這一*戰結束了。通常情況,下邊的套路很簡單——談判,打仗絕不會是閒的沒事幹找樂子,搗鼓幾十萬人打羣架,要不圍繞着經濟或政治利益說點事,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那就談吧。

劉恆認爲這一仗自己打的不錯,因此多少有點不把稽粥放在眼裡的想法,派了個使者過去,圍繞一個命題加以闡述:繼續和親,取消“歲貢”。

這麼一來稽粥很不滿意。打仗前漢朝年年來送禮,自己衝動一把後,劉恆竟然不願意串親戚了。因此他很生氣,既然不願意串親戚,那就連“和親”都不用再提了。

稽粥一生氣就想起了自己的老辦法——騷擾。

匈奴的游擊戰術讓漢朝煩不勝煩,最終雙方各退一步:繼續“歲貢”,但金額要縮減一些。採取菜市場買白菜的方式,經過反覆的砍價還價,漢匈雙方終於又一次坐回了談判桌上——繼續“和親”。

達成這個共識後,劉恆又在宗室裡找個遠親,扣上“公主”的名號,送去了匈奴。

稽粥這一次也沒再較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認了這門親戚。

雙方几十萬人打了一場惡仗,就這一丁點收穫。真是一次毫無意義的折騰。

至此,稽粥消停了。

四年後,公元前162年,劉恆依然餘怒未消,派人給稽粥送了一封信。信得內容很長,其中有這麼一句話:別讓那些品質敗壞、奸邪無行的小人,爲貪圖私利,而挑撥兩主不睦。

看到這句話時,稽粥咧嘴壞笑了起來,卻把中行說的臉給氣綠了。

雖然中行說很不忿,但稽粥現在已沒心情去和劉恆鬥法了,因爲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已經開始考慮退休問題了。

又是兩年後,公元前160年,稽粥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終點。當他閉上眼睛後,又一個能折騰的傢伙蹦了出來。

不過應該承認,在稽粥最後的四年裡,漢匈之間還是比較平靜的。。.。

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戲弄佞幸(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3章 亂世紛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