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辭別

當下敵營中是滿地火滾,殺聲震天。左邊是趙簡率騎兵四千人從北邊殺進,右邊是司徒矅領快馬四千騎從南邊殺來,四面戰鼓雷動,旌旗招展,猶如雷霆萬鈞,席捲而至,攝人心魄。

卻見那敵營中的衆官兵,將未着甲,兵未持械,個個都是布衣徒手,在那火營中,東奔西逃,失魂落魄,驚恐萬狀。

那數千騎輕騎,在敵軍兵營中,馳騁縱橫,肆意屠殺,火映兵勢,兵借火威,直殺得敵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楚將軍率領的千輛車隊大軍緊隨而至,亦在營中橫衝直撞,車上兵士一路上槍挑刀砍,肆意宰殺。衆兵士心想,我等隨楚將軍作戰,盡是殺這不堪一擊,無力還手之敵,甚爲快哉。

每輛車上都安置了一面大鼓,車上戰士只管一陣猛擂,那千鼓同鳴,猶如雷霆萬鈞,聲勢迫人,敵軍剎時感到被萬軍所困,頓時慌不擇路,無心戀戰,只顧東奔西逃。

敵軍幾員大將,從左右御營中,搶出幾匹戰馬,護住方大將軍,奮力從東邊突圍而出。

柴宇與幾名大將收拾人馬,一面斷後護主,一面指揮殘軍向**圍,衆兵將倉皇逃串,個個是衣衫凌亂,煙熏火燎,其敗狀直是慘不忍睹。

那幾路偷襲敵營的人馬,不併阻截潰逃之敵軍,也不乘勝追擊,只是在敵營中來回馳騁砍殺。一時間,敵營數萬兵士將官竟無一人抵抗,都是丟盔卸甲地隨衆而逃,逃在前面的,以爲後面跟上的是追兵,更是倉惶不已,狂奔不止,數萬官兵頓時猶如潰堤之水,一泄千里。

那方大將軍率領殘兵敗將一口氣逃出十餘里地,未見追兵上來,方纔止住腳步,驚魂未定。

方將軍回頭見隨其逃出的官兵不足萬人,一片破敗潦倒的悽慘景象。想起昔日,八萬西征大軍,金戈鐵馬,好不威風,如今卻這般慘況,不禁悲從心來,掩面長泣。

第二日天色放亮,敗軍正在向東回撤,突見前面黑壓壓來了一隻隊伍,十分浩大,正在驚恐,聽令兵來報,原來是鎮南王秦逸飛所率的六萬大軍到了。

方將軍上前與鎮南王見過,向其痛陳敗兵之由。他咬牙切齒地說道:“那潘天壽小賊定是早已賣國投敵,將桐原縣城獻與賊寇不說,還誆騙我大軍糧草,與敵聯手,設重兵伏擊我軍。我定要向皇上稟報其滔天罪行,誅殺其滿門九族,方解我恨!”

他又勸鎮南王說:“現在桐原城中少說也有二三十萬大軍枕戈待戰,大王還是趕快調頭回師,莫要再前往征戰,只怕是羊入虎口,有去無回啊。”

那鎮南王本就不願發兵西征,只是皇命難違,才親率大軍出征的,聽方將軍如此說,就連連稱是。

鎮南王心想,好得是我不想爭功,發兵居後,不然也將會落得如此慘狀。不由得暗暗稱幸。

當下,兩軍匯合,一同打道回府不說。

這邊楚將軍與趙簡、司徒矅三人領兵殺敵數萬,竟未折一兵一將,大獲全勝。

清掃戰場,繳獲敵軍鎧甲兵器等軍用物質近千噸,千輛戰車正好派上用場,將那軍資滿滿當當的運回城中。

次日天明,衆將士班師回城,城內百姓夾道歡迎,滿城軍民,盡是歡欣鼓舞,士氣高漲。

那下馬關鎮西王得報,桐原城竟以區區數千人馬擊潰朝廷八萬大軍,自是不敢置信。又連連派出三撥人前往打探屬實,又聞朝廷徵西大軍已全面撤回,這才相信。

楚將軍又差人來報,說是繳獲敵軍軍資千車,請鎮西王速派兵到桐原城接管。

鎮西王大喜,即派出大將成廣率領二萬人馬,進駐桐原城,接管軍資,並協助楚將軍設防守城。

桐原城內連日大宴三軍,舉城相慶。楚將軍也在家中設宴,犒賞有功將士。

天賜與趙簡、慕陽等三人再次相見,把酒言歡,好不快活。

席間,趙簡嚮慕陽陳述天賜的種種破敵妙術,吹得是眉飛色舞,口沫橫飛,聽得慕陽是瞪大眼睛,連連稱奇。

慕陽向天賜說道:“難怪現在城內軍民都說楚大人有神道相助,自是遇難成祥,逢凶化吉,無往不利。爹爹也說要拜你爲軍師呢,我說應該叫天師纔對。”

楚將軍也過來說道:“我欲拜賢侄爲軍師,助我守護桐城百姓,將來時機得當,再舉薦給鎮西王,輔佐其取得天下,當可拜爲國相也未爲可知。”

天賜說:“不敢,不敢。本人既入道門,理應敬尊師訓,不問朝政。本來是告假探親,不想在此已駐留月餘。現在此處已有重兵佈防,朝廷又遭此大敗,桐原城已可保無恙。我也正打算與衆位告辭,回師門報道呢,在此謝過楚大人的美意。”

衆人聞言,知是無法挽留,俱是傷感,不知此一別又是經年才能相遇了。

天賜又說:“來日不久,待小弟學成出師,定能又回來與兩位相聚了,今日小別,只爲他日重逢,衆位無須惆悵。”

第二日,天賜收拾停當,換了便裝,就去與趙簡、慕陽二人拜別。誰知趙簡和慕陽俱是要求要先送天賜至青牧村,祭拜了父母的墳再說。

天賜想想也對,理應前去與父母告辭,遂與趙簡、慕陽一起乘車來到青牧村,不想趙簡還安排了一輛車隨行,上面還坐了十來個人,不知要做什麼。

車至青牧村後,二人陪同天賜上得山來,祭拜了天賜父母的墳墓。

祭拜完畢之後,趙簡即命隨來的衆人,前去將那山坡上的汪家生祠折掉,用那石塊運過來將天賜雙親的墓穴重新搭建。

衆人領命而行,只半日功夫,就將天賜父母墳墓重新搭建好,又築碑立字,修葺一新。

天賜自是十分感激,待墓穴修建完工後,遂與二人告別。

趙簡欲派車相送,天賜推辭說:“多謝趙兄好意,但此去,山途路險,不便乘車。”

慕陽又以衣物盤纏相贈,叮囑路途小心,三人才依依話別,不捨離去。

告別二人後,天賜就向着山裡出發了,此去自是朝登紫陌,暮踏紅塵,一路飢餐渴飲,直奔望平山紫雲宮而去。

第一百三十六章 報仇第五章 狼母第十八章 葬父第一百一十六章 教會第七十四章 入城第五十章 牛陣第一百零四章 城門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門第一百零八章 圍城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一章 追殺六十六章 相持第一章 追殺第四十一章 真相第一百三十九章 繼位第一百三十五章 仇家第九十章 腰牌第三十五章 抉擇第九章 學藝第七十七章 節日第三章 少年第一百零一章 救駕第一百四十一章 杖責第十六章 探父第一百三十九章 繼位第三十章 神丹第一百四十二章 巫師第九十三章 棄城第九十七章 烈酒第一百三十四章 伏兵第九十七章 烈酒第八十六章 圍府第一百零五章 失守第六十一章 義女第五十八章 破陣第六十一章 義女第九十九章 貨車第三章 少年第四十六章 襲城第二十五章 劫糧第一百零九章 罪臣第九十一章 謀局第一百三十七章 戰功第七十六章 馴化第三十九章 投靠第一百三十六章 報仇第九十五章 巨石第九十五章 巨石第一百零八章 圍城第七十八章 獅子第四十九章 反抗第一百二十九章 反擊第二十一章 投案第六十七章 爭功第六章 追狼第九十九章 貨車第五十一章 突圍第一百三十三章 山道第一百零一章 救駕第三十二章 重逢第七十五章 洞穴第六十三章 貨物第一百二十三章 觀音第十章 傳書第七十七章 節日第四十一章 真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重塑第四十章 繼位第三十二章 重逢第一百四十三章 蠱術第十七章 告狀第八十五章 破城第一百零八章 圍城第四十一章 真相第一百一十九章 神像第十八章 葬父第一百一十四章 馬蜂第九十三章 棄城第九十五章 巨石第一百零二章 火攻第十六章 探父第十章 傳書第七十三章 獸種第二十章 狼殺第七十四章 入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巡查第四十八章 伍魁第三十六章 叛敵四十五章 退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馬蜂第五十九章 出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教會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人第一百零五章 失守第二十七章 天兵第六十八章 佈陣第十章 傳書第四十八章 伍魁第九十章 腰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