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

張蒼隨後的經歷,充分告訴後人:他的混功了得。

趙地平定後,劉邦把張耳封爲趙王。鑑於張蒼幾年來的出色表現,也給他安排了個職務——趙國丞相。

隨後,張耳病死,開始輔佐張敖,並且和張敖的關係挺好。

再隨後,劉恆被封爲代王,朝廷一道詔令,調張蒼爲代國丞相,去給劉恆打工。在這段時間裡,他和劉恆開誠佈公地交換了思想,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爲他以後成功上位做了鋪墊。

在代國,張蒼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一項特長——搞經營,在他的辛勤努力下,鳥不拉屎的代地也被搞的有模有樣。這項本事得到了朝廷的賞識,經蕭何推薦,張蒼被調進朝廷,安排了新工作——“計相”,成了丞相助手,總管貢賦和財政。

但他在這個崗位上只幹了四年。時間雖然不長,但成績斐然。提出和制訂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度量衡理論;把算學研究成果直接用於國計民生;增訂校正了《九章算術》;並且還偷機摸空畫了幅西漢地圖。

他還有一項特長在這段時間裡也得到了展現——曆法。在他的建議下,漢朝繼續採用《顓頊歷》,特色是“以十月爲歲首”,這我在前邊介紹過。更爲重要的“功績”是直接無視短命的秦朝,建議劉邦把漢朝定性爲“水德”。

這哪是個丞相,明顯是個技術攻堅型人才。也正因爲他甘於寂寞,埋頭科研,纔在一次次政治鬥爭中順利避險。

後來,黥布造反,劉邦親自提兵跑去,三下五除二把他打的滿地找牙。滅掉黥布後,劉邦把還穿開襠褲的劉長封爲淮南王(劉長是年僅三歲)。

此時的劉長斷沒斷奶都不一定,更別說指望他治理淮南了。沒辦法,需要往淮南派一個有能力還靠得住的丞相,這個“重擔”順理成章地落到了沒參和朝廷是是非非的張蒼身上。

他的確是個不二人選。輔佐過三個諸侯王,當了四年計相,成績斐然,還同大家的關係都不錯,更重要的是呂雉也比較認可(前邊提到過,劉長是呂雉的養子)。

張蒼的混功不是一般的強。

再後來,呂雉當國。由於劉長和呂家關係不一般,所以劉長比較舒心。張蒼也沾了不少光,小日子過的也挺不錯。

但在這期間還是發生了一件事。

這件事我在前邊提到過,呂雉先後弄死三個趙王后(劉如意、劉友、劉恢),決定讓劉恆搬家,來幹新一任“趙王”。在當時,這個崗位完全是個燙手的山芋,因此劉恆被嚇的四處求援。

劉恆首先想到的求助對象就是身在淮南的張蒼。這一次,張蒼及時地伸出了援助之手。

劉恆之所以找張蒼,是因爲張蒼爲他打過工,關係處的好。

張蒼之所以敢站出來幫忙,是因爲他這個人很複雜,準確點說是關係圈很複雜。他幾乎與同時代所有牛人的關係都不錯,和呂家關係好,和羣臣的關係也不賴,蕭何、張良、陳平、王陵、曹參、周昌……都在他的朋友名單上。

因此,他暗地給陳平送去了一段話,核心內容只有兩個字:救命。

隨即,陳平舉薦呂祿去幹“趙王”,讓又一個呂家人成功上位,劉恆也相應逃過一劫。

這次經歷,無論對張蒼還是陳平都很有用。劉恆繼位後,三番五次折騰周勃,而沒怎麼爲難陳平,不是毫無道理的。這個世界上,絕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很多事情都是有因果關係的。

劉恆繼位後,把張蒼調到了中央,並替他找了份新工作——御史大夫。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丞相灌嬰病死,作爲候補隊員的張蒼適時進位,成了新一任丞相。

從綁在刑場上的囚犯到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張蒼實現他人生的華麗轉身。

應該說,他已在相似崗位上鍛鍊多年,實踐經驗極其豐富,加上個人混功了得,因此,這份新工作對他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事實情況也的確如此,劉恆多年來對張蒼信任有加,也沒找過他什麼麻煩。這讓張蒼比較愜意。

然而,這份愜意最終還是被人破壞了。破壞行爲就集中在“水德”和“土德”的定性問題上。

這明顯是在和他張蒼過不去,這個時候他要再不表示一下不滿就說不過去了。

事實上,第一個站出來和張蒼唱反調的並不是前邊提到的那個公孫臣,而是和張蒼關係極爲密切的一個人——賈誼。

當初賈誼剛被提拔爲中大夫,周勃、灌嬰都還在朝,張蒼剛被調到京城,還沒幹上御史大夫一職。

剛剛出人頭地的賈誼,幹活比較賣力,說話也毫無顧忌,一次朝會,突然站出來向皇帝進言:漢朝應改變曆法,遵用五行,推行土德,變更秦制,崇尚黃色。

隨着賈誼抑揚頓挫的發言,張蒼的老臉早被氣綠了。他真沒想到,自己的好學生一聲招呼沒打,直接站出來和自己唱反調。反天了你!

賈誼說白了只是個文人,並不適合搞政治。他根本沒想過這句話會得罪什麼人,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影響。

賈誼剛閉上嘴,張蒼甩開大袖站了出來,冷冷地掃了自己的學生一眼後,清了清嗓子,氣沉丹田,博古論今地把賈誼駁斥了一番。

若是旁人,賈誼定會針鋒相對,而今天,他卻閉上了嘴。並不是這個人的職位有多高,而他的身份很特殊——恩師。從古至今,有幾個人是絕不能在當庭廣衆之下直接叫板的,一是父母,還有一個就是恩師。如果你膽敢擰着脖子硬抗,立馬就能送給你“逆子”或“劣徒”的稱號。一旦有了這個稱號,就別指望在政府部門混了。

賈誼發言前,並沒想到這一層,可直到張蒼冷眼臨身,他才猛然覺醒。

這一次口水仗,賈誼以完敗告終。

但令賈誼沒想到的是,這次經歷,讓他在羣臣中聲望直線下降。幾天後賈誼說出的另外一句話,直接使他跌倒人生的低谷。那句話就是我前邊提到的“諸侯就國”。

賈誼說完那四個字後,招來羣臣輪番攻擊,而最有機會幫他說話的恩師卻閉上了嘴。

最終,賈誼失魂落魄地離開了長安。。.。

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章 起點——(四)第12章 覆滅—第六節 陳平的動作(六)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