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返回

第375章 返回

以後世之法釀造的酃酒度數頗高,魯肅固然酒量不淺,卻也架不住荊南羣臣車輪戰,最後被灌得酩酊大醉,擡回館舍。

接下來幾日,劉景再未舉行酒會,隨着新年的臨近,正是事務繁忙的時候,但每天不管多忙,他都會抽出一些時間,召見魯肅,縱論時事,暢談天下。

魯肅不僅是三國時代最傑出的外交家,也是最傑出的戰略家之一,雖然《榻上策》相較於《隆中對》過於粗糙,不夠嚴謹,亦爲三國時代不可多得的戰略規劃,直指帝王之業,孫權將其比作鄧禹之於光武,由此可知。

原本魯肅心氣甚高,自認對天下大勢瞭然於胸,然而與劉景幾番交談後,讓他深深意識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魯肅早就聽說劉景智略超世,機慮如神,非常之人也,不過他覺得劉景身處偏遠的荊南,對天下的見解必然不如他,沒想到事情正相反,劉景對天下的見解遠在他之上。

魯肅除了感嘆劉景神略計較,生於天心,還能說什麼呢?

這日,來到臨湘已有八天的魯肅,正式向劉景提出告辭。

得知魯肅要走,劉景忍不住出言挽留道:“子敬何必急着走,你之前不是已經派人回江東報信了嗎,再有幾天就是正旦了,不如等過了正旦再走。”

魯肅婉言拒絕道:“多謝將軍盛情挽留,但討虜還在江東日夜期盼我的消息,且眼下距離雙方約定出兵之日,只剩三個月,時間頗爲緊迫,實在耽誤不得。”

劉景緊握魯肅的手,遲遲不願鬆開,口中道:“子敬胸懷大志,思度弘遠,才兼文武,王佐之才也。讓我知道,江東除了張(昭)子布、周(瑜)公瑾外,還有子敬這等奇士英才。”

“多謝將軍美譽。”魯肅鄭重拜謝道。

劉景不單是荊南的霸主,也是荊州士之冠冕,他這番話若是傳回江東,魯肅必定身價倍增。

屆時恐怕就連張昭,亦不敢再對其肆意詆譭,畢竟魯肅是劉景親評的“王佐之才”,再繼續針對他,不免有嫉賢妒能之嫌。

劉景又嘆道:“只恨不能與子敬共襄大事。”

魯肅心中亦是一嘆,劉景漢室貴胄,器度宏深,志在天下,文武雙全,德才兼備,同符世祖,是一位近乎完美的亂世英主。奈何他已委身江東,孫權待他甚厚,不但器重有加,更賜其宅邸財物,令他身家富擬其舊。孫權以國士遇之,他自然要以國士報之,舍此之外,再無他想。

魯肅再度拜謝,而後言道:“方今漢室陵遲,豺狼當道,討虜與將軍皆心存王室,今已結爲同盟,日後自當攜手共進,誅滅無道,以寧社稷。在下雖不在將軍麾下,又有什麼分別呢?”

魯肅這番話,怕是連他自己都不信,劉景搖了搖頭,“希望如子敬所言。”隨後取出竹紙,親自研墨,給孫權寫信。

魯肅目不轉睛地看着劉景埋首揮毫,江東善書法的人不少,其中又以二張爲魁,張昭能隸書,張紘善篆書。不過魯肅私以爲,二者皆不如劉景,劉景之字結體方正,雍容典雅,恢宏如宮殿廟堂一般,令人一見難忘。

同樣一見難忘的還有竹紙,魯肅連日來出入官寺,自然發現了在荊南,竹紙竟已取代竹簡,成爲官方公文的主要書寫材料。

聽說這種色澤泛黃,厚實柔韌的紙,是由劉景發明。竹子質地堅硬,劉景居然能用以造紙,簡直是匪夷所思。魯肅特意向劉景求了一些,準備帶回江東。

劉景寫好信後,交於魯肅,並在午後設宴爲魯肅送別。

翌日,劉景不顧寒雨,堅持出城相送魯肅,這般禮遇,使魯肅心中感動萬分,一再稱謝。

臨別之際,劉景道:“希望不久之後,能與孫討虜會於漢沔,到時再與子敬把酒言歡。”

魯肅鄭重道諾,接着又和諸葛亮、徐庶等人一一拜別。

此番出使長沙,魯肅結識了頗多荊南才俊,其中與諸葛亮、徐庶關係最爲要好,其次是蔣琬。蔣琬是劉景的(主簿)大管家,將代表後者,禮送他出境。

魯肅和蔣琬並肩登上荊南方面爲其提供的大客舟,在劉景、諸葛亮等人的目送下駛向北方。

數天後,魯肅在長沙、豫章二郡交界處與蔣琬分別,獨自踏上返回江東的道路。

相比於來時,回程一路順流,魯肅僅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回到吳郡。此時已是建安七年(公元202年)的正月末,西征劉表之期,日益臨近,分佈在江東各地的水、步大軍,正源源不斷朝着吳郡北方的丹徒匯聚而來。

魯肅眼見出兵在即,立刻加快速度,自丹徒登陸,兼程而行,火速回歸吳縣,面見孫權。

孫權一見魯肅歸來,迫不及待的拉着後者詢問。

魯肅將在長沙的所見所聞,事無鉅細,一一道來,劉景其人,乃是重中之重,魯肅對劉景評價極高,稱其英傑蓋世,有世祖之風。魯肅本意是要引起孫權足夠的重視,不想此舉卻令孫權心生不快,質問道:“子敬是要效仿馬援,說服我歸降劉景嗎?”

當年隗囂派遣馬援奉書洛陽,馬援見到世祖光武后,深爲其所折服,返回涼州後,盛讚光武肖似高祖,有賢達之風,帝王之相,併力勸隗囂遣子入質。

魯肅自然知道這個典故,心知自己對劉景讚譽過高,必然是讓孫權心生誤會了,急忙道:“肅乃一介凡才,卻得將軍殊遇,委以腹心,視爲謀主,怎敢不竭盡輔佐之力,以圖報效?之所以對劉安遠多有美言,是因爲劉安遠確實是當世英傑,遠勝劉表、劉璋之流,是將軍一統南方的最大阻礙,將軍不能不察。”

“是我誤會子敬了。”孫權急忙上前拉住魯肅的手,誠懇地道:“子敬乃是我的鄧禹,若子敬棄我而去,日後再無人能爲我廓開大計,是以纔有所失態。”

(本章完)

第138章 徵辟第430章 落幕第431章 獻計第249章 聞訊第71章 洗手第3章 後母第135章 歸來第476章 冬至第204章 曲轅第544章 葛周第423章 戰死第460章 趙戩第63章 突襲第44章 單程第91章 壁畫第212章 寫信第187章 袍鎧第41章 吟詩第210章第62章 拔刃第287章 自刎第214章 定計第332章 徐庶第398章 攻城(2)第500章 敗慈第31章 蔡升第109章 難題第85章 囚徒第161章 良法第172章 出兵第143章 縣丞第20章 南陽來客第377章 再孕第312章 心意第309章 終抵第74章 變化第454章 委蛇第431章 獻計第17章 杜襲第323章 爲壽第545章 對策第159章 退讓第336章 區景第210章第354章 屯田第533章 勸止第338章 烏滸第456章 房陵第27章 皓月第412章 刺史第426章 拔箭第155章 拜訪第233章 圊溷第109章 難題第294章 輕鬆第325章 泉陵第516章 夜取第468章 射策(下)第84章 魚梁洲第189章 噩耗第305章 內附第359章 八月第367章 跛馬第3章 後母第45章 弩第119章 內憂第209章 攻城第544章 葛周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523章 南下第364章 使者第22章 交談第128章 甘寧第539章 所求第346章 青綬第377章 再孕第11章 帶經耕鋤第399章 攻城(3)第347章 鬱林第252章 週歲第262章 水戰(上)第154章 縣舍第425章 中箭第179章 到來第119章 內憂第471章 官爵第465章 出使第204章 曲轅第437章 薨第528章 惡氣第18章 劉蟠第328章 許都第477章 要求第337章 同符第464章 上書第236章 看清第42章 點評第503章 餓虎第542章 出兵第433章 堅韌