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

前兩個方面只是劉邦成功道路上的外因,如果劉邦只停步在那兩個方面的話,他最多是個諸侯,也可能連諸侯都混不上。其成功的落腳點還在他自己的身上。

這一節,就讓我們在劉邦的身上探尋一些其成功的因素,因爲這纔是其最爲關鍵的部分。好了,讓我們開始吧。

其一是有理想。

一個人如果沒有了理想,那隻能渾渾噩噩地混日子了,想要幹出點成績基本很難,甚至連找個像樣點工作都不容易,更別說應聘“皇帝”這個高風險、高回報的崗位了。

劉邦和所有成功人士一樣,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可笑的是,劉邦理想的確立還要拜謝嬴政。

嬴政這個人天不怕、地不怕,可就是怕死。自從他當上皇帝后,爲了能夠長生不老,到處亂跑,從不消停。結果把自己累死在了半路上,卻引來了劉邦。

一次嬴政巡遊,剛好讓劉邦看見。儀仗顯赫、排場十足,這讓劉混混羨慕非常,感慨地說道:“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這一幕,深深地烙印在劉邦的腦海裡,揮之不去,期盼異常。從此那個位置成了劉邦一生追求的目標。爲了這個目標,他敢於幹任何事,敢於和任何人撕破臉,縱九死而無悔。

由此可見理想的重要性。

其二是很執着。

劉邦的理想雖然有些功利,但可謂宏大。當然,懷揣這種理想的人有很多,但絕大部分人只是暗自想想,娛一下自己罷了。一旦敢於付諸實施的,通常會被我們稱爲革命家、政治家或者陰謀家,當然一些患了狂想症或者神經錯亂的人也會這麼搞,不過這是少數。

早在劉邦當混混時期,和那三個“家”是不沾邊的。當然,從他的行爲來看,似乎神經也沒錯亂。因此,我們只能把他定性爲狂想症患者。

但無論怎麼說,劉邦付諸了行動,並且還很執着。從啃樹皮的土匪開始鬧起,再也沒有消停。

劉邦在沛縣揭竿起義後,自立門戶,誰也不投靠,悶着腦袋搞,以沛縣爲中心,輻射周邊,四處遊行示威。如果不是秦軍給他一個迎頭棒喝的話,劉邦肯定不會跑去項梁的手底下混。他只信奉一點:我的地盤我做主,你的地盤我也想做主。

在項梁的手下,劉邦的身份又一次實現了轉折。從那時開始,他才慢慢步入“革命家”的行列,也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西進關中、還定三秦、進軍關東、楚漢爭雄……一系列事件,都在圍繞着他的目標進行,無論期間自己的實力如何,受過什麼挫折,從沒放棄自己所做的選擇。

應該說,劉邦是個很執着的人,在他人生的道路上從來有搖擺過。

其三是有潛質。

皇帝,說白了和黑社會老大的區別並不大,只是把社團的規模搞大一點罷了。道家的開創人老子就說過一句話“治大國如烹小鮮”,實際上是挺有道理的。

劉邦搞了十幾年黑社會,對社團裡的那些明規則、潛規則都瞭然於胸,當起皇帝來,除了換了套工作服,不用蒙着臉上班之外,其他方面變化並不大。

劉邦潛質中總體包括幾個方面:

臉厚,能演戲。爲楚懷王熊心、霸王項羽弔喪,與項羽探討“我爹是你爹”理論,並且要“分一杯羹”等一系列事件,就是他絕佳的表演。

心狠,能整人。韓信、彭越的喪命,蕭何的痛苦,甚至劉盈的難受,都很能說明這一點。

豪爽,能用人。劉邦的手下,完全是一個大雜燴,張良是貴族,陳平是遊士,蕭何是縣吏,樊噲是屠夫,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伕,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韓信是待業青年……可以說,不管你是什麼樣的出身,只要你有真本事,都有可能露頭,甚至坐上高管的位置。

大度,能賞人。應該說,劉邦對手下諸將的賞賜都還是比較到位的,蕭和、張良、韓信、彭越都得到了恰當的位置,連仇人雍齒都能混個“什邡侯”的帽子戴着,不得不佩服劉邦的氣度。

實際上,劉邦的潛質並非我們所說的這麼簡單,但僅此一些,就足以讓他的老對手項羽汗顏了。

其四是能夠剋制自己的*。

面對自己很想得到的東西,有的時候不能做的太直白、太無恥,不然的話會讓很多人嗤之以鼻。如果天下無敵,或許不會遭到太大阻力,若一旦有個對手,可能會讓自己千辛萬苦的努力付諸東流。

在這一點上,劉邦和項羽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當初,劉邦和項羽先後進入關中,劉邦封存府庫,安撫秦人;而項羽跑來後,措施就有些直白了,亂搶了一通,還一把火燒掉了阿房宮。最終,劉邦失去了財寶而得到人心,但項羽得到了財寶卻獲得了個“沫猴而冠”的評語。孰優孰劣,就無需再比了。

其五是能夠隱忍。

一個人如果想辦成點事,在很多時候要學會隱忍。尤其在實力不夠之時,千萬不要隨便跳出來與人纏鬥,那除過會讓自己死的早一些,賺一點名聲之外,並不會取得什麼實際效果。

我們經常說要勇往直前、至死不渝,但這實際上是有個前提的,前提就是時機恰當或者關係到原則性問題。如果不分場合、不分對象,逢事都要這麼搞,通常況下會被打的鼻青臉腫。所以,在有些時候,我們朝着自己的目標適當走些彎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這也是有個度的問題,隱忍並不是投降,能夠區分這一點的,關鍵還在於自己內心的堅持和隨後所走道路的選擇。

劉邦就是隱忍的高手。鴻門宴上的忍辱負重,退居巴蜀時的失魂落魄,甚至包括漢匈大戰後的“和親”國策等等一系列事上,劉邦處理的都很到位。掩藏了鋒芒,但獲得了實惠。

其六是善於用人。

爭皇帝位置的人遠比搶“孝帽”的人多的多,如果不拉攏一些小弟,團結一些盟友,全靠自己四處打拼,弄得好的猶如項羽,稱個“霸王”;混不好的話,就像王陵,原地踏步。

劉邦在這個方面完全是高手中的高手。他自己就曾有過這麼一句話,“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糧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什麼知人善任、不拘一格、不計前嫌、坦誠相待、用人不疑、論功行賞等等這些臉上貼金的詞語,全部用到劉邦的身上都完全符合。

更重要的是,劉邦擅長掘人才,並且能做到人盡其用,他想不成功都難。

上邊胡言亂語的這些東西,算是我對劉邦所以能夠成功的一些總結。受個人能力的影響,總結的並不全,甚至還漏掉了一些重點。比如他很能打,除過在項羽和冒頓手下吃過虧外,在其他人面前從來沒丟臉。

但我覺得,最爲關鍵的一點應該是——命大。那麼多人做夢都想要他的命,可劉邦卻天天鍛鍊身體,還注重長跑,想打死他很難,想抓住他也不容易。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一點,應該是上述所有原由的支撐。

好了,劉邦能夠成功的因素就探討這麼多吧。再寫下去,別說大家不願意看了,連我自己都要吐了。。.。

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五節荒唐的謀反(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章 起點——(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3章 亂世紛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