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

陳平終於該露頭了。

已有很久沒關注這個人,要說我也挺無奈,因爲這個人這麼多年來的確比較安生,沒幹什麼惹人眼球的事情。十幾年來,呂雉搞的昏天地暗、血雨腥風,可陳老兄一直耐着性子不說話。

迫於無奈,我也只要讓他坐了十幾年冷板凳。現在他也涼快的差不多了,該上臺亮相了。

我在前邊多少提到過的,陳平這麼多年來的日子並不好過。按理說,像他這種善於迎合拍馬的老滑頭,一般人是奈何不了他的,比如前邊講過的牛人周昌,被氣的半死也無可奈何。

然而,陳平現在的對手可遠非周昌所能比,因爲對手的名字叫呂嬃。

也許有人會有疑問,陳平這個老滑頭何以會得罪呂雉的親妹妹?要說這也不是陳平不長眼,關鍵是他身不由己。

之所以得罪呂嬃,癥結還在樊噲身上。

劉邦臨死前,讓陳平去砍樊噲的腦袋。在前邊的章節中提到過這件事,雖然陳平沒有真心去砍,但畢竟陰了樊噲一把,把他扔進囚車,搞了一次觀光旅遊。從此,樊噲和陳平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在“國喪”那一節中提到過,當時陳平先行進京,在劉邦的靈前,也在呂雉的面前,進行了一次出色的表演,得到了呂雉的充分認可,最終任命他爲郎中令輔佐劉盈。

郎中令是皇帝的近侍,留在宮中的機會也就多一些,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這個職務,爲他的成功保命,打下了基礎。

樊噲的專用觀光車進京後,呂雉把他放了出來。跳下囚車,樊噲就扯着嗓子,把陳平祖宗十八代問候了個遍。

雙方的爭鬥也由此開始。

幾天後,呂嬃進宮,在呂雉面前哭訴了一陣,最後說了一句話,“陳平陰狠,幾乎讓我守寡。”

呂雉微微一笑,“若非陳平,你業已守寡。”

呂嬃一抹淚,接着說道:“先有詔令,使陳平戍守滎陽,然其抗命回京。如此,太后坐視不理?”

呂雉起身,踱到呂嬃面前,半天沒有開口。

呂嬃暗喜,“看來這句話有效果。”

的確,這句話是起到了一些作用。呂雉對那些不聽話的人,通常情況下是不會手軟的。“抗命”這個罪名,看來陳平是要坐實了。呂雉靜靜地說道:“妹妹回去吧,我自有斟酌。”

事實上,呂家姊妹的這段對話,也在第一時間就傳到了陳平的耳朵裡。

這不稀奇。陳平很有錢,很多人給他送過禮。但他也給很多人送禮,並且出手很闊綽,這些人中包括呂家的人,也有宮女太監。劉邦在世時懷疑過很多人,但從沒拿陳平說事,就得益於這一點。現在,這個辦法依然湊效。

太監宮女都是些什麼樣的身份,大家很清楚,有點能耐的人通常不會把他們放在眼裡。但陳平不僅看得起他們,還會給點實惠,如此“好人”,要沒人幫忙就很不合情理了。

說實話,我憎惡“行賄受賄”,似乎幾千年來,這四個字通常會被歸到“違法犯罪”的內容裡邊去的。當然,擅長這種事的人,我們通常情況下不會把定性爲“好人”。

事實上,“好人”不見得有用。陳平絕對不能算是個好人,但他是個有用的人。他的“行賄受賄”完全是謀生方式和技術手段,當然也和人品有關。但就是這麼個人,將幫着老劉家渡過隨後的危機。

由此可見,也不能說陳平是個“壞人”,只能說他是一個極其有用的人。當然,這是相對老劉家而言的,對老呂家來說,他絕對算是個“壞人”。

陳平主動進宮,跪到了呂雉的面前。在這裡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曾有詔令,命臣戍守滎陽。然臣未向太后請辭,固不敢輕離。今,太后着臣值宿宮中,臣願誓死效命太后和皇帝。”

呂雉笑了,劉邦留下的這些老臣中,能像陳平如此聽話的人,還真沒幾個。這個人,呂雉是捨不得殺的。

呂雉笑了笑,“卿可安心,外人所言,無需掛懷,我自有斟酌。”

呂雉是個搞政治的高手,說給呂嬃的是“自有斟酌”,對陳平還是這四個字。就憑這四個字,雙方都得拼命在她面前討好,誰都別想放肆。

不管怎麼說,陳平順利過關,是可喜可賀的。但他和呂嬃之間的鬥法並沒有結束。

不過陳平是個高手,爲了保命,多年來,不多說一句話,不多走一步路,做出的事情滴水不漏,硬是沒讓呂嬃抓住什麼把柄。

然而,呂嬃還是找到了個藉口。

曹參死後,王陵爲右丞相,陳平爲左丞相。當上了丞相,但處事風格沒變,能不說話就不說話,能不幹事就不幹事。

但這恰恰就是呂嬃的藉口。

因此,呂嬃常在呂雉面前給陳平下猛藥,“身爲丞相,不理政事,整日飲酒、玩女人。”呂嬃說這種話,只能說明她智商不夠,太不瞭解自己的老姐。

曹參就憑藉喝酒的本事,混了個自然死亡,這就是之前不久的事情。

現在陳平這麼搞,明顯也在用這個辦法。只不過他又搞了點創新,曹參只不過在酒上文章,而陳平不僅對酒,還對女人有研究。僅此而已嘛,何必大驚小怪。

呂嬃這點智商和陳平鬥法,明顯有些自不量力,若不是她身份特殊,可能早就暈菜。

聞得呂嬃所言後,陳平也有自己的對策。

他的對策看起來很無厘頭,但想來卻很有道理。對策很簡單,既不向呂雉請罪,也不去和呂嬃反駁,更不賣力幹活,而日益縱情於酒色。也就是說,把酒喝的更過分些,玩女人玩的更出彩些。

如此一來,呂雉高興了。

她把呂嬃和陳平都叫來,指着呂嬃,對陳平說道:“俗話說:‘小兒、婦人的話不可信’,就看你對我怎麼樣罷了。別怕呂嬃說你壞話。”

呂嬃傻了,她沒想到,明明是告人家黑狀,結果搞得自己下不來臺。她真弄不明白老姐是怎麼想的,如此袒護陳平。

審食其的影子在她的腦中一晃而過,呂嬃倒吸了一口冷氣,暗思“這個人是動不了了。”

事實上,陳平和呂雉之間並沒發生什麼事,更沒做出審食其那種不地道行爲。只不過,他在呂雉的眼中,是穩定朝局的合適人選而已,別無其他。

怪就怪呂嬃的智商不夠用,和陳平叫板,她差的遠不是一兩個檔次。

但不管怎麼說,這次鬥法,陳平完勝。至此,呂嬃再也不去找陳平的麻煩。

沒有人背地下套,並不代表就沒有了危險。對陳平而言,真正對手不是別人,而是呂雉。和呂雉之間的較量纔剛剛開始。

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章 起點——(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