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

最近一段時間,大家都很忙,盧綰忙着彷徨,陳平忙着回家,如此一來,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沒有太多地關注劉邦。

劉邦這一生一直很忙活,折騰了不少人,倒騰了不少事,只用了七年時間就從街頭混混搗鼓成開國帝王,比坐火箭還要快出很多,這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是極爲罕見的。時至目前,他已在皇帝的位置上待了八年。

這八年來,不斷有人跳出來造反,讓劉邦實實在在地當上了救火隊隊長,無論哪個地方出亂子,都能看到劉老大忙碌的身影。應該說他的日子過的並不輕鬆,看來“皇帝”也不算是一份好工作。

經年的忙碌,幾乎耗盡他所有的經歷。屋漏偏逢連陰雨,黥布造反時的那次箭傷,又加快了他生命的步伐。在行色匆匆中,劉邦終於走到了他生命的盡頭。

靜趟在龍榻上,回憶曾經走過的那些路,辦過的那些事。在這些成績上面,劉邦是愜意的。

但劉邦還是有一些顧忌的。他顧忌的事情總的來說有三件。

第一個顧忌是怕諸侯及羣臣造反。

劉邦的一生和各色人等打過交道,收攬了不少人,也滅掉了不少人,留下來的那幫子人總的來說都算的上是嫡系部隊,然而在他的心裡是信不過這些人的。

但是,劉盈擺置人的能力比較欠缺,因此劉邦有些擔心這個老實孩子會吃別人的虧。不過,當他看到呂雉時,這份擔心就又稍微緩解了一些。韓信、彭越都栽在這個女人的手上,有她坐鎮,相信那些不安分的人們是鬧不出太大動靜的。

諸侯和羣臣不用操心了,可第二個件顧忌卻滋生了。劉邦雖然不怕羣臣搞出過火行爲,可現在又擔心呂雉會鬧出大的動靜。

第二個顧忌就是怕呂家篡位。

呂雉是把雙刃劍,雖能壓制諸侯羣臣,但也不得不防。因爲“呂黨”這個詞彙,劉邦也不是聽過那麼一兩次。但劉邦再次把目光移到劉盈身上時,他的這個擔心也有了些許緩解。畢竟劉盈是她的親兒子,縱然呂雉再偏心,總不該和外人合起夥欺負自己的兒子吧?

雖然這個顧忌有些緩解,但劉邦並沒能完全放心,他拖着病重的身體召來了羣臣,殺白馬鍤血爲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在這個儀式上,羣臣慷慨陳詞,把這個盟約背的滾瓜爛熟。然而事實證明,這完全是一句廢話,因爲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被人拋到了腦門後。

不過經此一搞,劉邦還是比較高興的。他認爲自己的這個辦法不錯,讓呂雉牽制羣臣,也讓羣臣牽制呂家,相互掣肘,誰都不敢亂來,這似乎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應該說,劉邦還是太小看呂雉了,如果知道不久之後將會發生些什麼事的話,相信他會毫不顧忌地把呂雉帶走。

雖然劉邦在這一點上考慮的不是很周到,但還是收到了一些效果,最起碼起到了反面教材的作用。在幾十年後,他那位極其生猛的孫子臨死前,就深刻地吸取了爺爺的教訓,義無反顧地帶走了老婆。只能說,孫子遠比爺爺狠的多。

但無論我們怎麼說,最起碼現在的劉邦是比較放心的。可就在他準備安心歸天時,又有一個顧忌產生了。

第三個是顧忌是擔心戚姬和劉如意的安全。

這個顧忌是再所難免的,呂雉當政,那對孤兒寡母可就要受氣了。

然而現在的劉邦卻很無奈,戚氏母子的性命和劉家天下的安定比起來,劉邦更傾向於後者。瀕臨油盡燈枯,劉邦已顧不了太多。

不過劉邦還是做了一些安排的。在劉邦打發陳平去燕地旅遊之前,就召周昌進京。

看着眼前的周結巴,劉邦的兩眼突然有些泛紅。眼前的這個人,曾經在自己的面前說過很多難聽話,可到臨終前,卻對他有萬語千言。

這一次,劉邦回憶了很多事,也說了很多話。最終劉邦幾乎用懇求的語氣把趙王劉如意託付於他。這完全是一次託孤。

劉邦流淚了,周昌也流淚了。

結巴的周昌沒有慷慨陳詞,只是深深地跪在地上,重重地磕了兩個響頭,接過了這份囑託。

周昌是個誠實的人。他的行爲,對的起劉邦的這次託付。雖然最終的結果並不理想,但依然不能否定這個人的忠誠。

所有顧忌都做了安排,無論安排的是否到位,但現在的劉邦已沒時間、也沒精力再去考慮了。

他沉沉地躺在龍榻之上,靜待着生命的終點。

此時的呂雉卻慌了。

她深愛這個人,也痛恨這個人。

這個人曾是他的希望,是他的靠山,更是她曾經的寄託,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着她每一根神經。

可也正是這個人,深深地傷害了她,一次次把她逼近絕望的深淵,讓她痛苦地掙扎,甚至是抗爭。這個人,傷了她的心。

這個人終於臨近了生命的終點,大漢江山無疑將壓到她和劉盈的肩上。一直以來都在等待着這一天,可真到臨近之時,她卻有些茫然失措,甚至隱隱有一絲恐懼。

現在的她,捨不得劉邦。當這個愛恨交織的男人走到生命終點之時,她滿心痛楚。她,畢竟是個女人。

一切恩怨煙消雲散,呂雉圍在劉邦的榻前,她要送自己男人的最後這一程。當然,也暗自做着防範,勁量掃清劉盈繼位之路上的任何障礙。這個時候,她陪在劉邦的身邊,是最恰當的。

呂雉叫來了所有御醫,搗鼓多日,效果不佳。無奈之下,另請“名醫”,入宮診病。

“名醫”望聞問切地搞了一遍,默默地退到了一邊。

劉邦問:“如何?”

“名醫”連忙跪下,簡短的遲疑過後,汗珠成線從額頭滑落地面,顫聲說道:“病、病可治。”

劉邦一生閱人無數,“名醫”的回答,明顯糊弄不了這位老大,同樣也糊弄不了呂雉。

呂雉的表情從期待到嚴峻,一絲殺意撫過眉稍。

呂雉表情的變化沒逃出劉邦的眼睛。我一直說,劉邦不是一個嗜殺的人,在更多的時候,他體現的是寬容,只是他寬容的方式會讓一些人側目。這次亦然。

明白一切的劉邦謾罵“名醫”道:“朕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讓他進身診病。

劉邦把這位滿頭大汗的“名醫”臭罵一頓後,慷慨地賞賜黃金五十斤,打發他走人。

雖然“名醫”捱了罵,但保住了命。出人意料的是,救他的人卻是劉邦。

既然已無力迴天,那也只能靜待死亡。

隨後的劉邦昏昏沉沉,迷糊的時間多,清晰的時間少。

在劉邦彌留之際,呂雉則心焦如焚,她還有些話想問一問。

在幾天迷糊過後,劉邦終於情形了,甚至要探身坐起來。呂雉清楚,這是迴光返照。心中的話該問了,若不然,就再也沒有了機會。

淚流滿面的呂雉跪坐在榻前,問道:“陛下百年之歲後,蕭相國若亡,令誰代之?”

劉邦不假思索地答道:“曹參!”

呂雉接着問:“其次那?”

劉邦略想一會,答道:“王陵可,但其耿直,陳平可助之。”劉邦稍停一下接着說道:“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爲太尉。”

呂雉再問其次,劉邦則輕輕搖了搖頭,“此後未可知也。”的確,如果他要能預料那麼遠,那呂雉現在的日子肯定不會太好過。

這算是劉邦留下來的遺言。事實證明,他的這個遺言也是大漢天下無比珍貴的財富。呂雉隨後無論怎麼作鬧,也基本上按照劉邦的套路在用人、在出牌。更誇張的是,劉邦的這個人事安排,也護送着劉家天下順利地度過了十幾年後的那次危機。

劉邦認人識人的能力,足可傲視天下。

安排完所有的後世,劉邦也真正的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西漢開國皇帝劉邦駕崩長樂宮,享年61歲。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正式的全稱爲“漢太祖高皇帝”,簡稱廟號應該是“漢太祖”,簡稱諡號則是“漢高帝”,而不是人們習慣稱呼的“漢高祖”。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也是一位功蓋九州的皇帝,其一生充滿了喜劇色彩,但也有悲劇的成份。這是一位光耀千古的皇帝,也是滿身低級趣味的混混,但無論什麼角色,他做的都很到位。

這個人,應該虔誠的向他致敬。

兩個月後,太子劉盈繼皇帝位。呂雉則水漲船高,榮升皇太后。

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戲弄佞幸(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