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北上中原

回到郢州之後,田敏私下與董遵誨多次會面。他對董遵誨印象非常好,在臨行之際,便特意提點董遵誨道:“賢侄,如今襄州平定內亂,郢州之圍也得以解除。有白延遇率領精兵鎮守山南東道,那高從誨肯定會老實下來,就算是有什麼小動作,也影響不到大局。剛剛尹實刺史告訴我,他已經保奏你爲隨州郡兵都虞候,如今山南東道幾無戰事,都虞候已經是你升遷的極致。還不如投入於朝廷軍旅之中,雖然暫時職位可能有所下降,但是日後發展的前景卻頗爲遠大。若賢侄有意,我願意爲你引薦一二,我雖然埋首於經文之中,但在軍中也有幾個熟人。”

董遵誨對田敏很是感激,一般人誰願意往身上攬事啊,尤其還是與武將交往,這可是犯忌的事情。他有心直接答應,但考慮到此事關係甚大,還得與父親商議一二,便婉言謝絕田敏。

田敏也知道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董遵誨現在在隨州可謂是春風得意,在整個山南東道也是知名人士,而且最近沒有戰爭的威脅,現在的生活可謂是悠然自得。但他如果加入到朝廷軍旅之中,郡兵的官職不算太正規,董遵誨的頭銜就會被下降一級,從都虞候降爲營指揮;而且最近北方戰事頻繁,董遵誨必須上陣廝殺,將軍難免陣前亡,上陣廝殺就會有風險,得失之間頗讓人困擾。

田敏點了點頭,對董遵誨說道:“這事情確實是難於決定,這樣吧,你回隨州的時候與你父親商量一下,如果有了決斷就派人通知與我,我也好給你寫封推薦信。聽說高懷德是你的舅舅,他的父親高行周正是我的老友,目前正在軍中任職,公私兼顧,他應該會賣我一個薄面。”

董遵誨連連致謝,親自爲田敏送行。不久,董遵誨得到消息,高從誨雖然受了漢朝的官職,但氣憤難平,乃命人隔絕交通,並向南唐、後蜀派出使者,乞求內附。反正高從誨有着“高癩子”的名頭,各國也對其反覆舉動習以爲常。

董遵誨在郢州休整幾天後,便率領部隊回到隨州。在這段時間裡,從襄州俘獲的武將張逸終於歸降與他,讓董遵誨很是欣慰。部隊到達隨州之後,入駐軍營,王政忠、楊光義等人紛紛前來拜見。

董遵誨與大家相談甚歡,大體瞭解了下隨州近日的情況,而後起身迴轉刺史府。正好他父親董宗本下鄉歸來,便與他在書房相見。

董宗本也是多日未與自己的二子長談,聽他講述戰場上發生的各種故事,聽他講述襄州城內的驚魂時刻,又聽他以戲謔的口氣講述在南平國中的諸多見聞,這些事跌宕起伏,很是扣人心絃。

董宗本對董遵誨說道:“道明,聽你講完這些事情,我既爲你感到欣慰,又爲你感到擔憂。你現在也是都虞候了,也算是一個入流的官員,不要總是身先士卒,有道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有些事情其實完全可以委託給自己的下屬。比如說在郢州城門戰時,你完全可以居中指揮,命令劉慶義等人出城廝殺。又比如說在襄州,既然你知道高保勳死後安守忠有可能拿你來頂缸,那就不要冒險待在城中。雖然說你已經向我這裡派出五名信使,但是萬一安守忠失去理智呢?不要總是冒險,讓我和你母親爲你擔心!”

“是,父親!”董遵誨連連點頭,事後回想一下其實自己當時的舉動總是有些個冒險,轉世重生自己也沒有多出一條命來,戰陣廝殺自己一定要小心纔是。

董宗本欣慰地看着自己建立功勳的二兒子,對他說道:“前幾日我已經讓你大哥趕赴東京(開封),與那王樸一道參加皇帝登基後即將開招的恩科。有你姑父(馮道)照料,你大哥即便不能中舉,也能長些見識。

至於你,隨州還是太小了,不利於你以後的發展。隨州郡兵的都虞候,還不如朝廷軍隊中的一個營指揮說話硬氣。你也該出去長長見識,得到朝廷的賞識與封賜。你母親與你舅舅雖是結拜兄妹,可是情誼極好,你姥爺高老大人(高行周)也對你很是想念,現在有了田大人的推薦,你也可光明正大地去他帳下聽令。另外,你的婚事我已經和你舅舅商議妥當,不過考慮到你的前程,也考慮到你舅舅的臉面,準備等你在朝廷裡混出個一官半職來,咱們再風光大辦。”

提到婚事,董遵誨還有些個羞怯,“這婚事全憑父親做主,兒子並無異見。請問父親,去姥爺帳下我該作何準備,帶領多少人馬?”

董宗本哈哈大笑,“道安啊,你手下的那些將士雖然精銳,但在你姥爺眼中,不過是土雞瓦狗一般。此去你帶上五十餘名親兵及兩三名親信將領即可,反正到了他老人家帳下,自會對你有所安排。我要提醒你一下,你姥爺可一直標榜鐵面無私,去了他的帳下,他只會對你更加嚴厲,絕不會對你有絲毫放縱!”

董遵誨連連點頭,父子又商議了一些瑣事,等到中午時分,董遵誨拜過母親,與弟弟們一起吃過飯後,就離開刺史府,回到了軍營。

董遵誨暗自盤算自己手中的將領,王政忠的用處不在軍旅,而在探聽消息,經營情報網,董遵誨準備將他派往開封府,爲日後在開封的發展提前做準備,至於他現在的情報網絡,則交給他的副手閆香玉。反正閆湘玉自從得知閆香玉的死訊以後,也已經全心全意投靠於董遵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自己打算用她,就得對她有信心纔對。

雖然自己離開隨州,前往中原發展,但是自己的根基還在隨州,自己的父母親族也都留在隨州,隨州的郡兵必須有心腹將領統領才行,也能保證自己後路無憂。董遵誨準備將自己的三弟楊光義留下來,統領隨州這兩千五百餘士兵,守護好自己的根據地。

至於楊偉和王政義兩人,董遵誨也準備將他們留下來,負責駐守城外碼頭,管理商務事宜。隨着局勢的穩定,溳水上往來的商旅日益增多,每天的商業稅額度都不少,必須有心腹之人加以管理,防止有人中飽私囊。楊偉有理想有抱負,王政義又是王政忠的弟弟,兩人搭檔,定能守住這一份基業,爲隨州郡兵、乃至他董遵誨日後的部隊提供穩定的財帛支持。

安頓好隨州各事宜之後,董遵誨便帶領劉慶義、張逸、劉大慶等五十餘人,攜帶父親的親筆書信,離開隨州前往中原。

第75章 遵誨大事不糊塗第428章 南唐事變(上)第233章 劉子陂大戰(1)第340章 突襲趙季札第387章 御前衝鋒第494章 構陷第1章 重生古代第39章 痛打趙匡胤(三)第283章 賄賂皇帝郭威第35章 殺機初現第418章 上陣父子兵第205章 逼退遼軍第263章 增援晉州第278章 王峻來援第459章 主帥間的較量第426章 南唐內附第402章 先滅水軍先鋒第61章 郢州內爭第204章 郭威的努力第216章 逃離開封府(4)第321章 党進大戰劉繼業(下)第348章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下)第20章 義結金蘭(下)第34章 賭坊開業第55章 高從誨的野望第203章 將相失和(下)第401章 緩兵計?滾犢子!第28章 巧做整編第76章 襄州定策第107章 爭鬥(下)第125章 西行平叛(1)第427章 三碗酒!第489章 背叛第360章 截流!?第127章 西行平叛(3)第221章 尋醫問藥第97章 走鏢(二)第321章 党進大戰劉繼業(下)第131章 西行平叛(7)第505章 攻克朗州第162章 千里外的算計(下)第450章 李筠造反第227章 起兵南下!第134章 侍衛親軍新兒郎(下)第493章 暗鬥第344章 要你性命!第28章 巧做整編第84章 倔強的張逸第285章 郭威遇刺第102章 上奏朝廷第405章 斬將奪旗(中)第80章 掌櫃諫毒計第396章 進軍濠州第153章 小試身手第372章 脣槍舌劍第95章 杜重威造反第498章 突襲百里!第490章 瓜分權柄第55章 高從誨的野望第18章 父子密談(下)第89章 襄州事了第64章 夜襲(二)第273章 遼國劇變(下)第290章 貶官兩級第192章 先行返京第267章 願爲將軍效死第229章 佔據滑州第485章 吃人魔王第64章 夜襲(二)第240章 劉子陂大戰(完)第117章 浴血搏殺(5)第251章 誰爲皇帝(3)第400章 斷人念想(下)第96章 走鏢(一)第496章 兩封求援信第243章 劉承佑之死(下)第83章 敲竹槓第298章 親密戰友副統帥(下)第338章 平邊策第349章 刺殺郭榮!第14章 坊中亂戰(下)第195章 《爭座位帖》第332章 功虧一簣第226章 野外定計第413章 較量(下)第99章 曹州兵變(上)第90章 老來喪子第484章 京中來信第118章 浴血搏殺(6)第416章 大戰洪澤湖(下)第166章 食君祿 不惜死(中)第249章 誰爲皇帝(1)第11章 兄弟情誼絕第306章 再戰北漢(2)第190章 計退南唐(下)第1章 重生古代第491章 內訌第468章 鐵打的澤州第329章 殉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