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排箭

大兵壓境之下,雖然桐原城內不免人心惶惶,但由於免了兩年稅賦,加之長期在城裡作威作福的朝廷官兵被拿下,城裡呈現出一派興興向榮的氣象,百姓自是歡欣鼓舞,聽說朝廷來犯,個個都義憤填膺,各家壯丁都爭相入伍,願爲保桐原,誓死一戰。老少婦孺也都齊心相助,幫助兵官將士連夜固城築防。

依照天賜提供的圖紙,城內的能工巧匠連夜趕製,次日一早,一百二十個依樣打造好的器械已擺放於城頭之上。

天賜遂請楚將軍上城觀看,他將衆人演示此器械的妙用。

楚將軍上得城樓來,靠近細看此物,只見此物是由一排十個人形大小的木板組成,每塊木板前架有一隻弓弩,其中五塊木板是向上立着,另外簡隔期間的五塊木板則是倒放在地上。這些東西排放在城樓之上,彷彿是站了一排持箭的兵士一樣。

天賜上前操作演示,只見他用腳一踩那木架下面的一個踏板,那五塊躺在地上的木板之上的槓桿連環開始運作,立時就將弓弩的弦拉得滿滿的。

天賜命士兵取來箭矢,將箭插入弓弩的箭槽之中,每個弓弩上有五個箭槽,整整插滿了二十五隻箭。

天賜再踩踏了一下第二個踏板,那五塊躺在地上的木板託着拉滿弓,上滿箭的弓弩,立馬從地上彈立起來,而之前立起的五塊木板則向後倒下,躺在地上。

只見天賜又一腳踩在第三個踏板之上,但見五隻弓弩齊射,二十五隻箭同時飛向城外,在距城牆五十丈左右的地方,齊齊插在地面之上。

“這器械名曰‘排箭’,就是如此循環運作,只須二三人操作即可,一人負責觸發踏板,兩人負責在放倒的弓弩上裝好箭矢。十分簡單。界時,將軍只須派二三百婦女兒童隨我在這城上護城足已,大可放心。”

楚將軍直呼“妙哉!”,又說道:“不過這種發射方法,只怕城內的箭也不夠用了。”

天賜說:“這個不必擔心,到時自會解決。”

楚將軍大喜,當即又下令工匠再趕造八十臺,湊足二百臺置之城上。

這時楚將軍又突然想到什麼,不免憂慮地說:“只是敵軍到時會用投石車遠距離攻城,那時只怕城上這些射箭器械都難以倖存啊。”

“將軍顧慮所是,不過我也早有防備。到時,我會設法壇祭天象,以求天降祥雲罩護我城,不被敵軍炮石所傷。”天賜說道。

“請將軍命人尋來三十口大鍋,在距城牆外八十丈開外處,每隔三丈放置一口鍋,呈一字排開。”天賜又向將信將疑的楚將軍說道:

“在鍋內注滿清水,鍋下備好炭火,然後在每口鍋內放入我特製的藥粉一包即可。”

也不管天賜又弄什麼玄虛,楚將軍此時也只能對天賜是言聽計從了,遂命人依計行事就罷。

這時,前方探子來報,說是輔國大將軍方定超率大軍已至五十里外,發現糧草部隊未在原地等候,急派出柴宇爲主帥領五萬人先頭部隊向桐原進發,預計明日上午即可抵達。

楚將軍聽報後,不由得愁眉緊鎖,心事重重地說道:“我城內兵力不足萬人,如何能抵擋得住強兵壓境,實乃天亡我也。”

天賜見狀,安慰說道:“人少何所懼,別忘了我可是得道高人,到時自會撒豆成兵,助你安守城邦,儘管放心是了。”

“此話可當真否?”楚將軍也是病急亂投醫了,忙問天賜到。

“呵呵,撒豆成兵嘛,那到未必,不過我可遣天兵天將助你。”天賜笑着說罷,又從懷裡取出一圖,遞與楚將軍。

楚將軍接過圖紙一看,見上面畫有一燈籠,燈籠下面墜有三根線,三根線上繫有一托盤,托盤上置有一油燈。

“小弟莫在打趣於我,這不就是一盞孔明燈嗎?”楚將軍興趣索然地說到。

“正是,將軍可命人制作五千只孔明燈,到時候放飛天上,我自會將它們度化爲天兵天將,助我軍一力。”

楚將軍也只好滿腹狐疑地命人下去依樣製做去了。

翌日快近中午時分,柴宇主帥的五萬人大軍已兵臨城下,只見黑壓壓的兵士,鋪天蓋地而來,捲起漫天塵土,在距城外二里之處停下,排好陣腳後,柴主帥命人架設好投石車,準備攻城。

這邊,天賜已令數十名士兵將城外的三十口大鍋生好炭火,將鍋內清水煮沸,又放入了準備好的藥粉。

頓時,城牆外升騰起了一層霧汽,慢慢地將城包裹起來,遠遠地透過這層霧汽看桐原城時,顯得有些虛無飄渺,竟象真的被罩在一個玻璃罩之下一樣。

這時,城外一聲發令炮響,敵軍的投石車齊齊發射,霎時,漫天飛石向桐原城撲將過來,欲將城樓毀於一擊。

待塵埃落定之後,敵軍主帥一看,霧汽繚繞下的桐原城顯得更加虛無飄渺,但卻完好無損一般。當下甚爲惱怒,命投石車調整射距後,又是一陣狂轟亂炸。

這邊主帥再看時,只見桐原城前石塊已經堆成一排亂石之牆了,煙塵繚繞,也看不清城中景象。

其實,敵軍的投石車對桐原城那是絲毫未傷,只因天賜命人佈下的三十口大鍋內蒸騰起的水霧之汽,在陽光的折射下,改變敵軍視野中的桐原城真實距離,將敵軍眼中的桐原城向前拉近了足足十數丈,敵軍的投石攻城車自然是無法命中目標了。

投石車停止進攻以後,柴主帥即命弓箭兵和長槍兵各一萬人向城下攻去。攻城兵隨後跟進。

弓箭兵來至城下六十丈開外處立定,見城頭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千餘名士兵防衛。

原來城中工匠,將天賜的器械又稍作了改裝,將士兵的頭盔置於木板頂上,又給木板上披上戰袍,遠遠看去跟士兵無異。

見有一堆亂石擋在前面,指揮官令長槍兵上去將石塊搬開,以便後面的攻城兵上前攻城。

又令弓箭兵發箭掩護。弓箭兵聽令,上前幾步,開弓搭箭,向着城樓之上,萬箭齊發,欲將這千餘守城士兵立馬消滅貽盡。

箭雨過後,城上士兵竟是毫髮未損的樣子,卻只見城上這時兩撥箭雨傾刻而至,萬隻箭矢只插敵軍陣營。

沒想到城牆之上的千餘士兵竟能射出這麼多箭來,城下士兵一時間措手不及,死傷無數。

只見城上城下,弓箭飛來往去,相互對射,只是城下射出的箭一陣比一陣少,而城上的箭卻始終密如雨下。

那城上的少年和婦孺們見自己也能輕鬆地臨陣殺敵,個個越發有勁,正愁沒有箭只了,卻見敵箭又飛來,在木板之上插了個滿滿當當,就立即取將下來,裝在排箭之上,又射將回去。

幾個回合下來,城下的弓箭手幾乎損失過半,已是難以抵擋,不堪應付了。

那些長槍兵一手高舉盾牌遮擋箭雨,一手又要搬運石塊,只好長槍丟置一旁,徒手搬運。一番努力後,眼看石堆就要被挪平了。

這時突聽得一陣號炮之聲連連響起,但見從城外兩邊各殺出一隊快馬騎兵,竟有兩萬人衆,一時喊殺聲四起,塵土飛揚,轉眼就殺至近前。

四十五章 退兵四十七章 掠城第七十九章 角鬥第二十二章 獻計第九十五章 巨石第一百三十四章 伏兵第八十七章 上任第六十三章 貨物四十四章 授計第三十五章 抉擇第一百二十九章 反擊第十六章 探父第一百四十章 上朝第一百四十四章 兇殺第九十四章 罈子四十五章 退兵第九章 學藝第五十三章 從戎第四十二章 會面第四十六章 襲城第十二章 御獸第八十三章 赴任第一百一十四章 馬蜂第三十四章 戰車第五十章 牛陣第十六章 探父第五十九章 出兵第三十四章 戰車第七十七章 節日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人第六十九章 俘虜第一百四十五章 蘇家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七十七章 節日第四章 交友第六十二章 深山第一百三十二章 佈局六十六章 相持第十二章 御獸第十五章 尋父第一百三十五章 仇家第七十五章 洞穴第一百三十七章 戰功第五十八章 破陣第七十一章 停戰第二十三章 勸戰第七十章 談判第一百三十九章 繼位第八十三章 赴任第九十四章 罈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杖責第九十四章 罈子第六十七章 爭功第三十八章 劫匪第一百二十九章 反擊第一百一十一章 身世六十五章 奇襲第九十二章 巨人第九十五章 巨石第十六章 探父第一百一十五章 玄清第八十章 勝利第一百一十四章 馬蜂第一百四十四章 兇殺第一百三十六章 報仇第六章 追狼四十七章 掠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驛站第一百二十章 天尊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牛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法第四章 交友第三十二章 重逢第一百一十二章 信使第十六章 探父第二章 狼仔第五十章 牛陣第九十二章 巨人第六十三章 貨物第十三章 賭坊六十六章 相持第二十九章 癡道第一百零九章 罪臣第六十二章 深山第五十章 牛陣第一百一十七章 頭模第一百三十八章 叔侄第五十三章 從戎第九十一章 謀局第一百零四章 城門第一百四十四章 兇殺第一百零二章 火攻第八十八章 盜馬第一百零四章 城門第七十八章 獅子第七章 道觀第四十二章 會面第三十六章 叛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